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5混频器》PPT课件_第1页
《Ch05混频器》PPT课件_第2页
《Ch05混频器》PPT课件_第3页
《Ch05混频器》PPT课件_第4页
《Ch05混频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和变频器,5.2非线性元件的特性,5.3非线性电路分析法,5.4线性时变参量电路分析法,5.5变频器的工作原理,5.1概述,End,5.7二极管混频器,5.8差分对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5.9混频器中的干扰,5.10外部干扰,5.6晶体管混频器,5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和变频器,5.5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在保持相同调制规律的条件下,将输入已调信号的载波频率从fs变换为固定fi的过程称为变频或混频。,(以调幅为例),在接收机中,fi称为中频。一般其值为,其中fo是本地振荡频率。,超外差式接收机,1.定义,其中,fi大于fs的混频称为上混频,fi小于fs的混频称为下混频。,举例,经过混频器变频后,输出频率为,混频的结果:较高的不同的载波频率变为固定的较低的载波频率,而振幅包络形状不变。,5.5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混频器的一般结构框图,设输入已调波信号:,那么两信号的乘积项为:,本振信号:,vI,vs,v0,5.5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图5.4.2变频前后的频谱图,2.混频的实质,线性频率变换,频谱搬移,5.5变频器的工作原理,End,3.混频器的性能指标,A.变频(混频)增益:,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Vim与输入信号电压Vsm的幅值之比。,B.噪声系数:,高频输入端信噪比与中频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C.选择性:,抑制中频以外的信号的干扰的能力。,D.非线性干扰:,抑制组合频率干扰、交调、互调干扰等干扰的能力。,5.5变频器的工作原理,5.6晶体管混频器,1.工作原理,5.6晶体管混频器,1.工作原理,时变电导,v0,vs,非线性电子器件工作于线性时变状态要求:V0mVsm。,对于振幅很小的信号电压vs来说,在其变化的动态范围内,近似认为器件参量为常数。,信号电压作用的同时,器件参量(跨导)随简谐振荡电压v0周期性改变,所以称该电路为线性时变参量电路。,若函数f(x)在点的某一邻域内具有直到(n+1)阶导数,则在该邻域内f(x)的n阶泰勒公式为:,以上函数展开式称为泰勒级数。,在泰勒公式中,取a=0,得到的级数称为麦克劳林级数,5.6晶体管混频器,泰勒级数,5.6晶体管混频器,线性时变电路:指电路元件的参数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且这种变化与元件的电流或电压无关。,其中:v=v1+v2,v1相对于v2很小,if(v)在(VQ+v2)关于v1的泰勒级数展开式,即,若v1足够小,可以忽略上式中v1的二次方及其以上各次方项,则该式可简化为,i=f(VQ+v2)+f(VQ+v2)v1,5.6晶体管混频器,前面分析表明,要进行混频,可以用非线性电子器件工作于线性时变状态来实现,即V0mVsm。,iC=f(VBB+v0)+f(VBB+v0)vs,其中f(VBB+v0)是时变跨导。,已知振荡电压,v0=V0cos0t,iC=f(VBB+v0)+f(VBB+v0)vs,已知输入电压,vs=V(t)cosst,中频输出电流,变频跨导,5.6晶体管混频器,图5.6.1晶体管混频器的电路组态,2.电路组态,5.6晶体管混频器,iC=f(vBE)=f(VBB+v0+vs),图5.6.3混频管跨导随本振电压V变化,5.6晶体管混频器,End,4.混频特点,优点:有变频增益,缺点:1)动态范围较小,2)组合频率干扰严重,3)噪声较大,4)存在本地辐射,5.6晶体管混频器,5.7二极管混频器,5.7.1二极管平衡混频器,5.7.2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5.7.1二极管平衡混频器,图5.7.1二极管平衡混频器,如果V0mVsm,D1和D2工作于开关状态,,图5.7.1二极管平衡混频器,5.7.1二极管平衡混频器,二极管平衡混频器的输出频率的组合分量大为减少。同时,在输出端没有本振角频率0及其谐波分量的电压。,End,5.7.1二极管平衡混频器,5.7.2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图5.7.2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图5.7.3在本振电压正半周的环形混频器,5.7.2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图5.7.4在本振电压负半周的环形混频器,5.7.2二极管环形混频器,5.7.2二极管环形混频器,提供混频增益的同时,进一步减小输入信号频率成分。,End,5.7.2二极管环形混频器,5.8差分对模拟乘法器,图5.8.1差分对混频器,End,图5.8.2模拟乘法器混频器,5.8差分对模拟乘法器,5.9混频器中的干扰,if(v)在(VQ+v1)关于v2的泰勒级数展开式为:,若v2足够小,可以忽略上式中v2的二次方及其以上各次方项,则该式可简化为,i=f(VQ+v2)+f(VQ+v2)v1,回顾:,5.9.1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1.有用信号和本振产生的组合频率干扰哨叫干扰,当接收机接收某一电台音频信号时,除了能听到有用信号外,还同时能听到等音频的哨叫声。,F为音频,现象:,p+qn,1.有用信号和本振产生的组合频率干扰哨叫干扰,(以调幅为例),它将与有用信号叠加,并同时被中频放大器放大,然后检波输出。,检波器除了输出有用信号的解调信号外,还伴有一个频率为F的音频信号,这就形成了哨叫干扰。,5.9.1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1.有用信号和本振产生的组合频率干扰哨叫干扰,举例:,5.9.1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2.干扰信号和本振产生的副波道干扰,当混频器前级的天线和高频放大电路的选频特性不理想时,在通频带以外的电台信号也有可能进入混频器的输入端而形成干扰。,原因:,这时,频率为fn的干扰信号便顺利进入中频放大器,经检波后使可听到这一干扰电台的信号。由于它是主波道以外的波道对有用信号形成的干扰,所以称为副波道干扰,又称寄生通道干扰。,5.9.1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考虑到下混频,只有以下两式成立,5.9.1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2.干扰信号和本振产生的副波道干扰,1)中频干扰,一次项:,由于混频器对中频信号具有良好的放大性能,传送至中频放大器的中频干扰信号有可能比有用信号更强。,5.9.1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2.干扰信号和本振产生的副波道干扰,2)镜像干扰,二次项:,这种干扰对于混频器和中频放大器来说,其传输能力与有用信号完全相同,所以它将顺利地通过中频放大器经检波而造成严重的干扰。,End,5.9.1组合频率干扰和副波道干扰,5.9.2交叉调制(交调),干扰信号对有用信号调制产生的交叉调制干扰,当接收机调谐在有用信号的频率上时,干扰电台的调制信号听得清楚,而当接收机对有用信号频率失谐时,干扰电台调制信号的可听度减弱,并随着有用信号的消失而完全消失,换句话说,好象干扰电台的调制转移到了有用信号的载波上。,现象:,干扰信号对有用信号调制产生的交叉调制干扰,若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均为调幅波,混频器的非理想相乘特性会使有用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幅度受干扰信号的幅度影响,其包迹发生变化。,成因:,分析表明,非理想相乘特性的四次项中所含的v0vsvn2项将产生寄生中频信号,,End,5.9.2交叉调制(交调),5.9.3互相调制(互调),两干扰信号和本振信号产生的互相调制干扰,在输入有用信号的同时,有两个干扰信号vn1(t)和vn2(t)也作用于混频器输入端,使混频器的输入端同时作用了包括本机振荡共4个输入信号,这两个干扰信号与本机振荡信号的组合就有可能产生两个干扰信号间的互相调制,从而产生寄生中频分量。,成因:,两干扰信号和本振信号产生的互相调制干扰,实际上,由于混频器前的高频放大器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往往只有频率比较接近输入信号频率的两个干扰信号才能有效地加到混频器的输入端。因此,假定两个干扰信号的频率fn1和fn2比较靠近fs,那么能够满足上式情况限于,组合频率干扰,End,5.9.3互相调制(互调),5.9.4阻塞现象与相互混频,1.阻塞现象,当一个强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输入端后,由于输入电路抑制不良,会使前端电路内的放大器或混频器工作于严重的非线性区域,甚至完全破坏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使输出信噪比大大下降。这就是强信号阻塞现象。,信号过强时,甚至可能导致晶体管的结被击穿,晶体管的正常工作状态被破坏,产生了完全堵死的阻塞现象。,2.相互混频,因为这时是将本振源的边带噪声去调制干扰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