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模式研究 I 摘 要 本文基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践,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主体缺位、错位及主体行为不当等问题和成因,提出预防式、全过程、综合式、可追溯的现代质量安全管理理念;综合运用供应链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博弈论等经济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比较并优化选择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范式,从而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视角,丰富现有理论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四个主要结论。一是要从风险管理入手,利用从 “农田到餐桌 ”全过程、预防式、综合式、可追溯的质量安全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与部门分段、产销分 割的传统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相比,前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能够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四是零售企业对上游环节的可追溯管理机制在质量安全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果零售企业不能发挥其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那么将会产生质量安全隐患。 关键词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链,逆向管理模式 of in up is on of of up of of on by of of is to to of to of to in of of is of to of is on of of of of of is in If it of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研究背景 . 1 研究意义 . 1 内外研究综述 . 2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 2 关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 3 理论与分析方法 .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 5 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假设及内容 . 6 相关概念的界定 . 6 研究假设 . 6 研究内容 . 7 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7 因素分析法 . 8 案例分析法 . 8 比较 分析法 . 8 性分析法 . 8 分析和综合法 . 8 典型调查法 . 9 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9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 10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 10 观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政府角度 . 11 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11 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 12 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 12 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 13 观层面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中介组织角度 . 14 民专业合作社 . 14 业行业协会 . 14 观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供应链中的行为主体角度 . 15 一步的阐述 . 16 小 结 . 16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7 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 17 产品数量稳步增长 . 17 产品的质量安全明显提高 . 18 国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 18 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 19 境因素 . 19 织制度因素 . 19 营管理因素 . 21 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积极因素 . 23 业组织因素 . 23 应组织因素 . 24 费者 . 25 小 结 . 27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28 产品供应链与质量安全管理 . 28 产品供应链的界定 . 28 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内含与理念 . 28 于供应链的逆 向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中利益主体行为对质量安全的影响 . 29 户与企业的关系 . 29 联企业间的关系 . 31 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 . 33 费者对质量安全的需求有利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 33 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 . 33 出口为导向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34 国内超市为导向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35 小 结 . 38 第五章 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 式案例分析 以畜产品为例 . 39 出口为导向的四川井研县生猪产销案例 . 39 本情况与特点 . 39 V 行为主体在供应链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中的行为与作用 . 40 国内超市为终端的蒙牛液态奶案例 . 44 本情况和特点 . 44 同主体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行为与作用 . 46 一步的比较 . 49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要结论 . 51 策建议 . 51 参考文献 . 53 致谢 . 58 作者简历 . 59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百姓的营养与健康,关系着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它已成为政府、专家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如今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的增长方式已从过去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增长,从强调数量安全转向强调质量安全。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也更加注重营养、安全和健康。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生产,往往通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 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的绿色壁垒抬高外国农产品出口的门槛。这些国家围绕质量安全而建立起来的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已成为我 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近几年,我国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茶叶、蘑菇等农产品因为质量安全问题遭到出口国退货,畜产品及水产品国际贸易中也因为畜禽饲料中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及药物残留造成了几亿美元的损失。为了占领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势在必行。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努力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强了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又于 2006 年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但是,对于中国百姓餐桌而言, 2006 年仍是一个特别 “辛苦 ”的年份, “嗑药 ”多宝鱼、红心鸭蛋、福寿螺事 件、瘦肉精事件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再一次暴露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如 “公司生产基地农户 ”、 “公司农户 ”、 “专业合作组织农户 ”、 “行业协会农户 ”等形式。这些经营模式推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其中,龙头企业成为组织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目前,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80%通过了国家或国际有关组织的质量、环保、安全卫生等管理体系认证,有的还建立了农产品产 地、质量、等级标识和可追溯制度,组织和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这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成功经验。 本论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着重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主要问题,借鉴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成功案例,提出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旨在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意义 本文从供应链角度通过应用案例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不仅丰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理论,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 理论意义 本文基于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践,将供应链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农产品质量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安全理论相结合,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主体缺位、错位及主体行为不当等问题,从理论高度总结、比较和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提出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范式,从而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视角,丰富现有理论研究成果。 2. 实践意义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为迫切 ,已严重影响到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本论文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角度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一是便于建立溯源机制,实施包括供应链各环节在内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在机制上实现管理创新,从而确保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保证质量安全,真正做到 “从农田到餐桌 ”整个链条的质量安全;二是从管理主体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及各相关主体都可各就其位参与其中,特别是发挥中介组织 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监管作用,改善政府部门机构的重叠交叉,缺乏沟通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 内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正逐步展开,现将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整理,并作评述。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在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之前,首先对农产品与食品的概念给以界定。农产品与食品的概念界定一直引起众多争议,两者的概念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明确界定,在许多方面难以划分。按照国际公认和国内普遍认可的观点,农产品是指动 物、植物、微生物产品及其直接加工产品,包括食用和非食用两个方面。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大家常说的农产品,多指食用农产品,包括鲜活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金发忠, 2006)。在 2004 年月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同时指出了农产品和食品两个概念。其中,农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产品,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的产品。(钱永忠, 2005)认为现阶段 “农产品 ”与 “食品 ”两个概念的划分应归于环节的划分,农产品应侧重于生产环节,即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按照产业 类别来分,是属于第一产业的产品。而 “食品 ”应重在强调“经过加工制作的过程 ”,是属于第二产业的产品,可定义为 “以农产品为原料、由工业化过程生产、改变了原料产品基本理化性质、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或饮用的产品 ”。但是,这样划分只是当前管理的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在体制和法律上解决两者划分的困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的界定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由于农产品受自然环境、种植方法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影响较大,所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其自身的定义。总体上学术界有 3 种 定义与说法值得研究、探讨、遵循和推崇:第一种,是把质量安全作为一个词组,既包含质量又包括安全,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是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要素的综合体,这个概念被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采纳,但与国际通行的说法不一致;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种,狭义概念,是指质量中的安全。从广义上讲,质量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需要 )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应当包括安全;第三种,是指质量和安全的组合。质量是指农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即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性能,如营养成分、色香味和口感 ,加工特性以及包装标识等;安全是指农产品的危害因素, 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对人和动物以及环境存在的危害与潜在危害(金发忠, 200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义是来源于农业的初级农产品的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关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影响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1)我国农业生产工艺落后。( 2)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 3)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 4)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 5)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6)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性,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7)市场和政府现有措施失灵,如假冒伪劣、产品标识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 8)有关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检验检测机制和质量标准体系。( 9)境外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与国内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在 19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重视环境污染等问题,且其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高,因此,当前对( 4)、( 5)、( 8)和( 9)方面非常关注。(阚学贵 (2001)、赵霖等 (2001)、宁望鲁 (2001)、周洁红等( 2004)。 理论与分析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食品的质量安全 ,并没有对农产品和食品给以区分,但是由于农产品与食品在理论研究和分析方法上是相似的,因此大部分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仍可以借鉴。 由于学者们采用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与分析方法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因此研究成果各有千秋,目前集中反映在两大方面: 一是运用经济分析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质量安全问题, 即把农产品作为公共物品,一些学者从市场、监管以及农产品本身的特性等方面分析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一些从外部性角度进行分析。 1995)将食品安全从信息角度分为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对消费者信息不完全而不是生产者)和 对称不完全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都不完全)。同样,为了便于分析,按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的角度,尼尔逊等( 970; 992; 992)将商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三类。市场机制在调节这三种不同类别的质量特性时存在巨大的能力差异。因为消费者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获得搜寻品的信息,所以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信息不对称问题几乎不存在。而经验品和信用品则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购买前,消费者无法了解其质量,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逆 向选择并造成市场失灵。 一些学者主张通过声誉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 1976)的研究表明,在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条件下,由于市场主体声誉机制的存在,在长期博弈过程中可以出现纳什均衡;1970)对此做出了回应,认为在市场主体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的长期交易中,经济主体可以通过提供担保、建立品牌等来抵消逆向选择产生的市场失灵。而 1980)和1982)进一步建立了 “声誉理论 ”,提出了市场机制自身声誉机制作用也可以对市场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失灵进行矫正;格罗斯曼( 981)认为可以通过信誉机制形成一个独特的高质量高价格的市场均衡而不需要通过政府来解决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无限重复博弈情况下企业的质量声誉形成机制认为如果能够确保维持高质量而带来的未来收益,企业就不愿意丢失其声誉。2000)的研究表明,在行为人不断重复博弈过程中,通过声誉机制可以达成可自我实施的协议,可以有效地防范市场失灵。 夏皮罗( 983)认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由足够消费者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对于农产品的信用特性,即当产品质量涉及到化学结构、化学毒素残 留或微生物时,因为消费者无法判断,所以有时生产者也很难建立质量声誉,食品市场甚至会出现劣货(低质量、低成本)驱逐良货(高质量、高成本)现象。因此,这需要由足够令消费者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市场,提供有关食品质量的信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这个第三方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 基于上述理论, 1996)和 1996)认为,在市场机制下,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效能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合适的信息制度。这些信息制度包括企业的声誉形成机制、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标签管理、法律和规制 的制定、各种标准战略及消费者教育等。 国内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研究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上质量信号问题。(周德翼、杨海娟, 2002)将我国食物安全的信息不对称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于新型生产技术的出现要求生产者、管理者、消费者具有更多更明确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三是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四是下级管理者(代理人)与上级管理者(委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五是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认为政府的宏观管理是食品安全控制的关键,政府通过质量安全品质 标准体系和监测执法制度两个方面,从外部营造改进食品安全的压力和动力,激励和约束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为了节约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揭示和管理成本,政府可以审查、认证、市场准入制度;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检查监督;食品安全标识制度三种手段相结合调控企业的质量行为。 张云华、孔祥智、杨晓艳、罗丹( 2004)分析了食品供给链中行为主体间在一次博弈、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战略选择。分析表明,在市场中常见的一次性市场交易中,供应链的行为人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而选择不合作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在无限期的重复博弈中,供应 链中的行为人会达成一种合作均衡,从而实现食品供给的安全性。更进一步的 食品供应链中参与人类型不确定这种不完全信息存在的情况下,行为主体间也会在有限期的重复博弈中实现一定阶段前的相互合作。 安凡所( 2005)认为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着双重的信息不对称:其一是在流通环节中,生产者与流通者的信息不对称;其二是在销售过程中,商贩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并认为要充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必需大力发展超市,加快我国农产品产销结构的变化,使超市与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长期博弈,推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流通 模式的变革,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基于供应链,运用经济学中的纵向一体化理论、契约理论研究不同主体的作用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涉及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因此,从整个供应链条管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国外关于食品质量安全产业治理结构的文献比较丰富, 分析了供应链中食品质量与治理结构的关系问题。 讨论了治理结构中纵向一体化解决消费者无法识别质量特征的信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任品( 场上存在的道 德风险问题。 论述了在安全食品的供给中食品产业的领导力量的作用及机制。 对食品供应链中的契约协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他们的研究一般都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 ,研究重点都集中在治理结构中的纵向契约协作和纵向一体化机制及其对食品安全供给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上。 在国内,从整个供应链研究食品质量安全产业结构治理理论日见增多。桑乃泉( 2001)谈及到食品产业的纵向联合与供给链管理,但是他没有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给予讨论。张云华、孔祥智、罗丹( 2004)应用交易成 本经济学等理论从交易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质量声誉角度分析了安全食品供给中纵向契约协作必要性。认为食品质量安全涉及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就必须实行食品供给链的纵向契约协作或所有权一体化。张雨、吴俊力、李秀峰等( 2004)认为可靠、高效的食品供应组织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她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三种比较成功的食品供应组织模式可以选择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包括农民销售合作组织、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组织和食品供应链物流管理 模式等。夏英等( 2001)从质量标准体系和供应链综合管理的角度讨论了食品安全保障问题。胡定寰( 2006)提倡采用 “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 ”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来确保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在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问题上 , 国内学者大多集中于对现有政府管理失灵的分析,及政策层面的措施与建议。主要涉及到:( 1)质量安全管理法制化; (2)建立和不同规模、组织的生产者对安全蔬菜供给推广速测技术、创建专销网点、实施产地标 识制度、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 (3)消费者教育; (4)完善保障体系 ,包括健全标准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建立信息服务网络 (范小建 ,2003;周洁红 ,2003;刘振伟 ,2002;谢敏 ,2002)。此外,部分研究对发达国家政府在质量安全管理上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和论述,例如:秦富、王秀清等( 2003)研究了英国、德国、荷兰、丹麦欧盟国家和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韩俊、罗丹等( 2004)对主要欧盟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与我国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 出相关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即有质量安全体系方面的研究(科技支持体系、危险性评估、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应急机制等),还有从不同环节、不同产品和行业进行的分类研究,以及国别经验研究等等;同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不能不看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重复和有效性较差,许多成果相互雷同,对解决现实问题、难点问题帮助不大。二是研究成果泛化为对策措施,缺乏理论支撑,内在逻辑关联差,难于推出系统化科研成果。三 是一些重要的、事关操作的研究内容仍十分薄弱,特别是微观层面的有关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机械设备的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1209两人共同投资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合同3篇
- 2024法院签的离婚协议算不算离婚
- 2024汽车制造技术与专利许可合同
- 二零二五版吊车租赁合同安全教育与培训协议3篇
- 2025年度市政设施改造出渣承包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医药产品铺货与区域分销合同3篇
- 西南政法大学《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改造合同3篇
-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国高纯生铁行业政策、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2-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汇编:完形填空(学生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各街道办事处招聘9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试部培训资料
- 硝化棉是天然纤维素硝化棉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央视网2025亚冬会营销方案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100道
-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厨房的管理流程与制度及厨房岗位工作流程
- 铁路危险源辨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