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愚公移山 (2).ppt_第1页
22愚公移山 (2).ppt_第2页
22愚公移山 (2).ppt_第3页
22愚公移山 (2).ppt_第4页
22愚公移山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本人教版八上语文教学课件,22愚公移山,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背景介绍,文学常识,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列子。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寓言的特点。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辨析一词多义。3.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二、检查预习,反馈学情,自主完成导学案“基础训练”部分,1下列标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太行(hng)万仞(rn)山北之塞(s)B冀(j)州豫(y)南荷(h)担者C箕畚(bn)孀(shung)妻无穷匮(gu)D始龀(ch)智叟(su)一厝(cu)朔东,【解析】B项“豫”读作“y”;C项“匮”读作“ku”;D项“龀”读作“chn”。,A,2解释下列标红的词语。(1)惩山北之塞惩:塞:(2)出入之迂迂:(3)毕力平险毕:(4)指通豫南指:(5)杂然相许杂然:许:,苦于。,阻塞。,曲折,绕远。,尽、全。,直。,纷纷地。,赞同。,(6)其妻献疑曰献疑:(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损:(8)且焉置土石且:(9)荷担者三夫荷:(10)始龀龀:(11)寒暑易节易:,提出疑问。,削减。,况且。,肩负、扛。,换牙。,更替。,(12)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13)固不可彻彻:(1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1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16)一厝朔东厝:(17)无陇断焉陇:断:,长叹。,通达,这里指改变。,穷尽。,没有。,放置、安放。,高地。,隔绝。,3解释下列多义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指愚公。,将近,况且,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反”同“返”,往返,“惠”同“慧”,聪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范读,思考: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哪几幅图画?,第1段:太行、王屋二山图(背景)第2段:愚公移山图(开端)第3段:智叟愚公辩论图(发展)第4段:天神移山图(结局),(1)愚公要移山的根本原因是:(2)愚公的妻子提出的第二个疑问是:?众人对此的回答是:。(3)说明投土石的地方之远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且焉置土石,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四、研读课文,共品文意,(4)智叟认为愚公无法达成目的的最主要原因是:(5)愚公认为自己的目的一定能达成的原因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22愚公移山第二课时,一、回顾前课,导入新课,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家人和邻居们对愚公提出的移山的想法都是什么态度?结合课文回答。,在提出想法时,家人的态度是“杂然相许”,愚公的妻子还针对具体操作提出了意见,大家给出了解决办法。在具体实施上,大家“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连邻居刚七八岁的“遗男”都“跳往助之”,可见参与热情很高。,三、研读共品,探究学习,2.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河曲智叟的质疑理由很相似,但从态度上来看有何不同?,愚公妻子的“献疑”中,“以君之力”表现出对愚公的关心,“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且焉置土石”从操作层面进一步提出了更实际的问题,可见她总体来说是支持的。智叟则对愚公充满了讥笑和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残年余力”显示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更是有意的挖苦和讥笑了。,3你认为愚公和智叟谁更加具有智慧?为什么?,愚公。因为他具有实现理想以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有敢于开创一番艰难事业的勇气和决心;而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目光短浅,对造福后人的事业态度冷漠。因此,愚公不仅不“愚”,还有大智慧。,4本文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了大量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说说你能找出的对比关系。,5.操蛇之神和天帝对待愚公移山是什么态度?有何作用?,四、当堂检测,迁移拓展。,自主完成导学案“拓展训练”部分,1请将下列与中国古代传说典故有关的成语补充完整。()填海夸父()叶公()()效颦()自大嫦娥(),精卫,逐日,好龙,夜郎,东施,奔月,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方:正在。卒:完成。,(1)由这个文段演变出来的民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