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一课时_第1页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一课时_第2页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一课时_第3页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一课时_第4页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乌丹五中新课程有效教学之教学案例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5.2-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 学 案 例学校名称:乌丹五中 课程名称:化学 内容主题: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材版本:科学粤教版 教师姓名:谷振辉 教 龄:17年 反映本班本学科教学场景的彩色照片,必须有教师本人和学生学习活动内容。简介:本课内容出自科学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炭黑、焦炭、木炭、碳-60、碳纳米管等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再次从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进行结合分析,明确了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授课年级九学科化学主题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任课教师谷振辉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日期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继氧气、氢气两种气态单质后另一类固态非金属单质性质及用途的研究;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补充和延续,是宏观性质、用途与微观结构三者有机结合的一次范例。学生分析学生对金刚石、石墨、木炭已有所了解,但未系统深入的认识;对于碳单质的可燃性早在氧气处学过,但对于这几种不同的碳单质为什么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却不能很好理解;学生对于单质的性质从哪几方面学习已经在氧气、氢气处得到很好的锻炼,从方法和技巧上较为熟悉;个别学生对于如何证明金刚石或石墨是碳的单质会从方法上感到吃力,需要教师加以及时引导和启发。设计理念1、利用好教材中的彩图、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感悟,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2、让学生充分占有教材,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用相关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关系;知道碳单质的稳定性及其原因和可燃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碳单质用途与性质关系的学习,提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碳各种单质的了解,加深对物质多样性观点的认识。3、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碳单质用途学习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觉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稳定性和可燃性。教学难点: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较大的原因? 2、不同的碳单质为何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关键问题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1、自学指导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难以解决或出现较多的问题给与指导,使他们正确理解教材内容。2、启发引导法。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在疑难处给予启发引导。3、讨论交流法。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呈现共性问题,使学生深入、准确掌握新知。4、多元评价法。对学生、小组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5、实验验证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组织观察,让学生体验实验教学的严谨与快乐,从中揭示本质、总结规律。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活性炭、红墨水、石墨棒、电池、导线、小灯泡 (2)问题导读单、训练单(3)红笔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2分钟创设导入新课情景【旁白】大家知道在化合物家族中,那种元素形成的最庞大吗?待答。碳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燃料的主要元素。今天,我和大家便来认识一下碳的几种单质板书: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能够积极思考,明确本节所学自主合作生成问题10分钟创设自学讨论情景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38-141,讨论推断以下各题。(见导学单)2、发放问题导学单。3、教师巡视指导,提炼共性问题1、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回答问题2、生成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实验验证分析论证10分钟创设实验分析情景1、教师演示石墨的导电性、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组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展示石墨、金刚石结构图,引导分析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3、【提问】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待答,那不同的碳单质是否也具有各不相同的化学性质呢?【板绘】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组织分析得出结论4、【旁白】元素在发生化学变化种类是否发生改变?什么是单质?那你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1、认真观察实验、积极思考,能够从现象中得出相应的结论2、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得出正确的结论问题训练小组评价15分钟创设练习评价情景1、 发放问题训练单,组织训练2、 教师巡视、指导、提炼共性问题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1、学生认真对待试题,主动交流,积极参与评价2、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规范指导提升能力5分钟创设指导交流情景对共性问题进进行纠正、示范、细化、指导,从知识上、解题方法、学生心理培养等方面予以规范悉心聆听,深入思考,努力查找自己的不足、借鉴方法总结归纳全面评价3分钟创设总结反思情景组织学生各抒己见,从知识上、方法上、能力等方面全面总结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外拓展板书设计5.1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决定 决定一、结构 性质 用途 反映 反映 点燃 二、1、C+O2=CO2 点燃 2、2C+O2=2CO教学反思专家评价附件一: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者:谷振辉问题一、连线金刚石 黑色 冶炼金属石墨 吸附性 做鞋油活性炭 坚硬 做干电池里的电芯炭黑 还原性 做钻头焦炭 导电性 冰箱里的除臭剂问题二、有人说:“C60与C-12、C-13等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那么从书写形式上、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上说出你的观点与同伴交流。问题三、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由此你判断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情况( ),那由此推测出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 )填稳定、活泼等描述词语碳燃烧的产物一定是二氧化碳吗?为什么?问题四、在一个燃着的通风良好的煤炉中,上面有浅蓝色的火焰,我们知道这是一氧化碳在燃烧,这些一氧化碳是怎样生成的呢?我的问题是:附件二: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者:谷振辉回归复习评价初学日期3天复习日期7天复习日期15天复习日期学习日期同伴签字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 );( )可以做防毒面具的滤毒剂;石墨可用作高温工作下的机器中的润滑剂,反映出石墨具有( )性,( )性,( )性。2、请用相关内容的序号填空:A.冰箱的去味剂 B.切割玻璃 C.干电池电极 D.作燃料 E.制油墨(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 (3)石墨的导电能力好可用来作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 (5)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 3、()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属于 ,且反应过程中都 (填“放”或“吸“)热。(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反应过程中 (填“放”或“吸“)热。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式不同的是( ),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水和冰 B、氧气和臭氧 C、金刚石和石墨 D、红磷和白磷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C、不同的单质可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D、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同的化学式3 “扬州八怪”之一绘制的清代字画至今仍不退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稳定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还原性4、科学家发现了C60这种物质,下列有关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60是一种单质 B.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C.它的化学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D. C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5.在一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中,通常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A、C+ O2点燃CO2B、2CO +O2点燃 2 CO2C、C+ CO22CO D、2C+ O2点燃2CO6、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 O2点燃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V(CO):V(CO2)=2:1 三、如何检验某气体为二氧化碳?碳完全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