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标准与劳动监察1.docx_第1页
劳动标准与劳动监察1.docx_第2页
劳动标准与劳动监察1.docx_第3页
劳动标准与劳动监察1.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标准一 劳动标准概论 劳动标准由来人类有意识地制定劳动标准,是在社会分工和劳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标准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1、 针对劳动过程的某些环节制定劳动标准。2、 针对工作条件等工人权益相关的事项,以立法形式制定劳动标准。 现代劳动标准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占主导经济体制,现代工业体制推行,企业管理、劳动管理逐步现代化,劳动立法扩展,现代劳动标准相应产生。1、 劳动标准的种类、项目增多,水平提高a) 关于工作条件的劳动标准有了发展b) 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标准c) 劳动关系调整的各项标准逐步建立d) 社会保险标准进一步扩展、普及e) 其他方面的劳动标准逐步发展2、 劳动标准覆盖范围越来越广3、 劳动标准制定方法改进、完善4、 劳动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劳动标准界定劳动标准:指对劳动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文字描述)或以定量形式(数据、图表)所作出的统一规定。它以涉及劳动领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并决定或由有关方面批准,以多种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劳动标准体系:指由劳动领域内多种类、多层次的劳动标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劳动标准内涵1、 劳动标准是对劳动者、劳动过程、劳动条件和劳动关系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等方面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作出的统一规定。2、 劳动标准的制定方式多种多样-(劳动标准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对象要采用不同的制定标准的方式。)3、 劳动标准的制定以劳动领域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及其实践经验为基础。4、 劳动标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劳动标准对象不同性质及制定标准的不同方式,分别确定其不同的表现形式。)5、 劳动标准的作用方式多样化-(有强制性作用,也有非强制性作用)6、 劳动标准实施目的明确劳动标准颁布实施目的a) 使劳动过程更科学、合理,劳动力资源得到优化有效配置,劳动效率更高,创造更多社会财富。b) 劳动标准制定、颁布、实施目的包括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协调处理好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获得最佳秩序”。c) 有利于劳动者劳动能力、技术水平提高,加大资本价值的开发和提升。 劳动标准法律性质1、 劳动标准体系、劳动法律体系、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关系 2、 劳动标准与劳动者维权工作的内在联系-劳动标准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法律武器和依据。3、 国家劳动标准体系的健全完善- 劳动标准发展1、 近代(1949前)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劳动标准应用旧中国政府:被迫制定有关劳动标准2、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a) 以立法形式颁布一些列劳动标准b) 以国务院及各部委下发文件形式规定了有关劳动标准,涉及多方面,主要是劳动定员定额标准。3、 改革开放以来-两个阶段a) 19791988(采用劳动法规、规章、政策文件形式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标准,并贯彻实施) 7个方面:1)劳动关系方面 2)劳动报酬方面 3)职业培训方面 4)劳 动安全卫生方面 5)女职工保护方面 6)社会保险方面 7)劳动管理方 面b) 1989以后 两大特点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制定并应用劳动标准; 2)把加强劳动立法,确定劳动标准与在劳动领域拓展标准化逐步结合起来: 劳动标准使用范围1、 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实际参加社会劳动,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自然人。a) 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者:1)与我国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机关、事业、社团内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人员;4)其他与机关、事业、社团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b) 不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者:1)公务员、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社团工作人员;2)农村劳动者(除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3)现役军人4)家庭保姆;5)其他不属于范围的。2、 劳动过程: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使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是人类的有目的的活动。)a) 劳动过程三要素:劳动(决定性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b) 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区别:生产过程不仅仅是劳动过程,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还是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过程只指人类参加劳动的过程,生产过程除劳动过程外还包括劳动对象在自然力作用下独立发生变化的时间。c) 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是人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但在不同社会里,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劳动过程就具有不同的特点。3、 劳动条件:劳动者进行劳动所必备的主观条件(生活资料)和客观条件(生产资料)。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职业性危害: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着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的统称。4、 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现的。5、 劳动力市场管理:指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有关劳动者求职与就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从事职业介绍活动进行管理。(为劳动力市场管理目的)6、 劳动标准的现状结构a) 劳动就业基本状况: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压力大。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的突出成就: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市场化进程加快。1)经济体制改革,就业方针及时调整2)就业规模不断扩大3)就业方式深刻变化-(市场工资率成为引导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价格信号。劳动力市 场服务中介日益规范化,并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广覆盖的 职业介绍服务体系。)4)社保制度日趋完善(职介服务体系组成:主干劳动部门办职介机构;补充行业主管部门、社团组织、其他法人实体办职介机构。)b) 收入分配: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分配。类型:1)国民收入分配 2)个人收入分配i. 国民收入分配两个层次:1)初次分配 2)再次分配分配原则:1.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统一原则 2.投资于消费相协助原则ii. 个人收入分配:社会成员一定时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总和。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当前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措施:1)把“蛋糕”做大;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收入;3)加快西部大开发;4)打破行业垄断;5)政治腐败,整顿市场秩序;6)加大税收监管和调节力度;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的意义:收入分配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激发人们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也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持社会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反之,分配问题处理不好,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作用。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扩大,分配秩序不规范,分配关系不协调,非法收入失控等,都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良性循环。iii. 社会保障意义: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目前问题: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差距大,完善社保体系任务艰巨、繁重。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把发展经济作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前提。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核心)、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社保体系核心)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