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以南京某高校大学生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王召瑞指导教师 魏 丰摘要:本文针对媒体上披露的大学生恋爱消费畸形问题,通过对南京某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调查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的支出是正常的、理性的。然后运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支撑这种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结果是: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期望是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这种健康心态和理性行为的形成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同龄群体中的群体规范、家乡传统婚恋习俗和社会舆论有关。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消费;消费心理;校园爱情Research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ove Expense PsychologyTaking the Student of A University in Nanjing as A Case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Wang ZhaoruiTutor Wei Feng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ends the abnormal question in view of the campus love on the media, through partially draws the conclusion of a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investigation from a Nanjing university: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xpend in the love is normal and rational. Then the utilization related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to analyze the expense psychology which supported this kind of expense behavior, the mainly result is: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love view and ones own social role expectation conforms to the social mainstream idea. The healthy view and the rational behavior formation concerns of the same age communitys community standard, the hometown love tradition and marriage custom and the public opinion which received from the socialized process.Keyword: university student;love expense;expense psychology;campus love前言目前大学校园内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不仅有“没谈过恋爱就算没读过大学”的说法,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大学“必修课程”。而近年来,校园畸形消费非常严重,突出表现之一便是“恋爱消费”居高不下,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大学生及其家庭本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深层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个人消费问题将会导致社会问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校园里的“恋爱成本”过高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将具有稳定且较高的收入,将会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具有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但各个网站上时有评论发表,学者们也开始从各个学科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针对于大学生恋爱中的“高消费”、“奢侈消费”、“天价恋爱”等现象提出了诸如谁为恋爱消费“买单”、“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要花多少钱”、“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人”、“恋爱消费占非正常消费的大宗”、“钱、钱、钱,恋爱的命根”、“恋爱高消费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等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定性论述和定量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将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在一个人的青年期或成年早期属于亲密与孤独感阶段,这一阶段个人将经历求爱和建立家庭等事件。顺利地完成这些活动,需要个人学会和异性交往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这方面活动的失败,会使个体陷入难以自拔的孤独感。1而当个体结束青年期进入成年期后,初始社会化已经完成,自我形象已经基本确立,人格已经基本定型;个体有很强的自主选择和创造能力,不但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扮演某种角色,还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创造某种角色。2 97张金学、薛亮和耿显武认为:大学新生中恋爱的普及率和普及速度都在呈现递增趋势,而且从众现象很强烈。2001年6月,笔者对1100名将结束大一学业的学生调查得知,有42.71%的学生有异性朋友,其中有29.43%的学生确认在恋爱。3赵富才认为:当代大学生恋爱支出过度。他说,当代大学生情侣穿名牌、吃高档饭食、出入于歌舞厅等,不仅耗费精力,更需高额费用。他们经常难以理性地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4 胡艳萍和曾汉元认为功利型恋爱观在女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这种恋爱观是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的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动机出发,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自身而是他的家庭出身。家庭经济条件差,难以承担高额学费,就业压力大,是功利型恋爱观产生的外因,而贪图享受则是其内因。5李永华,鄢庆丰在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特殊”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后指出:大学生恋爱的心态也有多种,一是为弥补感情的空白,作为一种消除寂寞、消遣时光的理想方式;二是为选择伴侣取经,锻炼自己恋爱的感觉与技巧,增进人生体验;三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比较投缘,能够找到那种令人心动的感觉,相互勉励和安慰,从中获取精神享受,又逍遥实在等。恋爱消费给温馨浪漫的校园爱情增加了一定的生活费用压力,经济基础是维系大学生恋情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但追根溯源仍基本上是来自于家庭。男生虽渴望爱情,但其恋爱态度相对消极,若没有一定的资金来支撑,总觉得底气不足,把经济因素视为维持爱情、显示自己潇洒大方的砝码,更有极少数男生想通过谈恋爱来证明自己和维持虚荣;而女生则更注重感情基础,一旦认准就对爱情比较执著,追求一种浪漫的感觉,这也与女生的恋爱观和性观念更为保守有关。调查资料还显示,在大学校园恋爱过或正在恋爱的学生群体中,认为恋爱时消费比恋爱前消费多花1/3以上的占57. 5%,认为没有什么变化的占28.0%,只有14.5%的认为比恋爱前少花一些。6罗萍、封颖在2000年6月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98级本科生所做的“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调查”中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择偶观念上,男女大学生观念表现出情感性、独立性、现代性、长远性的新特色,同时又表现对传统性别角色理想一定程度上的尊重,他们的择偶观念仍然具有中国传统本色。大学生恋爱中,男生在实际上或者在观念上仍倾向于充当“掏腰包”的角色,在恋爱消费上或多或少地采取主动。调查得知,男生普遍认为采取AA制是“穷酸”,会“很没面子”,由女生付全款则“根本无法想象”。女生一来没有或极少有自掏腰包的切肤之痛,在恋爱消费行为上往往处于受益者一方;二来生性便较为节俭精明,对超前消费自然大摇其头。7总结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研究角度来讲,主要运用经济学、消费行为学等理论集中于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内容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致力于提出合理化对策。而且,多数研究重视群体的描述性分析,对于个案的理论性解释较少。(2)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以大学生整个群体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群体中出现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畸形消费现象。(3)从研究方法来看,采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的占大多数,而定性研究较少。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关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对大学生总体的描述性研究。二、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的选取本文选取了南京某农业高校的24位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来实施调查。一方面,该农业高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闭塞的农村,且该校学生月均消费额在300元至500元之间的消费水平是最常见的,在一个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顺口溜“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中,月消费额在这个水平的只是“刚够用”的“一般户”,表明该校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属于中等偏下,这个与其他院校显著不同的特点是本次研究区别于其他调研的地方。另一方面,这次调查对象是依据男女均等、覆盖四个年级的原则抽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关于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的性别、家乡、年级、月消费额和有无恋爱经历的基本情况详见附录A。(二)研究过程本文研究的实证资料是笔者在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后,编制半标准化访谈提纲(详见附录B),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个案访谈来获得的。然后运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撰写论文。对于收集的访谈资料(详见附录C),本研究采取了编码、分类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做有系统、有方向的探索。透过分析,找寻出相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者社会行为,进而导出它们及资料与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定性研究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是在主体以及参与互动的他人对社会客体赋予意义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共识的规则或知识也由此产生。对这些规则或知识及其产生过程,很难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定性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性的,也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它侧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经验与生活经历、社会制度背景、历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而细致的资料,但是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2461-462 (三)编码方法1基本变量编码:以每个基本变量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拼音缩写来表示(1)性别编码男(B)、女(G)(2)家乡编码农村(X)、城镇(Z)、城市(C)(3)年级编码大一(F)、大二(S)、大三(J)、大四(Se)(4)恋爱经历编码有(Y)、无(N)2个案编码:以英文CASE的第一个字母C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如个案C1,个案C2 ,依次类推。3问题编码:问题的答案以英文ANSWER的第一个字母A表示,以数字表示序号,如答案A1,答案A2依次类推。4编码示例:如C1-GXSeN-A3表示个案1对提纲上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或观点,且该调查对象是来自农村的女生,现读大四,没有恋爱经历。三、大学生恋爱消费的现状本次对调查对象恋爱消费现状的描述,主要从他们在恋爱过程中的消费结构、支付比例和承担能力三个方面来表现,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的支出是正常的、理性的。(一)消费结构由于在本次调查中的被访者均为同一所大学同一个校区的在读大学生,也许是受到群体规范的影响,大家在恋爱消费结构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较高的趋同性。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时尚、舆论、公约、宗则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群体规范可能是群体内部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行为及人格的发展。在群体成员彼此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会发生一种类化过程,即彼此接近、趋同的过程。这是由于相互模仿、受到暗示、表现出顺从所造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群体规范。群体规范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群体发生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持久的、深入的,它促使群体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共同的行为模式,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共同生活和生产。8337-338具体表现就是:同处一地的情侣之间的消费形式有吃饭、逛街、买日用品、送礼物。如“吃饭,80%以上;逛街买些小东西如零食、衣服、小饰品,上网”(C1-GXSeN-A41);“吃东西,50%;买东西如衣服、日用品,50%”(C6-GXSeY-A41、C8-BZSeY-A41);“买东西,40%;游玩风景,35%;吃饭,25%”(C12-BZSN-A41);“吃饭,75%;生日礼物、日用品”(C21-GCJY-A41),可见吃饭、日用品消费和富于感情的礼物馈赠是大学生情侣消费的主要方式。分隔两地的情侣之间的消费形式则侧重在通讯费用、交通费、旅游和送礼物上,而当双方有机会在一起的时候就自然转化成前一种情况。如“打电话,65%;买东西,18%;吃东西,17%”(C3-GZSeY-A41);“打电话,50%以上(每天打30分钟以上);逛街、吃、玩”(C18-GXSeY-A41);“每周上网聊天,10%;寄明信片、玩具、实用的东西,30%;通讯费(短信),60%”(C20-BCFY-A41),在这里,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聊天都是以感情交流的目的而出现的,即属于满足基本需要的消费方式。 (二)支付比例在支付比例这个问题上,调查结果中出现了三种情况,即:男方承担大部分、分摊(或称AA制)、女方承担大部分,没有出现完全由一方包揽全部的现象,这也许与在校大学生相互间较平等的交往地位和相似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如 “男女比例是520元比20元”(C4-BCSeN-A42);“男方占70%”(C1-GXSeN-A42、C5-BXSeN-A42、C23-BCJN-A42);“平摊”(C2-GCSeN-A42、C13-BCJN-A42);“双方差不多,回家时男方会稍多一些”(C18-GXSeY-A42);“女方”(C21-GCJY-A42)。在本次调查的全体对象中,传统的或说能体现绅士风度的男方付帐的情况仍占较大的比重。 (三)负担能力在校园情侣之间有没有因为上述恋爱消费行为产生经济负担或精神压力这个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为三种:没有压力、压力较大、有少许经济压力但可以适当缓解。如大多数被访者的回答都是“无”(C2-GCSeN-A43、C3-GZSeY-A43、C4-BCSeN-A43、C6-GXSeY-A43、C12-BZSN-A43、C19-GCSeN-A43、C23-BCJN-A43、C24-GCFY-A43);“有。出去总要花钱,比恋爱前花得多”(C1-GXSeN-A43、C5-BXSeN-A43、C8-BZSeY-A43、C13-BCJN-A43);“以前有点负担是因为次数较多,后来改变了做法,甚至有了节余储蓄”(C7-GCSY-A43);“有经济负担,会把生活费节省下来”(C14-GCJY-A43、C20-BCFY-A43)。节省自己的日常开销给对方花是大多数人在面临经济压力时会采取的“节流”方式,少数人则会用打工赚钱等“开源”的方式来解决个人经济危机。 从上述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上整体上有一种共性,即消费方式较单一,偏重于日常生活消费,在消费档次上也较理性务实,会根据自身实际的经济条件来调整自己的收支计划,以使自己的日常开支处于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四、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分析(一)消费态度在“买单时您是否总是心甘情愿(买单方)心安理得(受益方)?”这个问题中,大部分采取AA制付帐方式或花费数目不大的情侣之间在心理上都会实现平衡,当自己为对方花钱时觉得心甘情愿,而对方为自己花钱时也认为理所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被访者是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来处理交往过程中的物质消费的,希望实现双方的对等,还有个别的男生则认为自己为对方付帐是一件理所当然但是很不甘心的事情。具体如“因为自己是男的,无奈”(C4-BCSeN-A6);“不觉得女方花男方钱正常,AA制使双方都没负担,很好”(C7-GCSY-A6);“不心甘情愿但是心安理得,因为对方会买不必要的奢侈品,很浪费”(C13-BCJN-A6);“礼尚往来,不能老花对方的,心里会觉得亏欠,要求得心安”(C14-GCJY-A6);“心甘情愿,不会有太多负担,因能把握好度,且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为了表达感情的话是可以接受的”(C15-BZSY-A6);“心甘情愿,认为对方做什么都应该,因此很心安理得”(C19-GCSeN-A6)。可见,除了自己的经济独立观念及传统观念影响之外,感情深浅程度及对方的节俭程度是衡量一方为另一方付帐时是否心甘情愿的重要条件,且与情愿程度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二)消费动机当问到“消费的目的是什么?”时,被访者的回答往往很简短或迟疑之后才回答,而回答的内容也较易分类,体现出来的结果是: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为了娱乐开心,部分男生是觉得外在环境所迫之下的无奈之举,还有部分女生则是为了追求地位的平等或纯粹出于关心照顾对方的感情。如“觉得对方总付钱不好意思”(C1-GXSeN-A5、C17-GXJY-A5);“基本需要,都属温饱问题,或者是为了娱乐,也是礼节”(C2-GCSeN-A5);“男方花钱很正常”(C5-BXSeN-A5、C9-BXSeN-A5、C10-GCSN-A5);“觉得应该对他好,有同情、责任感在其中”(C6-GXSeY-A5);“希望对方能感觉到自己的情意”(C7-GCSY-A5、C24-GCFY-A5);“是必要的,经营爱情的一种方式”(C20-BCFY-A5);“东西不会太贵,希望能代表真心,增进感情,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花费,事先已商定过,好兄弟明算账是原则”(C22-BCSY-A5)。情感的表达是所有人共同的消费动机,很明显,物质的消费是以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段出现在校园爱情消费中的。(三)满意度在被调查者对自身所经历的恋爱消费满意度进行评价时,充分地体现了霍曼斯行为交换主义论的三个命题。霍曼斯的行为交换主义论的其中三个命题:(1)成功命题: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某种行动得到的报酬越经常,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这种行动。在这个命题中,霍曼斯认为,如果一个人曾经成功地获得一种报酬(或避免惩罚),他就倾向于重复这种行动,日常生活就是由人们寻找报酬的行为构成的。(2)刺激命题:如果在过去一种特殊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报酬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相同,人就越可能产生这种行为,或是一些相似的行为。刺激命题涉及以往的行动经验与现在的行为情景之间的联系,如果现在产生刺激的行动情景与曾经取得成功的劳动情景相似时,就会重复以往行动。它强调一个人在若干行动中,总是选择曾给他带来报酬的行动。(3)剥夺满足命题: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特殊的报酬,那么该报酬的追加对于这个人来讲,就越来越没有价值。这个命题是对前几个命题的限定,即前面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必须把时间作为一个尺度考虑进去。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获得某类报酬的次数越多,获得此类报酬的时间间隔越短,该报酬对他来说,价值就会下降,从中获得的满足感也不会高。也就是说,剥夺越小,价值越小,满足感越小;剥夺越大,价值越大,满足感越大。9恋爱过程中少不了对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在校园情侣之间,物质的消费也不可例外地贯穿始终,那么这种行为在关系的变化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就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您认为,消费行为在你们恋爱关系的形成、深化或巩固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从被访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金钱付出或说物质投入在关系的建立、深化和巩固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恋爱是为了开心,而消费行为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甚至会成为评价对方感情或品质的衡量标准。如“重要作用,女方会把舍不舍得花钱作为重不重视的重要衡量标准”(C5-BXSeN-A11);“没有,偶尔感动一下,以后形成习惯”(C9-BXSeN-A11、C11-GCJN-A11、C17-GXJY-A11);“同样买得起,若是对方买给自己,就会很开心,前提是可承受的小钱”(C10-GCSN-A11);“能从消费行为这种小细节中看出男方的性格,不齿靠女方花钱的男的,也不好意思全靠男方,吃人家的嘴短。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有重要的调剂作用,要保证有送礼物的钱”(C14-GCJY-A11);“促进作用。可表达感情、体现自己的想法;让自己感到爱的存在,对自己起到帮助作用,如生病时对方送药来能让自己感到被关心”(C18-GXSeY-A11);“重要。消费行为可以判断男方是否真心及关系的进行程度,前提是男方的家境及是否爱显摆”(C19-GCSeN-A11)。消费行为在这里已远远不止于这种行为本身,它成为一个重要载体,对方对自己是否有真情、是否足够重视这些难以精确度量的主观感觉都被校园情侣们拿到了消费行为中来衡量,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校园情侣对恋爱消费行为的依赖。在观念方面的影响又怎样呢?如有没有使自己的人生观或价值观发生改变?请看被访者的答案:“有,今后一定要有钱才能过得好”(C1-GXSeN-A12);“因对方更节俭,教自己理财不奢侈、理性消费,使自己更懂事,使自己觉得:世上没有什么获得是理所当然。也为将来打算多了一些,更成熟”(C7-GCSY-A12);“有,更现实,有了生活长远的详细规划”(C8-BZSeY-A12);“以前较看重物质,现在被教会:不能太极端地看东西,且物质不一定是好的”(C18-GXSeY-A12);“无,因标准早已定下,不易改变”(C19-GCSeN-A12);“有,以前觉得重要但不深刻,钱可有可无;但现在觉得柴米油盐什么的,钱是很重要的”(C21-GCJY-A12)。校园情侣所经历的恋爱消费使他们的金钱观念多多少少发生了变化,在某个方向上强化或淡化了他们对物质的重视程度。五、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在接受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除了少数人对经济的压力没有感觉外,因为恋爱增加的支出项目使大多数人都感到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觉得自己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自己的消费欲望,也使自己在开支上考虑更加周密,想得更远,部分人甚至为此而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在被访者中,有过一次以上恋爱经历的人占了多数,而只有少数的人会因为从前的经验而使自己增加了一些技巧,更多人则是完全从新开始。因此关于恋爱经历的影响作用将不作重点分析。 (一)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1恋爱观交换论者布劳认为,人们的社会互动就是一种交换关系。换言之,个人利益是隐匿于人们的社会互动背后的普遍动机。因此,我们可以用交换的观点去考察所有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们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交换让步;讨论者们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诀窍。”10甚至在友谊和爱情中也存在社会交换现象。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家庭背景、教育水准、长相身高乃至对对方的呵护和殷勤程度都可能成为一方衡量另一方是否“可爱”的尺度。因此,虽然我们常常反对婚姻中的“门当户对”,但在实际生活中建立在“门当户对”基础上的婚姻却十分普遍。据天津市的一项调查,已婚妇女在结婚时婆家与娘家经济状况“门当户对”的占85.9。如果把这“门当户对”扩大理解为婚姻双方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相似或一致,其比例恐怕会更高。11在进行表面上相似的物质消费的同时,大学生们在心理上对恋爱精神的要求却各不相同。关于这个问题,笔者选取了两个问题来考察,一是对浪漫爱情的认识,二是对物质和精神在校园爱情中所占比重的理解。对于浪漫的认识,出乎笔者意料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被访者都坦言没有认真想过,而想过这个问题的人的答案也与媒体中通常所描述渲染的场景相差甚远,基本上是一种较朴素、自然的态度。如“喜欢实际的爱情,对浪漫未思考”(C1-GXSeN-A2);“体贴的细节,如吃饭时帮着挑鱼刺,过马路时主动走在比较危险的路边,等自己的时候很耐心,不会不耐烦等”(C10-GCSN-A2);“两人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平平淡淡才是真,较现实”(C15-BZSY-A2、C19-GCSeN-A2);“自然型的,比如晚上在湖边两人并坐看星星”(C24-GCFY-A2),可见校园情侣们的浪漫观的核心是优美、体贴的细节,易于实现并充满感情色彩,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基础。针对媒体上对大学生在恋爱中奢侈挥霍、大肆铺张、物质当先的广泛报道,笔者就“大学的爱是用爱来爱的”这句话征求了被访者的看法,以从中探访出大学生对爱情中精神与物质各自所占分量的想法,访谈结果看起来五花八门,但总结之后发现大家的态度可分为三类:赞同大学里的爱情就是单纯的感情的交流、大学生恋爱以感情为主但物质也必不可少、大学里也不乏有为了金钱等物质因素而恋爱的。如“不完全同意。不否认已经存在的情况,还有的女孩子是为了寻求依赖、男生是为了炫耀。如北京一案例,一大学男生因女友嫌穷而自杀。而像生日礼物等都有物质在内”(C1-GXSeN-A3);“同意,大部分大学生面对事情少,生活压力较少,相对较单纯”(C2-GCSeN-A3、C9-BXSeN-A3、C11-GCJN-A3、C12-BZSN-A3、C19-GCSeN-A3、C21-GCJY-A3);“不能一概而论,很少部分是为纯感情,更多的因金钱、寂寞、赌气,为找一个伴,而非特别爱对方;还有的是因为虚荣心,为了炫耀自己有漂亮女友或帅男友”(C13-BCJN-A3);“要看具体结果,第一要看人,第二要看两人所处的情况怎样,后者更重要;都是需要物质的,不同时段需要的表达方式不同,没钱是没人跟的”(C23-BCJN-A3)。他们相信校园爱情的主流是感情至上,这时候,物质是以一个辅助工具的角色出现的,它不是第一位的但绝不可少。他们也承认自己身边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以真情为目的的所谓“爱情”,但并不认同。 2性别角色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性别角色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内容贯穿其中,通过这一过程,孩子成长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成熟的男人或女人,从而在社会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是其整个认知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12性别角色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2184角色的规范功能说明了角色具有制约、控制和规范个体行为的作用。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男女两性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差别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的,性别角色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生理行为。男女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地位,以及和这种地位相适应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必然会对男女两性形成不同的社会期望。在社会行为方面,社会要求男子刚强、独立、自主,女子柔顺、依赖、顺从。这种不同的社会期望,实际上同样对应着一种无形的社会地位。因此,人们以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由性别决定但又是由文化导向的社会地位。再通过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性和女性便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互有区别并与社会期望相符的角色行为。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女两性关系的变化,传统的男女迥然有别的性别角色受到了挑战。具体说来,原先泾渭分明的两性角色的界限日渐模糊,并出现了“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的两性角色的“互化”和趋同现象。8389-394ishi导致了两者迥然相异的行为模式。moshieia毫无疑问,这种性别角色的不同也体现在情侣之间关于消费态度对自我与对方的不同评判标准上。如“因为自己是男的,无奈”(C4-BCSeN-A6);“重要作用,女方会把舍不舍得花钱作为重不重视的重要衡量标准”(C5-BXSeN-A11);“有,社会决定了男人比较有能力,应该多付出一点”(C21-GCJY-A9);“不觉得女方花男方钱正常,AA制使双方都没负担,很好”(C7-GCSY-A6)。显然,这里对自己性别角色的期望既有传统观念的深刻烙印,也不乏现代思想和西方观念的冲击,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变革。(二)社会学角度分析 1同龄群体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来说,同龄群体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群体互动的角度来看,处于群体中的个体较容易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从而出现模仿、攀比、从众等现象。所谓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非正式群体。13从人际互动的角度上说,那些在家庭背景、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的同龄人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同龄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当做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从而成为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在年轻人组成的同龄群体中,往往有着独特的亚文化,包括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兴趣爱好、服饰发形、隐语、符号等。289-90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对个体来说,参照群体有两个基本的作用:一是规范作用;二是比较作用。前者是指参照群体在个体内化价值规范,形成社会态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后者是指参照群体往往是个体对自我、他人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比较性标准。比如纽科姆在1939年起历时4年完成的有关美国贝宁顿学院的女生的学院经验与其社会政治态度关系的调查发现,尽管同学和家庭都是学生的隶属群体,但左右学生态度的却是参照群体:高年级的学生因和同学交往多而在个人生活风格和政治倾向上趋于自由,而和家庭联系密切的低年级学生则偏向保守。14笔者在这里设计了一个专门针对同龄群体影响作用的问题,以探究恋爱中的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受到他们的同龄群体的影响程度有多深,这里的同龄群体选取了日常接触机会较多的学校、宿舍、班级、朋友圈四个群体,调查结果是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受外界的影响,少部分人会产生攀比心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是会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比如“没有,属于个人的行为,没有从众”(C1-GXSeN-A8、C2-GCSeN-A8、C3-GZSeY-A8、C6-GXSeY-A8、C7-GCSY-A8、C9-BXSeN-A8、C10-GCSN-A8、C11-GCJN-A8、C13-BCJN-A8、C15-BZSY-A8、C16-BXSeY-A8、C18-GXSeY-A8、C22-BCSY-A8、C23-BCJN-A8、C24-GCFY-A8);“没有必要攀比,礼物不在贵,只要真心就行”(C17-GXJY-A8、C20-BCFY-A8);“要比,有虚荣心,但会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太高的就不比”(C14-GCJY-A8、C19-GCSeN-A8、C21-GCJY-A8)。在这个同龄群体中,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规范,引导着这些情侣的恋爱消费行为走向理性和适度。 2家乡风俗也许因为被调查者在大学以前都是在家乡不间断地读书多年,一直生活在一个较固定的范围内的缘故,大学生们受到家乡婚俗风气的影响相当深。如“男女平均分摊较多,因此觉得女方买单很正常”(C2-GCSeN-A9);“有,男方花钱多很正常”(C4-BCSeN-A9、C8-BZSeY-A9、C9-BXSeN-A9、C11-GCJN-A9、C12-BZSN-A9、C13-BCJN-A9、C16-BXSeY-A9);“男生付钱多是种绅士风度,应该承担得多一些、付出多一些才对,经济是体现之一”(C15-BZSY-A9);“有,认为AA制会拉开一点距离”(C17-GXJY-A9)。由此可见,居住地的习俗在个人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实施中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 3社会舆论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254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公共媒体时时刻刻地向身在其中的人们传输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作为年轻有文化的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而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因而外界舆论对他们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有所差异的。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为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它在人们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这种影响表现出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2127-128在媒体大肆渲染大学生恋爱高消费、天价恋爱太奢侈的时候,更多的其他学生是否受到了影响?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一点可以从被访者对恋爱高消费这种行为的看法中得知。如“多见不怪,他人自由不便干涉。个人认为,当量入为出,适当消费”(C9-BXSeN-A13);“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家境好无所谓,若家境不好用父母的血汗钱挥霍则不好。大学中还是不要让赤裸裸的金钱完全取代感情的地位”(C14-GCJY-A13);“不认同,有些东西需要物质来表达,但不能多,它是一种炫耀;有些行为可以理解,如富家子弟习惯高消费、贫家子弟用自食其力的高消费证明自己的能力等,但自己不会效仿”(C15-BZSY-A13);“不赞同,觉得没必要。恋爱不能用金钱来界定,高消费纯粹是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为感情而高消费是可以的,但这种方式不宜提倡”(C22-BCSY-A13)。从中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奢侈恋爱和校园爱情中的高消费行为是持一种较排斥的态度的,在是否要为了炫耀而进行奢侈消费这个问题上,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坚持的原则,量入为出和适度消费仍是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上的首选,这与媒体所导向的主流价值观不谋而合。六、结语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代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的开支基本上是合理、正常的,他们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稳定的价值观,从这种成型的价值观所衍生出的恋爱观和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期望也是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这种结果的出现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同龄群体中的群体规范、家乡传统婚恋习俗和社会舆论有关。基于戈夫曼的戏剧分析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性,所以笔者所搜集到的访谈资料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与被访者的真实行为产生偏差,这是本次调查的一大遗憾。另外,由于本人理论修养的局限,在分析行文时也许还有不足之处,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努力。致谢本文的撰写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尤其是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承蒙魏丰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在校本科生在本人收集资料期间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另外,本文的写作是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离不开我系各位恩师的悉心教授,特一并在此予以感谢!参考文献:1 Erikson,E H Chilhood and SocietyM .New York:Norton,(2nded.),1963:259.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金学,薛亮,耿显武.大学新生从众现象探析J.益阳师专学报,2002,23(4):103-105.4 赵富才.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4-108.5 胡艳萍,曾汉元.当代女大学生功利型恋爱观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3,22(1):89-91.6 李永华,鄢庆丰.大学生活奢侈吗?武汉高校大学生“特殊”消费情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0(6):26-33.7 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4(5):631-635.8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 美玛格丽特波洛玛.当代社会学理论M.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7-49.10 美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4105.11 潘允康.家庭社会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72.12 Kohlberg,L.A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x Role Concepts and Attitudes.In Maccoby,E.E.(ed.),The Development of Sex DifferencesM.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13 Bowerman,C E ,and Kinch,J.W.Changes in Family and Peer Orientation of Childrenbetween the Fourth and Tenth Grades.Social Forces.1959,37:201-211.14 Newcomb,T.M.Personality and Social Change:Attitude Formation in Student Community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43:274.附录A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基本变量分类编码人数(个)总计(人数)性别男B1124女G13家乡农村X724城镇Z4城市C13年级大一F224大二S5大三J6大四Se11恋爱经历有Y1124无N13月消费额400元124500元8550元1600元5650元2700元2800元3850元11000元1附录B 访谈提纲访谈对象:南京农业大学在校大一至大四正在恋爱中或有过大学恋爱经历的学生访谈数量:24份(男生12名,女生12名)访谈提纲: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家乡、经济水平、是否初恋五个方面。2、在您心目中,浪漫的爱情是什么样的?请举例说明。3、您对“大学的恋爱只用爱来爱”有什么看法?4、(1)你们两人用于恋爱的消费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们各自所占比例如何?(2)谁是主要的买单者? (3)你们的恋爱消费行为有没有给您造成经济负担或心理压力?5、在消费时您通常会有什么目的?6、买单时您是否总是心甘情愿(买单方)心安理得(受益方)?7、您的个人经济状况对您在恋爱消费中的行为有什么影响?8、您周围的环境(学校、宿舍、班级、朋友圈)对您在恋爱中的消费行为有什么影响?9、您家乡的风俗习惯等对您在恋爱消费中的行为有什么影响?10、您从前的恋爱经历对您现在在恋爱消费中的行为有什么影响?11、您认为,消费行为在你们恋爱关系的形成、深化或巩固中起了怎样的作用?12、您的恋爱消费行为有没有对您的人生观或价值观产生影响?13、您对周围(校园、媒体、朋友圈)的大学生恋爱高消费行为有什么看法?附录C 访谈记录C11、女,大四,农村,500元,否2、喜欢实际的爱情,对浪漫未思考,浪漫的如在蔚蓝的海边沙滩上发生的爱情3、不完全同意。不否认已经存在的情况,还有女孩子为了寻求依赖、男生为了炫耀。如北京一案例,一大学男生因女友嫌穷而自杀。而像生日礼物等都有物质在内4、(1)吃饭,80%以上;逛街买些小东西如零食、衣服、装饰品(耳环、戒指)、上网(2)男方(3)有。出去总要花钱,比恋爱前花得多5、觉得对方总付钱不好意思6、没有,毕竟钱不是他挣的,宁愿AA制7、有,自己生活费较少,所以他付钱较多8、无人评论9、没观察过家乡风俗10、没影响11、有,因为都爱吃东西,经常出去花钱吃东西很开心,如去傣妹吃火锅12、有,今后一定要有钱才能过得好13、有些消费是避免不了的,但过高的消费会对中低收入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且养成习惯后对个人生活也不好,而且消费成分太高的恋爱中感情成分相应就太少C21、女,大四,大城市,650元,否2、高中时青涩的恋爱很浪漫,如偷偷地约会、看电影、吃东西3、同意,大部分大学生面对事情少,生活压力较少,相对较单纯4、(1)吃饭,一半以上;玩(逛街、旅游)(2)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扬州2025年江苏扬州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聘教师3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岳麓版九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教版必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牛津译林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内饰打胶加工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个人艺术品租赁担保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合同3篇
- 内科学(医学高级):风湿性疾病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
- 音乐剧好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办公设备(电脑、一体机、投影机等)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查干淖尔一号井环评
- 案卷评查培训课件模板
- 体检中心分析报告
- 2024年江苏省样卷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波浪理论要点图解完美版
- 金融交易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项目环境敏感性分析
- 牛顿环与劈尖实验论文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四 其他平台载体的运营方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