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篇_第1页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篇_第2页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篇_第3页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篇_第4页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篇M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篇【知识导学】所谓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阅读说明文,要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一类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文按照这两类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何弄清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呢一、从分析标题入手,弄清说明对象。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比如松鼠巍巍中山陵苏州园林凡尔赛宫等,它们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是事物说明文;还有一些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食物从何处来向沙漠进军等说明对象是某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6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某个事理,即事理说明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来判断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像“松鼠”“苏州园林”“凡尔赛宫”这样的标题由一个事物名称构成的,说明对象就是标题。“巍巍中山陵”这个标题,“巍巍”修饰“中山陵”,是“中山陵”的特征,“中山陵”是中心语,所以说明对象是“中山陵”。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标题的语法结构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标题的中心语是“为什么这样红”,即要说明的对象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由此可以判断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事理说明文。从标题入手,弄清说明对象是一个便捷有效的方法。但有时出现既有主标题、又有副标题时,我们就要注意说明对象可能在副标题中。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副标题中出现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二、认真阅读,分析说明重点,弄清说明对象。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梳理,分析说明重点,追本溯源,找出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果文中有一些概括事物“总体特征”的句子,并且文章是紧紧围绕这些“总体特征”写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一文,我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6们通过仔细阅读发现全文紧紧围绕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这些总体特征来写,由此可见它的说明对象是松鼠。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我们在阅读中如果发现文章的说明重点是阐述一种方法、揭示一个原理、解释一种原因,那么它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它要说明的对象就是这种方法、这个原理、这种原因。如统筹方法一文,仔细阅读全文可知,它说明的就是一种统筹学的方法,所以说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统筹方法”。需要提醒的是,阅读时不要将文章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而要注意仔细阅读全文,宏观分析全文的说明重点,来区分说明对象。【阅读演练】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6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大脑的一系列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的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岁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6(选自科学世界)探究练习1本文主要说明了_。(限10个字以内)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二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第三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4下列句子中,删去黑体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参考答案1噪音对人的危害2按噪音等级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