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标准20121208.doc_第1页
应用化工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标准20121208.doc_第2页
应用化工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标准20121208.doc_第3页
应用化工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标准20121208.doc_第4页
应用化工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标准2012120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语文适用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适用课时:204课时学 分: 4 1、前言1.1课程性质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中高职贯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1.2设计思路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构成的主题学习单元。以文本读写和听说活动为载体,以思考阅读写作活动过程为导向进行中高职语文学习领域情境设计。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结合应用化工工人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和“项目教学法”,将语文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转换后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贴近化工工人需要的语文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融合的训练,课程力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格局,充分体现“学用一体”的现代教学观。2、课程目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热情,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的语言,具有适应化工行业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能通过网络、影视、书报等传媒主动阅读,学语用文,并能对其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对待。为学生学习专业和走上社会打下基础。课程知识目标:(1)巩固350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量,书写正确、规范;(2)加强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别词语的含义;(3)了解常用句式的特点和作用;(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5)了解常用文化常识;(6)掌握基本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和用法;(7)掌握常用应用文格式和写作要求。职业能力目标:(1) 听说能力听话能力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耐心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在听一般语速(每分钟200个字左右)的发言、交谈、广播、报告时,能准确理解、辨析和筛选信息,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概括与评价,符合应用化工职业语境的交际要求。说话能力 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字音清晰、语调得当、意思明白。能根据具体场合和要求,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表达清楚、言之有物,切合应用化工职业语境的表达需要,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2)阅读能力能熟练地品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能熟练地解读应用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具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能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选择阅读内容;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有一定阅读速度,能概括中心,理清思路,复述要点,提取信息,品味语言,获取感受,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3)写作能力掌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耐心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所写的文章,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结构完整、中心明确。书写端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社会能力目标:(1)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2)提升人文素养、思考辨识能力;(3)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于专业学习的能力;(4)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会用累积的智慧解决问题;(5)将语文和生活融合的能力。方法能力目标:(1)对学语用文保持长久的热情和兴趣,不断贴近时代和生活,感受语文在社会交往与职业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2)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审美情趣,具有丰富健康的情感。(3)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敢于质疑和创新,重视实践与运用,讲究质量与效能,形成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3、课程内容 31课程教学内容序号学习情境工作项目学习时间(课时)层次1听说在阅读中,能正确认读多音多义字,能辨析词语、句式、修辞在文中的表情达意作用。21在写作中,能较准确地遣词造句,能按表达需要进行句式变换,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发现和改正常见病句。不写错别字,标点正确。21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在听一般语速(每分钟250个字左右)的发言、交谈、广播、报告时,能准确理解、辨析和筛选信息,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概括与评价,并符合职业语境的要求。81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字音清晰,语调得当,意思明白。能根据具体场合和要求,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表达清楚,言之有物,切合职业语境的表达需要,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812现代文阅读把握文章(作品)的中心:辨析具体材料对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能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文章(作品)中心。101分析文章(作品)的结构:分析文章(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101能分析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101能从说明对象、说明条理、说明方法等方面分析说明文。101能说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101能分析几种常见的应用文,掌握几种常见应用文的格式。101能分析编入教材中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现代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具有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102能分析文章语言的主要特色。10能领会文章(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表达特点,感受文章(作品)的魅力,吸收人类文化的养分,了解文章(作品)所涉及的中外文化知识。101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能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选择读物。课内外阅读总量300万字左右。1223古诗文阅读掌握文言文中常见虚词(也、矣、乎、哉、焉、耳、夫、何、诸、与、因、然)的意义和用法。101能辨别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101能辨别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102能借助课文注释或网络等工具进行文言诗文名句翻译,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41能借助课文注释或网络等工具把握文言诗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41能借助课文注释或网络等工具提炼主旨并作出评价。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4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教材中规定背诵的文言诗文篇目或段落。41课内外积累古诗词曲不低于100首。4217写作记叙文101说明文81议论文41日常应用文142合计课时 208注:层次中“1”为中职层次教学要求,“2”为高职层次教学要求。32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1、听说学习情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力描述学会倾听;学会表达目标在听说训练中感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的重要性主要内容感悟生命的文本如我很重要谈生命生命之后仍有生命等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幻灯片、相关参考资料、网络、课外书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多元阅读教学法教学过程:布置任务、读文本、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分享交流、总结评价学生应具备知识与基本能力读能静心、听有礼貌、说能开口、字可辨认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室考核评价方式学习过程性评价70%(教师评价40%、作业档案40%、小组评价10%、自我评价10%),考试评价30%。考核时间学期结束2、现代文阅读学习情境懂得爱,学会爱能力描述在现代文阅读中体会爱的真谛并在生活中努力实践她目标把握文章(作品)的中心;分析文章(作品)的结构;分析文章(作品)的写法;分析文章(作品)的语言;整体感悟文章(作品)主要内容感悟爱的文本如合欢树、那个孩子、多年父子成兄弟、我有一个梦、麦琪的礼物、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都江堰、乡愁等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幻灯片、相关参考资料、网络、课外书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多元阅读教学法教学过程:布置任务、读文本、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分享交流、总结评价学生应具备知识与基本能力读能静心、听有礼貌、说能开口、字可辨认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室考核评价方式学习过程性评价70%(教师评价40%、作业档案40%、小组评价10%、自我评价10%),考试评价30%。考核时间学期结束3、古诗文阅读学习情境古诗文阅读能力描述通过古诗文阅读体会人文精神的传承目标掌握文言文中常见虚词;能辨别词类活用现象;能辨别常见文言句式;翻译文言诗文名句;把握文言诗文思想;提炼古诗文主旨;文言诗文背默;古诗文积累主要内容感悟人文精神的古诗文如诗经节选、论语节选、庄子三则、孟子二章、三字经节选、家训三则、学记节选、劝学、项脊轩志、师说、唐诗三首、宋词三首等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幻灯片、相关参考资料、网络、课外书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多元阅读教学法教学过程:布置任务、读文本、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分享交流、总结评价学生应具备知识与基本能力读能静心、听有礼貌、说能开口、字可辨认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室考核评价方式学习过程性评价70%(教师评价40%、作业档案40%、小组评价10%、自我评价10%),考试评价30%。考核时间学期结束4、写作学习情境结合校园活动进行学用一体的写作训练能力描述在写作训练中能适当地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写出语言生动的记叙文、条理清晰的说明文、论点鲜明的议论文、格式正确内容恰当的应用文目标作文观点正确,思想健康;写作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写作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作文语言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书面整洁;字数,700字以上(应用文视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内容记叙文写作训练如我的母亲;说明文写作训练如我的学校;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中职生活中的知与行;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如书信条据启事说明书等教学媒体教材、教学幻灯片、相关参考资料、网络、课外书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多元阅读教学法教学过程:布置任务、揣摩范本、情境体验、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分享交流、总结评价学生应具备知识与基本能力读能静心、听有礼貌、说能开口、字可辨认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室考核评价方式学习过程性评价70%(教师评价40%、作业档案40%、小组评价10%、自我评价10%),考试评价30%。考核时间学期结束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1、教材编写要以课程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指导,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2、教材拟选用以项目为主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编写的,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具体工作任务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教师是教学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学生有自我评价的机会。3、教材中凡涉及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应以岗位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4、教材内容体现语文能力为专业成才服务的准则。教材体系的安排要遵循中高职贯通培养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滚动式递进。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适应本课程涉及技术发展的需要。教材中有关专业技术的专用英文名词应提供中文注释。4.2教学方法本课程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以行动为先,教学情境将是真实的生活环境或虚拟现实或是可以体验的仿真环境,让学生有亲临现场感,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课堂实施中尽量采用学用一体的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4.3教学评价本课程实施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总结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它是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能力,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的接受能力,与同学协作的能力,对新的应用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道德规范,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评价。阶段评价。它是对学生完成本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评价,以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任务”,对学生学习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