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EM菌片.doc_第1页
神奇的EM菌片.doc_第2页
神奇的EM菌片.doc_第3页
神奇的EM菌片.doc_第4页
神奇的EM菌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奇的EM菌片 EM菌片是我养水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实EM菌不是什么最新技术,在水产养殖业已经使用很久了,只是在观赏鱼领域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我来到贼喜欢论坛,为大家带来了科学养水养鱼的理念,带来了陶瓷沙和水质检测,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一下EM菌。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也被称作EM技术。它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微生物共生共荣,这些微生物能非常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它是由世界著名应用微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只要使用恰当,它会产生抗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迄今为止,EM已狂风般席卷日本、美国、巴西、法国、台湾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可能对EM菌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给大家讲讲我为什么会使用EM菌。 养鱼的水真的是很有讲究的,能做到清澈、无毒还不能说是好水,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水体的菌群结构,为什么有的鱼缸里总是有鱼得病,很大的可能就是菌群结构不合理,病原微生物数量过多造成的。病原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叫做条件致病菌,我们的鱼缸里条件致病菌是存在的,而且也是在不断地繁殖,当它们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鱼就危险了。正常情况下鱼的抵抗力是会抵抗这些病菌的,但是鱼和人一样也会有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比如惊吓、外伤、胀食,换水温差过大等等都会造成鱼的抵抗力下降,条件致病菌就可以乘虚而入引发鱼病。我使用EM菌的最核心想法就是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鱼病害的发生。再讲一下控制病原微生物都有哪些手段:1、化学手段:使用消毒液以及各种鱼药菌药对水体消毒。这是最差的控制手段,因为它会破坏硝化系统造成恶性循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这样的方法。2、物理手段:UV灯紫外线,虽然UV灯对硝化系统的损害不大,但是它把水中的其他有益菌也统统杀掉了,对维持水体的正常菌种比例不利,因此也不要经常使用UV灯。3、生化手段: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来抑止致病菌的生长。在有限的水体里哪种菌的数量多,就会形成优势菌群,弱势菌群就会受到抑止。采用生物技术维护水质可以取得多赢,即控制了病原微生物预防和减少了鱼病的发生,又加强了硝化系统(EM菌群里包含硝化菌)添加了大量益生菌,是目前水质维护的最佳手段。 我使用EM菌片的方法和体会: 我现在几乎不用硝化菌了,而是使用EM菌片。因为EM菌群里包含硝化菌,所以没有必用在单独添加硝化菌。我现在每次换水后在滤槽里放一片EM菌片,使用非常方便。 说说我的使用体会:我养猪猪7个月了,猪猪从未得过任何疾病,什么内疾、外疾、缩头、烧尾从来没有过,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的,我觉得这和我对水质的维护有关,其中EM菌功不可没。猪猪曾经3次撞破头,有一次非常严重,一个大三角口子,我一点没有担心没有盲目下药,因为我对我的水非常有信心,我断定我的水里有益菌多,不会引起外伤的化脓感染,结果真的是这样,很快就好了,疤瘌都没有留下。最近论坛里大家对什么样的水是好水这个问题讨论的比较热烈,大家各抒己见对于什么样的水是好水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水是养鱼的好水呢?怎么通过感官判断和检测手段来判定好水呢?我将在这篇文章里做一个全面详细的阐述。我定义的好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感官判断 判断鱼缸水质的好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眼观鼻闻来进行感官判断,这是每个养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水质的感官判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清澈、柔韧而不腻。 判断水质好坏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好水所含的悬浮颗粒较少,给人的感觉是清澈透亮、晶莹剔透。柔韧而不腻是指好水有一定的韧性,肥瘦适中,不像纯净水那样清瘦不含一点其他物质。不腻是指水质不能过肥,水面不能出现油膜、泡沫、蛋白虫、以及细菌和藻类暴发等水肥现象。 2、略带水色 养水的一个基本功就是看水色,真正的好水是略带水色的,这是熟水的标志。 什么叫养水?养水就是在养菌,不但要养硝化菌,还要养其他有利于维持水质的各种微生物。如果鱼缸的水像纯净水那样无色透明的话,说明水太瘦,水里的含菌量太少,不是我们希望的好水。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主要是各种藻类,硅藻、绿藻、裸藻、隐藻、甲藻等,好的水色应该是呈现非常淡的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而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为坏水。 3、气味正常 好水应该基本是无味的,或者带一点淡淡的鱼腥味,如果出现浓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么水质就一定出问题了。 二、检测指标 1、氨和亚硝酸盐 现在大家一说谁的水好首先会想到谁的水更清澈,用水的澄清度来判断水的好坏。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水的澄清度固然重要但它决不是判断水质好坏的决定性指标,因为即使水不算清澈、即使水的ph及硬度不太理想等等这些对鱼来说都不是致命的,而水中的毒素却能直接要了鱼的性命。我们花了那么多钱配置鱼缸的过滤系统、购买滤材、培养硝化菌为的是什么?主要就是来清除水中的毒素的。“无毒”是养鱼好水的最基本条件,但也是最关键的指标。毒素指标是判定水质好坏的决定性指标,是排第一位的。只要检测出有毒素指标,不管你的水有多么清澈都不是好水,都不适合养鱼。毒素的存在说明你的硝化系统还没有建立健全,水还没有养好,真正的好水毒素指标必须是零,这个没有商量的余地,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指标。判定水的毒素指标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使用检测液来检测. 鱼生活在水里,就像人活在空气中一样,如果空气中充满了毒气人是活不了的,同理鱼也是这样。那么水中的毒素都有那些它们都有哪些是怎么产生的呢? 对鱼有致命危害的毒素有氨和亚硝酸盐,它们都是剧毒,极低的含量就能造成鱼的死亡。氨浓度超过0.012毫克/升时鱼就有中毒的危险,亚硝酸盐含量在0.1毫克以下是安全的健康水质,0.1毫克是轻微污染,0.25毫克以上的严重污染,1毫克或以上水中生物便开始走向死亡。 毒素的产生是这样的:鱼的排泄物和残饵等有机物,会使水中的异营菌大量繁殖,异营菌的代谢产物就是剧毒的氨。在一个成熟的硝化系统中氨会马上被硝化菌分解为亚硝酸盐然后由亚硝化菌分解为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很低,可以通过换水降低,这就是我们鱼缸为什么要换水的道理。 2、菌群结构 为什么有的鱼总是会得病?这除了和鱼的体质有关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鱼缸里的菌群结构。当病原微生物在鱼缸里大量繁殖的时候,那些抵抗力不强的鱼必然要发病。理想的菌群结构应该是益生菌占主导地位,形成鱼缸里的强势菌团来抑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菌落的数量是可以测量的,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每升水不超过5000个。在我们日常养鱼中这个指标我们是做不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添加EM菌来达到目的的,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怎么使用EM菌片做日常水质维护的。 3、PH、硬度 这两个指标一般不需要做调整,也不是必须要检测的指标。Ph6.5-8.5都是养鱼的好水,一般城市自来水的ph在7左右,是中性的不需要调整。如果调整ph必须使用温和的方法,避免ph变动过大对鱼造成不适,以后我会专门写一贴阐述ph调整的方法。各地水质不同水的硬度也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人能喝的水的硬度都适合养鱼,这个指标一般不需要调整,除非是在鱼繁殖的期间需要软水必须降低硬度,调整的方法也很多,以后在专门论述。 4、 溶解氧 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养鱼水体的溶解氧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溶氧不足,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当水中溶氧下降到1mg/l左右时,鱼就会浮头。这个指标一般在家庭养鱼时不做检测,养一条罗汉鱼的时候只要保证滤器能正常工作,水是流动的,就不会缺氧。鱼多的时候要打氧。 5、 温度 很多人不把这个指标当回事,其实这是不对的,对于热带鱼来说温度是很重要的指标,而且是要经常监控的指标,热带鱼根据鱼种的不同,对应的温度也不同,罗汉鱼一般在26-30度。 最后综述一下: 养鱼的“好水”应该是:水质无毒、清澈透亮柔韧而不腻,气味正常可略带水色、含有大量有益菌、溶解氧丰富、温度适宜、硬度PH等理化指标合格的水。深度解析“老三样” 提起“老三样”,几乎每个养鱼人都耳熟能详。“升温、下盐、换水”这三种方法一直是初期鱼病防治的首选措施,在鱼友中间广为流传。很多鱼友的用药态度非常谨慎,不到万不得已决不用药,而是通过“老三样”这样的保守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老三样”是非常值得推广的科学的辅助治疗手段,很多鱼友都会熟练运用,但是却说不出“老三样”的治病机理,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在鱼友中流传着很多对“老三样”的错误理解,比如说升温、下盐是为了杀菌,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老三样”防病机理,揭密“老三样”。 一、升温 1、对于升温的质疑 很多人认为升温的目的是靠提高温度来消灭细菌的,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绝大多数致病菌是耐高温的,其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37左右,鱼缸升温的上限一般不会超过35,这个温度是细菌的最佳繁殖温度,根本不会对致病菌造成伤害。升温不但起不到任何杀菌作用,而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毒性增大使水质变差,这是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的道理。那么升温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升温对于病患中的鱼是雪中送炭呢还是雪上加霜呢?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 2、升温的原理探究 想要了解升温的真正目的就必须了解鱼的免疫系统。鱼是变温动物,该生理特点决定了鱼不具备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大多数鱼的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是相同的。鱼的免疫系统和温度是息息相关的,在低温状态下,免疫作用会减弱,这样更容易造成鱼的死亡。当有疾病入侵的时候,鱼本身就会表现出一种“发热”的症状,这表明它们希望水温升高。 升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激发鱼的免疫系统,增加鱼的新陈代谢来对抗病菌毒素的入侵,而不是靠升温的那三五度来直接杀菌。当然凡事都有特例,比如白点病的小瓜虫,就是靠升温来直接杀灭的。在疾病治疗方面要遵守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虽然升温可能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破坏水质,但是升温更能加强鱼的免疫防御能力,增强鱼的体质来抵抗疾病,对于病中的鱼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3、升温的正确的做法 合理的升温范围应该是比原缸水上升3-6,根据鱼种的不同,这个范围大约是在30-34之间。以每天升温2-3为宜,升温过快会对鱼造成不适。升温必须配合大氧,要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因为升温后鱼的呼吸作用会加强,菌的繁殖会加快,需氧量会加大。升温应配合盐使用,以减少鱼渗透系统的负担,在下一节详诉述。二、下盐 1、下盐的误区 在“老三样”中,下盐存在的误区最多,包括下盐的理论及用量。很多人每次换水随手撒一把盐,治疗鱼病的时候不敢多下盐,只是比平时多撒几把盐,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大多数人都认为盐能杀菌,认为下盐是为了杀菌,这更是一个错误理论。高浓度的盐(20)有一定的防腐作用,由于盐的渗透作用会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咸肉、腌鱼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腌制的。实际上,食品含盐浓度高,只能减缓或终止细菌的繁殖,但不能将其杀死。而我们在鱼缸里下盐的最高浓度才0.5,根本起不到任何杀菌作用。我们以一个500L水的鱼缸算,下盐浓度达到0.5,需用盐2500克、2.5公斤,这个用量对细菌都不会造成什么威胁,更何况随手撒的那几把盐了。 2、下盐的原理探究 要想了解下盐的原理,必须要了解盐的渗透作用。在黄瓜的表面撒一点盐我们可以看到黄瓜的表面会“出水”这就是盐的渗透作用。盐离子在扩散作用下会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渗透,水分子在渗透作用下会由浓度低的一边向浓度高的一边流动。 鱼通过渗透调节来控制体内的盐和水的平衡。淡水鱼体液中的盐浓度要高于环境中的盐浓度,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水会通过鱼的体表进入鱼的体内,最终由肾脏代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淡水鱼从来不喝水,只是撒尿。如果看懂了这一段的内容,就好理解下盐的目的了。 加盐的目的是调节水的渗透压,降低水对鱼体的渗透,防止水中的病毒在体内扩散,降低肾脏负担,减轻渗透系统的压力,提高免疫力。下盐可以降低升温带来的负面结果,虽然升温可以使细菌繁殖加快,但是下盐后水的渗透压降低,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细菌进入鱼的体内,所以升温和下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下盐的正确的做法只有在鱼得病需要治疗的时候下盐才是正确的时机。每次换水都加盐会降低鱼的渗透调节能力,等真正鱼病的时候效果就差了,平时不可为。用盐最好使用粗盐或者水族专用盐,不可使用含添加剂的调味盐,比如加碘盐。盐应事先溶解并粗滤一下再添加,应在1-2天内逐渐的增加盐浓度,以免引起鱼的渗透压震荡。 下盐的浓度要达到0.30.5%才能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这个浓度对绝大多数鱼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鱼,例如有些“软水”鱼类和一些鲶鱼,对氯化钠非常敏感,用盐要小心谨慎。另外,用盐过量会造成过度渗透压,这会进一步导致身体细胞的生理变化,会导致鱼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当盐浓度超过1时,即使短时间的寝泡也会使鱼类出现不良反应。 三、换水 换水的目的是为了迅速稀释水中的细菌和毒素,减少其对鱼的危害。相对于升温和下盐来说,换水是对鱼的伤害最小,效果最迅速的方法。尤其是在硝化系统未建立完善、毒素超标、水质极度混浊等情况下,换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老三样”里的换水不是指一次性的,而且要坚持一个周期,天天或者隔天换水。一次的换水量国内普遍提倡2030之间,我查阅的国外文献有很多提出一次的换水量应在5075之间。我支持大量换水,因为这样效果快,对病鱼帮助更大。 换水应该注意的是:温度、氯气含量、ph的控制。换水的温度要比鱼缸水的温度高1-3为宜,切忌加入大量凉水,水温的降低会带来很多问题。氯的控制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当然困水最好,或者使用热水器里的水,适量的使用水质稳定剂也是除氯的好方法。每次换水ph的变化应小于0.3,否则会因ph变化过大造成鱼血液酸碱失衡、代谢紊乱,加重鱼的病情,因此准备一支调校准确的ph笔还是很有必要的。总之,只要控制好温度、氯含量和ph值,换水对鱼的影响是很小的。另外,大换水后要补足盐分,防止渗透压出现震荡。 最后总结:对于很多初期鱼病来说“老三样”的联合使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换水是核心,迅速的降低细菌和病毒的含量是治疗的基础。换水可以单独使用,升温和下盐要配合使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了解“老三样”的治病机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运用“老三样”。鱼友实战: 以前一直用瓶装,硝化菌,光合菌分开买的,价格很贵,量又不足,后来知道浓缩精片买来化水放过滤中(我还进行了全池泼洒), 价格便宜量又足,这样不仅有了光合菌,硝化菌,还有其他好多种买不到的菌种,而且片装的是水剂含量的N倍,用了之后36小时就有结果了,水变清了,鱼疯狂抢食.第一次使用投5片,以后每一个月投1-2片,轻松搞定硝化系统.鱼友实战二:2010年新版的EM菌为精选虾蟹浓缩益菌片改良超浓缩装,是改良后的超级微生物片装,菌群种类和含量及活菌率是2008版的2倍,经测试在金鱼缸和锦鲤池中效果好于老版鱼用益菌片,而且与老版本不同,新版不需化水,直接投放即可,所以推荐使用。开缸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论坛里有数以百计的帖子在教我们应该怎么做。说实话现在写这样的帖子是有难度的,已经很难出彩了。我之所以要写这个内容,是因为我有一些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想和大家分享,同时我也看到在鱼友中流传着一些开缸的错误理论和做法,存在不少误区。因为我在药厂工作,微生物学是必修课,而开缸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所以我的专业知识正好可以运用到其中,我想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对这些错误理论做一下解析,帮助新手朋友少走弯路,使我们以后的开缸更加科学合理。先谈一下加速培养硝化菌的问题。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可以给硝化菌提供食物,加速硝化系统的形成,这好象是一个常识了。刚开始养鱼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开缸,对这个观点没有任何的怀疑,结果却很不好,水混的特别厉害有腥臭味很长时间也养不好水,鱼也都病泱泱的。所以我才痛下决心研究养水质基础理论,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有违科学原理的。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其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硝化菌属自营性细菌它的繁殖速度非常慢,开缸时硝化菌数量是很少的,此时在滤槽里放入死鱼死虾后异营性细菌会马上大量繁殖来分解这些有机物,它们的代谢产物“氨”的浓度也会大幅度提高。“死鱼死虾、剩饵,粪便”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过多的有机物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尤其是异营性细菌大量繁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竞争缸内的有限资源,消耗大量氧气、侵占生物滤材、酸化住所,这些都对硝化菌极为不利。在有限的空间内微生物的繁殖是此消彼长的,如果有一些种群的微生物特别强大那么其他种群就会受到抑制,使本来平衡的系统因一家独大而导致崩溃。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试想一下:开缸时数量希少还很弱小的硝化菌,突然被人为加入的大量的有机物包围了,异营菌会以1000倍于硝化菌的速度大量繁殖,并且和硝化菌争夺氧气地盘,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堆积的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的做法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科学开缸养菌的真谛是:“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硝化菌才能更好的生存”。正确的做法是:开缸时加EM菌片,缸里放12条粗生小鱼,正常喂食,慢慢等待。开缸立即下EM菌或硝化菌可以提高益生菌的基数便于形成优势菌群,EM菌是非常耐饥饿的,不用担心怕被饿死。这个方法开缸的核心是减轻开缸时的生物负载,让益生菌从一开始就强大,与上面讲述的错误方法正好相反。我用这个方法开过6次缸,心得是:在开缸过程中我的水几乎没有混过,一直很清澈,检测的毒素指标较低,15天后毒素指标检测为零,真正的做到科学、简单、轻松。 注:EM菌片是由8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制剂。我现在开缸不加硝化菌了,而是使用EM菌片。因为EM菌群里包含硝化菌,所以没必要在单独添加硝化菌。关于EM菌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做详细的介绍,请关注“我的养水秘诀之水质检测和维护”这篇文章。再来谈一下开缸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开缸后水变清了就可以放鱼了,以水清做为硝化菌培养成功的标志,认为建立健全的硝化系统,是改善水混浊度的良方妙计,此种说法不仅少有人加以质疑,而且“深植人心”,但令人感到遗憾与惋惜的是这也是个错误的概念!硝化菌的作用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再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理论上讲在任何情况下氨和亚硝酸盐都不是造成水混浊的原因,二者都是无机物可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