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 学教学的思考,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化学研训室,问题研究,一、专业成长教师二、高效课堂教学学生,一、专业成长教师(一)话题由来,(二)关于教师专业化(三)教师专业成长靠教师的自主发展,(一)话题由来,教师现状国际上的六种教师培养范式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文件教师成长的秘密,“教育新闻调查显示,把教师看成职业、事业、专业的人,比例分别为49.4、46、3。将近一半教师仅仅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作为一种职业: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作为职业看待,就很容易成为“匠人;作为事业看待:就会“热爱教师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学质量高,可能成为传统的优秀教师;但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它作为专业:教师最快乐的事是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在教研、教改、教育试验、专业研究方面树特色,出成绩。不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就难以达到专家型教师的境界和高度。调查表明,许多教师所以成为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与他们对教育学等课程的兴趣、学习和研究十分投入有关。,教师现状,知识范式: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是知识化。能力范式: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有一般的知识,而且更要有综合的能力。要有把知识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教会学生的能力,要有与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处理课堂事务的能力,于是由知识范式转向能力范式。,国际上的六种教师培养范式,情感范式:同样是在6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性因素”。建构论“范式: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因此,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 。,“批判论”范式:强调教师不仅要关心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合理性。教师应当对课程之外、学校制度之外的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关心、兴趣和审视的眼光,应当主动地介入社会生活,并保持一种独立立场。因而主张培养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像律师、医生,教师必须成为一个专业人员教育部师范司把“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列为“教师专业化”的三大标准” 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指的是来自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经验。体现了教师在实践中的积累经验和劳动创造。其实质是实践能力 专业品质(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也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概况,职初入门阶段(2年教龄:社会化适应)能力建构阶段(8年教龄:激情发展) 专业成熟阶段(年教龄以上:成熟高原) 名师阶段(年教龄以上:专家),教师教学发展阶段,依赖性教学阶段不合格教师独立性教学阶段合格教师创造性教学阶段骨干教师艺术性教学阶段名师,职初教师最明显的成长就是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的成长,教师成长的秘密,专家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职初教师,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划,一般的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 (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 (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成为专家型教师,缄默知识,(二)关于教师专业化,学科专业背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的技术,为什么教育 -职业道德水平,教什么-学术水平,如何教-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能力,效果如何 -教育/教学问题的感知与研究水平,关于教师专业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与学科的热爱与责任,对生活的热爱与责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对新知的永久好奇与渴望,对学生的悔之不倦,关于教师专业化,学科专业背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科发展历史有了解,对学科本质有把握,对学科教育的本质有理解,对学科的知识技能熟谙,关于教师专业化,学科专业背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的技术,为什么教育 -职业道德水平,教什么-学术水平,如何教-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能力,效果如何 -教育/教学问题的感知与研究水平,设 计,实 施,评 价,反思/研究,教育/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流程,调 整,调 整,调 整,关于教师专业化,学科专业背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的技术,为什么教育 -职业道德水平,教什么-学术水平,如何教-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能力,效果如何 -教育/教学问题的感知与研究水平,发现问题最重要,个性问题(自己调整)、共性问题(可以申请课题),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等,教育、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能力,摘自任奋兰论文一位研究型化学教师的成长路程及启示,学者型教师阎梦醒老师的案例,1、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立志做学者型教师。2、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开拓进取精神、广泛兴趣、正直严谨而坚强品质、冷静而理性的人生态度。3、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4、有质疑、崇实、探美、求真的科学精神。5、有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厚的化学史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6、有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课、教材。,引发思考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起点:唤醒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 校本教研的目的: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过程: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更新教师理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校本教研定位:, 它不是基础性研究,而是应用性研究; 它不是量的研究,而是质的研究; 它不是专业研究,而是行动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自我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自我反思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可提高教学的监控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这三要素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力量。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健康向上的人格 对事业的热爱和投入,较强的个人成就动机,自立、自强不甘人后的积极人生态度,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情结, 博爱、宽容、平等、勤奋、自尊、乐观的人格,并能在反思与建构中逐渐超越自我,不断更新。,(三)教师专业成长靠教师的自主发展,2、 合理的知识结构 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指导实践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主动构建、积累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能主动将学习得到的知识在教学实践和教研工作中主动应用,内化和生成教育教学风格,不断反思和总结,使自己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3、坚持不懈地参与各类教育科学研究 从自己的课堂入手和青年教师、学科专家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行动研究、质性与量化结合的实验研究,使所学的理论有实践平台,又能不断积累丰富的学科研究思路和方法,更新观念,并将人生信念和丰厚的知识在教育研究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有形的成果,提升学养水平。,4、 将学习贯彻教育教学生涯的全过程 无论是新毕业的时候,还是工作十年之后,不断通过自我学习、学历学习、培训学习、校本学习等多元化的吸纳方式,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每一种学习都是主观改造和提升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可能没有即使性的作用,但已经内化为观念和素养中的一部分,使自己不断丰厚和深刻起来。,二、高效课堂教学学生(一)领会新课程理念,做好课程内容整合和设计(二)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一)领会新课程理念,做好课程内容整合和设计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分析新课程中的化学核心知识化学学科思想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内容的加工和呈现策略教学情景创设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的整合,高中新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 时代性: 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内容;注重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学生的经验。 基础性: 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经典知识和能力;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学生发展的基础。 选择性 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指导学生选择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的选择权利。,新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的含义: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第二,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的要求,只划底线,上不封顶),而不是最高要求; 第三,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和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渴望而不可及的; 第四,课程标准渗透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积极设计者的理念; 第五,课程标准的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的功能指导教材编写的功能: 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提供依据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及其合理性的检验。课程标准只是起着基本导向的作用。引导教学的功能: 对教师具体做法的引导。但不像教学大纲,对教师一切教学活动规定得十分仔细,它只提供建设性的建议,给教师教学留有一定的余地,给教师以一定的自主权。 引导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意义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工具。它也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学大纲的主要弊端 知识教学为课程主要目标,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学生要求过高。 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课程管理上“刚性”太强,而弹性不足。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由片面走向全面课程实施: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对各模块学习只提出了: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对各模块学习提出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及补充说明,并且在各模块后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内容,比国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更具体和详细,在教学中可借鉴和参考(虽然北京理综合自主命题) 。,解读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什么是基本知识?增进理解力的知识是基本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舍勒:伦理明察),解读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理解“过程”?,过程是个体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过程重视体验过程是发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性过程是目标的实现状况的连续体过程超越具体目标,给学生的生命和创造以时间和空间,解读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什么是方法?,思维方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研究方法(问题、假设、证明、结论)学习方法(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问、结构),解读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所有的知识、技能、方法等都带有一种主观倾向性或者说热度作为学习者的完整的学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学习(与老师、家长、同学、作者)学习知识(不同类型、不同深度)为了自我发展(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自我规划),认真体会三维目标的要求知识与技能 此维度特别提出要重视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学习,也就是说实验不仅是提供化学事实的工具,而且的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过程与方法 此维度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全体学生经历形成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二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学会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这两个过程是融于一体的,在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中领悟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维度把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要求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逐步形成探究周围世界的志趣。,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的分解到每一节课。 三维目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和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和关键,是学习方法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方向和保障。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的学习方法”的目标,就要在实施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分析2008年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渗透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符合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变化显著,注重创新,有一定陌生度。试题设计注重能力立意,强调知识的应用性 。试题还突出强调了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 2008年课改省市高考题特点试题平稳难度适中体现选择联系实际引领课改,试题平稳体现,2008山东13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0 mL 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mL , 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 B 在H2O2 Cl2=2HCl O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C 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D 一定温度下,1 L0.50molL-1NH4Cl 溶液与2L0.25molL-1NH4Cl 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体现选择,2008山东32 ( 8 分)【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 l )Li3N 晶体中氮以N3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 。( 2 ) NN 的键能为942kJ mol1,N一N单键的键能为247kJmol1,计算说明N2中的 键比 键稳定(填或)。( 3 ) (CH3)3 NH和AlCl4可形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成,熔点低于100 ,其挥发性一般比有机溶剂 (填大或小) ,可用作 (填代号)。a助燃剂b绿色溶剂c复合材料d绝热材料( 4 ) 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 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X的元素符号是 ,与同一个N3相连的 X有 个。,体现联系实际,2008广东23.(11分)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0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详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混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C.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的,其熔点很高D.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引领课改,2008广东21.(12分)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假设2:;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实验过程根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结论:必修重要选考占有不同比例知识覆盖面都较好体现基础与选择遵循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并进一步向以“纲”(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不以本(教材)为本的方向发展,逐步构建起化学学科所应有的、合理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新课程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1“三维目标”的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标中的“新课程理念”的第一个要求。 整体看主要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为主;对课标中要求的“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 ,在教学和复习时应体现。2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要求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以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所以新课程高考试题出现了“必考”与“选考”的划分。,新课程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3科学探究的渗透课标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设计方案、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是对大面积和选拨性考试中的“科学探究”考查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如何将科学探究的不同步骤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还是可以考虑的。4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课标要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体现化学时代特色”,以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科学、生活,关注化学科最新发展,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5减少虚拟、贴近真实无机或有机物间的网络转化框图试题,对过去学科体系为中心的高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新课程强调“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实验区试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摒弃虚拟的、不真实的框图提问,在卷的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都代之以“工艺流程”、“操作流程”、“生产有用产品问题”、“有机实际合成路线或实际反应”等流程提问或情景设问。试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引导师生关注生产生活实际,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设问的优点是:素材来源广泛,工业流程、最新科技成果信手拈来;流程中超纲的可以不设问,提问灵活,不受素材限制,有些小问的答案设计为开放或半开放也很方便;流程图只提供一个素材背景,即使其中某些物质推不出也不影响后面要回答的问题,减少了“连带丢分”;降低了猜题押题的风险。这些题型可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图表数据分析、过程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表达交流等能力,信度和区分度都很好,一线教师的高度肯定。,新课程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6关注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考查学生学习潜能课标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学生“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高考试题表现形式主要是信息题、数据分析对比归纳题,以考察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统摄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 7强化实验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由于课标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上要多开设化学实验。新课程高考试题就应该强化实验考查,以体现化学科特色,对新课程教学进行正确的导向。,2009年辽宁省高考指导性文件2009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方案已经出台,科目设置: 3+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辽宁省理综合考试说明(化学科征求意见讨论稿)已形成。 化学100分,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 “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1个模块的内容。制定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200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教师要全方位地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化学平衡教学。化学必修2,讲平衡状态主要是从反应速率来看,V正=V逆,关注的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变,还没有达到控制浓度的层面;化学选修4,学习平衡常数K引入浓度商,最主要意义是让学生加深认识平衡状态,原来学生只看到速率的等量关系,各组分含量不变,发展到这一阶段应能够看到:平衡关系的组合是一个定值,而且这一定值是该温度下的最大值;在该平衡状态下应该有不同的组分浓度组合。前者定性认识,后者定量讨论。我在下去调研听课时,很少有人按K定量研究平衡移动问题,没有深层次领会新课程内容,将知识点进行整合。,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化学核心知识内容化学核心(或本体)知识内容是由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化学学科与自然科学中其它分支学科的差别来决定的。化学主要研究:(1)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与组成、结构的关系;(2)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以及伴随这些变化的效应。核心知识内容“物质”、“结构”、“反应(变化)” 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化学核心知识在教材中呈现方式1、将核心知识“溶于”生产、生活实际再“结晶”出来 ,使学生认识真实的化学 。必修和选修教材都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或现象,而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溶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中。例如化学2(必修)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教材并不是单纯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为选取内容的线索,而是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从炸药爆炸的瞬间反应和铁桥缓慢生锈这两个化学反应的对比,从中挖掘出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生长点,凸显了理性与感性的水乳交融关系。,2、重视化学核心知识在发展基本观念方面的的主导作用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在认真分析哪些知识最有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教科书确定了:关于物质的探究、物质性质的验证、物质的变化、能量转化;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描述、用模型和理论(规律、原理、定律)来阐释化学过程;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副作用;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在中学阶段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3、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核心知识融于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相融合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突出的特点,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最终会使学生,对这些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得出的化学知识结论,记得更深刻、更牢固。,(1)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实验变量的控制、测定、记录、数据处理、分类、科学抽象、模型化、提出和验证假说、获得结论等,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科学知识的获得紧密结合起来,教科书中大量的探究活动都是这种形式。例如:化学1(必修)书本13页的“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的重要性。此活动从实验入手,也突出了从实验学化学的主题。通过观测,使学生从对生成物气体体积关系的感性认识出发,结合理论推算,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得出结论。,(2)选择一些能够体现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科学史料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化学2(必修)书本第71页就是讲述凯库勒通过科学探究得出苯的结构式凯库勒式的史实,通过人类探索分子结构历史的介绍,让学生能初步体验假说、模型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化学学科思想在化学概念原理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吃透原理形成概念,如何运用所学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所在,化学学科中有许多有效的思想值得探讨。1、微粒思想就是指从宏观物质的基本构成微粒把握物质的性质。比如:新制氯水的各种性质是由氯水中各个微粒决定的,呈浅黄绿色是因含有Cl2分子,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含有次氯酸分子等。,2、强弱思想化学学科中充满着许多“强、弱”思想。比如:离子反应本质上讲就是强电解质制取了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实质上就是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制取了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元素周期律本质上讲就是强弱顺序的递变,包括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化合物的酸碱性、稳定性等。3、优先思想是指多种物质的微粒混合时,哪些微粒之间发生反应存在着有先有后问题,包括优先氧化、优先还原;优先沉淀、优先络合等。比如FeBr2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先氧化谁的问题。4、平衡思想化学学科中存在着一些平衡思想: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某些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物质的溶解平衡等。教学中要渗透平衡移动思想,学会利用平衡移动思想解释问题。如: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卷第30题,解释浓氨水滴到NaOH固体上为何产生大量氨气,学生必须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回答才能得满分。,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内容的加工和呈现策略1、教学内容的经验化策略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2、教学内容的情景化策略德国一位学者精辟比喻:将15g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策略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及现实社会的联系,重视STS间的相互联系,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4、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问题能激起疑惑,促进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5、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策略教学内容可视化处理的主要特征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6、教学内容的活动化策略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呈现教材内容。,7、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策略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策略是指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创设题材:1、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背景;2、以新闻材料为背景;3、以科学发展史实为背景;4、以同学熟悉的化学知识为背景。教学情景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情景的创设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所感悟;2、教学情景的创设要有实效性;3、教学情景的创设要符合简约性原则(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4、教学情景的创设要符合熟境性原则。,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高二有机化学苯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介绍苯是如何提取的,苯分子是怎样确认的,苯的一些应用等与苯有关的学习情景。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2、剖析机理、展示微观世界。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例如:在讲到“电解原理”、“金属导电原理”这一知识时,先从宏观角度演示导电性实验后,再用多媒体模拟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这样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得教学难点顺利突破。3、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扩大演示实验的效果,模拟演示,突破实验难点 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模拟化工生产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再现实验,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果。,克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在实验教学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规范的演示操作,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能力只有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才能得到充分锻炼和体现。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对待多媒体的态度:一不排斥,二不迷信,三在研究、印证的基础上吸纳。运用多媒体技术应遵循的原则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可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不可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屏幕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传统的板书过程往往是老师思维过程的再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课堂教学需要随机应变,需要教学机智。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其学科覆盖面广,知识点分散,若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难点,必将使学生无法抓住学习的主流,从而无法建立起化学的知识网络体系,化学将成为各种知识信息的简单堆积。,(二)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 2、学生学习方式,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简介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较简单的内容。讲解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例如对于化学用语,可以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