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3页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4页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1 分类与现状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原产于大洋洲,其外形似虾姑,雄性成虾的两个螯足的前端外侧有一鲜红的膜质斑块,故称红螯。该虾体色随栖息环境变化而变化,一般为绿色或褐绿色,外形似海水中的龙虾,生活于淡水中,故称为淡水龙虾。红螯螯虾自然分布于北昆士兰的河流中。通常为50150克,最大的个体为500克左右,面且食性杂,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并且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不需要难度较大的技术条件,育苗就可以获得成功等优点,因而引起世界各国水产界的广泛兴趣。在澳大利亚,养殖试验始于1985年,并对红螯螯虾、麦龙虾和亚比虾三个品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螯螯虾最有发展前景。该虾现已扩展到一些新的地区,包括南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东北部。80年代末,美国、法国、西班牙、南非、日本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均引进试养。中国的台湾省称红螯螯虾为四脊滑螯虾。国内于1992年由广东和湖北两省引进,繁养殖很快获得成功。现在国内的许多地区都引进了此品种,并逐步进行试验和小规模生产,在市场上也有零星出现。但由于起步较晚又受苗种生产量的制约,要形成规模产品还需23年的时间,但作为淡水养殖虾的新品种,养殖发展前景广阔。 红螯螯虾整个躯体由几丁质甲壳覆盖,外表光滑,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与其他甲壳类相似,全身有20节组成。但尾节有中间刺,额角上缘有23对刺(2对较少见)。体躯肥壮,较对虾和罗氏沼虾为粗短。第一对步足粗壮呈螯状。尤其是雄性。其他步足,第二、三对步足为螯状,第四、五步足呈爪壮。其他的形态构造与罗氏沼虾相似。2 生态习性 红螯螯虾的生理适应性较强,包括耐低氧和耐高温,卵和幼体除外。据报道自来水对卵及幼体的影响不太大。栖息的水体为河流、湖泊、水库和池塘。白天潜伏在水体中可隐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来觅食,喜夜晚活动,营底栖爬行生活,喜群居。交配季节所有的虾白天都显得十分活跃。养殖试验表明,红螯螯虾能够在水温11的条件下生存,在水温5的条件下存活3周,但如长期生活在水温为9的条件下,会产生大量死亡。该虾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会打洞,据观察,在较软的的池底泥中,养殖过程很少掘穴,但在越冬过程中,这种虾肯定打洞。 关于自相残杀目前尚无正式的研究报道,但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表明红螯螯虾会用螯互相攻击,尤其是在饲养密度较大、蜕壳或饲料投喂不足时,有的虾则摄食刚蜕壳或尚在蜕壳中的虾,尤其是附肢部分会被食掉。红螯螯虾的天然分布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其适宜温度为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当温度下降至9时,幼体难以存活,而成虾则有67%的成活率。红螯螯虾耐低溶氧能力较强,如水中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在潮湿微水状态下,亦能存活较长时间,在养殖或越冬过程中,常发现红螯螯虾出现在堤埂上。幼体和怀卵虾则不宜在低溶氧中,否则会导致幼虾和卵胚的死亡。故在养殖过程中溶氧一般不应低于4毫克/升,在孵化过程中溶氧量还应高一些。 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动物性食物喜食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和鱼肉等。人工饲养中,适量投喂市售的配合饲料均可摄食。因此,该虾养殖中的饲料比较容易解决。 红螯螯虾从稚虾生长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将发生多次蜕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刚孵出的稚虾,每次蜕壳的时间间隔较短,在12天蜕壳1次随着身体的长大,蜕壳间隔的时间也就延长。在蜕壳期间,该虾最容易受敌害生物或同类侵食,是该虾引起死亡的危险期,若在此期间人为捕捉、搬动、水质差或缺氧则更易死亡。3 养殖环境31 养殖场地必须建在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光照充足以及交通便利的区域。32 养殖场地周围500米内无有害废弃物污染源、水源充沛,养殖用水需经科学处理,使用健康的种苗和优质的饲料。4 养殖设施41 虾池411 虾池的面积为0.52.0公顷,长方形,长宽比不大于4:1。412 虾池方向为南北走向,使虾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减少,使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池水增氧。413 虾池深度深在07-15米,不宜过深,以利于水草生长,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虾的栖息摄食与生长。414 虾池堤埂坡度1:2.5至1:3。415提供隐蔽场所,红螯螯虾有怕光的习性,在塘底放一些波纹瓦、旧轮胎、PVC管,砖头瓦片等隐蔽物,为虾创造一个安全而舒适的栖息环境。虾塘四周除堤坝坚固外,还可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如塑料薄膜或塑料板围起来,防止虾外逃和敌害生物如蛙、蛇、鼠的侵入。42 虾池有单独的排灌水系统。43 增氧系统 使用叶轮式增氧机,按负荷35亩/kw配备。5 放养前准备51 整理虾池511 推塘 池底经暴晒后用推土机进行推塘。512 晒池 收虾后排干池水,暴晒至底泥呈龟裂状,时间1530天。513 泡塘冲洗 反复灌、排水浸泡34次。514 药物消毒 放苗前,用生石灰消毒,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用100200kg/亩生石灰改良池底。使用方法:最后一次排水时留少量积水,然后用铁锹将生石灰堆于池内积水处,搅拌充分后全池泼洒。52 进水和培养饵料生物 药物清池35天后开始进水。先多次进水浸泡后排出,进水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时要根据过滤网的承受力决定闸门的开启高度,以免冲破闸网,使敌害生物近处。最后一次进水至水位3040cm时,施生物制剂培养饵料生物,用法及用量据产品说明书而定,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进水繁殖饵料生物在水温20以下需1015天,在水温20以上需710天,肥水后逐渐提高水位。6 苗种放养6.1放苗时间:当春季的水温上升稳定在水温18以上,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40cm左右;pH值7.88.6,即可放苗。6.2虾种的选择:苗种规格应大于2cm。体表要光洁亮丽,肢体健全,体质健康的放养。6.3放养密度:密度依虾苗规格,养成要求,虾池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一般粗养亩放虾苗1000-2000尾,精养池亩放3000-6000尾,成活率通长在70-80以上,每亩配养白莲苗种200尾,决不能放养杂食性鱼类,以免吞吃虾苗。6.4放苗注意事项6.4.1.放苗时水位要求08-10米,由于放苗季节气温变化较大,较深的水位有利于水温保持相对稳定。6.4.2每个池塘投放虾苗要一次放足数量。要在虾池四周浅水处分散投放。6.4.3如果是低温采用充氧法运输来的虾苗,应先取出虾苗,注意缓慢调整温差,待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度基本一致时再放入池中。6.4.4放好虾苗后,要全池泼洒两次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消毒剂,以消除捕捞、运输、放苗过程中引起的损伤和细菌感染,提高虾苗的成活率。7 养成管理7.1饵料种类 饲料是虾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又是影响饲料系数及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红螯螯虾是杂食性动物,一般均根据其它虾类的饲养及投喂情况来进行饲养,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配给适合的营养饲料。A动物性饵料有鱼粉、鲜杂鱼、螺蚌内水生昆虫,蚯蚓及畜禽内脏等。B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玉米、胡萝卜、嫩草青菜等,必须注意如果选用豆类植物饵料时一定要经过加温处理,以破坏抗胰蛋白酶,有利于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C配合饵料,选用螯虾专用的配合饵料,也可用其它虾类毛蟹配合饲料代替,也可自己配制。7.2投饲量 日投饵量干料大体是幼虾体重的8-10,中虾体重的5,大虾体重的3-4,如果是投施鲜料可适当高于这个数字计算,螯虾吃食情况应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灵活掌握及时合理进行调正。7.3投饵方法,一般每天两次,分早、晚投放,最好是在日出前和落日后投料,并以傍晚为主(占全天的80)以适应螯虾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要做到“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螯虾摄食情况,确定饵料的增减,主要在岸边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上午投料应离滩远些,傍晚投料应近些,也可在虾池四周增设饵料台,以便观察虾的吃食情况,各阶段投料不同,体长15-2厘米的幼虾期,投碎细饵料乃鱼肉菜、虾料粉了洒水搅拌成小粒,5-10厘米的中虾阶段要把饵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大小(如野杂鱼、畜禽下脚料切成蚕豆大小、胡萝卜、青菜切成细丝)再喂,成虾阶段的饵料可租粗些。虾苗刚放进池时,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为辅,中期应逐渐转向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饵料,后期多投喂动物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尽量多种饵料轮换投喂以保证螯虾的正常生长需要。7.4日常技术管理7.4.1虾池水质要保持清新,含氧量在4mg升以上,不受污染,前期以肥水为主,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中后期勤换水和加水,最好15天换水一次,透明度为30-40厘米,做好增氧活水,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促进食欲和生长,有条件时可采用微流水养殖来提高产量。7.4.2定期使用生石灰,中后期每半月使用生石灰一次,每亩20-25kg水深1米)或使用底质改良剂,金池泼洒,以调节水质,提高酸碱度,增加钙含量,可防治鳃病和蜕壳不遂症,从而达到稳定水质,改善养殖环境,优化底质的湖。7.4.3为使虾正常整齐的脱壳生长,隔5-10天在饵料中掺入01的虾蟹脱壳素,以减少脱壳不遂引起的死亡,提高成活率。7.4.5经常巡塘,早上主要检查有无残饵,以便调整当天的投饵量,中午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池水变化,傍晚或夜问主要是观察了解螯虾活动及吃食情况。7.4.6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维修加固防逃设施,大风大雨时应特别注意防逃工作,并做好各项记录工作。8养殖排放水处理8.1养殖水排放前必须先经过水质净化处理后再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8.2养殖水排放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和生物制剂法。物理法主要是沉淀和气浮,生物制剂法是使用微生态制剂降解水中有机质和悬浮物,使养殖排放水时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9成虾捕捞与运输9.1红螯螯虾成虾捕捞是养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捕捞时间要掌握好,主要跟水温、季节有关,经过150-180天的养殖每只可达到75-200克虾(50克以上即可上市)。当水温低于15C时,红螯螯虾的活力减弱时应及时捕捞上市。9.1.1虾笼诱捕:傍晚放入陷井笼,笼内适当放些诱饵,清晨收箱或夜间收笼数次,此方法方便,容易操作,便于陆续向市场提供活虾。9.1.2逆水捕捉:利用红螯螯虾的强烈逆水性,在捕捉前将池水排去50,傍晚灌注新水,在进水口一端围捕,连续3次,起捕率可达70。 9.1.3清塘捕捉:存塘虾不多时,可排千池水逐个捕捉的办法,起捕干净。9.2成虾运输 由于红螯螯虾成虾离水忍耐力强,仅次于螃蟹,便于活虾长途运输,运输数量多或运输距离长,则用柳条或竹蔑的筐及箱,或四边打孔的泡沫箱装运,运输前将虾冲洗干净、扎钳,每箱可放10-15公斤,上部放少量水草,用铁丝线拧紧箱盖,途中洒以少量清洁淡水,使箱内的成虾保持湿润,装运时注意轻拿轻放,气温在28C以下时,24小时内运输或成活率可达100,成虾运到后,就要把螯虾放于水泥池或加水的大桶中,并保持潮湿和一定的水量,切忌将大批螯虾集中静养在水溶器内,以免因密度过大水中缺氧而窒息死亡,影响出售。10病害防治10.1主要敌害有老鼠、青蛙、水鸟、水蛇、摇文幼虫,水生甲壳昆虫等,要及时做好灭鼠、清除蛙卵、蝌蚪工作,在池周围围30-40厘米高的网、塑料布、防逃专用板。以防止老鼠、青蛙、水蛇侵入。池内发现水蜈蚣,可用网具捕捉。10.2目前已见的几种病原体,主要有寄生虫、藻类和某些细菌病10.2.1螯虾瘟 红螯螯虾易患一种“螯虾瘟”的虾病,这种病是由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这种真菌适宜生长温度不高于18,当水温高于21时,真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止.因而只要将虾苗放养和捕捞时的水温控制在21以上,螯虾就不会得病。10.2.3寄生虫病 当水质发生变化、水中微生物过多,虾体头胸部步足等外骨骼上会生出许多黄色或褐色的附着生物,经镜检,多为纤毛主类的累枝虫、聚缩虫年形主等这些纤毛虫类栖附于中虾成虾外骨骼,使虾迟缓,摄食减少,蜕壳困难,若水中溶氧低,更易导致缺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