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攸县一中2014届高三政治复习之主干知识政治生活 汤文革编写专题一 商品经济基本理论一、商品1、判断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属性法: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3)领域法:是否离开了流通领域。2、基本属性及其关系:(1)含义及特点: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本质、特有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关系: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立: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无法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为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生产者。二、货币1、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货币的产生)2、货币含义和本质: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表示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商品交换的媒介)。3、货币职能: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1)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表现: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 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意义: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下去,为此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如:地租、利息、工资、税款等)、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4、货币的发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5、纸币:(1)产生:金银条块-铸币-纸币。(2)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3)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主要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4)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的多少是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6、信用卡、支票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3)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7、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货币与财富:(1)内涵: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它是一般等价物(本质);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职能)。(2)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3)态度: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求: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地方,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意义:能使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三、价格1、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 、宗教信仰、习俗等。 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需求量与价格成正相关关系;供应量与价格成反相关关系。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竞争,销售者趁机提价,出现“物以稀为贵”;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竞争,购买者持币待购,出现“货多不值钱”。(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与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价格与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意义: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含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意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可以不断降低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社会财富。2、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消费者:根据商品价格涨跌来决定是否购买以及购买多少,价格变动会使消费减少或增加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需求量:需求规则(需求法则):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商品的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商品的价格降低时,需求量增加。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关系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得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得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3、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规律),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交换规律)。(2)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调节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化作用: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专题二 消费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商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和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二、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生产,满足消费。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当前收入、预期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差距(调节收入差距)影响居民的消费。物价总体水平: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稳定物价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三、消费类型划分依据类 型特 点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买主自己享有货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需求,提高生活水平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身心愉悦、全面发展,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资料消费四、消费心理类型特点评价从众消费仿效重复盲目优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消费标新立异优点: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端: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态度:过分标新立意不提倡攀比消费夸耀盲目弊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应提倡求实消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优点: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态度:大力提倡五、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不提倡过于紧缩消费,也反对超前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1)含义: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2)核心:可持续性消费。(3)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专题三 生产、劳动与经营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原因(1)必要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在经济生产中起决定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重要性: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全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2、措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人才强国”。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科教兴国”。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或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2)非公制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国家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2、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根本)。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具体)。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3、措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三、企业1、企业:(1)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2)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3)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此外有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2、公司:(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责任: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3)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4)组织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5)特点: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3、企业的经营与发展(1)企业利润: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2)企业成功经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环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1)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增强优势企业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2)企业破产: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四、劳动者1、劳动光荣: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2、就业:(1)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就业使劳动者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措施: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国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劳务输出;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不断提高个人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3)维护劳动合法权益: 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自主创业。珍惜劳动者权益,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不能采取非法手段加以报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六、投资与融资1、投资(融资)方式: (1)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流动性强,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2)股票:性质:入股凭证。特点:高风险、高收益。股东的权利: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收入:股息或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作用: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3)债券:性质:债务凭证。种类:根据发行者,可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4)商业保险:分类:人身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作用:规避风险;显示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2、投资原则: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性;注意投资的多元化和流动性;投资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既要考虑个人利益又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3、商业银行:(1)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贷款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此外,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3)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国民经济效益。专题四 收入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理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1)原因:理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决定分配方式。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内涵: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必要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决定的。意义:有利于充公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它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生产关系)。(3)按生产要素分配必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按劳动成果分配:在个体经济中劳动者依靠自己的劳动(或资本)等取得收入。3、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表现: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两个提高、两个同步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2)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产出投入。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根源是资源的稀缺);二者又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兼顾效率与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二、国家收入的分配1、国家财政:(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支持行业和地区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4)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首要的)、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5)财政收支关系: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2、税收:(1)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3)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4)依法纳税: 原因:是由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是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依法纳税,树立纳税人意识:公民要增强义务意识。要依法诚信纳税,反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专题五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基本理论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及手段:(1)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2)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2、市场经济来源:学&科&网Z&X&X&K(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手段: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资源配置。(2)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在竞争中推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及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非竞争商品;否则,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盲目性:独立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4)规范市场秩序:原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措施:第一,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规则)来维护。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第三,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需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第四,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基本特征(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计划如:五年规划、远景规划。经济政策有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包括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对外贸易政策:如汇率、关税等,调节进出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法律手段: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三、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五个成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地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2)原因: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的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3)途径(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是质量和效益。依靠两个多: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四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四、面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员工管理
- 《眩晕基础知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职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离心泵工作点》课件
- 贵都高速某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 《祝世界好友周快乐》课件
- “双减”初中九年级英语课时作业设计案例
- 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 GB/T 44415-2024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的机动车制动性能路试检验要求和方法
-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合同
- 红船女子(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空气动力学实验方法:激光多普勒测速(LDV):原理与应用
- 反思单元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习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河南专用)
-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阅读与训练主题+工匠精神(含答案)
- 装表接电培训课件
-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彩版)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