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的和内容 掌握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熟悉抗菌药物的PK PD参数与合理用药了解MPC MSW理论 2 国内抗菌药物现状 使用率高选用的起点高耐药现象严重不合理联用率高用药时间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率低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类型 835例分析 4 5 原因分析 政策失当和管理不力教育和培训不够市场误导不良医疗环境和舆论导致部分医生加大用药保险系数以避免医疗纠纷临床医生行为的惯性和惰性诊断的不确定性临床微生物学不受重视缺少指导性的用药指南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第1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 严格按照适应症选用药物 二 根据患者的生理 病理状况合理用药 三 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原则 四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五 防治联合用药的滥用六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7 一 严格按照适应症选用药物 明确诊断 临床诊断 病原诊断合理选药 根据抗菌谱 抗菌活性 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参考课本表10 1杜绝不必要用药 如病毒感染避免局部用药控制预防用药合理联合用药 有的放矢 8 二 根据患者的生理 病理状况合理用药 高龄 儿童 孕妇 哺乳肾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联合不全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氯霉素 磺胺药 喹诺酮 四环素类 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 呋喃类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应用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避免应用四环素类避免应用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药物需注意不良反应如过敏 头孢曲松 头孢氨苄的消化道腹泻等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 妊娠期避免应用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 妊娠期避免应用 确有应用指征时 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 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药毒性低 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 也无致畸作用者 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FDA分类抗微生物药 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 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 或对动物有毒性 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 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两性霉素B特比奈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唑呋喃妥因 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 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 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 亚胺培南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 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 磺胺药氟喹诺酮利奈唑胺 乙胺嘧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 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 但仍可能受益多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X 对人类致畸 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乙酰异烟胺利巴韦林 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药物可自乳汁分泌 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 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 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哺乳期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 均宜暂停哺乳乳汁中含量较高喹诺酮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磺胺 甲氧苄啶 甲硝唑乳汁含量较低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14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 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正常治疗量的2 3 1 2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有明确指征应在严密观察下使用 如血药浓度监测 及时调整剂量 基本原则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 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6 内生肌酐清除率 男 140 年龄血肌酐 标准体重 kg 72 肾功能减退程度参考化验指标 肾功能试验正常值轻度中度重度内生肌酐清除率90 120 50 8010 50442血尿素氮 mmol l 3 2 5 47 1 12 512 5 21 4 21 4血非蛋白氮14 3 2528 6 42 842 8 71 4 71 4 mmol l 肾功能减退 注 新旧系数换算如下 血肌肝值 0 0113mg dl血尿素氮值 2 8mg dl血非蛋白氮 1 4mlg dl 18 减量法 轻度肾功能损伤2 3 1 2中度1 2 1 5重度1 5 1 10 不减量大环内酯 利福平 克林 多西环素 氨苄 阿莫 哌拉 氯霉素 两性 B 甲硝唑 伊曲康唑 哌酮 曲松需减量青霉素 碳青酶烯 喹诺酮 三代头孢避免氨基糖苷 糖肽类不用四环素 土霉素 肾功能减退用药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 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 但无明显毒性 红霉素 林可 克林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 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 导致毒性反应 氯霉素 利福平 红霉素酯化物药物经肝 肾两途径清除 青霉素类 头孢类药物主要由肾排泄 肝功能减退不需调整剂量 氨基糖苷不需减量 青霉素 糖肽 喹诺酮 头孢他啶慎用 合成青霉素 头孢 红霉素 甲硝唑 伊曲避免 四环素类 氯霉素 两性 B 红霉素酯化物 肾功 肝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联合不全 肝功能严重不全 将肝排泄抗生素减量50 换用以肾脏失活或者排泄为主的药物肾功不全 CCr40 69ml min 减少肾排泄药物剂量50 间隔不变CCr10 40ml min 减少肾排泄药物剂量50 双倍间隔 换用肝脏失活或者排泄的药物联合不全 无合宜建议 平衡两者病变的程度 三 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原则 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 一般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 其它败血症 心内膜炎 结核病等需较长疗程治疗 23 四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预防一或二种特定病原体一段时间内 不能长期原发疾病可治愈 不能治愈或缓解 免疫缺陷者 不用不用于病毒 昏迷 休克 中毒 心衰 肿瘤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以及清洁 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 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外科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有作用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建议 1 外科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有作用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建议 2 26 各类手术预防用药选择 手术类型可能病原菌预防用药选择头颈外 血管外金葡 凝固酶阴性第一代头孢为主 乳房 心脏等的葡萄球菌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胸 食管 肺 金葡 凝固酶阴性第一代头孢为主 的葡萄球菌 肺炎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球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胃 十二指肠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二代头孢 甲硝唑链球菌 厌氧菌泌尿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头孢呋辛 环丙沙星妇科阴性杆菌 肠球菌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厌氧菌噻肟 甲硝唑 RelativeDistributionofBacteriaFromSuperficialtoDeepInfections StaphylococcusStreptococcus Gram negativeBacilli Anaerobes Superficialinfection Deepinfection AdaptedfromNicholsRL etal ClinInfectDis 2001 33 suppl2 S84 S93 外科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种类 28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Anti infectiveProphylaxis 围手术期和 或手术中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术后感染 预防的目标 加强宿主防御机制 在细菌入侵时减少细菌接种量应用抗菌药物 以询证医学支持的方式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是辅助手段 并不能代替娴熟的外科技术 29 五 防治联合用药的滥用 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未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阑尾炎单一抗菌药未能有效控制的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疗程治疗 病原菌易耐药的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降低毒副作用 30 六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 分三类抗菌药物 非限制使用 安全 有效 不易耐药 价廉限制使用 具有局限性 使用需主治医师以上开方特殊使用 不良反应多 需保护的 新上市 使用需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 副主任医师以上开方 药师严格审核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四类 第4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匹罗 头孢噻利 碳青霉烯类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抗真菌药 卡泊芬净 伊曲康唑口服剂与注射剂 伏立康唑口服剂与注射剂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PK PD参数与合理用药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K 研究抗菌药的吸收 分布和清除 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决定着药物在血清 体液和组织中浓度的时间过程 这一过程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PD 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浓度与药物效果 药物毒性的关系 对于抗菌药物而言 研究抗菌药抗菌活性变化的时间过程 这是抗菌药学的核心问题 与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关系 它决定了达到成功治疗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 为此必须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两者结合起来 32 药代动力学参数 生物利用度 F 峰浓度 Cmax Cpeak 达峰时间 Tmax或Tpeak 表观分布容积 Vd 半衰期 T1 2 清除率 CL 消除速率常数 Ke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33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 是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参数 是指引起细菌肉眼观察下未见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 MBC 是能使活细菌数量减少到起始数量的0 1 的药物最低浓度 该指标亦常作为描述药物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指标 34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杀菌曲线 time killcurves 将不同浓度 如1 2 1 4 16 64MIC 的抗菌药物加入菌液中 于不同时间取菌药混合物作菌落计数 绘制时间 菌浓度曲线 即杀菌曲线 35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MICandMBC参数的不足 MIC和MBC反映的是抗菌药的 体外 抗菌活性或抗菌潜能 但不能反映抗菌活性在体内的时间过程 例如MBC不能提供抗菌药的杀菌速度 不能预言增加药物浓度是否可以提高杀菌速度MIC也不能反映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 被抑制的状态能持续多少时间 36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effect PAE 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 当药物清除后 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具体操作 细菌暴露于抗菌药后 在洗去抗菌药的情况下 数量增加十倍 1log10单位 所需的时间 与对照组的差 PAE的大小反映抗生素作用后细菌再生长延迟相的长短 亦反映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后的持续抑制作用 故而又称持续效应 Persistenteffects 对于G 球菌 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于G 菌 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延长的PAE短PAE或无PAE见于 内酰胺类对G 菌 例外的是碳青霉烯类 它们对绿脓假单胞菌的PAE延长 37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亚抑菌浓度下的抗生素后效应 PASME 是指细菌暴露于高浓度 10 MIC 抗菌药后 在低于MIC的药物浓度下 数量增加十倍 1log10单位 所需的时间 与对照组的差 PASME的意义与PAE相似 不同的是将细菌暴露于高浓度抗菌药物后 继续置于低药物浓度 MIC 下 观察其再生长的延迟相 PASME较之PAE更符合体内情况亚抑浓度下可导致细菌慢生长并有形态改变Sub MIC的后效应在体内长于体外 38 39 将PK参数与MIC整合可提供三个衡量抗菌药物活性强度的PK PD参数峰浓度 MIC比率 T MIC 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的 24h AUC MIC比率 40 41 42 抗菌作用的类型 第一类抗生素 浓度依赖性 最理想的给药方案是达到最大的血药浓度 因为浓度越高 杀菌的强度越大 速度越快 因此24h AUC MIC比率和峰浓度 MIC比率是重要的预测抗生素药效的参数如氨基糖苷类 最佳的峰浓度 MIC比率 为预防耐药性产生 至少应达到8 10又如氟喹诺酮类对抗革兰阴性细菌最佳的24h AUC MIC比率应达至约125 而对革兰阳性细菌应达到40但文献的报道不尽相同 43 44 第二类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 短PAE 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性最理想的给药方案是达到最大的药物暴露时间因此T MIC这一参数与药效最相一致如 内酰胺类和红霉素 当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至少占给药间隔时间的70 时 杀菌作用最强 45 第三类型抗生素表现出一种混合的特性 既有时间依赖性 又有一定的持续性作用最佳的给药方案是当用药量达最大时 因此24h AUC MIC比率与作用强度最一致如万古霉素24h AUC MIC比率需达到125以上 有的甚至认为应高达400以上 T MIC模式图 T 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 则可达到大于85 的临床疗效 耐药的产生 Susceptiblebacteria 第三节 MPC理论与防细菌耐药突变策略 耐药的产生 酶灭活作用图解 被降解的药物 内酰胺类抗菌素 内酰胺酶 青霉素结合蛋白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51 三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999年美国DrlicaK教授首先提出了防耐药突变浓度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MPC 和细菌突变选择窗 MutantSelectionWindow MSW 理论 为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Cmax MPC 和限制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增殖提供了新思路 也为新药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一 MPC理论背景 1999年美国DrlicaK等在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中发现 随着板中喹诺酮类药物浓度增加 平板中菌落出现两次明显下降 MIC99时 由于抗菌药抑制或杀灭了大量敏感性细菌的生长 菌落数出现第一次下降 之后菌落数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DNA核酸序列分析发现 平台期生长的是耐药选择突变菌株 第一步突变菌 随着药物浓度进一步增加 菌落数出现第二次明显下降 直到浓度增高至某一限度时 琼脂中再无菌落生长 提示该浓度可抑制最不敏感的 发生第一步突变菌株的生长 该浓度即为MPC 显然 当药物浓度在MIC和MPC之间时 耐药突变菌株才被选择性富集扩增 MIC和MPC之间的这个浓度范围就是MSW 53 一 MPC理论的基本概念 改变靶位结构改变靶蛋白结构如 RFP耐药菌RNA多聚酶的 亚基结构改变造成的耐药 增加靶蛋白数量如 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生成耐药靶蛋白如 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 A 与 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导致耐药 防耐药突变浓度 MPC MPC 是指抑制细菌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突变的抗菌药物浓度 实验表明MPC通常高于MIC4 8倍应用MPC值 能预测药物在达到清除感染目的同时 能否兼顾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