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_第1页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_第2页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_第3页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环境文化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改进德育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最有效途径。关键词:校园环境文化 德育教育 潜移默化鲁迅先生说“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奋发同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校园环境文化对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曾经指出:“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环境是指围绕在一定主体周围并对主体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客观事物和条件,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德育教育环境是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发生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而学校的德育教育环境是离不开学校环境文化的影响的。所以说,学校的环境文化具有决定性因素,对德育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我校自建校以来,已被评为广东省首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中小学德育基地等。现在由于我校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浓厚,受到了全市人民的瞩目和全市学生的青睐,在校师生已达五千多人。在这么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在这样浓厚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该校老师敬业,爱业,乐于奉献;该校学生勤学,善思,奋于进取。这些已渐渐显现出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当前,中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存在着引人深思的“三分离”现象,即德智分离、义利分离、知行分离。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一些坏环境的影响造成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能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校园环境作为学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良好的德育教育发展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良好德育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尽管环境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但校园文化作为置身于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它更具有育人功能的直接作用,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现实告诉我们,每个学生日渐成熟的品德、才华、体魄以及整个世界观的形成,无不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不同学校的中学生之所以具有明显不同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校园文化特色不同。 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它更有利于良好的德育教育的发展。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陶治学生优秀情操的环境。校园环境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它包括的校容校貌、校园布局、校内景观绿化、各类建筑雕塑、环境卫生等,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自然环境的建设上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创造出一种具有生命灵性、丰厚人文底蕴、和谐幽美高雅的环境。身处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也可以让学生陶治情操,净化心灵,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廉江一中在尊重原有山势布局的基础上,认真作好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并建造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校门、论语广场、钟楼、读书绿廊、综合楼、科学楼、图书馆、学生食堂等;同时大力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通过新辟花圃,栽种草皮、树木,加强保洁等环节,使校园的自然环境大大改观。由于学生们身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触景生情,围美生爱,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爱校意识无形中得到加强,学生随处乱扔乱丢垃圾的现象没有了,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说优美的校园环境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是指那些无形的、但又时时处处让人感觉得到的精神存在,它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文化活动等。精神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内容。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具有凝聚人心、激励斗志,规范行为、弘扬正气、协调关系、鼓励竞争的作用,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响、得到教育通过不断渗透、潜移默化等方式,德育效果非常明显,师生基本做到了知书识礼,德才兼备。我校以论语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要求全校师生每周升旗礼时诵读论语、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每周上一节论语课;教师代表定出了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开展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请李阳、黄耀全等演进专家进行激励教育;搞全校性参与的校庆;举办孔子诞辰记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积极构建良好的“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全校师生形成了“识礼、勤学、善思,互励、求实、奋进”的良好风尚。三、如何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文化 要使校园环境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具体来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重视校园自然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努力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站在环境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的美化和优化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从学校定位及特点出发,重视校园自然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努力创造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2、大力开展德育教育类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与基础道德文明教育。要围绕个人生活行为规范、公共场所规范、个人形象朔造等几个方面抓实抓好,特别要狠抓校园内的公德教育,使中学生自觉维护、共同创建一个优美文明的校园。也可以结合学生普遍关注的古今重大事件,结合重要纪念日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结合孔子思想,孟母故事,进行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结合钓鱼岛和黄岩岛主权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可在文体娱乐、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中融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正面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注意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学生社团是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的生力军,是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团体,有第一课堂和教师无法替代的优势,能使学生实现知行的统一。实践表明,学生会、文学社、青年志愿者组织等,在促进学生道德培养的自我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4、重视对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既包括传统的宣传橱窗、广播、周末影视、学生刊物等,又包括新兴的电脑网络。不仅要对传统载体进行把关和引导,使它们很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正面宣传和繁荣校园文化的作用,而且要特别重视对网络文化的引导与管理。净化网络信息,最大限度地监控清理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和违背科学精神、社会道德的内容,坚持弘扬主旋律,用文明进步的道德来滋润学生的身心;在建立校园网的基础上,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研讨,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总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的根本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