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乡村医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doc_第1页
湖南省乡村医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doc_第2页
湖南省乡村医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doc_第3页
湖南省乡村医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doc_第4页
湖南省乡村医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乡村医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讲 义湖南省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2006年4月目 录序号内 容页次1湖南省血吸虫病疫区乡村医生血防工作职责32血吸虫病流行病学93查螺、灭螺、灭蚴194血吸虫病化疗335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粪便管理、安全供水与防护406急性血吸虫病537慢性、晚期及异位血吸虫病638附件: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73湖南省血吸虫病疫区乡村医生血防工作职责 多年来,在我省血吸虫病防治体系中,疫情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设立了基层血防站,承担具体防治工作任务;疫情较轻的地区,具体防治工作任务由由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承担。有的基层血防站或者县血防站服务半径过大,基层血防站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局限使血防卫生服务难以深入基层、完全覆盖疫区人民。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开始进行血防机构改革,在血吸虫病疫区建立乡村血防网络,疫区村卫生(血防)室履行血防职责,乡村医生承担血防工作,是我省血防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立健全我省血吸虫病疫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网络中,乡村医生数量最大,处于最基层,最贴近防治工作实际。乡村血防医生是我省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乡村医生承担血防任务,有效地展了血防卫生服务的运行空间,密切了血防专业机构、血防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夯实了血防卫生服务的基础,真正体现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拓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我省血吸虫病防治史上的一次革命,将对我省乃至全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探讨在血吸虫病疫区村建立卫生(血防)室、乡村医生承担血防工作的作用,2005年岳阳县开展了血吸虫病疫区村卫生(血防)室承担血防工作的试点。试点结果表明,把血防室建在村上,疫区村设立卫生(血防)室,以村卫生室为依托,充分发挥疫区村卫生室在传播血防知识的阵地作用,疫情监测的前哨作用,查病化疗的助手作用,查螺灭螺的联络作用,对于及时准确掌握疫情、促进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承担血防工作的乡村医生应具备的条件 热爱血防工作,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办理了村级卫生执业许可证,经过乡村医生培训且取得考试合格证。二、承担血防工作的乡村医生的基本职责1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热爱血防工作,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认真配合血防部门做好查螺、灭螺、灭蚴、查病、化疗、健康教育、晚期血吸虫病救治、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报告、疫情的监测等各项工作。3.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努力普及血防常识,开展康复保健咨询服务,提高村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4.认真做好各种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和台帐的收集、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做到资料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妥善保存,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档案化管理。5.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勤俭办医。三、我省对承担血防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血防职责的诠释根据湖南省血防办关于我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乡村血防医生的选聘与职责任务的通知要求,我省的乡村医生应承担以下职责任务:(一)参与组织村民检查血吸虫病,配合血防专业人员开展疫情调查,及时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和晚期血吸虫病疫情 按照防治计划的要求,血防专业机构每年都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查病工作,以了解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和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查病工作开始前,乡村医生要将有关查病的信息向所在村的村级组织及有关负责人报告,积极争取他们在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方面的支持。乡村医生还应该及时和血防业务机构取得联系,获取必要的信息,根据查病工作的需要,联系好查病的场所,为查病人员的查病期间内的工作和生活上提供必要的便利。然后在村民中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村民积极参与查病,提高查病的依从性。血防专业人员来村开展调查时,要积极主动配合查病工作,按照血防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服务工作。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时,对于有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症状和体征或者疑似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和体征者,要积极按照血吸虫病的检查和治疗方案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条件有限,不能确诊或治疗,则应及时告知患者有关疾病和治疗机构等信息,以便及时转诊,以免延误检查和治疗的时机。同时要积极按照有关疫情报告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疫情。疫情报告是乡村医生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乡村医生一定要提高对疫情报告的认识,提高对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的个案,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有关血吸虫病疫情报告规定的要求及时上报疫情。尤其对于急性血吸虫病的暴发流行的报告,要严格按照报告的程序和时限报告。(二)参与组织村民查螺、灭螺和汛期灭蚴工作,及时报告螺情 钉螺调查是非常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受现有的查螺技术和方法等条件限制,查螺工作费时、费力。为了摸清钉螺及感染螺的分布情况,使灭螺工作具有针对性,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靠螺工作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要彻底搞清楚钉螺的分布,单靠血防专业技术人员查螺难以完成任务,必须组织村民共同参与。血防专业人员进村开展钉螺调查时,乡村医生要积极协助配合,积极组织村民一同开展查螺工作。乡村医生应组织对村民进行必要的查螺知识培训,在查螺时应严格按照钉螺调查的技术方针和有关要求开展查螺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钉螺调查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村民发现的报告螺情。如果有村民报告螺情,乡村医生应立即前往村民报告的有螺地点进行核实。如果确系发现新的螺点,要立即向上级血防部门报告。 灭螺和灭蚴工作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乡村医生应积极协助血防专业机构开展灭螺、灭蚴工作。在上级血防专业人员来村进行灭螺、灭蚴时,要积极向村级组织和村组负责人报告,组织人力协助血防专业人员做好灭螺和汛期灭蚴工作。 (三)协助做好本村的血吸虫病化疗工作根据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每年秋季要对感染了血吸虫的村民和家畜开展免费化疗工作。化疗工作开展前,乡村医生要对本村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掌握居民接触疫水和本村的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外出务工村民的数量等,做到心中有数。化疗应该按照“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了再走,回访到户”的十六字原则开展工作。化疗工作开展后,乡村医生要做好如下几件事情:1.做好化疗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2.对有疫区接触史、有化疗指征且化疗无禁忌症的对象而又不愿意化疗者,应耐心做好说服工作,提高化疗对象的依从性和化疗的覆盖率。3.协助血防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询检工作。4.在村卫生室设立化疗点,在上级血防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及时向化疗对象免费发放化疗药品。5.化疗对象服药后如果产生副反应,应按照临床诊疗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化疗对象进行医学观察和对症处理,严重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并将情况及时向血防部门报告。6.协助家畜部门做好家畜化疗工作。在化疗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严格按照化疗的技术方案要求,准备掌握化疗的剂量,不能随意添减化疗药物的量。2.准确把握化疗对象,禁止给不符合化疗条件的人投服药物。3.对有禁忌症者,一律不得投药。4.实行免费化疗,化疗过程中不得巧立名目向化疗对象收取检查费、送药费等任何费用。5.不得搭售护肝药等辅助治疗药物。(四)向当地居民进行血防健康教育;掌握感染季节人群入湖活动情况,参与防护工作向疫区居民开展有关血吸虫病常识的健康教育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乡村医生应积极主动的做好血防健康教育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疫区居民的血防意识和防护能力。应该向居民传播的信息应该包括:1.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严重程度。2.有关钉螺的知识,教会居民认识钉螺。3.本村钉螺的分布情况以及易感地带分布情况。4.血吸虫病防护的基本知识。5.有关血吸虫病化疗的基本常识等。 开展血防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乡村医生可以利用村民集会、日常交谈、村办广播等机会向居民传播血防知识。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很重要。乡村血防医生要和本村学生联系,定期给学生上血防知识课,出有关血防知识的板报等。在村委会所在地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张贴血防宣传画,在易感地带设立禁牌等。 在感染的高峰季节或者重大的生产和娱乐活动可以导致居民接触疫水时,乡村医生应充分掌握此类信息并向上级血防专业机构报告,做好灭螺灭蚴和个体防护工作,同时搞清楚接触疫水的人员情况,进行造册登记。感染高峰季节和重大生产娱乐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对接触疫水者开展早期治疗,预防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 (五)为村民建立血吸虫病患病及治疗情况档案凡患有血吸虫病的村民,乡村医生都必须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个人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病人详细住址、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患急性、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的情况以及每年治疗和化疗的情况等。 (六)及时、准确向上级反映本村血防工作情况 认真做好螺情、病情及化疗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如实填报有关数据,并立卷归档备查。向上级反映的情况和填报的数据,一律不得弄虚作假。 (七)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除了以上职责与任务以外,乡村医生还应该做好上级交办的与血吸虫病防治有关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1.血防科研工作。当所在村被血防科研机构或者科研小组选为研究现场时,乡村医生应积极配合,尽可能提供必要的便利。2.试点和疫情观测点工作。如果所在村被上级血防部门选为某项目的试点或观测点,乡村医生要按照有关工作方案的要求,搞好协调和组织工作,积极参与。3.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承担血防工作的乡村医生的组织管理 承担血防工作的乡村医生由所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承担血防工作的乡村医生的条件选聘,每村1人。承担血防工作的乡村医生的业务工作接受所属地区的基层血防站或者县疾控中心血防科(股)的指导。每年由县血防办组织考核,核定工作量和所应取得的报酬。乡村血防医生的选聘原则上一年一次,不能按照规定履行血防指着职责的乡村医生,县卫生局(血防办)有权解聘。 五、今年上半年要做的主要工作今年列入建设计划的重点疫区村乡村医生应配合县血防办和所属的基层血防站做好村卫生(血防)室建设的有关工作。1根据县卫生局(血防办)的要求将有关的门牌、职能牌、一览表等挂在村卫生室适当位置;2协助县卫生局(血防办)和所属基层血防站做好门牌、疫情图和血防宣传栏的制作工作;3建立好本村居民的台帐4县卫生局(血防办)所要求的其他工作。 (刘兆春 撰)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或人体的血管内,所以叫血吸虫。其种类很多,但绝大多数种类只能寄生于其它哺乳动物,不能寄生人体。能够在人体寄生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5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与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的433个县、市、区。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于北部,分布在洞庭湖平原及其周边地区。以洞庭湖为主,向西部、南部及东部丘陵区呈辐射状散在分布。流行区的四至是:北为澧县王家厂和华容县洪山头(北纬2950),南为株洲市白石港(北纬2755),西为慈利县桃子溪(东经11114),东为岳阳市临湘黄盖湖(东经11334)。疫区分布范围约有5.04万平方公里。2005,疫区单位有岳阳、益阳、常德、长沙、株洲及张家界市6市,38个县,人口641.2万。其中,慈利、宁乡、石门、西洞庭、武陵、涔澹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二、历史流行情况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历史悠久。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公元前206年西汉女尸肝肠组织中查到了日本血吸虫卵,证明2200多年前湖南省就有血吸虫病流行。1904年,日本科学家桂田富士郎最先在日本病人粪便中找到了血吸虫卵,后来又在猫体血管内找到了血吸虫的成虫,故定名为日本血吸虫。1905年,美籍医生O.T.Logan(罗感恩)在常德县周家店发现我国首例血吸虫病人。1913年,两名日本科学家发现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从而查明了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1924年,美籍医生G.T.Totell在常德周家店进行血吸虫病调查,居民粪检阳性率为60.3%。1949年前,由于血吸虫病肆虐,疫区景象十分凄凉。1950年前后,估计有病人60万以上,晚期1万多人。1961年病人数降至20万,下降了66.7%。文革期间,因疏于管理,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疫情回升。1985年病人达34.1万人。 1987年以来,基本维持在20万人左右。 不同时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情况时期病例总数年平均数年最高数年最低数1956195966791669.8 2856 1153196019693158031587572 1575197019797296729.6 1349 408198019899072907.2 2259 355199019993890389 956 19820002005910151.7 23480 三、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保虫宿主。在中国,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宿主有42 种之多。感染血吸虫后,虫体能够在其体内发育成熟并产卵,且排出的活卵有完成血吸虫生活史的能力,这种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实验证明,小鼠、仓鼠、沙鼠、豚鼠、兔、狗、黄牛、水牛、猪、山羊、绵羊、恒河猴均为日本血吸虫保虫宿主,感染的牛是湖区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湖沼地区,役用牛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肉用牛数量增加很多,湖洲上一直活动着庞大牛群。据2005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牛感染率为20.35%。牛的生活周期长,排粪量大、活动范围广、接触疫水机会多,重复感染严重,是感染和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畜种。洲滩现场观察发现,牛粪虫卵量占野粪虫卵总量的90%,成为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水上流动渔船民也是主要传染源之一。水上流动渔船民来自10余省,数量在6.8万。渔民感染率 69.8%(2004年)。大规模化疗虽能降低流行区居民的感染率,但一年两次的化疗,对降低流动渔船民感染率却收效甚微。据1988年至1993年观察,每年流动渔船民化(治)疗覆盖率56.80%77.50%,但其粪检阳性率仍高达30%50%。四、传播途径造成传播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带虫卵的粪便入水 病人病畜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 钉螺是唯一中间宿主。接触疫水 生产生活方式接触疫水。(一)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的生活史分为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与童虫七个阶段(图1)。终宿主为人或牛、猪等40多种哺乳类动物。终宿主感染后第21天,最早出现雌、雄成虫交配产卵。中间宿主为钉螺。 图1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二)血吸虫病流行环节从血吸虫生活史可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由五个环节构成(图2),即:传染源排出虫卵;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逸出尾蚴;尾蚴感染终宿主人、畜等哺乳动物。成虫 尾蚴感染人(畜) 成虫在人(畜) 发育为成虫 门静脉内产卵虫卵尾蚴 钉螺放 虫卵随 出尾蚴 粪便排出毛蚴胞蚴毛蚴钻入钉螺经母、 虫卵入水 子胞蚴发育成尾蚴 孵出毛蚴 图2 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环节示意图1、成虫成虫分为雌、雄两(图3)种。合抱的成虫常到肠系膜下层的静脉末梢交配产卵。与其他血吸虫相比,日本血吸虫产卵量最大,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10003500个,是曼氏血吸虫产卵量的 10倍左右。其中黄牛、山羊、绵羊、狗的虫体发育率甚高。马、猪和水牛体内的虫体发育率低,出现自愈现象。但水牛可反复感染而排卵,粪量大、虫卵多,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成虫寄生在人体内,其数目不易测到,寿命也难推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一般认为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平均寿命为4.5年。有报告日本血吸虫可在人体内存活33年及47年,但这是个别病例。有人离开流行区几十年后,直肠活检时仍发现了血吸虫活卵。 图3 日本血吸虫成虫2、虫卵由于卵内毛蚴分泌物可使虫卵周围肠壁组织溃烂,在血流压力、腹内压力、肠蠕动等作用下,部分虫卵从破溃组织处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据观察,日本血吸虫卵仅有17%随粪便排出体外,其余沉积在宿主肝脏和肠壁组织内。这就是粪检检出率较低的原因。在病人粪便中查出的大多是成熟卵,未成熟卵和萎缩性的卵极少。成熟虫卵是经单细胞期、细胞分裂期和器官发生期发育而成。发育时间约11天。在宿主体内,成熟虫卵的寿命仅1011天。所以,虫卵在宿主体内从产出到死亡仅2122天。过后,体内的虫卵,包括成熟的虫卵和没有发育成熟的虫卵均发生变性、死亡、钙化。 卵的孵化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虫卵进入水中,卵内毛蚴活动加剧,最后冲破卵壳进入水中称为孵化。孵化受介质渗透压、温度、光度及pH值等因素影响,其中以渗透压与温度起主导作用。 3、毛蚴毛蚴有向光、向上趋性。在实验室或自然水体,毛蚴多在光线充足的上层游动。钉螺释放到水中的化学物质“毛蚴松”,对毛蚴有吸引力。毛蚴的趋向性有利于它获得入侵钉螺的机会。毛蚴侵入钉螺体的途径,主要是钉螺的鳃、鳃丝、口囊及食管、肛门与直肠等对外腔道,侵入的方式是利用其头腺分泌物的溶组织作用及纤毛的摆动和虫体的伸缩运动。毛蚴的寿命很短,一般为1594小时。适宜毛蚴孵化的温度,也适宜于其活动。在摄氏1033度范围内,水温愈高,毛蚴活动愈大,衰竭死亡愈快。摄氏37度水温,20 分钟内活动的毛蚴数量大大减少,l小时后只有少数的毛蚴缓慢运动,2小时后毛蚴几乎全部死亡。4、胞蚴毛蚴侵入钉螺后脱去纤毛板,除胚细胞外,原有一些结构退化,转变为胞蚴。胞蚴分为母胞蚴、子胞蚴两个阶段。早期的母胞蚴体小,袋状,两端钝圆。母胞蚴体内的子胞蚴体小,袋状,有前后端之分。后来,子胞蚴活动增强,从母胞蚴内破壁而出,向钉螺肝脏移动并定居下来。 胞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是无性繁殖,所需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6、7月份,气温在摄氏30度左右,平均需4748天;10、11月份,气温在摄氏17度左右,平均需159165天。气温在摄氏2226度下,约需60天可发育出成熟的尾蚴。一个毛蚴侵入钉螺体后,经母胞蚴、子胞蚴阶段的无性生殖,可产生千千万万个尾蚴。5、尾蚴日本血吸虫尾蚴属于叉尾蚴,由其体部和尾部两部分构成(图2)。尾部分为尾干与尾叉。感染钉螺约65天后出现尾蚴。逸出尾蚴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尾蚴的寿命与感染力。尾蚴在水中并不摄食,寿命很短。在自然条件下,尾蚴一般能存活23天。尾蚴寿命和感染力与水温、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水温愈高,活力愈强,死亡也愈快。在摄氏35度经72 小时后升温复苏,或在摄氏1525度经56 小时,尾蚴仍具感染力,但感染力显著下降。 pH值1.01.2时尾蚴立即死亡,1.63.0时存活几分钟至10多分钟,4.69.8时存活2天。6.67.5对尾蚴的感染力影响较小。用氯处理水0.5小时,余氯为 0.1毫克/升时,尾蚴在60分钟内死亡;0.2毫克/升时,30 分钟内死亡,0.35毫克/升时,10 分钟内死亡。尾蚴对明矾耐力很强,明矾浓度为 0.53克升,尾蚴并不死亡。水中的盐浓度低于5.25%对尾蚴无影响,大于17.5%时, 尾蚴很快死亡。图3 日本血吸虫尾蚴6、童虫尾蚴钻入宿主皮肤后,丢弃尾部,发育成童虫。随血液移行,童虫经过肺到达肝脏和门静脉系统的血管。在此期间,虫体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与其生态相适应的变化,并逐步向成虫发育。这个过程至少要二十多天才能完成。杀血吸虫药物吡喹酮杀灭童虫的作用不明显,这就是接触疫水后二十多天才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的原因。五、易感人群 人人都可以感染血吸虫,与个人身体素质关系不大。但是,感染后不一定都急性发病,情况差别很大。虫卵对组织的损害有累积作用,前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时间长了就会发病。除与感染程度有关外,血吸虫病发病情况往往与被感染者的耐受能力有关。血吸虫病的人群聚集性比较明显。长期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有的反复感染,有的从不感染。居民感染率与职业、性别、年龄有关,主要是由人群行为方式决定的。血吸虫病高危人群是变化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上世纪五十年代,病人主要是农民(80%),学生、渔民、樵民(砍芦苇季节工)次之。当时农民经常有打湖草、捕鱼捞虾等高危作业行为,其感染率与渔、船民不相上下。由于农民多,成了血吸虫感染的重要对象。随着渔业、水上运输业发展,渔民、船民数量增加,加上樵民、牧民(牧牛为主)、鸭民和护堤员、护林(防浪林)员俗称“五民二员”形成了血吸虫病易感人群。虽然占疫区人口比例不大,他们长期活动在易感环境,接触疫水频率高,重复感染严重,成了血吸虫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后来,化肥的广泛使用,农民逐渐不需要打湖草,接触疫水的机会减少。但是,农闲时节,农民经常搞些捕鱼捞虾、码头搬运等副业,感染者仍然不少。近十几年来,中小学生在病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急性发病人数居各类人群首位。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差,暑假中喜欢游泳、戏水,成了血吸虫病的高危人群。男性感染者往往是女性的几倍,这与男性接触疫水机会多有关。由于生产、生活中接触疫水机会多,青壮年是血吸虫的主要感染者。现在,外出打工的增多,农村青壮年减少,中小学生多。血吸虫病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血吸虫感染的高发季节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也就是接触疫水才能发生血吸虫感染。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血吸虫,气温较高的春、夏、秋三季(410月)最容易感染。春季雨水多,气候温暖,人们春耕生产繁忙,下水的次数多,感染血吸虫的机会也就大。夏季气温高,下水游泳、洗澡的人数增多,接触疫水频繁,血吸虫感染率较高。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沿岸地区,洪水季节抗洪抢险,突击下水人数增多,受感染的人数也有可能增加。秋季是捕鱼的好季节,湖区居民常常下湖捕鱼、捉虾,发生急性感染的也多。因此,秋季同样是血吸虫感染的一个高发季节。冬季,降雨量少,水位下降,多数易感环境未被水淹,钉螺不能逸出尾蚴。并且天气较为寒冷,人们接触疫水的机会也不多。冬天不容易发生感染,形成较长时间的血吸虫非易感季节。但是,下雨后,局部有螺洼地的钉螺被积水淹没,仍然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六、流行特点(一)流行区类型根据地理环境、钉螺分布特点和血吸虫病流行特征,我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有湖沼型、山丘型两大类。湖沼型可进一步分为洲垸、洲滩(湖汊)、洲岛、垸内四种亚型,山丘型只有丘陵亚型。1、湖沼型 分布于长江南岸,长江入湖洪道(淞滋湖、虎渡湖、藕池湖)两岸,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周围,以及湘、资、沅、澧、汩罗江、浏阳河、新墙河等主要河流尾闾沿岸的河湖平原地带。其主要特点是受洞庭湖水位的制约,流行区均在洞庭湖最高洪水位能够淹及的高程以下,即海拔37m以下的地域。其钉螺分布环境为江、湖、河滩,垸内沟港和洼地等。到目前为止,已查明我省湖沼型流行区的水系上游疫源地,北面是荆江南岸,澧水是津市小渡口及其支流涔水鳝鱼坝,沅水是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资水是益阳市资阳区长春乡,湘江水系是株洲荷塘区明照乡,浏阳河是长沙县朗梨镇,捞刀河是长沙县果园镇,汨罗江是汨罗市归义,新墙河是岳阳县五垸乡。在这个统称为洞庭湖平原的广大区域内,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具体地点,50年来一直处于变动状态,有的地点钉螺被消灭了,有的地点又形成了新的流行区,如澧县涔河流域的鳝鱼坝,华容县的华洪运河城关镇河段,津市毛里湖等地,都曾新发现大片流行区。目前,湖沼地区是我省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冬陆夏水”的江、湖洲滩上,灭螺的效果较差。有螺高程、钉螺面积与活螺平均密度年间较稳定。人畜常到、粪便污染严重、感染螺密度高的滩地或某些特殊环境,以及血吸虫尾蚴涉及的沿岸水域是易感环境,人畜感染主要在这里发生。由于土壤肥沃、土表湿润、植被茂盛,江湖洲滩地区适宜钉螺孳生,且幅员辽阔,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大量的水上运输,是天然的放牧场所,人畜活动频繁,为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山丘型分布于洞庭湖平原周围的丘陵地带,海拔41135m之间。我省共有13个县(市、区)有山丘型流行区分布。我省山丘型流行区又分为光壳钉螺区和肋壳钉螺区。在洞庭湖平原的西面和南面丘陵流行区,慈利、石门、临澧、桃源、澧县、鼎城、赫山、宁乡8个县(市、区)为光壳钉螺。在湖区平原和湘江中下游东面丘陵流行区,临湘市的白云镇、云溪区路口镇、汨罗市邓家坊、长沙县朗梨镇、果园镇、株洲市白石港主要是肋壳钉螺。孳生地环境有溪流、沟渠、山坡、水田、旱地等。其钉螺孳生地多为小溪坝、泉水坡地、灌溉沟渠等小水系环境,很少见于河滩环境。只受局部环境水位的影响,不受洞庭湖水位制约,因而山丘型流行区是散在分布的。株洲市白石港虽然受湘江水位一定的影响,仍属于山丘型疫区。(二)疫情特点 钉螺面积仍然巨大。2005年,尚有钉螺分布面积 265.7 万亩,约占全国钉螺面积的 50 % 。其中沿堤岸线分布的易感地带长1445.2 km,面积 95. 1万亩。近几年均有新发垸内钉螺孳生地。2003 年春季,新发现和复发现垸内钉螺孳生地30处,面积 2390 亩 。2005年, 16个村新发现和复发现钉螺。居民感染率难以下降,病人数很多。湖区经济文化落后,水灾频繁,居民因捕鱼、放牧、游泳、抗洪抢险等生产、生活性疫水暴露难以控制。一类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率约35%,水上及洲滩活动人群几乎高达100%,感染和再感染严重。晚期血吸虫病人一直比较多,新增的病人数不少。 2003年,调查5408,新增晚期血吸虫病304例。 2004年,5485例。死亡58人,新增晚期血吸虫病142例。2005年, 5635例。死亡87例,新增晚期血吸虫病237例。(三)防治工作难点1、钉螺难消灭 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根本措施。但湖区垸外钉螺分布于江、湖的洲滩上,面积巨大,孳生环境没有明显的单元性,水位无法控制,钉螺交互扩散,大面积消灭洲上钉螺几乎没有可能性。湖区垸内钉螺面积相对较小,但危害大。要努力彻底消灭它。2、传染源难控制 牛、羊等家畜及在水上、洲滩活动的流动人群数量多,来源广、流动性大,化疗覆盖率低,重复感染严重,每年一两次化疗难以达到消除传染源的目的。3、感染难避免 大部分疫区经济不发达,居民因生产、生活需要,接触疫水不可避免。尤其是中小学生喜欢游泳、戏水,暑假期间容易发生感染。 (彭先平 撰)查螺、灭螺、灭蚴一、查螺(一) 查螺的意义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有钉螺分布的地区,绝大部分有血吸虫病传播。所以,调查钉螺分布、了解钉螺密度、判别钉螺死活和感染情况,是确定流行范围、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制订灭螺规划、考核灭螺的效果和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工作内容。下图是19562005年我省年报钉螺面积资料: 50年来垸内钉螺面积变化1972年以前,灭螺的效果显著。17年中,减少了垸内钉螺62.7万亩,从72.7万亩降至11万亩, 面积下降了84.9%。而且灭螺的成果也是巩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省垸内钉螺面积并不多。1979年只有5636亩。一年中,最多的消灭了40627亩。1973年以后,全省垸内钉螺面积在10万亩以内徘徊。目前基数不太大。 1972-1984年垸内钉螺情况年份面积年份面积197211076119795636197380594198021327197439967198123320197530273198221589197632059198324215197741069198429090197820980198550770 湖南省近年垸内钉螺面积情况 (二)查螺的艰巨性 1、钉螺分布很广、星罗棋布,很难全部查到,容易漏查; 2、钉螺个体很小、隐蔽在草根、缝隙中,平均密度低时,很难发现,容易查漏;3、查螺的方法原始,缺乏先进工具,工作效益低下; 4、查螺辛苦,要有技能、有体力、有视力、有责任;4、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容易错过适宜的季节。(三)查螺的准备1、制定计划 根据查螺的目的与任务,选择查螺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查螺计划。其中包括组织发动、查螺范围、技术培训、器材准备、经费预算、日程安排、资料管理、质量考核等。2、确定范围 调查范围应包括当地现有钉螺环境、历史钉螺环境、周围毗邻地区的可疑环境,以及水系相通有钉螺扩散可能的环境。查螺时应按村为单位, 根据应查环境地图、循水系逐条逐块检查。对于毗邻地区应该互相延伸扩大调查范围。山丘地区做到“三从”(从源头到下游,从平原到山上,从潮湿到积水)、“四追”(追查有螺水系的源头、追查有螺水系的末尾、追查孤立的螺点、追查螺点的扩散面);内陆水网地区(包括垸内水网区)按灌溉渠系(河道、主渠、支渠、分渠、毛渠、田块等)进行查螺。湖沼型地区对于大片滩地,先按自然或人工标记分为若干块,每块以15 hm2左右为宜,然后逐块进行查螺。 3、组织队伍 查螺,一定要在各地血防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下进行。查螺队员应从当地医疗卫生人员、乡村医生、有经验的农民中选调,查螺前,要对他们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钉螺识(鉴)别、查螺方法、质量要求和自我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建立查螺队员档案,尽量保持查螺队员的稳定性,建立相对稳定的查螺队伍。 4、选择时间 查螺季节性很强,一般来说,查螺季节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最好。如果春季难于完成查螺任务,尤其是需了解洪水过后钉螺扩散情况时,可在秋季(911月份)查螺。 5、准备工具(1)查螺框 框可用8号铅丝制成33.33cm正方形的框(框内面积为0.1m2)。(2)镊子或竹筷 镊子为15cm20cm医用直镊,竹筷为普通筷子1双。(3)螺袋 用牛皮纸制成5cm8cm螺袋,并印刷以下信息:环境名称、查螺日期、天气情况、线号、点号(框号)、捕螺只数、查螺员签名等。(4)防护用具 查螺时用防护油、手套、胶靴等作为个人防护用具,以防止血吸虫感染。在杂草较深的地方,可带一根长棍子,驱赶毒蛇。(5)GPS(卫星定位仪) 血防站配备了部分卫星定位仪。(四)查螺方法1、系统抽样调查法 适用于钉螺较多而散在分布的环境。调查时每隔一定距离设框(点)查螺,框(点)距通常根据面积大小和钉螺密度决定。河道、沟渠、塘等环境一般每隔5m或10m检查1框;江湖洲滩、田地等可采用棋盘式抽样,线距和点距可为2050m,最大不能超过50m。系统抽样调查结果可用作钉螺密度计算。(2)环境抽样调查法 通常根据环境生态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寻找可疑环境进行的设框调查。在系统抽样未查出钉螺时,针对复杂可疑环境用该法进行补充调查,以最大限度发现钉螺或感染性钉螺。(3)全面细查法 查螺时不设框,全面搜索可疑环境。一般用于确定流行区范围,或难以作系统抽样的小块复杂环境以及调查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地区的残存钉螺。(五)钉螺死活鉴别与感染性检测所获钉螺要及时解剖,防止钉螺死亡与混淆。1、鉴别钉螺死活方法(1)敲击法将钉螺置于厚玻片或硬物上,用小铁锤轻击使之破碎,如未见钉螺有收缩反应,且未见新鲜软体组织者为死螺;反之为活螺。(2)爬行法将草纸铺于平底瓷盘底部,在草纸中心上画直径为5cm的圆圈,瓷盘内加入少许脱氯水使草纸湿润。将钉螺置于草纸上的圆圈内,置室温(2025 )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钉螺爬动情况。若钉螺爬到圈外,则为活螺;在原位不动则为死螺。(3)温水法 将现场捕捉的钉螺放入温水(2025)中,15min后发现钉螺开厣活动的即为活钉螺,反之为死螺。2、检测钉螺感染性方法(1)压碎法 将钉螺置于载玻片上,另用一张较厚的玻片将钉螺轻轻压碎,然后在螺体上加一滴脱氯清水,将钉螺置于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拔开外壳,依次撕碎软体组织,发现血吸虫尾蚴、子胞蚴即为感染性钉螺,感染早期的钉螺有时可检获母胞蚴。(2)逸蚴法 将单只钉螺放置于指形试管内,加脱氯水至试管口,用尼龙纱盖好管口。置2025、光照条件下,48 h后,用放大镜或解剖镜在灯光下,观察水面上的血吸虫尾蚴。必要时,可用白金耳取表面水滴于载玻片,在镜下观察。(六)查螺的资料整理1、做好查螺资料的登记、整理和保管 查螺以村为单位进行,查螺前要参照各地已有的基础资料和钉螺分布示意图,确定建立应查环境示意图,分发给查螺专业队,由专业队逐条逐块有计划地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登入有螺环境登记卡,绘制年度钉螺分布示意图。2、查螺时,要每框编号,框内钉螺全部捕捉,并以框为单位装入螺袋,外标注调查地点、框号、环境类型和调查日期。经死活鉴别、感染性检查后,登记、计算其活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七)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 1、山丘、水网地区 (1)确定有螺段 相邻框中有螺为一个有螺段。两个有螺段之间的无螺区在30米以内时,融为一个有螺段。无螺区超过30米时,按两个有螺段计算。 (2)计算有螺段的长度 确定有螺段后,从有螺段的最远点各延伸15米为有螺长度,孤立螺点的长度按30米计算。 (3)计算有螺段的宽度 常年有水且水位比较稳定的河沟,以河沟岸的实际坡高为宽度。夏水冬涸的河沟,以河沟两侧的实际高度+底宽为宽度。如仅一侧有螺。则以一侧的高度为宽度。田埂以1米计算。(4)计算公式 面积(平方米)=长(米)宽(米)特殊地形如冷浆田、山地、坟堆、竹林、木林等,发现有螺,按孳生地的实际面积计算。山丘和水网地区感染性钉螺的计算方法参照上述钉螺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即先确定有感染性螺段,再确定有感染性螺段的长度、宽度,最后计算感染性钉螺面积。2、江湖洲滩 (1)总面积不超过15 hm2的洲滩,发现有螺,全部计算为有螺面积。 (2)总面积大于15 hm2的洲滩,先确定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在300米以内时,融为一个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大于300米时,分为两个有螺片单独计算。 (3)有螺面积。确定有螺片后,先计测出有螺片的长度和宽度,再将长宽各向两端延伸50米,计算有螺面积。 长度(米)=最远点间距+502 宽度(米)=(最宽处间距+最窄处间距)2+502即有螺片以纵向两端最远点的距离各延长50米为长度,以横向最宽处+最窄处的距离除以2后各延长50米为宽度。(4)计算公式为 面积(平方米)长(米)宽(米)江湖洲滩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的计算方法按以下原则进行:发现1个孤立感染性螺点,向四周各延伸50米,即按1 hm2计算面积;若2个感染螺点相邻,在50米以内的,以2螺点距离相加,再向四周各延伸50米,计算感染性钉螺分布面积;若感染螺点之间,距离超过50米,以孤立螺点计算感染螺面积;若自然环境小于1 hm2,孤立的感染性螺点,以实际面积计算。(八)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 查螺前,应将暴露部位涂搽防护油膏,带有防护手套;也要带草帽与饮水。 2、检取钉螺要用镊子或竹筷,不能用手拾取;不要在疫水中洗手脚; 3、在岸边陡坡查螺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滑跌落水,可带一根长棍。 4、怀疑查螺时有接触疫水史的,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二、灭螺 (一)灭螺的目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它一直是我国防制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强调在一切能够消灭钉螺的地区,尽可能地消灭。50多年来,疫区面积大幅度压缩,钉螺面积由148亿平方米降到2003年的37.8亿平方米.目前为止,我国阻断传播的地区,都是采取以灭螺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达到目的的。但是钉螺也不是那么容易消灭干净的,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所以在环境复杂、疫情较重的地区,灭螺的近期目的是控制疫情、打击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控制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防治策略: 1972年-以消灭钉螺为主要措施。 1978年-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 1984年-控制疾病为主的防治策略。 1991年-控制疾病;阻断传播。 我国的防治策略: 1955年-消灭钉螺为主阻断传播; 1984年,疾病控制和钉螺控制。 (二)方法选择 灭螺,要结合生产和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以改造钉螺孳生环境为主,适当辅以药物灭螺。并且要在查清螺情的基础上,根据当地钉螺分布和生态环境特点,水系单元,因时因地制宜选择灭螺方法,有计划地开展灭螺。在目前的卫生血防项目中, 仍然以药物灭螺为主。选择正确的灭螺方法。药物灭螺,具有人工省、费用小、见效快、适用范围大、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喷洒法适合江洲湖滩滩地和没有积水的沟、渠、塘、田埂边等有螺环境;浸杀法适宜于有少量积水且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等环境;山丘地区可采用药物泥敷有螺田埂、沟渠等环境;在缺乏水源的环境采用机械喷粉或人工撒粉或拌沙撒粉的灭螺方法;在于积水较多,难以堵截流水和保持水位的沟、渠、河等地区采用土埋缓释灭螺法和铲草皮沿边药浸法灭螺。 若方法选择不当,如在水体较大的池塘、河道采用浸杀法,结果既浪费药物,又污染环境,还有可能毒害水生动植物。同时注意用氯硝柳胺浸杀时,钉螺有上爬现象,应作相应处理时,防止降低灭螺效果。1、垸内灭螺垸内人口密集,居民生产、生活接触疫水机会多,有钉螺分布,极易造成感染,尤其威胁妇女儿童,是湖区灭螺的重点。垸内灭螺任务全省垸内有螺1749处。钉螺面积68178亩(含山丘型23430亩),分布于常德(41707亩,占61.2%)、岳阳(14883亩,21.8%)、益阳(4162亩,6.1%)和株洲(6195亩,)、长沙(1231亩)。大致分为三类情况,一类是山丘型,以桃源(17235亩)、株洲(6195亩)为主,钉螺孳生环境复杂;二类是扩散型,以浇灌涵闸向垸内扩散主;三类是比较孤立、封闭的环境,但常与水产养殖业有一定的关系。 2、垸外灭螺 垸外易感地带灭螺, 是防止人畜感染血吸虫病,以预防感染为目的,而不是消灭钉螺,所以此项工作应在查清螺情的基础上,确定灭螺的地点和方法。目前,仍以药物灭螺的方法为主。 (三)灭螺药物-氯硝柳胺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是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该药杀螺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杀螺剂量对螺卵、尾蚴也有杀死作用。机理是影响钉螺的代谢,而导致钉螺死亡,也可引起钉螺的腺体和消化腺上皮组织损伤。对钉螺有激动作用而使钉螺逃离水体,且逃逸的钉螺皆可成活,为了防止钉螺上爬,提高药效,可结合使用其他药物。 氯硝柳胺对人畜毒性低,大鼠口服5000mg/kg,未见有反应。兔经胃管给药,可耐受4000mg/kg。人接触药物24小时未见皮肤有不良反应。人口服30mg/kg,未见有反应。体重230kg的小牛,每天服含有2.3g药的水,连服93天 ,最后总药量达到213.9g,未见不良反应。该药对水生动物毒性大,灭螺剂量可使鱼虾数小时死亡,对鱼类的死鱼极限浓度为0.05-0.03mg/L。故不可在鱼塘施药或与鱼塘相连的沟渠灭螺。氯硝柳胺水溶液在现场7天左右对鱼类有毒,15天后对鱼类毒性方可逐渐消失。(四)用药量 1、浸杀法:用量为2g/m3,即25m3水加药50g。 2、沿边铲草浸杀法:每米岸长用药2g,沿水线上撒药,然后铲下岸边有螺草土。 3、喷洒法 每平方米用2g,喷洒水量10001500ml/m2。 (五)施药方法 1、浸杀法 适用于有少量积水或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浸杀时先筑坝堵住水流(如水源丰富,则可用引流法排除余水),短期内使其不流通,然后计算水容量,再根据用药剂量和水容量计算灭螺所需药量。落差较大的沟渠应分段浸杀。施药时先将称取的药物置于桶中,加少量清水充分搅匀成母液,然后将母液均匀泼浇至灭螺区水中,用棍棒或机械搅拌。周边有螺区域水线以上的草土均要铲入水中浸泡,铲草皮6cm左右,清扫1次。露出水面的芦草、树枝等均要割除并浸泡于水中,四周堤岸以喷洒剂量泼浇药液,以防止钉螺上爬。浸杀法常见少量钉螺上爬,影响灭螺效果。浸杀期间,须保持水位恒定,时间不少于72小时,渗漏严重或蒸发较大时需随时补水加药。投药剂量为2g/m3。总药量=水容量(m3)剂量(克/m3)。例如,水沟长100m,宽1m,水深0.5m,则水量为100m1m0.5m=50m3。如氯硝柳胺,每立方米用药2g,则该水沟的用药量为2g50=100g。 2、铲草皮沿边药浸 适用于积水多的河、沟、渠、塘等环境,不强调保持水位。使用时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