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解者 消费者 食物网 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 全球性 循环性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负反 馈调节 人口增长 自我调节能力 保护生态环境 专题十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 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什么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1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 2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生产者 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 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3 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 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如硝化细菌 消费者除动物外 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 菟丝子 病毒等生物 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 真菌外 还包括少数的动物 如蜣螂 蚯蚓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 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 但动植物的遗体 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 属于生产者 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秃鹰 蚯蚓 原生动物等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 属于分解者 蓝藻 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 应该说生产者主要包含绿色植物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 属于消费者 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误区类型 举出相应的特例予以纠正 b 命题示例2 2012 惠州检测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a b c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指的是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 c 考点二食物链 网 分析 1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草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鹰 即最高营养级 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 2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 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问题探究 从营养级的角度分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提示 由于一种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可进入不同的食物链 因此就形成食物网 至相对稳定 即天敌减少 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减 最后趋于稳定 5 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如鹰占有第三 第四 第五三个营养级 6 在食物网中 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 如鹰捕食蛇 鹰与蛇又都捕食蛙 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3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不会倒转 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如 兔 狐 4 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 天敌 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 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 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 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种群密度加大 种内斗争势必加剧 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小 直 2 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 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 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 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如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 蚱蜢突然减少 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 蛇也减少 蛇减少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 从而导致兔及食草子的鸟减少 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 所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减少 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7 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 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1 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 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 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命题示例3 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硅藻既是生产者 又是分解者 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 本题在食物网中分析食物链条数 同时考查对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 由题图可知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 所以a项错 硅藻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 所以b项错 蓝鲸在此食物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不是最大 所以d项错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是第二营养级 所以c项对 答案 c 命题示例4 2012 唐山模拟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 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 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 n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 n 则 a 羊同化的能量为64 nb 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 nc 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 n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 n 解析 羊同化量 摄入量 粪便中的能量 64 n 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 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16 n 根据能量流动传递效率10 20 故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10 20 64 n 答案 a 2 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1 定量不定时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 自身呼吸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2 定量定时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自身呼吸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 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即 未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 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知识拓展1 食物网中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某营养级流向各食物链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例 如 1 能量流动过程 1 能量的输入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特殊的生态系统 深海热泉生态系统 无机物氧化产生的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考点三能量流动分析 由图解看出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 自身呼吸散热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 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 群落中散失 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 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 能量的传递 3 能量的转化 太阳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 最终散失 4 能量的散失 形式 热能 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 过程 有机物 化学能 易错警示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同化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的能量才是流入这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1 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通过细胞呼吸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 因此能量无法循环流动 2 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的部分 2 能量流动特点 3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 生物量 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 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1 比较 2 特殊实例及分析 数量金字塔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大 而后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小时 会出现倒置现象 如树林中 树 昆虫和食虫鸟个体数比例关系可形成如上图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但这并不是说流过生产者这一环节的能量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少 生物量金字塔也有特殊形状 如海洋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 寿命短 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 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 命题示例5 2012 陕西高新区一中模拟 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 对此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多少b 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 20 c 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图中a具有的能量等于b c d的能量之和 解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逐级递减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图中a为生产者 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a具有的能量大于b c d的能量之和 答案 d 命题示例6 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 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在食物链中 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 b c d 解析 被蜘蛛吃下但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蜘蛛是肉食性动物 至少是次级消费者 位于第三营养级 图中x是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消耗的 代表用于蜘蛛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蜘蛛的同化量除以猎物种群的同化量 储存在猎物种群有机物中的能量不是猎物种群的同化量的全部 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a 命题示例7 2012 青岛模拟 在如图食物网中 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 若鸟要使体重增加x 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 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 y 90 xa 10 xb y 20 xa 5xc y 20 xa 5xd y 100 xa 10 x 解析 根据能量流动效率为10 20 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20 则y为 xa 20 20 x 1 a 20 20 xa 5x 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10 则y为xa 10 10 x 1 a 10 90 xa 10 x 所以20 xa 5x y 90 xa 10 x 答案 c 考点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物质循环 1 物质 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等化学元素 1 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 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主要途径 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 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命题示例8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图中a 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过程造成的 d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 过程 答案 c 解析 a b c分别是分解者 生产者和消费者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表示呼吸作用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使土壤中空气充足 可增大 过程 方法归纳碳循环图解中 大气中的co2通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可向大气中释放co2 因此双向箭头指向co2库和生产者 生产者 消费者的遗体 遗物可被分解者分解 因此有较多箭头指向的是分解者 据此可区分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co2库 1 信息传递的方向和范围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 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考点五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易错警示 1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2 信息既可来自生物 也可来自无机环境 3 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信息传递 但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范畴 2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的比较 命题示例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 植物通过化学物质或物理途径传递信息 即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既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也能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答案 d 知识拓展 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比较 1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2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关系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小结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二者之间的关系图例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 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结构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相关种群数量一般保持动态平衡 可用下图曲线表示 2 功能的相对稳定 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考点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理 反馈调节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之分 负反馈调节是普遍存在的调节方式 二者比较如下 3 稳定性调节 负 反馈调节 特别提醒 捕食关系 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关系 血糖浓度与胰岛素 或胰高血糖素 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与抗利尿激素的关系都可以用右图表示 4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 1 曲线表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生态系统 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反之亦然 2 曲线还表明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正比 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反比 命题示例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 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反比 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则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 反之亦然 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相关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 营养结构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而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 则需对该草地进行除虫 除草等 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 故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 命题示例11 2011 山东理综 2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 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 图中食物网较简单 因此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差 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 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 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 kj和 kj 若去除蛇 且狐的数量不变 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 则会导致该草原的 锐减或丧失 3 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 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 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 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 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 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 则导致调查结果 填 偏高 或 偏低 4 草原干旱时 免摄取水分减少 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 引起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进而引起 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减少排尿量 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 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单 即生物种类少 生物多样性低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 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包括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网中并不包括分解者 2 草提供10000kj能量 如果按草 鼠 蛇 鹰这条食物链且能量传递效率最低为10 时 鹰占据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为10000 10 4 10kj 如果按草 兔 鹰或草 鼠 鹰食物链 且能量传递效率最高为20 时 鹰占据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高为10000 20 2 400kj 若去除蛇 且狐的数量不变 那么鼠直接流向鹰的能量增多 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鹰的容纳量增多 若外来生物入侵 本地生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3 分析题图可知影响兔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包括捕食和竞争 鼠增加的400只消耗的能量等于100只兔消耗的能量 故兔的k值降至900 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 捕捉标记个体难度增大 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4 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合成抗利尿激素 并由垂体前叶释放 增加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 答案 1 自我调节 或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分解者 2 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 或 物种多样性 3 捕食900偏高 4 升高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 命题示例12 研究人员在甲 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 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 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 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 次级 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b 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c 甲 乙两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d 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答案 c 解析 两个生态系统生产者总能量相同 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在10 20 之间 如果两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两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就无法比较 而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部分用于自身代谢 部分传递到消费者 还有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两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会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命题示例13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 大约经过一个星期 蟑螂就在人造的 黑夜 时间活动 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 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解析 光线的明暗是物理信息 a正确 蟑螂作为低等动物 对人类的语言等信息刺激是不能作出反应的 d错误 虽然b c选项本身正确的 但不是题干信息的直接推论 答案 a 命题示例14 2012 中山模拟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 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 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 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 1 上述现象中 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 2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分别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的 3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答案 1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 2 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物理信息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命题示例15 2011 江苏生物 20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 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 属于生物入侵b 克氏原螯虾 小龙虾 原产美洲 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 对农田有一定危害 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不属于生物入侵 c 麋鹿原产我国 但后来在国内绝迹 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 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 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 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保护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b项小龙虾已造成危害 属于生物入侵 b项错误 答案 b 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 藻溉 播种等 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 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 它们的关系是竞争c 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d 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 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答案 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有关 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 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负相关 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故a错误 烟草与雌蛾的生存条件具有太大的差异性 而竞争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表现为对生存条件的争夺 故b错误 棉铃虫抗性的产生是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而基因突变是随机产生的 且具有不定向性 故d错误 任何生物种群数量均受所处环境的限制 人为控制鼠的生存环境条件将对鼠的种群数量起到控制作用 故c正确 考点七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 人口增加 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 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大量工业 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 使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 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 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 人类的生存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都是有限的 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命题示例16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对人口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 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12 10 c 人口分布不均匀d a市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解析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特征 如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 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人口的分布 属于人群的空间特征 不属于数量特征 答案c 命题示例17 2011 江苏高考 建国以来 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b 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c 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d 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解析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破坏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答案d 考点八 全球环境污染问题 1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2 土地荒漠化 1 原因 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如草原的过度放牧 草原植被破坏 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 病虫害严重等 使草原植被退化 原始森林和 三北 防护林被破坏 2 后果 沙尘暴遮天蔽日 毁坏力极强 3 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 部分地区退耕还林 还草 大量营造草场 灌木林和防护林 以林护草 草林结合 3 水污染及其净化 特别提醒 1 淡水湖泊和江河中由于氮 磷元素污染导致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 叫做水华 海湾水域形成的类似情况 叫做赤潮 这样的水体污染会使渔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使邻近地域人们的饮水受到直接威胁 2 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 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 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 通常的方法有物理沉降 化学反应分解等 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命题示例18 3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温室效应 赤潮 光化学污染 潮汐 臭氧层空洞 水俣病 酸雨 大脖子病a b c 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知识面广 知识面宽 潮汐是因地球 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 属正常自然现象 大脖子病是由于缺乏碘元素 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 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 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 鱼虾等生物死亡 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 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 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 答案d 命题示例19 生活污水流入水域生态系统 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 所以生活污水在排放之前需要经过处理 下列方法处理污水不正确的是a 用杀菌剂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 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b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物理沉降除去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c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需要微生物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