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发展脉络研究_第1页
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发展脉络研究_第2页
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发展脉络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发展脉络研究 内容摘要 激进主义思潮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 具有从政治激进主义向文化激进主 义转变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是在中国面临深重民族危机的历史大背景之下 由近代知识分 子作为主要的思想推动力量 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爱国主义思潮 实际上 它是由一系列救亡试验组成的 具体地说 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主义思潮是以爱国主义为原动力 以进化史观为世界观 以传入中国的西 方思想为重要资源 以不断进行的各种改革和革命为具体内容的一种复合型的社会思潮 关键词 激进主义 发展脉络 社会思潮 在激进与保守的论争中 对于激进主义思潮历史脉络的梳理上 尽管学者们的观点有细微的 差别 但是大体上都将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视为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的表 现 激进主义思潮的发展主要由激进的思想构成 但是其自身的发展进程是递进的 以戊戌 辛亥 五四最为突出 但是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而这种联系正体现了激进主义思潮的发展 根据激进主义思潮表现强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酝酿期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败之 前 激进主义思潮已经开始露出尖尖角 但是是以隐流的形式存在 第二个时期为凸显期 从 甲午战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 激进主义两次以主角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并发挥作用 但迅 速地又退居幕后 尽管以隐流的形式却以强劲的势头发展 第三个时期为深化期 主要指五四 新文化运动 时期 激进主义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规模出现 一 鸦片战争一甲午战争 酝酿期 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处于文化专制主义与文化排外主义的笼罩之下 举国以了解接触西方为 耻 认为是通敌叛国的行为 不仅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甚至会受到政治上的攻击 乃至人身不保 依然 坐着天朝上国 唯我独尊的迷梦 鸦片战争 是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中国以惨败告终 不仅被 迫开放通商口岸 而且要进行巨额赔款 一批先进人士开始认识到了解西方的重要性 并开始了这一过程 以林则徐 魏源 姚莹等为代表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 介绍西方的情况 并且在介绍西方的过程中逐步形 成了 师夷长技以治夷 的可贵思路 尽管他们所著述的书中存在着许多的纰漏 他们的思想也没有付诸 实践 但他们的主动了解认识西方的行为 以及他们的所形成的不成熟的思想在当时通体保守的社会氛围 之中 仍然被认为是十分激进的 但是却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方向的 这一小小的激进思想的萌芽 开始在 整个社会范围内渗透 介绍西方的书籍在到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已经在民间扩大了其流传的规模 了解西方 的愿望要求也在强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之后 师夷长技以治夷 的思路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而且是清朝政府的 重视 以总理衙门的创立为开端的洋务运动开始将 师夷长技以治夷 的思路付诸实践 激进主义思潮开 始从纯理论探讨进入到实践阶段 从为了御敌而开办军事工业 到为了求富而开办民用工业 从对技艺的 的学习深入到对学理的学习 洋务运动伴随着将 师夷长技以治夷 的付诸实践 也在不断深化自己的理 论 而洋务派所主倡的 中体西用 也越发无法承受深刻的变革所带来的理论上的要求 在洋务运动后期 开始出现对洋务运动的检讨与反省 马建忠 郑观应主张在经济制度上进行改革 并提出了 重商富民 的思想 中国传统的经济主张是 重农抑商 重商富民 的思想对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不仅在经济 上主张变革 而且洋务运动后期人物还提出了政治上的改革要求 钟天纬在批评洋务运动的不足的同时提 出建立一种 通民情 参民政 的政治制度 它表明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洋务派中的激进分子 已经 意识到要想学习西方治富强之 体 就必须对中国自己固有的君主专制的 体 进行一番 大有更张 的 根本改革 1 洋务运动历来是被视为不彻底的改革 但如果将它置于它的历史环境中就会发现 洋 务运动思想的深入和行动上的推进都要与当时的保守势力进行一番拉锯式的较量 相对于当时的历史结构 环境而言 它的具有激进的特点 特别是洋务运动中的激进派的观点有力地推进了激进主义思潮的发展 为激进主义思潮的凸显蓄积了力量 二 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凸显期 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催生了激进主义思潮的凸显 使激进主义思潮从历史舞台的幕后来到台 前 洋务运动激进派人士可以视为维新派的先驱 维新派进一步继承并深化了维新派先驱关于 政治经济变革的观点 并以变法的形式把它付诸实践 康有为五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他强调变法的紧 迫性 他说 外衅日迫 间不容发 迟之期日 事变之患 旦夕可至 同时强调变法的彻底性 全变则 强 小变则亡 2 光绪帝颁布了百余道上谕 试图进行全面的变革 湖南的维新运动形式更为突出 梁启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的时候 公开在课堂上借 孟子 论语 而阐述民权 平等的思想 与此同时期的 比维新派思想更为激进的思想也有出现 严复在甲午战败之后 在他所创办的报纸上发 表了 原强 辟韩 等文章 他反对固守儒学道统 反对借助儒学教条来提倡西学 并且对中国的君 主政治进行了批判 君不能独治也 于是为之臣 使之行其令 事其事 是故民不出十一赋 则莫能为 之君 君不能为民锄其强梗 防其害者则废 3 何启 胡礼垣尖锐地批评康有为用 经义取才 代替 八股取士 认为 事若可行 何必古人先我 主张 以今通今 5 梁启超斥责君权至上论是 民贼之辟论 认为政体之最良者 唯有民主政治而已 赞扬 君联邦之 制 以实行民主之政 则其国势之强盛 人民之自由 比可以震铄今 而家为后世万国法者 6 在 当时的报纸上也出现了这样的言论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始大力宣传学习西方 反对专制 争取民权 的重要性 把矛头直指清王朝 他们宣称 无朝廷而国势盛 有朝廷而民心散涣 中国欲自强 必将以能举民权之时为起点也 清末新政所创造的相对开放的言论环境 为革命派提倡的西方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使革命 思想深入人心 以及清政府 皇族内阁 的欺骗性 使人们彻底的对清王朝失去了最后的信任 辛亥革命 的暴发是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它是激进主义思潮发展到那个时候的必然产物 同时它也赋予了激进主义思 潮新的形式 三 五四新文化运动 深化期 辛亥革命之后 革命果实被篡夺 袁世凯 张勋的复辟 军阀混战 各股势力在追出权力时 的恶劣行径 使中国再度出现一片混乱 救亡人士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政治的落后 更看到了中 国社会日益败坏的道德 而这些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中国人的劣根性 其结果只能促 使激烈的知识分子愈来愈鱼中国传统的中心价值体系疏离 而对传统的反叛自然而然的就是 传统文化象征的孔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孔教著称 但是批判孔子并不开始于五四时期 这 种思想是革命思想的组成部分 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同时这种思想也预示着改造中国传统文化论式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流 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学革命 同样体现了强烈的反传统主义 二千年来所为学问 所 谓道德 所谓政治 无非推衍孔二先生一之学说 欲祛除三纲五伦之奴隶道德 当然以废孔学为唯一 的办法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的大规模的反叛和更深程度的反叛 使它成为激进主义思潮 在近代发展到顶蜂 从被迫承认 我不如人 到学习西方的技术 学问 从在传统政治体制内的变革发展到否定 传统的政治体制 从在政治制度内的变革发展到推翻原有的政治制度 从政治变革 政治反思 发展到文化反思 甚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价值 激进主义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大体上升的趋势 同时又有起有落 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无论是在高潮期还是在低落期 激进主义思潮 都有自己相应的代表人物 相应的思想主张 并呈现出前后相联的继承性 它既是历史的又 是动态的 因为结构性变化的每一个较后阶段都与前一个阶段休戚相关 8 1 丁伟志 陈崧 中西体用之间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167 2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载汤志钧主编 康有为政论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3 严复 辟韩主编 严复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