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蒸馏习题:蒸馏是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分离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的条件是。答案:均相液体混合物挥发性差异造成气液两相系统习题:在 t-x-y 图中的气液共存区内,气液两相温度,但气相组成液相组成,而两相的量可根据来确定。答案:相等大于杠杆规则习题:当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液相泡点温度。答案:大于(每空 1 分)习题: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是溶液中的挥发度对的挥发度之比,若=1 表示。物系的值愈大,在x-y图中的平衡曲线愈对角线。答案:易挥发组分难挥发组分不能用普通蒸馏方法分离远离习题:工业生产中在精馏塔内将过程和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而实现操作的。而是精馏与普通精馏的本质区别。答案:多次部分气化多次部分冷凝回流习题:精馏塔的作用是。答案:提供气液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的场所。习题:在连续精馏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其作用是;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其作用是。答案:精馏段提浓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提馏段提浓下降液体中难挥发组分习题:离开理论板时,气液两相达到状态,即两相相等, 互成平衡。答案:平衡温度组成习题: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有(1) 和( 2)。答案:塔顶易挥发组分含量高塔底压力高于塔顶(每空 2 分,共 4 分)习题:精馏过程回流比r 的定义式为;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来说,当r=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少,此种操作称为;而r=时,所需理论板数为。l答案:r=d全回流rmin习题:精馏塔有进料热状况,其中以进料 q 值最大,进料温度泡点温度。答案:五种冷液体小于习题: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回流比等于,馏出液流量等于,操作线方程为。答案:零yn+1=x n习题:在操作的精馏塔中,第一板及第二板气液两相组成分别为y 1,x1 及 y 2,x2;则它们的大小顺序为最大,第二,第三,而最小。答案:y1y2x 1x2习题:对于不同的进料热状况,xq 、yq 与 x f 的关系为(1) 冷液进料:xqx f , yqx f ;(2) 饱和液体进料:xqxf , yqx f ;(3) 气液混合物进料:xqxf , yqxf f ;(4)饱和蒸汽进料:xqxf , yqx f ;(5)过热蒸汽进料:(1)答案:大于xq大于xf , yqx f ;(2) 等于大于(3) 小于大于(4) 小于等于(5) 小于小于习题:l精馏操作时,增大回流比r,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v(a),馏出液组成x d增加b 不变(),釜残液组成c 不确定xw().d 减小答案: aad习题:精馏塔的设计中,若进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回流比及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的理论塔板数n t(),提馏段下降液体流量l/()。a减小b不变c增加d不确定答案:ac习题:对于饱和蒸汽进料,则有l () l , v()v 。a 等于b 小于c大于d不确定答案:ab习题: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n-1, n, n+1 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ayn+1 yny n-1by n+1=y n=y n-1cyn+1 yny n-1d不确定答案:c习题:某两组分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 =0.4 ,相应的泡点温度为t1,气相组成 ya =0.4 ,相应的露点温度为t2,则()at1 t1d 不能判断答案:a(1 分)习题:完成某分离任务需理论板数为nt =7(包括再沸器) ,若 et=50%,则塔内需实际板数(不包括再沸器)为()a14 层b10 层c12 层d无法确定答案:c习题:若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都不变,要提高xd,可采用()a 、减小回流比b、增加提馏段理论板数c、增加精馏段理论板数 d、塔釜保温良好答 案 : c习题:在精馏操作中,若进料位置过高,会造成()a 、 釜残液中易挥发组分含量增高b、 实际板数减少c、 馏出液中难挥发组分含量增高d、 各组分含量没有变化答案:c习题:精馏塔采用全回流时,其两操作线()a 、 与对角线重合b、 距平衡线最近c、 斜率为零d、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1答案:a习题:精馏的两操作线都是直线,主要是基于()a 、 理论板的概念b、 理想溶液c、 服从拉乌尔定律d、 恒摩尔流假设答案:d习题:当 x f、 xd 、x w 和 q 一定时,若减小回流比r,其他条件不变,则()a 、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小,两操作线远离平衡线b、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小,两操作线靠近平衡线c、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大,两操作线远离平衡线d、 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变大,两操作线靠近平衡线答 案 : b习题:理想溶液中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等于同温度下两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答案:( )(1 分 )习题:从相平衡x-y 图中可以看出, 平衡曲线距离对角线越近,则表示该溶液越容易分离() 答案:()习题:用于精馏计算的恒摩尔液流假定,就是指从塔内两段每一层塔板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都相等()答案:()习题: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全回流时精馏段操作线斜率为无穷大()答案:()习题: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时,适宜的进料位置应该在跨过两操作线交点的梯级上() 答案:()习题:当进料量、进料组成及分离要求都一定时,两组分连续精馏塔所需理论塔板数的多少与(1) 操作回流比有关()(2)原料液的温度有关()答案:( 1) ()( 2) ()习题:对于精馏塔的任何一层理论板来说,其上升蒸汽的温度必然等于其下降液体的温度()答案:()习题:当f、x f 一定时,只要规定了分离程度xd 和 x w ,则 d 和 w 也就被确定了()答案:()习题:当精馏操作的回流比减少至最小回流比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小()答案:()习题:在精馏操作中,若进料的热状况不同,则提馏段操作线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习题:简述在定压下,苯甲苯混和液的t x y 图中的两条曲线和三个区域的名称。答案:答:图中有两条曲线:下方曲线为tx 线,称为饱和液体线或泡点线;上方曲线为 ty 线,称为饱和蒸气线或露点线。两条曲线将tx y 图分成三个区域: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称为液相区;饱和蒸气线以上区域称为过热蒸气区;两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气、液共存区。习题:简述精馏原理,实现精馏定态操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案:答:精馏原理: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气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过程。上升蒸气流和液体回流是造成气、液两相以实现精馏定态操作的必要条件。习题:连续精馏流程中主要由哪些设备所组成?还有哪些辅助设备?答案:答:主要由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等设备组成。辅助设备有:原料液预热器、产品冷却器、回流液泵等。习题:简述恒摩尔流假定。在精馏计算中有何意义?答案:答:恒摩尔流假定是指在精馏塔的精馏段和提馏段内,本段内各板上升蒸气摩尔流量相等,下降液体摩尔流量相等,但两段之间不一定相等。意义是精馏的计算都是以恒摩尔流为前提的,这样可简化精馏计算。习题:写出实际生产中加入精馏塔的原料的五种热状况及它们的q 值。答案:答:原料的五种热状况为:( 1)冷液进料, q1 。(2) 饱和液体进料,又称泡点进料,q 1。(3) 气、液混合物进料,q0 1。(4) 饱和蒸气进料,又称露点进料,q 0。(5) 过热蒸气进料,qlmin 的前提下, 若 l 增大, 塔高可降低,设备费较低,但操作费较高。反之,若l 减小,则操作费减低,而设备费增 高。故应权衡利弊。要确定适宜的液气比应使以上两种费用之和为最小。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取 l v( 1.1 2.0 )( lv) min 或 l( 1.1 2.0 )lmin习题何谓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和气相总传质单元数?答案:答:在填料层高度z 的基本计算式z=v1dy,该式右端的数据v (kya )kya2 yy *是过程条件所决定的数组,具有高度的单位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以hog表示。式中积分项内的分子与分母具有相同的单位,整个积分值为一个无因次的纯数,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以nog表示。习题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来计算传质单元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案:答:在吸收操作所涉及的组成范围内,若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时,则可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来计算传质单元数。习题影响溶质吸收率 a 的因素有哪些?吸收塔在操作过程中可调节的因素是什么?答案:答:影响溶质吸收率 a 的因素有:物系本身的性质,设备情况(结构,传质面积等)及操作条件(温度,压强,液相流量及入口组成)。因为气相入口条件不能随意改变,塔设备又固定,所以吸收塔在操作过程中可调节的因素只能改变吸收剂的入口条件,其中包括流量,组成和温度三个因素。十、干燥1. 在 101.33kpa 的总压下,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将温度为293k ,相对湿度为80%的是空气加热,则该空气下列状态参数的变化趋势是:湿度: ,相对湿度: , 露点 td 。2. 在 101.33kpa 的总压下,将饱和空气的温度从t1 降至 t 2, 则该空气下列状态参数的变化趋势是:湿度: ,相对湿度: ,露点 td 。3.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来测量空气的湿度。4. 测定空气中水汽分压的实验方法是测量 。5. 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干燥过程是 相结合的过程。6. 在 101.33kpa 的总压下, 已知空气温为40,其相对湿度为60%,且 4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7.38kpa,则该空气的湿度为 kg/kg绝干气,其焓为 kj/kg绝干气。7. 在一定的温度和总压强下,以湿空气做干燥介质,当所用空气的湿度减少时,则湿物料的平衡水分相应 ,其自由水分相应 。8. 恒定的干燥条件是指空气 , , 均不变的过程。9. 恒速干燥阶段又称 控制阶段, 影响该阶段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降速干燥阶段又称 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10. 在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表面的温度近似等于 。11. 在常温和40下,测的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与空气的相对湿度之间的平衡关系为: 当相对湿度 =100% 时,结合水含量为0.26kg/kg 绝干料;当相对湿度 =40%时,平衡含水量x*=0.04kg/kg 绝干料。 已知该物料的初始含水量x1=0.43kg/kg 绝干料, 现让该物料在40下与与相对湿度为40%的空气充分接触,非结合水含量为 kg/kg 绝干料。 kg/kg绝干料,自由含水量为12. 干燥速度的一般表达式为 。在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则可将干燥速度表达式为 。13.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测的湿物料的干燥速度曲线如本题附图所示。其恒速阶段干燥速度为 kg水 ( m2.h ) , 临 界 含 水 量 为 kg/kg绝 干 料 , 平 衡 含 水 量 为 kg/kg 绝水量。14. 理想干燥器或等焓干燥过程是指 ,干燥介质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含焓值 。15. 写出三种对流干燥器的名称 , , .16. 固体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经历 和 两个运动阶段,其中 是最有效的干燥区域。二、选择题1. 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参数,便可确定其他参数() a .h, pb.h , tdc.h, td.i, tas2.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 =60时,则其三个温度t( 干球温度 ) , tw ( 湿球温度 ), td(露点 )之间的关系为 ()a . t= t w =tdb . t t w tdc.t t w tdd . t t w = t d3. 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化的参数是()a . 焓b. 相对湿度c. 湿球温度d. 露点4. 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a . 结合水分b . 非结合水分c. 临界水分d. 自由水分5. 在恒定条件下将含水量为0.2(干基,下同 ) 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当干燥至含水量为0.05 时干燥速率开始下降,再继续干燥至恒重,测得此时含水量为0.004 ,则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a . 0.05b . 0.20c.0.004d. 0.1966. 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加快则该项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 a . 不变b. 减少c. 增大d. 不一定7. 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0.18(干基,下同 ),现将该项物料从初始含水量0.45 干燥至 0.12,则干燥终了时物料表面温度 为()a . t wb. =twc. = tdd. =t8. 利用空气作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且干燥处于降速阶段,欲缩短干燥时间,则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b . 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c. 降低干燥介质相对湿度d. 提高空气的流速10. 同一种物料在一定干燥速率下,物料愈厚,则其临界含水量()。a . 低b. 不变c. 高d . 不定11. 在恒定条件下干燥某种湿物料,则() (1)临界含水量是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分界点。(2)平衡水分是区分可除去水分与不可除去水分的分界点。正确的结论是: ()。a . 两种提法是都对b . 两种提法都不对c.( 1)对,( 2)不对d.( 2)对,( 1)不对12. 在等速干燥阶段,用同一种热空气以相同的流速吹过不同种类的物料表面,则对干燥速率的正确的判断是()。a . 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极大差别b . 随物料种类不同可能会有差别c. 各种不同种类物料的干燥速率是相同d . 不好判断13. 物料的平衡水分随其本身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为()。a . 增大b .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14. 在下列条件下可以接近恒定干燥条件()。( 1)大量的空气干燥少量的湿物料。( 2)工业上连续操作的干燥过程。正确的判断是:a . 都正确b.都不正确c.( 1)对,( 2)不对d.( 2)对,( 1)不对15. 在一定温度下,物料的结合水的多少,取决于()。a . 空气的状态b . 物料的性质c. 由空气状态和物料特性共同决定d . 影响因素复杂,难以判定16. 在()两种干燥器中,固体颗粒和干燥介质呈悬浮状态接触。a . 厢式与气流b . 厢式与流化床c. 洞道式与气流d. 气流与流化床17. 欲从液体料浆直接获得固体产品,则最适宜的干燥器是()。a . 气流干燥器b. 流化床干燥器c. 喷雾干燥器d. 厢式干燥器干燥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 不变降低不变2. 降低、 100%、降低3. 干、湿温度计4. 露点5.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汽分压,存在传质推动力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6. 0.02843113.37. 减小增大8.温度湿度流速9. 表面汽化干燥介质的状况、流速及其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内部迁移物料结构尺寸及其与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物料本身的温度10. 热空气的湿球温度11. 0.170.39dwu12.sdgdx sdutt wwrt13.4.00.200.04/14. 干燥器不补充热量,忽略干燥器热损失,忽略加热物料所消耗的热量相等(该题也可用下列方式回答:q d0 , ql0 , g i 2i 10i 1i 2 )15. 厢式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16. 加速运动恒速运动加速运动段二、选择题1.c2.b3.d4.a5.a6.c7.a8.b10. c11. d12. c13. b14.c15. b16. d17. c精馏练习 一选择题1. 蒸馏是利用各组分()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c a溶解度; b等规度; c 挥发度; d 调和度。2. 在二元混合液中,沸点低的组分称为()组分。ca可挥发; b不挥发; c 易挥发; d 难挥发。3()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a a液相回流; b 进料; c 侧线抽出; d产品提纯。4. 在()中溶液部分气化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条件。ca冷凝器; b蒸发器; c 再沸器; d 换热器。5. 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流。d a上升物料; b 上升组分; c上升产品; d上升蒸气。6. 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液相回流。b a塔顶气相; b 塔顶液相; c塔底气相; d塔底液相。7. 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回流。ba气相; b 液相; c 固相; d 混合相。8. 在精馏塔中,原料液进入的那层板称为()。c a浮阀板; b喷射板; c 加料板; d 分离板。9. 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ba精馏段; b提馏段; c 进料段; d 混合段。10. 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 ,xf = 0.6,要求塔顶x d 不小于 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ba 60 kmol/h ;b 66.7 kmol/h ; c 90 kmol/h ; d 100 kmol/h 。11. 精馏分离某二元混合物(理想物系),规定分离要求为xd 、xw 。如果 、f、 q 不变,进料分别为xf 1 、xf 2 时,其相应的最小回流比分别为rmin 1 、rmin 2 。当xf 1xf 2 时,则()。a a rmin 1rmin 2 ;b rmin 1rmin 2 ;c rmin 1rmin 2 ;d rmin的大小无法确定12. 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d a 理论板假定;c. 理想物系;b 塔顶泡点回流;d. 恒摩尔流假定13. 某二元理想物系,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5 时相应的泡点为t1 ,气相组成 ya0.3时相应的露点为t2 , 则()ba t1t2;b t1t 2 ;c t1t 2 ;d无法判断14. 某二元理想物系,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0.5 时泡点为t1 ,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 a0.75 时,相应的露点为t2 ,则()。aa t1t2;bt1t2;c t1t 2;d 不能判断15. 操作中连续精馏塔,当v /和其它条件不变,如采用的回流比小于原回流比,则(b ) 。a xd、 xw均增加; xd减小,xw 减小; xd 、 xw均不变;不能正常操作*16 某真空操作精馏塔,在真空度降低后,若保持 f 、 d 、 xf、q 、 r及加料位置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 变化为()。aa. 变小;b变大;c.不变;d 不确定;*17 精馏操作时,若在f 、xf 、 q 、 r 不变的条件下,将塔顶产品量d 增加,其结果是()。ca xd 下降, xw上升;bxd 下降, xw不变;c xd 下降, xw亦下降;d无法判断;分析:当 d 增加时,xd 减小,但因回流比r 不变,只有 v 和 l 同时增加,即v 和 l 同时增加,以q1 为例,从提馏段操作线斜率看lrv rf d1 ,当 d 增大后,lv 变小,nt而不变,故有xw减小。20下列哪些判断正确()。b,c,ea 上升气速过大引起漏液;b. 上升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雾沫夹带;c.上升气速过会大引起液泛;d.上升气速过大造成大量气泡夹带;e. 上升气速过大使板效率降低二、 填空题1. 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温度。泡点2. 气相混合物被冷却到有第一滴液滴析出时的温度称为温度。露点3. 精馏过程是利用和的原理进行完成的。多次部分气化; 多次部分冷凝4最小回流比是指。(在达到一定分离要求的前提下)塔板数为无穷多时的回流比的极限值5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 数。进料的 q 值最小,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板过热蒸气;最多6. 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越低7. 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相对挥发度大, 说明该物系。容易分离8. 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x-y 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 说明该物系。不容易分离9. 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和塔底。液相回流,上升蒸气10. 精馏操作中,再沸器相当于一块板。理论板11. 用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时,用一次方程和方程就计算出一层理论板。相平衡操作线12. 精馏操作中,当q = 0.6 时, 表示进料中的含量为 60%(摩尔分率)。液相*13 若原料组成、料液量、操作压力和最终温度都相同,二元理想溶液的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相比较的结果有:所得馏出物平均浓度 ; 所得残液浓度 ; 馏出物总量 。简单蒸馏的馏出物平均浓度大于平衡蒸馏的馏出物平均浓度;两种情况的残液浓度相同;平衡蒸馏的馏出物总量大于简单蒸馏的馏出物总量。*14 某精馏塔操作时,若保持进料流率及组成、进料热状况和塔顶蒸气量不变,增加回流比,则此时塔顶产品组成xd,塔底产品组成xw,塔顶产品流率,精馏段液气比。增加;增加;减少;增加分析:由 v(r1)d,当 v 不变时, r 增加, d 必须减少。对于精馏段,在理论板数不变时,回流比的增加平均传质推动力加大,必会使产品分离程度提高。当r 增加时,l液气比 vrr1 必然也增大。15. 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是:原料为f 、 xf,分离要求为xd 、 xw。设计时若选定回流比r 不变,加料状况由原来的气液混合改为过冷液体加料,则所需的理论板数nt,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气液相流量的变化趋势v, l, v ,l。若加料热状况不变,将回流比增大,理论塔板数nt。减少;不变;不变;增加;增加;减少分析:在进料组成、流率、回流比和产品的分离要求一定时,进料的q 越大,平均传质推动力越大,所需理论板数越少。由全塔物料平衡知,当f 、 xf、 xd、 xw一定时,塔顶产品流率 d 和塔底产品流率w 也一定。则由 v(r1)d知v 不变,同理 lrd 也不变。由v v(1q)f知当 v 、 f 不变时, q 值越大,v 越大。而由lv w可知,v 越大, l 也越大。16. 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时,在、 xf 、xd 、 xw、 q 、 r 、 f 和操作压力p 诸参数中, 与解无关。进料流量 f17. 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馏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塔顶温度, 塔釜温度。减小;增加;增加分析: 同一物系,总压越高,物系中各组分的沸点及混合物的泡点越高。物系中各组分的饱和蒸气压亦随总压升高而升高,由于轻组分的饱和蒸气压上升的速率低于重组分的饱和蒸气压上升的速率,故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变小。*18 精馏塔结构不变,操作时若保持进料的组成、流率、热状况及塔顶产品流率一定,只减少塔釜的热负荷,则塔顶减少;增大;增大xd ,塔底xw ,提馏段操作线斜率 。分析:塔釜热负荷减少意味着蒸发量减少,当d 不变时, v 的减少导致l 减少,即回流r比 r 减小,故精馏段操作线斜率r1 减小,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加。塔板数不变时,两段操作线斜率的改变只能使xd 减小和xw 增大。19. 精馏塔的塔底温度总是 塔顶温度,其原因一是 , 二是 。 高于; 由于塔顶轻组分浓度高于塔底的,相应的泡点较低;由于塔内压降使塔底压力高于塔顶,因而塔底的泡点较高20. 将板式塔中泡罩塔、浮阀塔、 筛板塔相比较 , 操作弹性最大的是 ,造价最昂贵的是 ,单板压降最小的是 .。浮阀塔 ;泡罩塔 ;筛板塔21. 板式塔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状态有 种,它们是 。板式塔不正常操作现象常见的有 ,它们是 。3 种;鼓泡接触状态,泡沫接触状态,喷射接触状态;3 种;严重漏液、液泛、严重雾沫夹带22. 评价塔板性能的标准主要是 条,它们是 。塔板负荷性能图中有 条线, 分别是 。5;( 1)通过能力大,(2)塔板效率高,(3)塔板压降低,(4)操作弹性大,(5) 结构简单,造价低;5;( 1)液泛线,( 2)雾沫夹带线,(3)漏液线,( 4)液相上限线,(5)液相下限线23. 板式塔中塔板上溢流堰的作用主要是 ,填料塔中填料的作用是 。保证塔板上有一定高度的液层,以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传质;让液体在表面上形成液膜并沿填料间空隙下流, 同时让气体在填料空隙间上升并在润湿的填料表面上进行气液两相间的传质。24. 常见的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是 塔,塔内 为分散相, 为连续相, 为保证操作过程中两相的接触良好,塔内顶部应设装置,中部应设装置。填料;液体;气体;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25. 板式塔中气、液两相发生与主体流动方向相反的流动,称现象,它们主要是:液沫夹带 (雾沫夹带) ,产生的原因为,气泡夹带, 产生的原因为。返混现象; 小液滴因其沉降速度小于气流速度被气流夹带至上层塔板和大滴液因板间距小于液滴的弹溅高度而被气流带至上层塔板;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过短,气泡来不及从液体中分离返回至板面而被液体卷入下层塔板。26. 板式塔中板上液面落差过大导致,造成液面落差的主要原因 有。为减小液面落差,设计时可采用的措施常见的有。气流分布不均匀甚至严重漏液,影响气液间传质;塔板结构,液相流量,液流长度(塔径);采用结构简单的筛板塔,溢流 装置采用双溢流或多溢流。27. 板式塔中气体通过塔板的阻力主要有和两部分。 塔板结构设计时, 溢流堰长度应适当,过长则会,过短则会。溢流堰高度也应适当,过高会,过低会。 干板降压;液层降压;降低塔板面积有效利用率;由于降液管截面过小导致流动不畅,同时塔板上液流分布不均;使塔板压降增大并易发生雾沫夹带;由于液层高度太小,液体在堰上分布不均,影响传质效果。28.板式塔的塔板有和两种,塔径较大的塔常采用塔板,以便用是。塔板面积可分为。4 个区域,它们分别是,各自的作整块式;分块式;分块式;通过人孔装拆塔板;鼓泡区,设置筛孔、浮阀或泡罩的区域,为气液传质的有效区域。溢流区,为降液管和受液盘所占的区域。破沫区,又称安定区, 位于鼓泡区和湍流区之间,分两条,入口侧防止漏液,出口侧使液体中夹带的泡沫进入降液管前可部分脱离液体。边缘区,又称无效区,是靠近塔壁的一圈边缘区,供支承塔板之用。29. 精馏塔设计时,若工艺要求一定,减少需要的理论板数,回流比应,蒸馏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气消耗量应,所需塔径应,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投资将是 的变化过程。增大;增大;增大;急速下降至一最低点后又上升30.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主要区别是 ; 。恒沸精馏添加剂应与被分离组分形成新的恒沸物;萃取精馏中的萃取剂则应具有沸点比原料中组分的沸点高得多的特性。吸收练习吸收一、填空题1、用气相浓度 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 ,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 。na = k y (y-y i)n a = k y (y-y e)2、吸收速度取决于 ,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 来增大吸收速率。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 ,则操作线向 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 ye)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 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 ,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 ,入塔气体浓度y 1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 2 = 0.006 ,则最小液气比为 。1.80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 ,操作线将 平衡线。减少靠近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 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 表示。相平衡液气比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 将 ,n og将 ( 增加,减少,不变)。不变增加8、吸收剂用量增加,则操作线斜率 ,吸收推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GLS设计和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大国之都北京的城市历史与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江苏省东海县初三下学期第四次周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张家口恒通营销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培训教材
- 基础钻孔施工方案
- 宠物营养管理的创新思维探讨试题及答案
- 针灸学考试试题和参考答案
- 2025便利店经营承包合同范本
- 破损砖墙施工方案
- 2025建筑外墙涂料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JJG 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
- GB/T 17193-1997电气安装用超重荷型刚性钢导管
- 静配中心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
- 江西检测收费标准
- 手推割草机设计
- 2023跑狗报待更新-┫玄机来料总区┣-【万料堂】-有来万料堂中特不会难(开放注册)-poweredbydiscuz!archiv
- 精装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应急柜检查表
-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完整版)叉车孔设计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