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与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doc_第1页
文化观与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doc_第2页
文化观与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doc_第3页
文化观与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doc_第4页
文化观与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观与伊莎贝尔阿切尔的人生选择摘要:美国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文化观深受 圣经和当时文化观念影响,认为文化即文明,可通过经验获取,经验使人得到知识,失去纯真,包括知识、艺术、和习惯等,不包括物质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詹氏的贵妇人画像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人生主要节点:喜爱读书的求知淑女,崇拜女性的典范墨尔夫人,最后选择“文化的象征”奥斯蒙德,说明伊莎贝尔的命运反映詹氏文化观。十九世纪美国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的名著贵妇人画像(1)(1881,以下简称画像)因其独特手法和丰富内涵而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人生,尤其是婚姻选择有颇多争议,诸如:伊莎贝尔矛盾的自由观导致人生悲剧(陈丽,2002:80-87);伊莎贝尔是美国文化身份的构建者。(王庆,2006:47-52)格林布来特(Stephen Greenblatt)认为,“文学是通过赞扬和批评界定文化范围的有力武器”(Greenblatt, 1990:225)这样的文学只放在推崇或谴责某种价值观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才能被理解。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取伊莎贝尔人生主要节点:喜爱读书的求知淑女,崇拜女性的典范墨尔夫人,最后选择“文化的象征”奥斯蒙德,试图运用詹氏的文化观诠释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 1 詹姆斯的文化观据英国文化史学者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考证,“到了19世纪,“文化”首先是用来指“心灵的某种状态或习惯”,其后又用来指“一个社会整体中知识发展的一般状态”。再后是表示“各类艺术的总体”。到19世纪末,文化才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Williams, XVI)当代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1871年写的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所下的定义被视为经典,泰勒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共用。他阐述道:“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定义中不包括实物文化,后来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对此进行了修正,补充进了“实物”的文化现象。庆祝美国独立战争一百年的美国其民族文化相对于发达的科学技术、蓬勃的经济水平、先进的政治制度相对滞后,虽然爱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等人呼唤美国人摆脱对欧洲文化迷信崇拜,(Wegelin, 1958:3)但由于美国相对落后贫瘠的历史文化土壤难以孕育创作源泉,许多作家,如福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詹姆斯等乐于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欧洲寻求成功。“文化”是詹氏关注的焦点。由于詹氏自幼穿梭于欧美大陆及四十年持续的英国生活经历,擅长写反映“跨文化主题”的作品,有着深受 圣经和当时文化观念影响的的文化观。他的文化观抽象模糊而零散,(Parrington, 1945:142)认为文化(culture)即文明(civilization),可通过经验(experience)获取,经验使人得到知识(knowledge),失去纯真(innocence)。他认为美国没有文化的根基和想象力发展的空间,因而积极推崇以欧洲文化为基础,以美国文化为补充的“理想文化”, (Edgar, 1927:40-41 )包括知识、艺术和一系列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脱离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是仅被少数精英阶层拥有的高雅文化。(Berland, 1981:127-28)它包含真理,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因而是难以达到的目标。画像中拉尔夫能摆脱利己主义的缺陷,几乎达到“理想文化”的高峰,可惜由于疾病而难以如愿。詹氏与霍桑、梅尔维尔一样反对爱默森关于人性本善、文化传统无用的超验主义观点,相信人性是善恶结合的,具有向善或向恶的双重倾向。霍桑在大理石雕像中提出罗马是社会的深渊,而文明作为进化的社会的外壳(crust)掩盖了深渊。文化或文明虽不能完全转变人性,但可以避免人性滑向邪恶的深渊。詹氏认为文化如同外壳(envelope),可以掩盖人性的丑陋之处,生活应当艺术化。用詹氏文化观来观照画像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就可以看到她生命轨迹的必然性。2 喜爱读书求知的淑女文化的本质属性可解释为知识、行为、意义和话语。詹氏的文化观偏重知识,知识论视文化的本质属性为知识(knowledge as culture),而且是“完全独立于任何人自以为是的知识”。(戴维米勒, 2000:167)伊莎贝尔的姨妈杜歇夫人在奥尔巴尼(Albany)初见的伊莎贝尔正捧着本书坐在书房里。于是姨妈视她为可塑性强的女孩,带到文化历史悠久的欧洲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伊莎贝尔与书的密切关系十分关键,显示她对文明生活的的追求,其读书的形象是经典淑女画像。伊莎贝尔有好读书的好名声,“他们谈到伊莎贝尔时,说她是博学的天才,说她读过各种古典名著她的姑妈瓦里安太太,有一次谣传说她正在写一本书。”( 45)由于博学她倍显出众,“她博览群书的声明笼罩着她,使她好像史诗里云雾之中的女神。”(30)在画像中,伊莎贝尔多次以捧卷的形象出现。即使后来在花园山庄,她仍“一连几小时,在图书室里翻阅各种书籍”(205),以至于当她在姨父家的草坪上还后悔竞没带本书来读。在画像结尾,伊莎贝尔感叹到:她还没有读懂奥斯蒙德, 她想重读、重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关于伊莎贝尔好读小说的传言,无疑使她富于活力的的青春形象显得虚幻。作者为不使伊莎贝尔象她的她的记者朋友一样令人乏味,描绘她保持美国少女的天真活力:“从不引经据典地炫耀。她渴求知识,但事实上,她更偏爱其他的知识来源。”(31)伊莎贝尔喜欢体验人生,“女孩子应有的她都有:慈爱、爱慕、糖果、鲜花、优裕感”(31)她具有书本熏陶带来的艺术品味,没有可笑的职业女性气息,俨然一位出众脱俗的淑女。伊莎贝尔本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质上是个符合当时社会习俗的有教养的女性,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独立的新女性,在小说开头,伊莎贝尔力图挣脱社会对她的束缚,“我不想以结婚作为我的生活开端。一个女人还有其他事可做。”拉尔夫回答:“她不会有比这做得更好的事了”由于对知识和艺术的向往和忽视物质文化一味追求高雅文化,她中了墨尔夫人的圈套有其必然性。直到小说结尾,她才意识到自己理想的局限和人生的巨大反讽。3 崇拜女性的典范墨尔夫人伊莎贝尔首次见到墨尔夫人是在游历伦敦刚回花园山庄时,此时的她正陶醉于自己的非凡魅力:她拒绝了沃伯顿勋爵的求婚,连同他的财富、地位和社会体制,同样她拒绝了美国工业巨子,戈德伍德,还有他的旺盛精力和稳固未来。此时,杜歇先生病危,故事中的男性在力量、情趣和吸引力方面处于下降趋势,而女性正处上升之势。促使伊莎贝尔陷入人生困境的是在她对墨尔夫人的崇拜。伊莎贝尔与墨尔夫人的见面具有象征意义:首先是墨尔夫人的钢琴声吸引了伊莎贝尔,她穿过花园山庄宽敞的客厅,从后面观察这个她生命中的“复仇女神”“她背影丰腴,衣着讲究”,“她弹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严谨风格,显示了技巧与感情”。( 172 )伊莎贝尔被墨尔夫人的艺术才能迷住了。但伊莎贝尔觉得墨尔夫人眼中的光是一片黑暗,使人无法看清她。她像个吐丝的蜘蛛,用“艺术之美”捕捉她的猎物。伊莎贝尔认为墨尔夫人是“理想文化”的典范:多才多艺,体贴周到,优雅脱俗。墨尔夫人的天才在于用艺术装点生活,将女性琐碎的日常生活改写成了和谐的乐曲。其实墨尔夫人老谋深算,圆滑世故,取悦别人的同时也算计别人,包括伊莎贝尔在内。初次见面,墨尔夫人接作为一个完美的女性打动了伊莎贝尔,在主人病危的花园山庄,墨尔夫人以毫无私欲而受到欢迎。“她是位个性强硬却恰到好处的女人,是个完美的结合。”(176),在墨尔夫人的天赋、才艺及能力方面,伊莎贝尔只能望洋兴叹,仿佛那是一个私人花园,而她“只能在栅栏外面徘徊,找不到进园的小门”。(191)“她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典范,是完美无缺的社会动物。”(193)实际上伊莎贝尔对墨尔夫人的崇拜代表了当时部分美国人对欧洲文化的神化和迷信。伊莎贝尔与墨尔夫人由于有相通之处而相互吸引:阴郁的山庄客人,美国人,女性,谨慎,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她们曾就艺术的外壳(envelope)与独立(self)自身进行过长谈。墨尔夫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他的外壳我所指的外壳是指整个的外在条件。我非常尊重物质!.一个人的衣服,一个人所读的书,他所结交的朋友这一切都是他自身的表现。”而伊莎贝尔说“我穿衣服并不是出于我的选择, 而是社会强加给我的。” (203)(墨尔夫人的“外壳”指使女性出众的艺术,与詹所指的使伊莎贝尔在美国受人崇拜的“读书”的名声相仿)。伊莎贝尔认为内心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而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关于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开拓的新大陆与传统的旧大陆,天真与经验的讨论,它也是关于自由浪漫的自我与现代复杂的自我之间关系的讨论。身着黑衣的伊莎贝尔认为自己的精神比身体更自由。但她没有意识到着装的一大目的就是顺应文化习俗。墨尔夫人宣扬的关于人们可以选择符合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的生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后为伊莎贝尔无意识中采用她遇见并“选择”了奥斯蒙德结婚。4 选择“文化的象征”奥斯蒙德为了欣赏奥斯蒙德的艺术收藏品,伊莎贝尔初次来到他位于弗罗伦萨一个山顶的房子。奥斯蒙德是个“艺术品研究者”,伊莎贝尔是作为精品被推荐给他的。令人惊异的是她竟把他也当作最有价值的艺术品进行欣赏。她既是一个收藏者,也是一个商品。伊莎贝尔首先被自己狭隘的文化观蒙蔽,然后才能受到墨尔夫人的欺骗。奥斯蒙德暗示“他是一枚铸造精良的金币,但不是那种可以广泛流通的、有印记或像徽的普通硬币,而是一块派以特殊用途的,精巧复杂的金牌。”(230-231) 这个意象眩目地将财富和艺术合为一体。奥斯蒙德冷淡,做作而浅薄,像币上的头像,漂亮而复杂。它不是流通货币,不用于体现劳动价值和回报美德。当她后来去看病危的拉尔夫时,奥斯蒙德正临摹一枚古币情景说明他与现实的距离。但他的山顶的房子,围墙的花园,紧闭的房子,似表明他的高品位。他的贫穷比富有更让她动心,尤其他拥有欧洲古币而非像粗俗的美国人拥有同样粗俗的流通币。她“对钱一无所知”,(20)更没想到奥斯蒙德贪图她的财产,她“非常急切而又热情地把自己奉献给他主要是为了她在他身上发现的一切”。(449)在她看来,奥斯蒙德是将生活艺术化的人,能以她欣赏他的眼光欣赏自己这幅贵妇画像,这是其他富有而年轻的男人无可比拟的。当她不顾亲友的反对选择了比自己年龄大一倍且有个神秘女孩的奥斯蒙德时,她觉得自己反对世俗偏见进行的选择是独特、纯洁和伟大的。她的狂热改变了他在她眼中的应有的形象,他成了“一位沉静、聪颖、敏感而出类拔萃的先生,”(284)他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一种选择,在离群索居与交游广阔之间的选择;”(284)她认为他是艺术的化身。富有和没有父母的引导,使她对于其它婚姻的功利因素嗤之以鼻,轻信他向她描绘的美好未来生活图景。事态的发展表明,她的片面观念包容了他的虚伪。婚前,奥斯蒙德就告诉伊莎贝尔“自己就是传统(奥斯蒙德的传统指传统文明)”(322),但这没有使她反感,她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外壳”,以实现对于知识和自由的追求。奥斯蒙德是一个审美者,然而他对于美应有的激情却受制他的性情冷漠。他对这个既不断使他感到自己的不足又不愿降身屈就到他的水平的年轻女性深怀不满和嫉妒。她自认为合理正确的文化追求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成熟后的伊莎贝尔意识到奥斯蒙德只是虚假的文化化身,表兄拉尔夫才是她的知己,是“理想文化”的代表。画像的结尾是乐观的,拉尔夫临终的话鼓舞了她: “如果有人恨你,那么,也有人爱你。”(616)著名的深夜沉思表明,她要重写自己的历史,认识她故事的含义,通过慎重自由的选择达到文化的最高境界。早年伊莎贝尔就从阅读中获知:“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往往是快乐的源头,甚至给人以启迪。”(29)生活的磨难只会使她摆脱天真,获取真知。5 结论伊莎贝尔的人生选择体现了詹氏的文化观。她一心要追求“理想文化”,忽视物质文化因素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外在条件,在无知中落入陷阱,在磨难中获取知识。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伊莎贝尔的经历启示我们,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要有全面的文化观,接受自己的历史,保持自己本质特征的同时吸收异质文化的优势,杜绝在文化的旋涡中丧失自己。注释:1 本文所选的贵妇人画像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洪增流译,文中出自该译著的选文将只标页码,不再另注。参考文献:(1)陈丽. “伊莎贝尔的自由观” .外国文学研究J. 2002 (1).(2)戴维米勒. 开放的思想与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王庆. “论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的美国身份构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J,2006 (3).(4)Berland, Alwyn. Culture and Conduct In The Novels of Henry James. American literatureM. 1981 (1), Duke University Press.(5)Edgar, Pelham. Henry James, Man, Author. M. Toronto: Macmillan. 1927.(6)Greenblatt, Stephen. Essays on Culture: 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M.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7)Wegelin, Christof. The Image of Europe in Henry JamesM. Dallas:Taylor Publisher Company, 1958.(8)Parrington,Vernon Louis. “Henry James And The Nostalgia of Culture” in The Question of Henry JamesC ed.F.W. Dupee. New York: Henry Holt. 1945.(9)Williams, Raymond.文化与社会:1780-1950,引自韦森文化与秩序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The View of Culture and the Isable Archers Choice of Life Abstract: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