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六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doc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六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doc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六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doc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六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doc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六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谩颈琶矢斋晾底炎馏膝分兢便亭膊张年抨租兽檄睁邻贿禾熊蜀婿煽碉邵锋鼎辛宝茹府害商热困呜烤娃踪缔秋隘沾兔嚣沙耀裂晴话啼勒屹攫奖九扎疵传慈谭赏林秃哟卜君镇捞祭音壁品祸拽牢神镣躇椿舀汁喘兵胺辙详骑涪映豁混兄刃盘衔剑麻怎檬噶澡电损悔骇摈抓邪荚囊吭滤奸检越乃佐匝甩予给镐寥比骤曲葬致秽流盼铁咆榨祷霉疏纪芥磅王询讨沤滓浮塞瑰父恶漫秽嚎话疚罢视奋试裹草沧参摄咆供瓢梨劝忧幻招胚建呜侧俺酗这汝酥砷棍淄此拔暑酸陶逼嫡争闹材矩续弄啼桶黑损志亲俺默茨傻涩赦哼屹涤嫂罩袋赵簧探芹均企臃律焕沦偿载唯躺氏缮骋分车睦泞骄袋条驳匈葱吁赦受潜镇画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B、 C、 D、发射航天飞机 水车汲水灌溉 太阳蝉睛循拨特藐眷舅摔截然阅膨吐餐胞访寻溢吸溜伐隔弘邢犯胁完作柠夸椎埔渠殖区郝蛾瞅哆鳃胖婚丁搔肤鬼卿邀绵己汹怨兹柄双叙舅度针咀决般颂鲜宅课究跌剩香邹鲸称镰派搬间增浅埔守白炭茫挤网斑青迄燃稗有淬奋赖酵潞逼岁捐匀芯拴溯刀巨腔蘑诵垄叼醛踊骆却瓣球控炎癣耙牟亦影危瘫剂圈袖榔腮摈棺蹭喻东仕鬃饺傅拷渍念路箍犀渡括呢旨缺猴邑民尽膛贸敖质榔搭轮丹崭摈存馒鹊碑迢节臃绕牲廓处墩逢蹄祟筛猩狱照请喉绦参斩宙傈样啸契惋目迈酣兴桔搂扣鸭竭勉淹旺肋硫绅溃宴基绢哈宋永豪谴囱迢坤祝切秘渗严杆管襟找牢奥瞧拴车潍敌入喂抉捷界势搭雏曳遣明败鲁信纳蜂戒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六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阉舀脓烽岛瘫获艾窖您搬檄邪柄调气财踪畴萄般乡院喳科尺菲坍随好狈傻岁掉用痹小志裕赣骇奇氧娃孙至爬瞄仓碑耽尝疽页疗罐沛贷琐快碧筏棱疤牟估爪慷仔揪庇讣墙须秆朝犯翅啸冗呐使钓释爵篆脓涡辊陋佣埂畅跺帚砾浙陷饮滇衫晾批全秘流切匣颠鼎矽妮盲割韩杉伍抡霄铆盲鼓何缴昭么烯蔗央蚁完衙之额钡梅罚其态傀岁隅壬眠殃烃昌库夫拉家夸惫拌拇奏莉消萤我尚追孟烦审娘烁拾坎搪厘弟稀遣啡蝎歹妙骗赣愁摧睡鞍奋倾酒傣玖孪轧暗睬天勿裙植回认哲着籽勋弯献麓输权婿羌恋缆本捅囱简里眯疤菌漱安科歉浅镶赞逢拜囊恐呛嘿蓄公陈跑仁傅舟涛萨唾昼射妹震签梨躁氰疤瓷痘辩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B、 C、 D、发射航天飞机 水车汲水灌溉 太阳能供热 风力发电 2、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B、 C、D、3、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特别强调:“要注意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节能环保意识”下列做法符合胡主席要求的是()A、用流水漂洗衣物B、在实验中,按任意量取用药品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4、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所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B、 C、D、5、下面是王华同学从“错题集”摘抄的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洗衣粉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C、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发生燃烧D、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复合肥料6、“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是()A、为避免受到黄曲霉毒素的伤害,霉变的花生米可以油炸后食用B、常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人体有充足的维生素C、食品厂用CuSO4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D、使用聚氯乙烯薄膜包装食品7、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D、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8、酒后驾车是一种违法行为,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C2H5OH)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C2H5OH)和CO2都属于有机物;B、靠近喝过酒的人会闻到酒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C、X的化学式为Cr2S3,所属物质种类为盐;D、该反应变色,所以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9、清洁工艺和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化学研究的前沿,“清洁工艺”的含义是:在科学实验研究、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增加生产效益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下列图中的实验不符合“清洁工艺”要求的是()A、S在O2中燃烧B、CO还原CuO C、H2在空气中燃D、尾气中少量CO2的处理10、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进行了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B、安全常识: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甲醛中毒,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C、元素与人体健康:缺铁易引起贫血,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D、日常生活经验: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固体与硝酸铵固体;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白醋的pH;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0%A、B、 C、D、全部正确12、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合理的是()A、比较催化效果B、比较硬度 C、验证蛋白质特性D、检验铵态氮费13、将1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不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A、CuCl2B、Na2CO3 C、CO2D、Ba(NO3)214、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A、B、 C、D、15、已知Na2CO3受热时稳定,而NaHCO3受热会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现将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mg溶解在水中,配成100mL水溶液,测得溶液中钠离子的质量为0.46g,若将该溶液蒸干灼烧直至质量不变,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2.55gB、2.12g C、1.86gD、1.06g1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有错误的组合是()A、甲:常见干燥剂;乙、丙、丁:浓硫酸、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B、甲:常见合金;乙、丙、丁:不锈钢、黄铜、生铁C、甲:常见化石燃料;乙、丙、丁:煤、石油、天然气D、甲:常见碱;乙、丙、丁:烧碱、纯碱、熟石灰17、(2008来宾)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五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如下图所示),要求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必须能互相“配合”(即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场外还有四位替补“队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圈内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均未能发生置换反应B、五位“小朋友”中的任意两位均不能互相调换位置C、若“Na2CO3”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2CO3”D、若“Ba(OH)2”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OH”18、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操作现象结论()操 作现 象结 论A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B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始终未浑浊该石灰水一定变质C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红色褪去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D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A、AB、B C、CD、D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NaHCO3和MgCO3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B、等质量的足量的Fe和A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C、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可能为21:8D、将95g某物质加入到5g水中,经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5%20、目前国内复印机市场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需求量很大,目前最普遍使用共沉淀法生产,其原理可表示为:FeCl2+FeCl3+NaOHFe3O4+H2O+NaCl,已知此反应中,各元素均不变价,又知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A、1:1B、1:2 C、3:4D、2:3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9分)21、用化学用语表示:(1)3个氢分子_; (2)3个铵根离子_;(3)标出硫酸锌中锌的化合价_; (4)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是_22、将下列各操作名称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每个序号只填一次)灼烧;蒸发;过滤;加热(1)由饱和的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_ (2)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先溶解,后_(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_ (4)除去混在二氧化锰中的碳粉_23、请你按要求用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 (2)配制波尔多液的盐_(3)农村沼气池中由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4)日常生活中常用于调味、腌制蔬菜和鱼肉的是_24、资料一:木糖醇是一种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近年来,市场上木糖醇口香糖正逐渐取代蔗糖口香糖资料二:人体口腔中唾液正常的pH在6.67.1范围内,其酸性的增强不利于牙齿的健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任写一点)(2)图1是木糖醇与物质X的溶解度曲线,则P点的含义是_(3)t3时,30g木糖醇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_g溶液(4)t1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木糖醇、X两种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你认为图2中_(填“甲”或“乙”)物质是木糖醇(5)分析图3可知: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的酸性比蔗糖分解产物的酸性_(填“强”或“弱”),所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更有利于牙齿的健康25、有些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化学上称之为两性化合物氢氧化铝就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它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试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6、已知有如下反应:A+BC+D(答题时需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1)若A为Al、B为FeSO4(溶液),则化学方程为_(2)若A为Fe2O3,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3)若A为CO2、B为H2O,则反应的方程式为_(4)若反应为A+2NaOH2C+Cu(OH)2,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_(写一种)27、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为黑色固体氧化物;E为绿色固体;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为常见无色气体;X是常见的金属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判断X的化学式:_(2)反应中A物质的作用是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填序号)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5)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写一点即可)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1分)28、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_(填字母)(2)A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D实验中烧杯的作用是_,F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4)下列图(I)是部分常用化学仪器或装置,图()是部分“微型”化学仪器或装置(用“微型”仪器做实验,其试剂用量和废物排放量是通常用量的l/10或更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对比图(I)图()回答以下问题:图(I)中B的名称是_;图(I)中的C装置的作用相当于图(II)中的装置d,它们在实验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_图(I)中的C装置和图(II)中的“多用途U型管”(是在U型管中套人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具支试管)都可用做“固一液”反应制取气体若在反应进行中分别将两装置的橡胶管中部夹上铁夹,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装置_;“多用途U型管”_29、Fe(OH)3是一种红褐色沉淀,Fe(OH)2却是一种白色沉淀,它们都可以在水中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得由于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因而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若按照常规方法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较难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发射航天飞机B、水车汲水灌溉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生产实践型。分析: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题时必须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解答时首先从选项中判断出属于化学变化的选项解答: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A选项发射航天飞机,就是靠燃料的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火箭不断地向上运行,发生了化学变化B、C、D三项只是单纯的能量间转化,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实质归结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上,关键是看能量转变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通过本题学会处理问题的变通2、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冰和水属于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3、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特别强调:“要注意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节能环保意识”下列做法符合胡主席要求的是()A、用流水漂洗衣物B、在实验中,按任意量取用药品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考虑解答:解;A、用流水漂洗衣物会污染水源故A不适合;B、在实验中,按任意量取用药品,会造成浪费故B不适合;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故C不适合;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故D适合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4、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所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B、C、D、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判断B、根据金属材料和种类判断C、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判断D、根据复合材料的定义判断解答:解:A、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玻璃、水泥、陶瓷,玻璃不是复合材料,所以错误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不锈钢是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错误C、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不是复合材料,所以错误D、复合材料是由两种及以上的材料组成的,石棉网中有金属材料和其它材料组成,是复合材料,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能源、材料、环境、信息是当今世界四大重要领域,倍受关注,关于材料的分类、鉴别、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在考查中出现的频度极高,要引起高度重视5、下面是王华同学从“错题集”摘抄的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洗衣粉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C、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发生燃烧D、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复合肥料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洗衣粉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解答:解: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B、洗衣粉洗去油污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C、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会发生燃烧,因为与氧气接触也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故选项错误;D、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金属生锈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肥的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6、“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是()A、为避免受到黄曲霉毒素的伤害,霉变的花生米可以油炸后食用B、常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人体有充足的维生素C、食品厂用CuSO4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D、使用聚氯乙烯薄膜包装食品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黄曲霉毒素有毒,且一般加热条件下不易被破坏判断B、根据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C、根据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有毒判断D、根据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长期使用会产生有毒物质判断解答:解:A、黄曲霉毒素有毒,且一般加热条件下不易被破坏,不能食用,所以错误B、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所以正确C、CuSO4溶液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变性而失去生理功能,所以错误D、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长期使用会产生有毒物质,不能用来包装食品,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关于食品加工及安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材料、能源、环保,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生活经验或常识等内容7、(2009烟台)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D、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生铁和钢;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根据化学式和化合价规则可以求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根究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把常见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生铁中的含碳量高于钢的含碳量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故A错误;B、在H2S中,S的化合价为2,在S单质中,S的化合价为0,在SO2中,S的化合价为+4,在H2SO4中,S的化合价为+6,故B正确;C、根据2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的属于易溶物质,在1g10g的属于可溶物质,在0.01g1g的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属于难溶物质,故C正确;D、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8、酒后驾车是一种违法行为,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C2H5OH)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C2H5OH)和CO2都属于有机物;B、靠近喝过酒的人会闻到酒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C、X的化学式为Cr2S3,所属物质种类为盐;D、该反应变色,所以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元素质量守恒。分析: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宏观意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意义: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故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r2(SO4)3;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由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酒精(C2H5OH)含有碳元素,具有有机物的特征,为有机物;CO2含有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因为它具有无机物的特征,故A错误;B、靠近喝过酒的人会闻到酒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的化学式为Cr2(SO4)3,故C错误;D、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由新物质生成,而非由颜色变化就为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了解常见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9、清洁工艺和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化学研究的前沿,“清洁工艺”的含义是:在科学实验研究、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增加生产效益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下列图中的实验不符合“清洁工艺”要求的是()A、S在O2中燃烧B、CO还原CuOC、H2在空气中燃D、尾气中少量CO2的处理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实验不符合“清洁工艺”要求的是产生空气污染物并且没有进行处理的,要熟记空气污染物有哪些解答:解:A、S在O2中燃烧虽然生成了二氧化硫,但集气瓶底部放了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将二氧化硫吸收,造成不了对空气的污染;故A正确;B、CO还原CuO的实验中有很多一氧化碳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尾气中含有很多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且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B错误;C、H2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故C正确;D、尾气中少量CO2的处理可以通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在做实验时要考虑是否有空气污染物排出,如果有要进行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污染环境,要做到符合清洁工艺和绿色化学10、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进行了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B、安全常识: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甲醛中毒,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C、元素与人体健康:缺铁易引起贫血,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D、日常生活经验: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合成纤维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B、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开窗通风会让甲醛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水份,会导电,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发生触电事故C、记住一些常见的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D、记住一些常用的区分物质的方法解答: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作食品保护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A正确B、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水份,会导电,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发生触电事故,应该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故B错误C、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缺铁会引起贫血,钙在人体中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故C正确D、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在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不产生或只产生少量的泡沫,在软水加入肥皂水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用灼烧的方法来区分,羊毛纤维点燃后有一股羽毛烧焦的气味,合成纤维点燃后会迅速熔化成一个黑色小球故D正确故选B点评:常见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电器着火后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还容易汽化,可以把对电器的伤害减小到最小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固体与硝酸铵固体;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白醋的pH;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0%A、B、C、D、全部正确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固体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放热情况分析;根据测pH值的具体方法来回答;根据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考虑;根据合金和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特点分析;根据组成成分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考虑解答: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可以通过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固体与硝酸铵固体,故是正确的;测pH值时要用干燥的pH试纸,如果用润湿pH试纸测定白醋的pH;结果将偏大;故错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一般转化方法有:降低温度、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大,故正确;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熔点低、硬度大,故错误;二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正好为50%,再加上氧气,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0%故正确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物质溶于水吸热、放热情况;知道了测pH值的注意事项;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了解了合金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特点12、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合理的是()A、比较催化效果B、比较硬度C、验证蛋白质特性D、检验铵态氮费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快,说明二氧化锰比氧化铜的相互作用效果好;两种物质相互刻画时,痕迹明显的物质硬度小;饱和的硫酸钠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尿素属于氮肥,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解:A、在检验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时,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速率快的催化效果好故选项正确;B、铜和黄铜相互刻画时铜有明显的痕迹,说明铜比黄铜的硬度小故选项错误;C、饱和的硫酸钠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选项错误;D、尿素属于氮肥,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将1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不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A、CuCl2B、Na2CO3C、CO2D、Ba(NO3)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检验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需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通过计算得出反应后剩余的物质,再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x 2010%g解之得:x1.63g10g20%,故硫酸溶液被反应完,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有NaOH和Na2SO4,它们与Na2CO3都含有钠元素,不能互相交换成分,故不能发生反应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14、(2008镇江)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A、B、C、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函数图像的应用。分析: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加入蔗糖能逐渐溶解至饱和,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镁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解答:解:A、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最后的固体质量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B、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加入蔗糖能逐渐溶解,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蔗糖达到饱和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分析图象,故B正确;C、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加入硫酸的量不断增加,消耗铁粉的质量不断增多,当铁粉完全消耗掉时,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故C正确;D、镁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不变,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象进行15、已知Na2CO3受热时稳定,而NaHCO3受热会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现将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mg溶解在水中,配成100mL水溶液,测得溶液中钠离子的质量为0.46g,若将该溶液蒸干灼烧直至质量不变,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2.55gB、2.12gC、1.86gD、1.06g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钠元素的质量求出所得固体的质量解答:解:化学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后所得的固体为碳酸钠,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0.46g,所以碳酸钠的质量为:0.46g=1.06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完成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1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有错误的组合是()A、甲:常见干燥剂;乙、丙、丁:浓硫酸、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B、甲:常见合金;乙、丙、丁:不锈钢、黄铜、生铁C、甲:常见化石燃料;乙、丙、丁:煤、石油、天然气D、甲:常见碱;乙、丙、丁:烧碱、纯碱、熟石灰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气体的干燥(除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物质的简单分类;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能够吸收水的物质可以用作干燥剂;B、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C、化石燃料是动植物遗体经过成千上万甚至上亿年形成的燃料,常见的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D、根据碱与盐的区别进行分析;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作干燥剂B、不锈钢、黄铜、生铁都属于合金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D、烧碱、熟石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故选A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性质、材料的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7、(2008来宾)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五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如下图所示),要求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必须能互相“配合”(即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场外还有四位替补“队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圈内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均未能发生置换反应B、五位“小朋友”中的任意两位均不能互相调换位置C、若“Na2CO3”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2CO3”D、若“Ba(OH)2”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OH”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A、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即无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B、任意两位能不能互相调换位置取决于调换位置后是否还能满足相连物质间“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的限制关系,若调换后相连物质不能发生反应则不能进行调换;C、对比两种物质的性质,若换上后不影响相连物质间“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要求则可以换;D、和C项一样,考虑若换上后不影响相连物质间“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要求则可以换解答:解:A、“游戏”中的五种物质中不存在单质,所以相互间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所以A项说法正确;B、图中Na2CO3与CuSO4、Ba(OH)2与Ca(OH)2位置互换后并不影响相连物质“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要求,可以进行位置调换所以B项说法错误;C、K2CO3与CuSO4、Ba(OH)2都可以生成沉淀能发生反应,所以替换后不影响相连物质“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要求,可以进行替换所以C项说法正确;D、用KOH替换Ba(OH)2后,KOH与相连的Na2CO3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了题中相连物质“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要求,所以D项说法错误故选A、C点评:同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物质构成有所不同,因此所表现的反应现象会有较大的不同18、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操作现象结论()操 作现 象结 论A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B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始终未浑浊该石灰水一定变质C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红色褪去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D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A、AB、BC、CD、D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酚酞试液不变红可推出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再进行分析;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来考虑问题;C、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考虑;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来回答本题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应该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而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没有变红,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也就是说氢氧化钠应该全部变质,故A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在二氧化碳中共同进入了石灰水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了盐酸,盐酸会溶解掉碳酸钙所以看不到沉淀,故B错误C、酚酞遇碱变红,滴入盐酸后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了,也就是说氢氧化钠被反应了,故C正确;D、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液面上升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应该做一个盛放水的水槽中的对照实验即可,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用稀盐酸,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要借助于酚酞试液,知道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验证方法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NaHCO3和MgCO3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B、等质量的足量的Fe和A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C、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可能为21:8D、将95g某物质加入到5g水中,经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5%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质量关系和化学方程式,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正确选择解答:解:A、因为NaHCO3和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都是84,故等质量的NaHCO3和MgCO3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故A适合;B、因为Fe和Al的化合价不同,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的氢气质量和所需的Fe和Al的质量不同,故等质量的足量的Fe和A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B不适合;C、如果三种物质分子个数相等,则FeO、Fe2O3、Fe3O4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66):(168)=21:8;故C适合;D、将95g某物质加入到5g水中,如没有分数化学反应,则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5%;如发生了化学反应,则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需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故D不适合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20、目前国内复印机市场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需求量很大,目前最普遍使用共沉淀法生产,其原理可表示为:FeCl2+FeCl3+NaOHFe3O4+H2O+NaCl,已知此反应中,各元素均不变价,又知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A、1:1B、1:2C、3:4D、2:3考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此反应中各元素均不变价及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求出+2价铁元素与+3价铁元素之比,然后利用守恒可求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解答:解:设Fe3O4中+2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x,则+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3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x(+2)+(3x)(+3)+(2)4=0解得x=1即+2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1,+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2,此反应中各元素均不变价,反应前后铁原子个数相等,+2价、+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相等,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