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子于役,阅读答案 试论“诗产生的原因 一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二 哲学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造世界。 三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四 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的全般的知识的综合。 五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六 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调协在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种以至于完全。 七 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八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九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 王风。君子于役的艺术特色 君子于役出自诗经王风。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中有一部分诗歌反映的内容是丈夫去服那遥无归期的兵役或徭役后,妻子在家默默地痛苦思念。君子于役正是这样内容的一首诗,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重役之下人民生活的巨大痛苦,而且以 _无休无止的重役给人民婚姻造成的危害,间接地反射出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 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许瑶光雪门诗抄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其中“已启唐人闺怨句”一句,高度评价了此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可以说,从此诗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日夕闺思”的原型和母题。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里引白居易、司马相如、吕温、潘岳、韩、赵德麟等人的诗赋文句后的评价“取景造境,亦君子于役之遗意。”(钱钟书管锥编卷一毛诗正义六十则君子于役)就是对此极有见地的说明。 君子于役以其内容的深刻性和主题的开创性使其传之后世,在技巧上也给此后文人和后世的读者诸多的可资借鉴的地方: 在写法上,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赋”与“兴”的使用。 “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通俗地说,就是平铺直叙。这首诗的两节都运用了这种技巧,对鸡回巢栖,夕阳西沉,羊牛归栏的农家生活平铺直叙,作了极为生动而细腻的描绘。与此同时,这首诗还运用“兴”的手法,即“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不仅是直接写景,是“赋”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诗歌通过这几句刻画的日常生活细节,点染着思妇家庭生活的情景与妻子思念的气氛。试想一下,夕阳西照之时,鸡儿、羊儿、牛儿正在归圈,而思妇却形单影只,目睹此景,不能不令人触景伤情,思念起“于役”在外不能归家的丈夫。这正是“兴”的巧妙运用,诗中用鸡、羊、牛的晚归“兴”“于役”的丈夫不能归家的事实,从而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倚门望归人的形象和希望“于役”的丈夫早日归家的心理。然而,女主人公深深地明白她那种美好的希冀只不过是不现实的幻想。因而诗人的笔锋随着女主人公心情陡然一转,从“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到“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样,就把她无奈的思念化作对丈夫深情的祝愿,祝愿离家在外的丈夫不要受饥挨渴,一颗妻子的心温柔得令人为之深深感动。总之,这首诗以“赋”的手法对鸡回巢栖,羊牛归栏的农家日常生活细节浓墨铺排,既描画出思妇家庭生活的环境与氛围,又“兴”丈夫“于役”不归的事实,从而真切动人地表达了思妇的盼望丈夫安然归来的心情。 同时,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也是本诗的特点。这首诗的两节在句式的使用上基本一致,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使诗的结构更为谨严。整首诗上下两节只有三句有较大不同:首节第二句是“不知其期”,第二节为“不日不月”;首节第三句是“曷至哉?”第二节为“曷其有首节末句为“如之何勿思! 第二节是“苟无饥渴?其它句子不是完全一样就是仅改一字。这种复沓叠唱不仅使整首诗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且使诗歌蕴含的感情更显深挚。因为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往往对诗歌的艺术气围和意境起着极强的营造作用。诗歌就在反复地吟 咏中把思妇内心无奈思念的悲苦和深情祝愿的泪水延伸得绵绵涟涟,极为浓烈,使读者的心仿佛与深情款款的妻子一同黯然欲泣。 此外,这首诗采用当时的口语,朴素简炼,描绘了一个真挚动人的生活画卷,状景言情,真实纯朴,成功地刻画出思妇倚门怀人那柔肠寸断,悲伤凄婉的艺术氛围。正如明人谢榛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正是以简洁朴质的语言描绘融情的晚景,表现思妇悲伤的心境,感人至深,的确达到了诗歌所要求的情景交融,意与境谐的至高境界。 汉语言师范类7班 吴婉仪 xx0101212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苟无饥渴: 苟: 课本注释:苟:尚(依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表示希望。希望丈夫在外免于饥饿。 王引之经传释词苟, 犹尚也。诗 君子于役曰:“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言尚无饥渴也。尚无饥渴, 犹言尚不至于饥渴也, 希望之词。 向熹的诗经词典释“苟”有“尚;或许”义,也举该诗为例, 并引经义述闻的解释作证:“苟, 尚也。苟无饥渴 言尚无饥渴也。” 朱熹诗经集传:“君子行役之久,不可记以日月,亦庶几其免于饥饿而已矣。”把“苟”释为希冀之词。 毛传:“苟,且也。且得无饥渴,忧其饥渴也。” 余冠英的诗经选释“苟” :“苟”,“且”。释“苟无饥渴”为“且无饥渴”,“是希望他无饥渴而又不敢确信。” 郑玄的毛诗笺释“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为“苟, 且也。 且得无饥渴, 忧其饥渴也。” 杨树达词诠释:“诗君子于役郑笺云:苟, 且也。按苟之训且, 今有二义, 一为苟且 , 一为姑且。苟且义重, 姑且义轻, 古义无别耳。” 综上可见,对“苟无饥渴”中“苟”,可译为“尚”,“且”。共有两种解释: 1,为动词,希望。希望免于饥饿。(课本注释) 2,为副词,或许。或许没有遭受饥饿之苦。 表达揣测之意。 (诗经词典) 多数人支持第一种说法,本人也支持第一种。理由如下: 1,一方面,前人对诗经中“苟”的解释并不统一;另一方面,由于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其语意较为模糊。本人在诗经中找不到“苟”字意为“希望”或“或许”的其他句子。 2,君子于役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苟”理解为“希望”,更能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与关怀,贴切这首诗的主旨,理解为“或许”则没有此韵味。 因此,本人赞同课本中对“苟”字的注释,诗经词典上所作出的“或许”之义的解释值得商榷。 【中国传统文化】从君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