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_第1页
鄂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_第2页
鄂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_第3页
鄂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_第4页
鄂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少 年 的 时 候 总 是 讨 厌 父 母 强 聒 不 舍 , 像 母 鸡 一 样 护 着 自 己 ,长大后才明白父母的用心何其良苦。B虽 然不 断 发 展的 深 圳 吸引 了 大 量 来深 建 设 者, 但 高昂 的 房 价 令他们 叹为观止 。C对 于高 考 考 生异 地 高 考, 教 育 部 广泛 征 求 意见 , 社会 各 界 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D他 最 喜 欢 理 平 头 , 剪 小 平 头 的 好 处 自 然 是 不 言 而 喻 , 省 事 、利索、凉快又省时。2 . 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B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3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不需要有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在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区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C调查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D武汉市公交集团有1000余名公交司机已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4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澄澈(chng) 下载(zi)揶揄(y) 舆论哗然(hu)B甄别(zhn)市侩(kui) 犄角(j)温柔敦厚(dn)C苍穹(qing)未遂(su) 讣告(f)拈轻怕重(zhn)D跛脚(b)菁华(jng) 梵文(fn) 大雨滂沱(png)5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捶炼的语言的精华。B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殆。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垄,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二、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长在树上的国旗王宗仁汽车在唐古拉山北侧的一个洼地里抛锚后,我鼓捣了近三个小时也没有排除故障。这时天近暮晚,四周山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涂上了一层绚丽的晚霞,天地间罩着一天中最后的灿烂。我这才很不情愿地从汽车底盘下钻出来,搓掉了两手的油腻。对还趴在引擎上苦苦修车的助手义成说:“别折腾了,省些力气今晚当山大王吧!”当山大王,是指我们汽车兵遇上车子抛锚,在荒原野岭守山看车,忍饥挨饿受冻,这是很苦涩的差事。听我这么说,义成笑着回敬我:“今晚还真轮不到我们当山大王,你没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我顺着义成指的方向望去,不足百米处的路边,类似小方桌一样的石头堆上,端端地放着一个铁皮暖水瓶。啊,是格桑旺姆阿妈的拥军爱民茶水站!格桑旺姆阿妈,一提到她的名字,高原军人滚烫的心就仿佛回到了故乡!我再抬头望了望稍远处的山坡下,一棵不算很高的白杨树举着一面红旗,卷着高原的风一声高过一声地飘荡着。对于来往唐古拉山的人,特别是军车的司机们而言,那面红旗是插在他们心中的锁眼上的呀!就在红旗的后面,阳光充足的山洼里,有一顶黑色的牦牛绳编织的帐篷,那是阿妈的家。往事引我回望,那是故事的起点从山中延伸至公路边的那条崎岖小路上,一老一少两位藏家妇女背着一大一小两个酥油桶,心急腿慢地匆匆而来。格桑旺姆和她的女儿卓玛每天都会数次往返于这条路。公路边终年厚积着冻雪冰碴,然而却有一块光溜溜的地面,那就是母女俩的露天茶水站。当然,有时候遇上风雪天,或是盛夏烈日的曝晒,她们的头顶也会撑起一把伞,那是汽车兵心疼母女俩,留下来的一块无风无雨的天地。过后,她们总会千寻万找地把伞捎给主人。有什么办法呢,领了情绝不欠债,她们祖辈都是从风风雨雨中走出走进的硬硬朗朗的实诚人!公路在茶水站旁突然变得平缓,前面不远处便是下山的陡坡了。司机们总是会在这里停车检查一下车辆。这也是母女俩将茶水站设在此处的因由。这么多年来,子弟兵给边疆的亲人创造着安宁幸福的生活,格桑旺姆和女儿每送别一个挥着手向她们告别的亲人,心里就像植入了子弟兵军帽上那颗鲜亮的红五星,亮堂堂的。格桑旺姆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清晨,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美好。汽车连的那位沈连长带着两个兵,把一面国旗送到了她和女儿手中。连长对她们说:“高原上有战士的家,家中有亲人。战士和牧民都是国家的好儿女。”随后,两个战士在帐篷前挖了个坑,将他们带来的一根木杆栽下,足有10米高。于是,那面国旗就神采飞扬地飘在了木杆顶端。奇迹发生在第二年夏天。那根旗杆原本是战士们从昆仑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挖来的一棵正在蓬勃生长的白杨树,他们的初心当然渴望这棵移栽的树能够成活,但是说句掏心窝的话,这只是可望不可即的事,不是有句话,“树挪死,人挪活”吗?何况是把一棵好不容易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成活的树,移到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想成活?太难太难了!然而,天意遂人愿,白杨树旗杆在卓玛勤快的浇水施肥中,居然抽出了嫩芽,一瓣、两瓣、三瓣抽出了春天!好个有生命力的白杨树旗杆!霎时,整个唐古拉山都变得鲜亮鲜活起来!国旗长在树上,树根深深扎入大地。杨树之根亦是国旗之根、人心之根!清晨,格桑旺姆母女俩升起国旗,傍晚,她们并不降下国旗,而是在旗杆顶端挂一盏马灯,让灯光映亮红旗。随风飘扬的红旗,猎猎吹起号角,猎猎发出呼喊,拂动了公路上奔忙的各路目光,把他们招引过来人们肯定不是为了一杯酥油茶,而是要把藏家母女用激情和生命点燃的信仰,把这些美丽的故事珍藏起来,诉说给世界。(选自光明日报)6 . 文章第段是插叙,请用简洁的语言将插叙的事件补充完整A(1)_(2)汽车兵心疼母女俩,送遮风挡雨的伞;(3)沈连长带着两个兵送母女俩一面国旗;(4)_7 . 请分析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A8 . 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A白杨树旗杆在卓玛勤快的浇水施肥中,居然抽出了嫩芽,一瓣、两瓣、三瓣抽出了春天!好个有生命力的白杨树旗杆!9 . 标题“长在树上的国旗”能否换成“挂在树上的国旗”,为什么?10 . 格桑旺姆母女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极光形成之谜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11 . 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2 . 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3 . 请具体分析选文第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14 . 选文第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阅历与读书赵迎辉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摘编自学习时报)15 . 下列对“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B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16 . 下列对“阅历与读书”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倾向,甚至关系到读的效果。B阅读时,阅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的解读。C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D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这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17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和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B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C个人的阅历与其年龄无关,只要有理性的经历就会形成一定的阅历。D培根认为的“用书之智”,是指在亲身体验、躬行践履后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的能力,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表现。三、句子默写18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浊酒一杯家万里,_,羌管悠悠霜满地。(_渔家傲)水何澹澹,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_)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宋)弘荐沛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帝令谭鼓琴,爱其繁声。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且曰:“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