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doc_第1页
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doc_第2页
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doc_第3页
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doc_第4页
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众所周知,现代电力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管理和文化管理。但是,无论哪个发展过程,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的管理对象。回顾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十一五”期间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完全符合现代电力安全管理的发展规律。公司目前在黄河干流兰州白银河段已陆续建成了小峡水电站(457.5MW)(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大峡水电站(475MW)(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乌金峡水电站(435MW)(灯泡灌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三座电站,公司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70MW。尽管与其他发电企业相比总装机容量相对较小,但由于电站所处地域相对分散,三座电站陆路距离最短的也达50千米,且分属甘肃省的两个市辖地界(白银、兰州)和三个县区(靖远、白银区、皋兰),三个电站的建设年代分别经历了“九五”(大峡)、“十五”(小峡)和“十一五”(乌金峡),受不同时期国内生产能力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水平的限制,三个电站的建设质量、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自动化控制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增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十一五”期间,公司始终以一流企业建设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人”这一重要因素开展安全管理。在水电站个数、装机规模、发电机组台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既面对已运行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管理,又有在建电站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局面,不安全事件连年大幅下降,公司的安全管理方式实现了由制度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管控方式和制度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业绩。一、坚持根本,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安全管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无论什么发展时期,其根本的管控要求和核心制度并未发生变化,这就是“两票三制”。“两票三制”既是电力企业员工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又是电力企业员工不得不坚持执行的基本管理制度。它既来源于经验管理,又是制度管理的基础。正因为在“十一五“期间,公司牢牢抓住了“两票三制”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个根本,结合公司生产和工程建设的实际,不仅成立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工程建设安全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生产工程防汛指挥部等机构,建立并完善了公司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了由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组成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由公司工会及各分会和纪检监察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及由公司各级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体系;构建了公司、部门、班组三级立体安全管理体系,分别设立了安全总监、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技术培训和班组兼职安全员等岗位,形成了“公司控制重伤和事故、部门控制轻伤和障碍、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个人控制违章”的四级防控体系。公司结合近年来推行的NOSA(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ationalOccupationalSafetyAssociation)综合五星管理体系建设,又建立了NOSA安全健康环境(简称安健环)组织管理体系和NOSA安健环委员会,并进一步细化了“两票三制”的“三项措施”、“工作安全分析”(简称JSA)、“书面安全作业程序”(简称WSWP)、“工作计划观察”(简称PJO)等措施,始终以体制保障、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来规范人的行为。公司在原有建章立制的基础上,先后发布实施了安全管理办法、NOSA安健环体系文件、事故应急预案等。结合公司实施的GB/T19001、GB/T24001、GB/T28001“三标”贯标认证工作,较系统、全面地安排部署了对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同时,按照依存性、符合性、有效性的要求,将NOSA五星安健环体系文件与“三标”体系文件有机整合,搭建了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简称“四标一体”),使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更好地覆盖到各个层面、延伸到各个岗位、涵盖了承包商队伍,为创新公司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长期的电力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而风险管理正是超前性、预防性、源头性的安全管理。结合三标体系认证和NOSA五星管理系统建设,公司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风险管理,持续不断地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超前控制安全风险和隐患。通过NOSA五星管理系统的建设,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立体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二、坚持人员培训,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人员培训历来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但培训什么、怎样培训则是需要探究的。“十一五”期间,随着公司小峡电站的投产发电和乌金峡电站的开工建设,以及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公司的内外部安全管理的风险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乌金峡电站采用灌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对公司全体员工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无论是运行、点检人员,还是检修维护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知识更新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为此,公司从实际出发,从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角度,从如何更新全员的安全理念等入手,积极引导员工用科学的观念、系统的观念、预防的观念、发展的观念来开展安全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近几年公司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视角、多形式的综合培训,主要有:关于员工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方面的培训(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操作规程、国家法律法规、消防、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等);结合技能鉴定、岗位取证、复证、技师评定、新技术应用等工作开展了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交流和同行业间的学习考察和交流,认真吸取同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认真开展了新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如NOSA五星管理)等,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档案,鼓励员工提高学历层次、拓宽专业知识面、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和职称评定资格,以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及安全素养。公司结合年度生产经营、工程建设、企业管理、安全管理四大目标,根据“三站两地”特点和人员结构,充分应用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势、利用公司办公自动化(OA)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采取其它形式多样的途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技术培训氛围,并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以新为主、答疑释惑、拾遗补缺、贴进实际”。目前公司各级各岗位安全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岗位(包括运行岗位)人员,均100%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公司经取证核准的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共23人。“十一五”期间公司员工培训情况年度内部培训班(次)内部培训(人次)外出培训(人次)年度合计(人次)2006341292293158520072511811711352200821113011712472009158297990820101661595710总计11150477555083三、坚持设备技术改造,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公司的大峡水电站建设于“九五”时期,小峡水电站建设于“十五”时期,而乌金峡水电站属于“十一五”建设项目。受当时设计、施工、设备制造水平的限制,三个电站设备的装备水平等差异较大,尤其是大峡水电站的设备存在先天不足,带来安全管理的诸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十一五”期间,公司加大了对大峡、小峡水电站的技术改造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了:大峡、小峡、乌金峡电站设备管理系统;大峡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升级、220KV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和六氟化硫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厂用变压器及断路器、厂用和直流控制系统、公用技术供水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水位测报系统、机组顶盖排水系统、门机和桥机等项技术改造;实施了小峡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水位测报系统、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等项技术改造,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7985万元。这些改造项目的先后实施和完成,大大提升了大、小峡电站的设备装备和自动化水平,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的作业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管理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大、小峡电站技术改造费用统计年份大峡电站小峡电站合计(万元)2006年526.26526.262007年1,935.50211.762,147.262008年1,853.36185.372,038.732009年1,595.00834.002,429.002010年689.00155.00844.00合计6,599.121,386.137,985.25四、坚持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注重环境改造。“十一五”期间,公司在注重大峡、小峡电站设备技术改造的同时,在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000多万元不断对员工的生产工作环境和生活学习环境进行持续投入和改善,先后对大峡电站的中控楼、办公楼、公寓楼、食堂、闭路电视、网络系统、生活供水、厂区绿化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对小峡电站的生活供水系统、食堂、厂区绿化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对公司兰州基地、白银基地、大峡电站、小峡电站、乌金峡电站的室内场馆和活动设施进行了完善,建设和改造了可以开展室内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体育健身等多功能的活动场所,既营造了舒适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又极大地满足了公司员工在工作之余强身健体、调节心身的需求,使广大员工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五、坚持先进管理理念的导入,安全文化初步形成。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塑造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企业安全文化是生产过程的安全保证,是对安全价值观的肯定,是安全与效益的统一。企业安全文化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既包括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生产及经营活动的安全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进取精神等安全的精神因素。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始终坚持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制度建设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安全生产。“十一五”期间,公司始终瞄准一流发电公司这个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先后实施并推行了点检定修制、6管理、三标体系认证、NOSA五星管理,建立完善了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广泛开展安全和谐型班组创建活动。形成了公司、部门、班组、个人四级安全体系。每一项管理手段推行前的培训和导入、执行中的检查和考核、执行后的总结和评估,形成了循序渐进、不断改善的良性循环。依法依规、遵章守纪成为员工普遍的价值遵从,在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制度文化,将被动的制度约束转化成了员工自觉的自律意识。公司还十分注重发挥各级党群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找准党群组织按照各自特点开展教育活动与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把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各级党群组织的日常活动之中,让员工理解安全与企业的生存、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员工政治素质的提高,必将提高其的精神面貌和责任心,大大增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公司党委把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义务与履行岗位职责、搞好安全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工会组织,关注员工的思想动向,借助自身完备的组织体系,找到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工会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时,利用开展活动的平台宣传灌输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知识。公司还举办了“我与质量安健环”系列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摄影等员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各类事故中,经验相对不足,独立思考、业务能力相对欠缺的青年员工占的比重较高,在共青团组织生活中融入安全文化的内容,利用青年文明号、岗位能手、青工技术比武等为企业安全文化构筑扎实的基础。长期的导入和培育,初步形成了公司的“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文化,并逐步渗透到了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截止2010年10月31日,公司累计实现安全生产2794天。公司于2010年9月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换版认证。2010年10月,公司小峡电站(含兰州基地)被评为NOSA五星、大峡电站(含白银基地)和乌金峡电站被评为NOSA四星。回顾“十一五”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历程,公司始终如一的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