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十一章_第1页
自考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十一章_第2页
自考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十一章_第3页
自考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十一章_第4页
自考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十一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第十一章 临终关怀1、 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终关怀的意义( D ) A.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B. 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 C. 体现了照护职业道德的崇高D. 减轻社会负担现代临终关怀机构的创始者是: ( B ) p235A南丁格尔 B桑德斯 C丽连.沃德 D露丝.依瑞曼现代的临终关怀创始于( C )A世纪年代B世纪年代 C世纪年代 D世纪年代年桑德斯博士在(C)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A纽约 B温哥华 C伦敦 D台湾.中国首先开展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是( A )。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D.南京.临终病人抱怨“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属于临终病人心理活动发展阶段的(B) A.否认期 B.愤怒期 C.磋商期 D.沮丧期临终病人与上帝、神佛、照护人员等进行讨价还价的阶段是( B ) A.否认期 B.磋商期 C.沮丧期D.接受期临终病人自知死亡不可避免,从而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失落感,表现出悲伤、抑郁等反应,对周围的任何事物和东西都不敢兴趣,这属于( C ) A.否认期 B.愤怒期 C.沮丧期D.接受期临终病人变得平静和坦然,为后事作安排,这种表现属于( D ) A.否认期 B.磋商期 C.沮丧期D.接受期 对于处于否认期的临终病人,护理人员应(D)A.善意地欺骗病人 B.揭穿其防卫机制 C.避免与其讨论死亡D.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帮助病人家属应对悲哀正确的做法是( B )。 A.回避现实 B.让悲哀情绪得以释放 C.强化依恋情结 D.避免和亲友见面,减轻悲伤.临终病人处于愤怒时期时,护士正确的做法是( B )。 A.让病人多与其它人接触 B.允许病人表达发泄感情 C.对病人采取回避态度 D.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对于处于磋商期的临终病人,护理人员应(C)A.尊重预防病人自杀 B.劝其面对现实 C.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尊重病人的信仰,积极引导,减轻压力 D.尽量使用镇静药和麻醉药 对于正处于沮丧期的临终病人,护理人员应(A)A.允许其用不同方式宣泄情感,如忧伤、哭泣等B.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感染 C.积极引导,减轻压力D.尊重病人,减少外界干扰.下列关于死亡过程分期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濒死期生命已处于不可逆阶段 B.临床死亡期病人的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停止,组织与细胞相继死亡 C.在低温条件下,尤其是头部降温脑耗氧降低时,临床死亡期可延长达1小时 D.生物学死亡期重要器官的代谢尚未停止不属于濒死期的临床表现是(D)。A.呼吸衰竭B.循环衰竭C.肌肉震颤D.各种深、浅反射逐渐消失.临终关怀组织在医护方面应尽量避免的措施是(C)。A.口腔护理B.饮食可口C.化学疗法D.美化环境.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与尊严,体现了临终关怀的(C )A.以照护为主的原则B.全方位照护的原则C.人道主义原则D.适度治疗原则.临终关怀主要研究的对象是(D )A.危重病人B.老年人C.慢性病病人D.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所关注的是(A )A.生存质量B.药物治疗C.延长生命D.手术治疗.实施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C) A.否认死亡B.蔑视死亡C.接受死亡D.期盼死亡二、多项选择题1.凯文纳夫将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过程归纳为(ABCDE)A.震惊和不知所措B.情绪反复无常C.内疚罪恶感D.失落与孤独E.解脱及重组生活2. 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包括(ABCDE )A.生活护理B.心理护理C.疼痛控制D.症状处理E.社会支持3. 影响丧亲者心理调适的因素包括(ABCDE)A对死者的依赖程度B病程的长短C死者的年龄D宗教信仰E失去亲人后的生活改变. 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包括( BCE ) A.全面治疗原则B.全方位照护原则 C.舒缓照护为主的原则D.延长生存时间原则E.人道主义原则 临终病人包括(ABCDE)A. 恶性肿瘤晚期病人B.中风瘫痪并发危及生命疾病病人C.衰老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性情况极度衰竭行将死亡者D.严重心肺疾病失代偿期病情危重者E.多脏器衰竭病情危重者及其他处于濒死状态者 威斯曼将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归纳为(ABCE)A. 存在可怕境况阶段B.缓和顺应阶段C.衰退恶化阶段D.接受命运阶段E.高兴中的回顾阶段 帕蒂森将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归纳为(ACE)A.急性危机阶段B.孤独无助阶段C.慢性生存濒死期D.濒死阶段E.末期三、填空题.脑死亡(brain death)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P228.临床死亡期一般持续5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P228.心理学家罗斯博士将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沮丧期、接受期。P231.赫曼提出临终病人在濒死过程中会出现两个主要心理问题,即孤独无助感及失落、失控感。P232.1965年格拉泽与斯博斯提出了临终抛物线学说。该学说揭示了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曲线与病人所经历的临终过程曲线一致。线性变化包括急转直下、平缓拖延及波动起伏。P233.对于临终病人而言,如何减轻其痛苦与不适是首要任务。P234.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院。P.临终关怀目前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临终关怀专门机构、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和居家照料三种。P237.若临终病人受压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瘀血时,采用红花乙醇按摩,若出现水疱及压痛时,应抽出泡中液体,用复方安息香酊外敷,配合紫外线照射。P238.如临终病人眼睑不能闭合,可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或覆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干燥发生溃疡或结膜炎。P239.若病人选择药物止痛,可采用WH0推荐的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对于死亡的态度,主要有接受死亡、蔑视死亡及否认死亡.P2四、名词解释1.临终:目前普遍认同的定义为“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P2262.临终病人:临终病人为患有在医学上已经判明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的疾病、估计在3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病人。P2273.死亡即生命的永息,生存的灭失,血液循环的停止,呼吸、脉搏的终止。传统的死亡标准已小能准确界定人的整体死亡,医学界人士提出“脑死亡”一词。P2284.濒死的概念:即临终,临近死亡的阶段,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临终和濒死两个概念可互换,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濒死是临终的最后阶段。P2275.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其定义可以分为3个层次: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缓和照护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是目前医学条件下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可以分为许多分支学科。临终关怀可以指一种缓和照护机构和组成形式。P2346.临终关怀教育的概念:是将有关临终关怀与死亡及其生活关系的知识,传递给人们及社会的教学过程。P242六、简答题1.简述脑死亡的定义及标准P228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关于脑死亡的标准有多种,目前仍以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死亡意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拟订的脑死亡标准为公认的标准:没有感受性和反应性。没有运动和呼吸。没有反射。脑电图平直。上述标准24小时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做出脑死亡的诊断。2. 简述临终关怀的定义P234临终关怀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缓和照护服务项目,病人是目前医学条件下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第二,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又可以分为:临终关怀医学、临终关怀护理学、临终心理学、临终关怀伦理学、临终关怀社会学、临终管理学等分支学科。第三,临终关怀可以指一种缓和照护机构和组成形式。临终关怀机构可以是临终关怀院、临终关怀病房、临终关怀社区或临床关怀家庭等机构。3. 简述费尔斯特和霍克提出的临终病人家属七大需要P236费尔斯特和霍克提出临终病人家属的七大需要:了解病人病情、照顾等相关问题的发展。了解临终关怀医疗小组中,哪些人擅长照顾病人。参与病人的日常照顾。知道病人受到临终关怀医疗小组良好照顾。被关怀与支持。了解病人死亡后相关事宜(处理后事)。了解有关资源:经济补助、社会资源、义工团体等。4. 简述临终关怀的内容P243临终关怀教育的内容(1)死亡的本质及意义:哲学、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观点;死亡在医学、心理、社会及法律上的定义或意义;生命的过程及循环、老化的过程;死亡的禁忌;死亡的泛文化比较。(2)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对死亡的态度;生命概念的发展;角色和死亡;了解及照顾垂死的亲友;濒死的过程与心理反应、死别与哀伤;为死亡做好准备;寡妇、鳏夫和孤儿的心理调整。(3)对死亡及濒死的处理及调整:对家属解释死亡;威胁生命重症的处理、与病重亲友间的沟通与照顾、对亲友的安慰方式、“安宁照顾”的了解;器官的捐赠与移植;有关死亡的事务:遗体的处理方式、殡仪馆的角色及功能、葬礼的仪式和选择、丧事的费用等;与死亡有关的法律问题,如遗嘱、继承权、健康保险等;生活形态和死亡形态的关系。(4)特殊问题的探讨:自杀及自毁行为;死亡的伦理与权利:安乐死、堕胎、死刑等;意外死亡:暴力行为、他杀死亡;艾滋病。. 简述临终关怀的意义。P235临终关怀的意义:(1)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2)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3)临终关怀体现了照护职业道德的崇高。六、论述题1.试述临终及死亡过程的分期。P2281.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此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减弱或迟钝,肌张力减退或消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现潮式呼吸及间断呼吸。濒死期的持续时间可随病人机体状况及死亡原因而异,年轻强壮者、慢性病病人较年老体弱者及急性病病人濒死期长;猝死、严重的颅脑损伤等病人可直接进入临床死亡期。此期生命处于可逆阶段,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苏;反之,则进入临床死亡期。2.临床死亡期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质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血液循环中断、各种生理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病人虽然呼吸心跳已停止,但脑的功能尚未产生不可逆改变。但在低温条件下,尤其是头部降温脑耗氧降低时,临床死亡期可延长达1小时或更久。临床上对因触电、溺水、大出血等原因致死的病人,因此期重要器官的代谢过程尚未停止,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仍有复苏的可能。3.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此时,自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组织细胞均相继死亡,整个机体出现不可逆变化,已不可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的代谢活动。表现为皮肤苍白、肌肉松弛、体表冷却、皮肤黏膜干燥等,随着此期的进展,相继出现早期尸体现象(尸冷、尸斑、尸僵等)及晚期尸体现象(尸体腐败等)。(1)尸冷:是最先发生的尸体现象,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而散热仍在继续,尸体温度逐渐降低称尸冷。(2)尸斑:心搏停止之后,血液失去继续循环的动力,沿着血管流向尸体低下部位,坠积于低垂部位未承受压迫的血管之中,进而扩散、浸润到周围组织细胞,在皮肤上显现紫红色斑块,称尸斑。(3)尸僵:尸体肌肉僵硬,并使关节固定称为尸僵。人死后一般经过13小时,肌肉轻度收缩,关节不能屈曲,开始出现尸僵;经过1216小时,尸僵遍及全身。2.试述对临终者心理关怀的原则。P2401.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怀 2.采取缓和式临终心理关怀 临终关怀的目标是为临终病人提供缓和性的照护,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从疼痛和不适症状中解脱出来,从心理和精神的不安与痛苦中解脱,实现生命最终发展阶段的圆满。3.临终陪伴 临终陪伴是临终关怀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任何心理学方法无法替代的。病人希望自己的亲人、最疼爱的人陪伴自己到最后,走过生命的最后旅程。4.做到“四多”和“四少” 所谓“四多”是指多鼓励、多倾听、多理解、多同理心。“四少”是指少治疗、少解决问题、少判断、少同情心。“多鼓励、少治疗”是指,对临终病人来说,治疗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照护人员要从精神上多多鼓励,让病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仍能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多倾听、少解决问题”是指,临终病人在此阶段会有许多的恐惧、不适和焦虑,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讲述,以缓解心理的不安。同时家属和照护人员避免就无法解决的问题急于表态、不听病人的讲述。“多理解、少判断”是指从总的方面去理解和关心病人的不适、痛苦和不安,不必去深究、判断病人怎样不适。“多同理心、少同情心”是指要从理性上关怀病人,而非感情用事。5.帮助渡过危机 危机提示了环境对一个人自身的威胁,临终心理关怀要从潜意识水平、自我水平、超我水平提供关怀和帮助,促进临终病人面对危机、发展自我、超越自我。3.试述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P241(1)丧亲者的护理:做好尸体护理,体现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抚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