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特点: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除了激光是人工产生以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点的物理参数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工作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有些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性质的不同,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研究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机体的是适应范围除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外,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无残留,所以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的方法。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一、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1.气温: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性热源、人体散热、二次热源2.气湿:高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见于纺织印染、造纸、潮湿的矿井和隧道等 低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多见于冬季高温车间。3.气流:外界风速和热源。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也越强。4.热辐射正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向人体发放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则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热原辐射的能量(E)大小取决于辐射源的温度,并与其绝对温度(T)的4次方成正比(E=KT4)。K为热辐射系数。热辐射能量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热辐射强度的单位:(J/cm.min)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一般将热源散热大于23W/m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或热车间。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历年最热月每日下午1点或2点测得的气温均值。3个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使用炉窑工业、使用锅炉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为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井内3.夏季露天作业:热辐射强度比高温车间低,但作用时间长,中午前后是明显的高温热辐射作用。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体温调节:人体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辐射、对流、蒸发)。注意:若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一般以平均皮温35为界),机体只能通过蒸发散热 湿热环境可降低蒸发散热的效率 中枢体温(深部体温):指下丘脑灌流血液温度,但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一般认为中心体温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急范围。2.水盐代谢机体的出汗量取决于气温、气湿、热辐射和劳动强度。干热有风的环境中汗的有效蒸发率可达80%以上,大量出汗能及时蒸发,则散热作用良好;湿热风小的环境中汗有效蒸发率经常不足50%,汗液难于蒸发,形成汗珠淌下,不利于体温调节。汗液中水约99%,固体1%,固体成分的大部分为氯化钠,少量氯化钾、尿素及水溶性维生素。一个工作日出汗6升为生理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大量出汗失盐量可达2025g/日,正常摄盐量约1020g/日,体内缺盐时,尿中盐量减少(5g/24h)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热痉挛3.循环系统心脏要向高度扩张的皮肤血管网输送大量血液,以便有效散热;向工作肌输送足够血液,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维持正常血压。高温作业,由于大量出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如果高温工人在劳动时已达最高心率,机体蓄热又不断增加,则不可能再增加心输出量来维持血压和肌肉灌流,可致热衰竭。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出现心脏代偿性肥大。4.消化系统:机体消化功能下降,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疾患增多。机理: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 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减少,吸收和排空速度减慢 唾液分泌明显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 血液重新分配造成消化道供血不足,影响营养素吸收 大量饮水使胃酸稀释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温中枢兴奋性增高,而运动区抑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机体产热下降热负荷减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由于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减低,易发生工伤事故。6.泌尿系统:大量水分经汗蒸发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量减少如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浓缩肾脏负担增加肾功能不全7.热适应: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一般数周后产生热适应。主要表现:各系统功能有利于降低产热、增加散热从事同等强度体力劳动,机体产热减少,出汗量增加,汗液蒸发率提高;出汗量增加(30-100%),汗中无机盐减少1/10,皮肤和中心温度先后降低;心血管紧张性下降,心率明显下降,血压稳定;醛固酮分泌增加,肾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强。合成热休克蛋白(hert shock proteins,HSP):尤其是HSP27和HSP70脱适应:热适应的状态不稳定,停止接触热1周左右回到适应前的状况。四、高温作业所致的疾病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1.主要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诱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2.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由于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最严重的一类中暑。临床特点: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t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系统症状。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多发生在干热型高温作业。临床特点: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为多见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热衰竭: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不能足以有效代偿,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临床特点:起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3.中暑的诊断轻症中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肛温升高达38.5以上重症中暑:凡出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者。4.中暑的治疗轻症中暑: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饮料 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重症中暑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热痉挛:及时口服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热衰竭:平卧,移至通风阴凉处;口服清凉饮料;对症处理。5.热致疾病的预防高温卫生标准湿黑球温度(WBGT):湿秋、黑球和干球温度的加权平均值,也是综合性热负荷指数。考虑了气象因素的影响,但没有考虑人体的代谢产热、衣着、身高等。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是以WBGT制定的,在该WBGT环境条件下劳动,中心体温不会超过38。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制考虑了热负荷、劳动强度及劳动时间。在该高温环境下劳动,约90%的工人其中心体温不会超过38。防暑降温措施技术措施:合理的工艺流程(根本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隔热、通风降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个人防护、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合理的工间休息组织措施:严格遵守规定、合理的劳动时间和休息制度、适宜的休息室异常气压一、高气压高气压下作业潜水作业:见于水下施工、打捞沉船等作业潜函作业:在地下水一下深处的潜函内进行的作业。主要见于修建桥墩。高压氧治疗舱和高气压研究舱的作业。潜水员每下沉10.3米,气压增加101.33KPa(1个大气压);附加压:潜水员在水下承受的增加部分的压力。绝对压:附加压+水面大气压。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健康人能耐受303.98405.30KPa;在加压的过程中,外耳道感受的压力较大,鼓膜向内凹陷产生内耳充塞感、耳鸣和头晕等症状,甚至可压破鼓膜;709.28KPa以上时,主要为氮麻痹作用,呈酒醉样、意识模糊、幻觉等。减压病(DCS):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所致的职业病。此时机体的组织和血液中产生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1.减压病的发病机理在高气压下,空气各成分的分压都相应升高,经呼吸和血液循环溶入体内的量也相应增加。氮比例大(78%),仅单纯以物理溶解状态溶于体液组织中。每深潜10米,可多溶解1升氮;氮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血液高4倍,因此,氮多集中在脂肪和神经组织中。如果外界压力下降幅度太大,体内溶解氮气体张力与外界气压的比率超过饱和安全系数,就无法继续溶解,在几秒至几分钟内迅速生成气泡,游离于组织和血液中。在脂肪较少、血管分布多的组织中,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而造成栓塞,引起一系列症状;在脂肪较多、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中,含氮较多,气泡多积聚于血管壁外,产生压迫症状。减压病的原发病因是气泡。减压愈快,气泡产生愈迅速。2.临床表现急性减压病:大多数在数小时内发病,减压后1小时内发病占85%,6小时内发病占99%。 减压速度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重。皮肤:奇痒等,可见皮肤大理石样斑纹。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疼痛,严重者可有骨坏死。屈肢症:轻者出现酸痛,重者可呈跳动样、针刺样、撕裂样剧痛,迫使患者关节呈半屈曲状态。神经系统:症状多样化,可产生截瘫、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麻痹等。循环呼吸系统:严重者可有心肌缺血或肺梗死或肺水肿。3.影响减压病的发病因素可使机体溶解氮量增多的因素:急流、劳动强度大、延长作业时间、低能见度等。减压时可使氮排出量减少的因素:低水温、反复潜水(12h内重复潜水)个体易感性4.减压病的诊断急性减压病轻度:仅有皮肤症状。 中度:出现了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症状。 重度: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功能明显障碍。减压性骨坏死:根据骨骼X线改变分期期:在股骨、肱骨或胫骨局部有骨致密区、致密斑片、条纹或小囊变透亮区;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不超过肱骨头或股骨头的1/3。期: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超过肱骨头或股骨头的1/3或出现大片的骨髓钙化。期:病变累及关节,并有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5.减压病的处理原则高压氧舱治疗:及时加压治疗消除气泡是唯一的根治手段; 及时正确运用加压舱,急性减压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辅助治疗6.减压病预防措施技术革新:减少潜函作业的机会;潜水作业采用氦或氢代替氮加强宣传教育:作业人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理和预防手法;严格遵守减压规程(多阶段减压)遵守潜水作业制度:潜水技术保障、潜水供气保障、潜水医务保障保健措施:工作前防止过痨、严禁饮酒、加强营养、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保健措施的意义:提高潜水者的水下适应能力,减少潜水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使潜水员潜得更深一些,水下作业时间更长一点,提高劳动效率(药物预防) 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职业禁忌症:神经、精神、循环、呼吸、泌尿、血液、运动、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 患眼、耳、鼻、喉及前庭器官疾病年龄超过50岁过敏体质7.航空病高空减压对人体危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减压发生高度减压速度。迅速减压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爆发性或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高空寒冷肺损伤其他损伤包括软组织伤应激反应致伤航空病的预防措施:机务人员飞行前严格检查飞机增压舱失密后机组人员及乘客尽快吸氧乘客系好安全带,保持镇静飞机紧急下降到安全高度以下就近机场迫降做好宣传自救工作组织迫降机场紧急救护做好健康监护高压氧治疗的副作用:减压病氧中毒二、低气压1.高空、高山与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点)均属于低气压环境。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是高原环境对机体影响的主要因素。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大气分压过低,直接影响肺泡气体交换。海拔愈高,氧分压愈低。2.习服: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为保持正常活动和生产作业,在细胞、组织和器官首先发生功能的适宜性变化,约需13个月,逐渐过渡到稳定的适应称为习服。机体适应高海拔缺氧后表现在:血液由于血红蛋白的增加携带较多的氧毛细血管更丰富和肌红蛋白增加使组织容易获得氧氧化代谢酶活力降低身体活动和工作的效率提高。人对缺氧的适应个体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在海拔3000米以内,能较快适应30005330米时部分人需较长时间适应5330米为人适应的临界高度。在海平面,动脉氧分压为12.0KPa;在海拔5500米时,动脉氧分压为4.5KPa,造成机体严重缺氧。3.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低氧肺通气量增加(40100%)呼吸性碱中毒心血管系统:开始接触高海拔,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时间稍长,可恢复;长期处在低气压环境可导致右心室肥厚其他: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海拔增高而增高;肠蠕动受限,有腹胀、腹泻、上腹疼痛等症状;轻度缺氧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神经兴奋抑制。4.高原病(急性和慢性)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经46日消失。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重者食欲减退、恶心、失眠、疲乏、腹胀、胸闷、发绀、面部浮肿等。高原肺水肿(HAPE):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常在登山后2460小时内发病,多为未经习服的登山者。高原脑水肿(CE):发病急,一般在4000米以上,多为未经习服的初登山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视网膜出血:高原性脑水肿患者中60%的有视网膜出血(RH)慢性高原病(CMS):主要见于长期生活于高原的人。慢性高原反应:常表现为神经衰弱高原心脏病:以儿童多见。缺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右心衰竭高原血红蛋白增多症: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处。高原高血压症:移居高原一年内,血压波动,血压明显升高者居多,以后趋于稳定。高原低血压症:国内较少见5.高原病预防:适应性锻炼;需供应高糖;注意防寒、防冻伤、防雪盲等;健康检查。噪声一、基本概念及噪声分类1.声音:物体受振动后,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传到人耳能引起音响感觉。振动波称为声波,该受振动物体称为声源。频率 (Frequency):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以f表示,单位为赫兹(Hz)。次声波:频率20000Hz。2.噪声:从卫生学的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噪声是声音的一种,具有声音的基本物理特性。3.生产性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生产性噪声的特点:一般声级比较高,有些作业地点噪声声级可高达120-130分贝。中高频噪声占的比例较大。不少作业可能接触脉冲噪声或长期接触强度较大的连续噪声。有些作业强噪声与剧烈振动等不良因素联合作用于人体,则更增加其危害性。4.生产性噪音的分类: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种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电锯、电焊、机床等。流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的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通风机、汽笛、冲刷等。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根据生产性噪声持续时间可将噪声分为:连续噪声稳态噪声:声压波动少于3dB。 非稳态噪声间断噪声:指在测量过程中,声级保持在背景噪声之上的持续时间或1s,并多次下降到背景噪声水平的噪声。脉冲声(属于间断声):声音持续时间1秒,声压的有效值在0.5秒以内变化40dB。根据频率特性和频谱特性分为:低频噪声(主频800Hz)根据噪声频谱的宽窄:窄频噪声、宽频噪声。二、物理特性及评价1.声强与声强级声强:Sound Intensity(I),表示声波能量大小的物理量。强弱取决于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通过的声能量。单位:W/m。听阈(threshold of hearing):正常青年人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最低可听到的声音强度。痛阈(threshold of pain):能引起人耳产生痛感的声音强度。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强为10-12w/m2;1000Hz纯音的痛阈声强为1w/m2。声强级:用声强的对数值来表示声强的等级,单位为dB。LI=10LogI/I0从听阈到痛阈的声强范围是120dB。实际工作中测量声强比较困难,常采用测量声压的方法2.声压与声压级声压:Sound Pressure(P),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对正常大气压附加了一定的压力。单位为帕(Pa)或牛顿,1Pa=1N/m听阈声压或听阈(threshold of hearing):刚能引起正常青年人耳音响感觉的声压。 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20pa或210-5 N/m2;痛阈声压或痛阈(threshold of paining):声压增大到正常人耳产生疼痛感觉时的声压。 1000Hz纯音的痛阈为20pa或20N/m2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Lp),用对数表示声压的等级。单位为分贝(dB)。具体来说,采用以听阈为基准的倍比关系的对数值来表示声压的等级。听阈声压痛阈声压,20pa 20pa ;听阈声压级痛阈声压级,0dB 120dB。普通谈话声压级为6070dB载重汽车声压级为8090dB球磨机声压级为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声压级为140 150dB当声波在自由场传播时,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关系。Lp=10log(P/P0)2=20log(P/P0)I=P2/c;c为声特异性阻抗 LI=10logI/I0=10 log(P2/c) ( P02/c)=20log(P/P0)由于声强不易测量且计算复杂,实际应用中多用声压级。声压级的合成:在生产场所中经常有多个声源同时存在,声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由于声源的声压级是按照对数计算的,在多个声源存在时,要按照对数法则相互叠加。声源相同:L总=L+10Logn,当两个相同的声源同时存在时,总声级比单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3dB。声源不同:将声源的声压级从大到小排列按两两合成的方法逐一计算出合成后的声压级计算出声压差值,从表中查出增值L;较高声压值与L之和即为合成后声压值:L合=L1+L当合成声压比其他待计算声压高10dB以上, L0.3,可以不计。3.频谱Pure Tone(纯音):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如音叉发出的声音。Complex Tone(复合音):由许多频率组成的声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的声音多属于复合音。Frequency Spectrum(频谱):将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排列而形成的频率连续谱。人为地将声频范围(2020000Hz)划分成若干个小的频段称为频带或频程。实际测量只测频带中具有代表性的频率。最常用的是倍频程,其中1/1倍频程较常用。 倍频程:按照频率成倍比关系将声频划分为若干个频段 1/1倍频程:f下=2f上;f中=f下f上? 1/2倍频程:f下=2 f上1.41f上;f中=f下f上?根据声学特点,每一个频段用一个几何中心频率代表。频谱分析:对于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进行频率组成分析和各种频率相应的强度分析。频谱曲线(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为纵坐标,绘制出的关系曲线。根据主频率分布的特点,可判断噪声属于低频、中频、高频、宽频或窄频。 4.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响度( loudness ):指人用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主观量度。它与声压的大小及频率的高低有关。响度级 (loudness level):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结合声压与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音响的主观感觉。单位为方。响度级是通过大量严格的实验测试出来的。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给人的音响感觉是一样的。由等响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高频声敏感,而对低频不敏感;随着声级的增高,响度随频率的变化差别减小;为了准确地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以等响曲线为基础,在测声仪器中具有计权特性的滤波器。A声级:计权响应曲线接近40 方,最接近于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对低频段(80dB,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听力损伤发生率越高。2.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3.噪声的性质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脉冲噪声主要致伤因素为脉冲峰压值、持续时间和脉冲发生次4.噪声的频率及频谱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危害大;窄频噪声比宽频噪声危害大;连续噪声比断续噪声危害大5.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6.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7.个体防护五、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出减弱(消音器)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板、绿化带、隔音窗)人耳鼓膜的振动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耳塞、耳罩)1.卫生标准: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85dB(A)2.控制噪声源3.控制噪声的传播4.个体防护5.健康监护噪声敏感者(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率、任一耳听阈达到65dB)应调离噪声作业。6.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振动振动: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一、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1.基本物理参量频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单位Hz。位移:振动体离开平衡位置的瞬时距离。单位为mm或um。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速度:振动体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量,即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为m/s。加速度:振动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即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m/s。加速度有效值()位移、速度、加速度代表振动强度的物理量,反映振动强度对人体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是加速度。2.常用的物理参量振动频谱:将按频带大小测得的振动强度(加速度有效值)数据排列起来组成的图形。常用的有:1/3倍频带,中心频率6.31250Hz;1/1倍频带,中心频率81000Hz。共振频率:外界激发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一致时,致振动强度加大(共振),物体发生共振,则物体的固有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共振使得生理效应增大,如果是重要器官发生了共振,则人体的反应最强烈。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ahw(4):在固定接振时间为4小时的原则下,以1/3倍频带分频法将振动频谱中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乘以相应的振动频率计权系数后所得的加速度有效值表示人体接振强度。是在频率计权和固定接振时间的原则下,计算加速度有效值。二、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1.局部振动(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HAV):15000Hz,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常见于:风动工具(风铲、风钻、气锤、凿岩机、捣固机、铆钉机等)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电刨等)高速旋转工具(砂轮机、抛光机等)2.全身振动(WBV):0.05-200Hz,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导至全身。常见于:在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拖拉机、收割机等)上的作业;在作业台(钻井平台、振动筛操作台等)上的作业三、振动对机体的影响1.振动对机体的效应及作用(效应:机械效应、生理和心理效应;作用:有益作用、不良作用)有益作用:肌肉活动能力增强;解除疲劳;减轻疼痛;促进代谢;改善组织营养;加速伤口恢复不良影响、疾病:大强度、长时间2.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感觉及神经系统:不舒适,疲劳、头晕、焦虑、嗜睡;大强度,难受,内脏移位/机械性损伤。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紧张增加血压升高、脉搏加快、CO降低、脉压增高心肌局部缺血。消化系统: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动抑制胃肠道和腹内压增加胃肠道疾患。肌肉骨骼系统:重型车辆或拖拉机的驾驶员,X线检查胸椎和腰椎出现早期退行性改变、椎间盘脱出症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全身振动伴长时间的强制体位是导致骨骼肌疲劳的主要原因。对女性生殖机能的影响:经期延长、经血过多、痛经。对作业效率的影响运动病(晕动病、晕车病):低频率、大振幅的全身振动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眩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由振动刺激前庭器官所致。预后一般良好,脱离振动环境后经适当休息可以缓解,必要时给予抗组胺或抗胆碱类药物如乘晕宁等。3.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神经系统:接触较强振动可导致条件反射抑制、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肢端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迟钝、痛觉减退等。 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表现为组织营养障碍,手掌多汗等。外周血管:外周循环功能改变,外周血管发生痉挛,表现为皮肤温度降低,冷水负荷试验时皮温恢复时间延长,出现典型的雷诺氏现象。骨关节及肌肉损害:振幅大、冲击力强的振动可引起骨、关节损害,主要改变为手、腕、肘、肩关节脱钙,局限性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岛形成,囊样变等。 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掌挛缩病。其他损害:引起听力下降;消化系统(胃疾患患病率增加);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低下、儿茶酚胺增多缓激肽含量减少);免疫系统的功能(2球蛋白、球蛋白IgM含量增高)局部振动对健康的危害主要为手臂振动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四、手臂振动病手臂振动病: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VWF)。1.发病机制:血管反应机制(收缩因子、松弛因子)神经调节机制激素调节机制2.临床表现早期主诉:多手部症状和类神经症。手部的症状:麻、痛、胀、凉、汗、僵、颤。多汗一般在手掌,麻、痛多在夜间发作,影响睡眠。类神经症: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及记忆力不集中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体征:振动觉、痛觉阈值升高;皮肤温度降低、冷水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指端甲皱血管襻数目减少、变形、消失;前臂感觉和运动神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源性损害X线检查:指关节变形,指骨、掌骨、腕骨、肘、肩关节可见骨质增生、形成骨岛、骨皮质增厚、骨刺形成、骨皮质变薄、骨腔变大、囊样变。反冲力大的振动可引起无菌性坏死。振动性白指:诊断本病的主要临床依据,其发作有一过性和时相性特点,是在受冷后,患指出现麻、胀、痛,并由灰白变苍白,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界限分明,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再逐渐由苍白变潮红,恢复至常色。白指常见部位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远端指节,严重者可累及近端指节,以至全手变白,故有“死指”、“死手”之称。3.诊断和分级诊断原则:职业史症状和体征功能检查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病因诊断分级:观察对象: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麻、胀、痛、手掌多汗、手臂无力和手指关节疼症状,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手部冷水复温试验复温时间延长或复温率降低; 指端振动觉和手指痛觉减退。轻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范围,遇冷时偶尔发作。手部痛觉、振动觉明显减退或手指关节肿胀、变形,经神经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或远端潜伏时延长。中度手臂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远端指节和中间指节(偶见近端指节),常在冬季发作。手部肌肉轻度萎缩,神经肌电图检查出现神经源损害。重度手臂振动病:指发作累及多手指的所有指节,甚至累及全手,经常发作,严重者可出现指端坏疽。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或出现“鹰爪样”手部畸形,严重影响手部功能。4.治疗和处理原则治疗基本原则: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处理:观察对象一般不需调离振动作业,应每年复查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轻度手臂振动病调离接触手传振动的作业,进行适当治疗,并根据情况安排其他工作。中度和重度必须调离振动作业,积极进行治疗。如需做劳动能力鉴定,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五、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振动的频率:人体能感受到的振动频率范围1-1500Hz,对低频率 (20Hz以下)振动,人体以振摇和撞击而感受,对高频振动则以疼痛甚至烧灼感而感受。300Hz:引起血管神经症。2.接触振动的强度和时间3.体位和操作方式:振动的方向不同,人体的感受也不同,如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大,在评价振动时应对振源做三轴向的测量取其最大值。4.环境温度和噪声5.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6.个体因素:常温下女性皮肤温度较低,对寒冷、振动等因素比较敏感。年龄比较大的工人更容易发生振动危害并且治疗恢复亦较困难。六、振动病的预防控制1.控制振动源:通过减振、隔振等,减轻或消除振动源的振动根本措施。采用液压、焊接、粘接等代替风动工具铆接;采用减振材料。采用水力清沙、水瀑清沙、化学清沙代替风铲清沙;设计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操作装置;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2.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ahw(4)计算,不得超过5m/s。这一标准可保护90%作业工人工作20年不致发生振动性白指。当暂时达不到时,可按振动强度大小相应缩短日接振时间。全身振动评价标准 IS02631(ISO):四个振动参数制定了全身振动评价的界限曲线加速度有效值(0.120m/s2)振动频率(1/3倍频程的中心频率,180 Hz)振动方向(Z轴向,X、Y轴向)接触振动持续时间(1分钟到24小时)疲劳一减效界限:主要用于劳动环境振动评价。引起不适界限:较多用于交通工具振动评价。受振极限(或健康界限):区分振动强度对人体健康与安全是否有损害的界限。比疲劳减效界限的振动级高6dB,超过这个界限,会影响人体健康与安全。3.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防寒、保暖措施振动工具的手柄温度(40)控制噪声、毒物和气湿合理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防振手套、减振座椅等。4.加强健康监护和日常卫生保健:做好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加强健康管理定期振动强度监测5.职业卫生教育和职业培训:对接振工人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及岗前培训 职业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振动测量技术及振动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四大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辐射传播,具有波的一切特性,波长()、频率(f)和传播速度(c)之间的关系为:=c/f。频率常用单位为:Hz、kHz、MHz、GHz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与辐射能量有关,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符合玻郎克公式:E=hf=hc/。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电磁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时,对生物体电离作用,导致机体严重损伤的电磁辐射。如宇宙线、X线、线等。非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小于12eV时,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 一、射频辐射1.射频辐射(无线电波):指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波长(1mm3km)较长的频段。高频电磁场:频率100Hz300MHz的频段范围的总称。微波(microwave):波长1m1mm的电磁波。单位:功率密度,mW/m。2.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一般以离开辐射源2D/( D辐射源口径, 波长)的距离为界分为:远区场(far-field)近区场(near-field):以/2为界分为感应场和辐射场。近区场特点: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电场强度与辐射源距离的立方成反比(E1/)。磁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H 1/)。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3.射频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若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4.射频辐射的生物效应人的精力和体力减退;白内障;白血病、脑肿瘤;心血管疾病;大脑机能障碍;流产和不孕;免疫机能的低下一般规律:生物学效应随频率的增加和波长的变短而递增,符合玻朗克公式:E=h=hc/ 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长波 微波段厘米波危害最大 功率密度相同时,脉冲波的作用大于连续波。5.临床表现类神经征: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乏力、嗜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手足多汗,脱发等。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主诉有心悸、心区疼痛或压迫感。心电图检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右束支传导阻滞等。眼睛:高频电磁场不影响视力。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混浊,个别可发生白内障。造血系统:接触微波可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暂时性下降,少数人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脱离后一段时间可恢复。生殖系统:女工常有月经异常,少数男工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睾丸受到微波照射。一般脱离照射后多数人都可以恢复。其它:作用于皮肤可产生热作用,照射后体温升高,血浆内皮质酮升高。6.卫生防护预防原则: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点的距离,合理布局,合理的个人防护。高频电磁场:对症处理,尤其是脱离接触;严重者,建议脱离接触 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8h/d,连续波0.05 mW/cm,脉冲波0.025 mW/cm。微波: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晶状体混浊转眼科,白内障患者脱离接触。微波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微波机的发射功率、设备漏能的大小、辐射源屏蔽状态、在安装校验、维修是合理防护。二、红外辐射(红外线、热射线)1.来源:自然界中的红外线辐射源太阳最强,生产环境红外线辐射源包括熔炉、熔融状态的金属、强红外线光源、烘烤和加热设备。2.分段及生理作用:长波(远)红外线:波长3m-1mm,只能被皮肤吸收,产生热的感觉;中波红外线:波长1400nm-3m,能被角膜和皮肤吸收;短波(近)红外线:波长760-1400nm,可被组织吸收引起灼伤。3.对健康的影响对皮肤的影响:较大强度-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红斑效应; 反复照射-局部色素沉着; 过量照射-急性灼伤-使深部组织及血液加热。眼睛:慢性充血性睑缘炎、角膜和虹膜热损伤、视网膜黄斑区损伤、红外线白内障(0.8-1.2m/1.4-1.6m)(两眼同时发生,进展缓慢)4.防护防护服:反射性铝制遮盖物、铝箔制衣服防护眼镜:滤过红外线。防护帽三、紫外辐射(紫外线)1.接触机会:凡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时,即可出现紫外线。冶炼炉、电焊、气焊、电炉炼钢、碳弧灯水银灯制作、紫外线消毒。2.分段及生理作用:波长范围在100-400nm的电磁波短波(远)紫外线(UV-C):波长290nm100nm,具有杀菌和微弱致皮肤红斑作用,灭菌波段。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nm320nm,具有明显的致红斑和角膜、结膜炎效应,为红斑区。长波(近)紫外线(UV-A):波长320nm400nm,可产生光毒性和光敏性效应,为黑斑区。波长短于160nm的紫外线可补空气完全吸收,而长于此波段则可透过真皮、眼角膜甚至晶状体。3.对健康的影响皮肤:200nm全被角化层吸收; 220-330nm深部组织吸收,强烈紫外线皮炎,表现为红斑、水泡、水肿,消退后可有色素沉着; 300nm皮肤灼伤; 297nm对皮肤的作用最强,长期暴露皮肤皱缩、老化、诱发皮肤癌。眼睛:250320nm角膜和结膜上皮大量吸收急性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电焊辅助工。 在阳光照射的冰雪环境下作业时,会受到大量反射的紫外线急性角膜、结膜损伤,称为雪盲症。电光性眼炎(急性角膜结膜炎):潜伏期一般68,轻度仅有异物感或不适;重度有眼部烧灼感或剧痛,伴畏光、视物模糊。体格检查: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盆花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极箔产业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山东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幼儿戏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原理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何氏医学院《运动选材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工程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计量大学《文学批评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食品营养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课件
- 户外LED显示屏设计施工方案.docx
- 上岗证WORD模板
- 净土资粮——信愿行(05)第三讲安住在弥陀大愿之海
- 化工车间开停车风险分析
- 钣金k因子和折弯扣除参照表
- 市政小三线施工方案(共22页)
- 静压桩机、钻孔灌注桩、沉槽机CAD图形
- 易经(拼音版)
- 红旗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
- 总监办标准化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