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中国戏曲源流大概 中国古代戏剧称“戏曲”,它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即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中国古代戏曲。中国戏曲从发轫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代是戏曲形成的时代。宋代的表演艺术有自己固所,叫“瓦舍勾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但它们是戏曲的雏形,元代杂剧的母体。南北宋之交,在南方温州地区孕育成南戏,其在元代发展成熟,并最终发展为明、清传奇。元代是戏曲成熟的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戏曲形态元杂剧董解元与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关汉卿的生平与思想关汉卿是元代剧坛的杰出代表,他的杂剧作品以完整的戏剧形态摆脱了宋金杂剧相对散漫的结构方式,是元杂剧走向文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相当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也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雅俗杂糅。就其创作态度而言,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广泛化)和商业化是促使杂剧创作繁荣的重要条件。东京梦华录都城记胜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宋后欣赏戏剧成为习惯。青楼集:“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阑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有固定演出戏台(或叫舞厅、舞亭、舞楼、戏楼);专业戏班;演出社会化带来社会竞争。广告,新剧。(2)众多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戏剧活动;作家二百二十三人;且门第卑微。钟嗣成:“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3)大批著名演员出现。珠帘秀(关汉卿赏识)、其高弟燕山秀、天然秀(白朴赏识)有的演员文化素质高,可以写剧本。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与表演的一般情形(1)剧本结构一般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楔子,剧末有一“题目正名”。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折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较大的自然段落。楔子:是四折以外短小独立的段落,可用可不用,可放在剧首,可放在折与折中间,楔子不用套曲,只用一两只曲子。题目正名指剧末用来概括全剧内容的二句或四句对句,习惯用末句为剧名。(2)剧本内容由曲词、宾白、科范三者组成。曲词:剧本的主体部分,重在写意抒情,也可绘景叙事。宾白:即剧中人物说白,有韵有散,主要用来铺叙情节,介绍人物。科范: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3)剧角色名目繁多,大致分旦、末、净、杂四类。末是男角,旦是女角,净一般是滑稽或刚猛的角色,杂即群众演员。(4)杂剧的表演以唱为主,唱念结合,唱工与做工结合,伴以音乐,穿插舞蹈造型,以初步具备写意化和程式化的特点,表现出我国戏曲独特的民族风格特色。关汉卿的作品分类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2)以望江亭、救风尘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3)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关汉卿杂剧的主要内容关汉卿借助杂剧这一艺术样式,深刻揭露社会的腐败与黑暗,描述受迫害者的痛苦经历,展示他们的悲惨命运;表彰卑贱者奋起抵抗邪恶、善用智慧、见义勇为的非凡气概和坚毅品格。他的创作思想蕴含着热切的人文主义情怀。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弱者的胜利(2)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同时善于设置悬念,其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笔下的人物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熔铸于作品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杂剧语言世界。窦娥的形象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蛮横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呈现出来的。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简述窦娥冤情节结构的艺术特点。窦娥冤具有自然分明的艺术结构。在节奏安排上,紧凑集中,巧妙自然,虽然只是短短的四折戏,但由于作者匠心独用巧妙构思,因而,把剧情组织的繁简得体,疏密相间,使人读来既感到严守绳墨,两峰夹一谷无隙可击,又觉得节奏鲜明,摇曳多姿,在剪裁上,该简略处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如窦娥七岁到蔡家,一直到悲剧发生,中间十三年,许多情节只在第一折作了极简单的交代,从楔子到第一折,一跨十三年,用笔极为简练,需要突出描写时,作者又毫不吝啬笔墨,着力铺陈,如对第三折的安排,作者没有按照审案紧接判决的一般规律处理,不是把公堂审问放在第三折,而是把张驴儿告状,窦蛾受刑等所有的事件都放在前两折,交代清楚,然后腾出笔来,用第三折整一折戏来写窦娥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形成“两峰夹一谷的形势,从而把她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试论述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悲剧产生原因:(1)从窦娥自身来看,可怜的身世是窦娥悲剧的伏笔,可悲的“贞孝”观是致使窦娥悲剧的主要原因,可恨的迷信信仰是窦娥悲剧命运无可挣脱的枷锁。(2)从蔡婆婆等人的角度看,因为蔡婆婆的自私、胆小怕事,父亲窦天章的懦弱无能,张驴儿父子流氓地痞的飞扬跋扈,贪官污吏的不分是非、草菅人命,让窦娥倍受其害。同时,蔡婆婆的高利贷职业是贯穿窦娥悲剧人生的黑线。(3)综上所述,窦娥的悲剧是多重悲剧,是“人”的悲剧。窦娥无法摆脱天命思想的束缚,她是封建礼教的产品,具有浓厚的奴化意识。不管窦娥的反抗意识多么强烈,她始终都无法挣脱深入骨髓的“贞孝”枷锁,这也是其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窦娥的主要性格: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也有刚强不屈的一面。(1)窦娥的善良表现在:她默默忍受命运加给她的种种灾难,甚至恪守封建妇道,准备苦度一生“早将来世修”;她尽心侍奉婆婆,处处爱护婆婆,在公堂上,她可以忍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毒刑拷打,却不忍心婆婆受刑,为救婆婆而屈招罪名;甚至被押赴刑场时还顾虑着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被冤杀死后她的鬼魂还请求父亲收养婆婆。(2)她的刚强不屈表现在;对张驴儿的欺凌迫害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在公堂上,她面对贪官酷吏据理争辩;在法场上,她指天骂地发下誓愿愤怒抗争;死后鬼魂诉冤,一争到底。(3)窦娥的反抗性格是随着戏剧冲突的发展而逐渐展现出来的。第三折“法场”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性格的飞跃发展。她原来相信天命,对官府也有过幻想,但残酷现实终于使她清醒;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喊,谴责天地鬼神的不公:“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她“一腔怨气喷如火”,进而痛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临刑时发下三桩誓愿,更是对黑暗统治的抗议与挑战。窦娥的反抗精神竟然“感天动地”,三桩誓愿奇迹般实现了。剧作家这样描写,是理想主义的表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是关汉卿杂剧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试举例说明。以窦娥冤为例,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告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可见,“冤”“怨”二字是贯穿始终的。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际,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能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又有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出女主角主观上所表现出的而非客观上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窦娥冤是一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分开看来,它的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前两折里,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后两折里。尽管是这样,合起来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结合却是紧密无间的。可以说,全剧如果没有那些现实主义的描写,就不可能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窦娥冤狱的典型意义,认识到封建制度的残酷、吃人的本质。同样地,全剧如果没有那些浪漫主义的描写,也就不可能使我们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受压迫者的至死不移的复仇意志,感受到真理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对窦娥的封建道德观念应如何认识?窦娥生活在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孝道思想和节烈观念自然对其有着很大影响,并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窦娥有着刚直正义、敢于斗争的性格特点,:窦娥冤第三折* 全剧的高潮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写出窦娥作为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妇女,随着对黑暗现实的逐渐认识,性格由逆来顺受发展到反抗斗争。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能够自觉地通过美的被毁灭,达到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不仅写出感人肺腑的悲,也写出光彩照人的理想,它象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耀眼夺目。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共14种,完整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丽春堂四折、破窑记四折和贩茶船芙蓉亭曲文各一套。西厢故事的演变(1)唐元稹莺莺传(2)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3)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4)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5)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崔莺莺的形象 (1)崔莺莺是相国小姐,是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她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剧本中展现其性格的主要有佛殿邂逅、隔墙和诗、道场传情、月夜听琴、传简约会、自荐枕席等多个桥段,其中最突出的体现是 “闹简、赖简”两个环节。(2)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3)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西厢记的戏剧冲突(1)一个是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二是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2)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佛店巧遇老妇人不许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传简私订终身拷红长亭送别郑恒的“赖婚”大团圆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拷红:四两拨千斤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如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司唱等。(2)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3)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 (4)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举例说明“长亭送别”的特色艺术特色:(1)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2)优美的戏剧语言。 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哪里?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西厢记的喜剧色彩主要表现在哪里?(1) 西厢记的戏剧情节,涌现出多次矛盾激化的场面,在每一次的戏剧冲突中,作者总是使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是写年轻一代节节胜利,封建势力节节败退,并且处于被嘲弄的位置,从整部戏看,戏剧冲突是尖锐激烈的,却又处处显露出乐观的前景。因此,西厢记和一些悲切的爱情戏不同,它的格调是轻松明朗的,如果西厢以长亭送别结尾的话,就是典型的悲剧,然而它却以大团圆为结局,因此是较为典型的喜剧。(2) 西厢记里处处都是喜剧情境。崔张的第一次幽会极富有喜剧气氛。莺莺通过不识字的红娘递信,约张生晚上花园幽会,张生如期赴约。入夜,红娘按事先约定的暗号召张生进入较猛,急切的张生以为是莺莺,一把搂住红娘,遭到红娘的抢白。西厢记里人物的性格和情境的构建都是可笑的。西厢记是怎样刻画崔莺莺叛逆性格的?(1) 注重感情而无视门第观念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总之,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这样的思想,既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里的莺莺,也不同于元杂剧中许许多多追求夫荣妻贵的闺秀,她是一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她认为:“如顾小行,守小节,误兄之命,未为德也。,这在当时的社会来看是多么离经叛道,又是多么难能可贵。(2) 与来自于家庭的封建势力斗争老夫人食言赖婚时,莺莺不仅在内心里诅咒她是一个“口不应心的狠毒娘”,而且也通过“掷杯”动作明确地表示了拒不接受兄妹关系。又如,在送别张生赴试时,老夫人明确地向张生“下达”严令:“我如今将莺莺与你为妻,只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白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可是当老夫人离开后,莺莺对张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并且还特别嘱咐他:“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休却金榜无名誓不归。”从这之中可以看出,莺莺对老夫人的逼试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对于功名表示了极大的厌恶。(3) 与自身的封建礼教烙印作斗争老夫人毁约后,张生一撅不振,此时莺莺明明思念张生,让红娘去探望,但当见到红娘带回张生的简贴时,又“忽的波低垂了粉顶,改变了朱颜”,怒斥红娘说要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待红娘说要将简贴儿交与老夫人时,她又道:“我逗你耍来”,并急切地询问张生的情况。这种有辱于小姐身份的言行,是“欲”与“礼”的斗争。为什么说“拷红”一折最充分地表现了红娘的性格红娘在西厢记里起的作用,一是在崔莺莺和张生之间传书寄简,帮助这两个有情人的自愿结合;二是挺身而出,回击老夫人和郑恒对崔张美满婚姻的破坏。前者从赖婚到佳期共七场戏;后者集中表现在拷红、争婚两场戏。拷红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二折,是西厢记剧情发展的高潮,它描写红娘为了帮助莺莺和张生获得幸福的爱情而同老夫人进行的一场尖锐斗争。剧本着意刻画了红娘聪明伶俐、大胆泼辣的性格,热情地赞美她见义勇为、敢于同封建礼教作坚决斗争的精神。 这一折写得非常洗练,剧情的发展迅速而紧张,戏一开始就紧紧地扣住观众的心弦,给观众造成高度的悬念。作者写红娘同老夫人的冲突,关键是红娘对老夫人的辩驳与说服,速战速结,红娘的话说完了,矛盾便随之解决,红娘聪明伶俐,能说善辩的性格特征,也就鲜明地呈现在观众和读者的眼前。白朴与梧桐雨白朴擅词曲,词集名天籁集,多颓唐凄楚之调。散曲现存40首,多以本色的语言抒写闲情逸致。所作杂剧,据录鬼簿所录名录,凡15种。现存仅梧桐雨和墙头马上。梧桐雨是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马致远与汉宫秋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既是当时名士,又从事杂剧、散曲创作,亦雅亦俗,所作杂剧15种,现存7种,即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以及黄粱梦(与人合作)。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剧本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作者虽然写到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着重抒写的却是家国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一种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就此而言,汉宫秋与白朴的梧桐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纪君祥与赵氏孤儿在大都作家群中,纪君祥的成就较著。其代表作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梧桐雨和墙头马上艺术风格的差异 墙头马上的艺术风格与梧桐雨明显不同。梧桐雨以深沉的意境见长,墙头马上则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在墙头马上中,充分显现了作者善于通过戏剧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才能。汉宫秋与马致远的历史与人生感悟 汉宫秋的题材是汉室受到凌辱,马致远选择这一题材进行创作,寄予了他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围绕着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他向人们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马致远通过喜剧冲突,写出乱世中的个体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拨弄的哀痛。汉宫秋以“秋天”的场景作为结撰全剧意境的依托,突出人生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寞的气氛,这又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某种体验和认识。赵氏孤儿的戏剧冲突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岸贾的残暴狠毒,与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搆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剧本最后以除奸报仇结局,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主题。简析李逵负荆中李逵的性格特征李逵负荆成功塑造了李逵这一农民英雄的生动形象。(1) 从李逵对梁山景致的赞美中,透露出其对梁山事业的无比热爱,因此,李逵不允许任何人作出有违梁山事业宗旨的事情。当李逵怒斥宋江、鲁智深,并欲看到象征正义的杏黄旗,这一举动,充分展示了李逵视梁山事业为生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又颇粗鲁莽撞的性格。(2) 下山对质的情节,写李逵对宋、鲁二人抱有成见,对他们的种种猜疑和防备,从而刻画了其憨直、天真又不无小聪明的可爱性格。(3) 真相大白后的负荆请罪,则写出了李逵豁达的胸怀和敢于认错的品质。(4) 总之,剧作多角度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极富有感染力。谈谈倩女离魂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倩女离魂运用大胆的想象,将主人公张倩女的魂灵离体,让离魂与躯体有着不同表现,这样的表现手法,是当时南方戏剧圈的一抹亮色。倩女离魂不仅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更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郑光祖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方面,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煎熬,病体恹恹。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寓这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倩女在家中的病躯,幽怨悱恻,戚戚楚楚,则是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百般无奈的表现。元杂剧与南戏的区别(1) 元杂剧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2) 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只能有一人独唱到底。(3) 在唱腔上,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的;南戏的曲调则是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的。杂剧南移与衰落的原因(1) 大德以后社会安定,科举恢复,一部分文人产生仕进幻想,剧作家中出现脱离现实倾向,作品缺乏前期那种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精神(2)受南方观众欣赏习惯和南方绮丽文风的影响,剧作家偏重于辞藻形式的追求(3)杂剧本身体制上的缺陷,如一本杂剧四折一楔子,由一人主唱的形式,对反映复杂的生活内容和表演艺术,都有一定限制。简析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1) 琵琶记生动的刻画了赵五娘这一人物形象。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岁月,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琵琶记的难得之处,还在于它揭示出赵五娘的不幸,这种不幸,其实也是礼教纲常所造成的。(2) 在琵琶记中,作者歌颂了赵五娘的“有贞有烈”,守礼行孝,而笔墨更多的,是揭露了封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苦难、不幸和无奈。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1) 在人物塑造上,琵琶记成功塑造了蔡伯喈和赵五娘的人物形象。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相关。他努力按照伦理纲常行事,但封建伦理本身难以周全的矛盾却使他无所适从。从君从父的伦理要求,使他难以违抗;家庭的灾难,又使他难辞其咎。所以他始终处于夹缝之中,难以两全。这种优柔寡断的软弱性格,造成了蔡伯喈的人生悲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缩影。赵五娘善良朴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CIF术语(2024版)
- 2024年北京供应合同规定
- 2024年云计算平台服务提供商外包合同
- 城市栈道景观提升施工方案
- 2024年债权让与及担保责任规定合同
- 水利工程联合体设计合同标准
- 2024年仓库保管租赁合同
- 2024年乙方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合同
- 2024年企业级移动应用开发购销合同
- 2024年医疗设备租赁合同
- 公路铣刨机整机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六年级语文上册06.第六单元教学导读
-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英语常用方位介词和短语巩固练习
-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
- 基于PLC的谷物烘干机控制系统设计--程序代码-附 录
- 社区治安巡逻队工作方案
-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 信用社(银行)借新还旧申请书(精编版)
-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lampsite LTE 站点配置指导v1.1
-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