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_第1页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_第2页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_第3页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_第4页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我国家电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目前全国有个家电企业,已能生产多个品种的大小家电产品。在年至年的十年间,家电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年我国主要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的年产量约占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风扇和电饭锅产量居世界首位。年我国家电工业销售额超过亿元,约占世界家电市场年销售额亿美元的,仅次于美、日两国,居世界第三位。近几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每年都以的速度持续增长,年出口达亿美元,产品已进入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风扇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另外,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在质量和品牌上也有了不小的进步;目前国产家电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据年月对我国个城市百家大型商场家电产品销售情况的调查,十大畅销品牌都是国产产品。总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产家电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大体站稳了脚根。然而,其今后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重要问题,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2/18一、问题何在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什么是新的消费热点或经济增长点一般认为家电产业似已难当此任,因为这个产业正面临着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过剩的困境,因而需要寻找新的替代热点,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问题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本节将通过对家电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普及率的比较分析,显示出其背后所隐藏的一些其它因素。LOCALHOST生产能力与经济增长点为了寻找新的消费热点,人们已提出了很多备选对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个人电脑、轿车和住宅。然而,只要我们深究一下具体情况,就会发现这些新的可能热点与那些老热点所面临的困境是完全类似的。根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有如下的表。表主要家用机电产品的生产能力及利用率生产量年末生产能力利用率摄像机5微机32413房间空调器8203533/18录相机08160家用洗衣机481833彩电2057467家用电冰箱1818200电话单机9956193681自行车44721994摩托车2514895照像机7吸尘器0512832轿车314组合音响24655674/18注资料来源见中国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第列系根据前两列计算而得。由表可见,这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全都处于严重的利用率不足的状态。根据国际上的一般标准,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率通常在至之间。以此为据,上述家用机电产品的平均生产能力利用率均在,这比合理的标准低个百分点,即其实际利用率只有正常利用水平的。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仅以利用率是否充分来做为判据,那么个人电脑和轿车也同样没有资格做为新的消费热点,因为它们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也很低。就住宅而言,年上半年商品住宅的销售率仅为;估计建筑施工行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也不会很高,这从目前流行的垫资施工作法即可窥见一般。那么,这些情况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总需求不足呢不然。从年至年,十二年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率为;由此可见总需求不足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同期内,我国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亦达;因此,更不存在所谓滞胀这种离奇的状况。如果我们仅以当前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高低做为判断经济增长点的依据;那么在我国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中,只有种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18以上;其中,只有三种是最终消费品,即白酒、组合音响和电风扇,它们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和。显然,靠这三种产品来带动或支撑经济的增长是绝无可能的。普及率说明了什么现在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下面的表是年我国城乡家用电器主要产品的普及率状况。在表中,全国平均数是以城镇权数为和农村权数为计算而得;饱和拥有率也是全国平均数,此列和价格列的数字皆为估计值。其中录相机的饱和拥有率被设定在,是因为我们把合并于此项目中。表年家电产品普及率城镇乡村全国平均饱和拥有率价格微机000000空调003000录相机021000006/18洗衣机16100000彩电100000冰箱1100000电话机61100000照像机810000组合音响00000录音机10000注第、列资料来源见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微机、电话机的数字是估计值;在农村有关数据中,凡因不可得者,皆以零为其估算数。由表可见,对全国而言,在十种主要的7/18家电产品中,没有处于饱和水平的产品;即使是所谓的新三件2也仍然处于高速成长期,其他产品则大致处于导入期。十种家电产品的全国平均普及率仅为,这就说明,从全国来看,我国家电市场刚刚步入成长期,其未来的空间拓展潜力还很大,目前只不过利用和开发了这个市场的容量。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根本无需去寻找新的消费热点,这些新型的家电产品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给予我国经济的增长以有力地支撑。为了看清这一点,我们以目前普及率最高的洗衣机、彩电和冰箱为例,做些进一步的分析。年我国人口数为亿人,假设今后其以每年的速率增长,至年其总数将为亿人。设那时每户人数为人,则届时全国将有亿户。现再设上述三大件的平均更新周期为年,百户拥有率为;则饱和水平时全国三大件的保有量将各为亿台,如以维持饱和时期更新水平的需求量作为最大生产量,则那时我国每个大件的年生产量将为万台。年我国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生产量分别为万台、万台和万台。由表可知,如这三大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由当前水平达到,则其年产量应分别为万台、万台和万台。在此基础上,还需分别再扩大、和,才能8/18达到上述各自万台的年生产量水平。或者说,如以年三大件的年产量为基准,要在年达到各自万台的年产量,则在今后年间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产量年均递增率应分别为、和。至于那些普及率远不及这三大件的家电产品,其增长前景更是一望可知了。小结由上文的分析可见,问题并不在于缺新的消费热点或经济增长点,而在于当前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与未来广阔市场前景的矛盾;矛盾焦点在农村。先看新三件的情况。由表中的数据不难算出,其平均拥有率的状况是城镇为,农村为,全国为。可见,在城市中,新三件的市场已高度成熟,即将进入饱和区域。但农村市场则刚步入导入成长区。再看十种家电产品的情况。由表数据可算出,十种家电产品的城镇平均拥有率为(如以对称的增长曲线做为参照,则其已过了加速高成长区域的拐点),而农村的平均拥有率仅为。可见目前城镇家电市场已相对成熟,但农村市场仍然处于导入阶段,与城市整整相距两个阶段。这种差距显然不能用总需求不足来解释。目前我国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城市平均水平的至,这就说明上述差距是由收入制约造成的,短期总需求的波动影响不了这9/18种长期内形成的缺口。为了看清这一点,我们给出下述直观的描述。在年至年,农村是用基本农副产品与城市的老三件3相交换,后者每件的价格约在元左右,相互交换的双方之当量大体一致。但到了年至年,基本农产品的需求受到自然约束,故其供给受此约束已无法大量增加;且农村此时对老三件的需求也基本得到满足,故其供给增加也呈相对停滞状态。这时,城市部门新三件的供给能力出现大幅度增长,但除了满足相对狭小的城市需求之外,一时找不到更多的出路。因为新三件的单价约在元左右,比老三件的单价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而农村却没有新的剩余产出能与之匹配。而要以原有的基本农副产品与之匹配,则农业人口要减少左右,即农业人均剩余产出要提高倍,这在短期内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更简要地说,当前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与未来广阔市场前景之间的缺口,是由于在年之后,我国产业收支供求流程出现了转换断裂所致。对此点的详细分析,请参见“产业就业重组和城市化进程”一文。4二、未来市场本节将对我国家电产业的未来前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其中包括市场的容量、走势和结构。市场容量在前文中,我们仅给出了我国当前种有代表性的家电产品。实际上,还有很多很有前途的家电产品未及考虑,10/18如摄像机、家用冰柜、小型光盘机、家用传真机、数字式收音机等等,它们将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而进入更多的家庭。另外,还有一些小家电如微波炉、吸尘器、电熨斗、排油烟机等等,也未及考虑。同时,像彩电这种产品,也将向大屏幕、高清晰度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如果把这三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以上述种家电为代表的家电市场容量,至少还要扩充一倍以上。以此为据,至年,如以那时的平均普及率达到饱和水平之值为,则前述种家电的实际全国平均普及率将被归一化为。另外,年我国总户数为亿户,其中城市为亿户,农村为亿户。则由前文的假设,年我国将有亿户,这相当于亿户的。如以年户均普及率为,并以该年的家电市场总存量为个单位;并设年户均普及率达到,由于户数还增加了,则归一化的年的市场总存量将为个单位,相当于年的倍左右。要在年间达到这一水平,则家电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为。现设未来年我国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则家电产业的增长弹性将为。这种简略的估计表明,从未来的长时期看问题,我国的家电产业仍将持续成为带11/18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结构与趋势要想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家电的市场前景,仅仅对其容量做出估计,还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对其结构与趋势进行分析。而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电市场的城乡结构。在下面的表中,我们给出了部分家电产品的城乡百户拥有率的动态过程。表城乡家电产品百户拥有率的变化过程1981981981981981990彩电城乡38067洗衣机城乡7711冰箱城5乡12/18录相机城乡36照像机城5乡1991199199199199199彩电城乡40洗衣机城乡冰箱城13/18乡100012录相机城乡照像机城乡注资料来源见历年中国统计摘要及中国统计年鉴由表可见,在年,彩电和冰箱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年的水平,洗衣机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年的水平,录音机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年的水平,照像机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年至年的水平。因此,大体上可以这么说,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家电普及水平滞后了十年稍多一点的时间。而城市家电市场的高速成长期大体是在十年前开始启动的。从家电市场的城乡购买份额上看,在年至年,城市购买居于主导地位;但在年之后,农村市场将逐步居14/18于主导地位。以彩电为例,年农村普及率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这相当于约万台的购买量;城市新置购买量约为万台,更新购买量约为万台,城市购买总计为万台。显然,年农村购买量至少已和城市旗鼓相当。由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来看,我国农村家电市场在九十年代后半期已开始逐步进入了高速成长期。为了对我国家电市场的长期扩容趋势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我们把新三大件的产量变化过程列于表之中。表新三大件的历年产量01彩电113434167洗衣机12253657888999冰箱1011422390115/18彩电10389401033120513331435168920582109洗衣机104782666870891094941069冰箱75671464704859769192注资料来源见中国统计摘要和年中国统计年鉴由表可见,从年至年,我国新三大件的产量在年达到第一个高峰,而后在年至年经历了一个波动和停滞时期,再从年开始了新的增长期。这启发我们提出如下我国家电市场长期扩容的趋势在年至年前后,这是我国家电市场扩容的第一波,其中城镇市场的扩张居于主导地位,产品形态是批量的标准化基本产品。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城市市场的成熟和农村市场的低度开发,第一波宣告终结。这正是我国家电产品生产能力出16/18现暂时性过剩的基本根源。第二波将在年前后大规模启动,它将席卷第一波所未涉及到的大部分农村人口。严格地说这是一批与原有的城镇人口数量大体相当的新城镇人口。因此,第二波中的主导市场是由这部分人口的消费构成的。就产品形态而言,大批量的标准化基本产品将与小批量、大容量的多品种产品市场平分秋色。后者与原有城市人口中的更新市场相对应。第三波约在年前后启动,它将使全国绝大部分人口被包容于其中。届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左右。在这一波中,原有的主要家电产品都将成为更新市场中的第三代产品,同时还要有各种新型的数字化视听产品进入家庭消费领域。这时的家电市场将是一个小批量的、量子化的超大容量市场。这里的量子化是指每一件产品都有可能不再是完全相同的了。三、生产方式目前国内家电产品的新购市场主要还是第一代产品。其特点是单一的品种和一般的性能,技术已陈旧过时,其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被淘汰;它适宜于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其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村消费者。其代表性的产品为英寸的彩电,价格已降至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很难与我国的家电产业竞争。而当前的国内更新市场则是以第二代家电产品为主。其特点是具有较多的品种和较高的性能,技术已高度成熟,适宜于用批量17/18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其对象主要是城镇的中高收入消费者。其代表性的产品是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价格约在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家电市场的上述特征还要持续到下世纪初叶。这是我国家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此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但是,目前国内还有一个市场值得关注,其对象是高收入消费者,约占我国人口的至。对应于这类消费者的是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家电产品。其特点是具有极多的品种、规模和极高的性能,功能和用途极其多样化,技术已相对趋于成熟,适宜用精益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价格约在万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以来计算,也有万户左右;其市场容量也甚为可观。特别是在至年之后,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