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卫生_第1页
中学生心理卫生_第2页
中学生心理卫生_第3页
中学生心理卫生_第4页
中学生心理卫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心理卫生,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德国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雨时期”,美国和日本心理学家则称之为“危险期”。,(一)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1、体态骤变 (1)身体形态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量是不同的,但男女发展模式基本相似。 (2)城乡学生存在差异。 (3)与国外青少年存在差异。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参加体育活动者存在差异。,2、机能增强 (1)脑和神经系统逐步完善 (2)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肺功能增强,3、身体素质提高 力量 速度 耐力,4、性发育成熟 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生长,功能完善,形成人的第二性征,同时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1)男生的青春期性变化 (2)女生的青春期性变化,(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共同性和差异性,2、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认知能力 情感 意志 人生观和世界观,3、中学生的心理差异 (1)气质 (2)性格 (3)兴趣 (4)能力,认知能力的差异 特殊能力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时间的差异 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中学生与学校 初一是中小学的过渡期 初二是一个特殊时期 初三和高三的学生都将面临人生的一大转折和选择,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一)中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间的不适应,2、中学生与家庭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先导,又是有益的补充,它对中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是综合的,因而必须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3、中学生与社会 中学生开始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尊重,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走向社会。但由于未成熟,他们在走向社会的学步中总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可由此而产生消极情绪,悲观失望,丧失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正常的性心理是性生物学和性社会学联合作用的产物,它包括性别认同、性度、性爱心理几个方面。,(二)性征的完善化与性心理幼稚间的矛盾,性别认同,性 度,性 爱,自我意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形成人品,不管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了教育,就不至于欠缺与他相称的人品。 -卢梭,本 节 结 语,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一、学习方法与心理卫生,二、学习兴趣与心理健康,三、学习成绩与心理卫生,四、考试焦虑与心理卫生,纵观中学教育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到,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学习方法不当,不善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一、学习方法与心理卫生,1、不良学习方法的表现 (1)“一边派”的学习习惯 (2)学习无计划 (3)拖拉和应付 (4)疲劳战术与死记硬背 (5)依赖家长,(一)不良学习方法的表现和成因,2、不良学习方法形成的原因,(1)不正确观念的影响(2)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3)不良性格的影响(4)教师的影响(5)基础不良,学习适应性不好,思考: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们都是从那样的年纪走过来的人,曾经的我们也面临这那样的问题和困惑。,(二)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要想学好,失有计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环节 辅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三)学习疲劳与科学用脑,1、学习疲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科学用脑的心理卫生指导,二、学习兴趣与心理健康,(一)兴趣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中产生快感,使学习活动具有方向性、选择性。,(二)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1、学习动力不足 2、丧失学习兴趣 3、根本不学习 4、流失,(三)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改革开放中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是产生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诱因。 (2)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 (3)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低,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是产生厌学情绪的直接原因。 (4)学生学业不良是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内在原因 。,(四)消除厌学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 1、提高教师素质 2、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满腔热情地关怀学业不良的学生,三、学习成绩与心理卫生,(一)学习成绩不良中学生的表现,学习成绩不良的中学生一般表现为:退缩,自暴自弃,自觉矮人一头,离群索居。,(二)引起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 1、智力因素的影响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3、家庭教育的影响 4、学校教育的影响 5、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三)学习成绩不良中学生的教育1、多创设成功机会,鼓励学生上进心 2、要教育差生,先热爱差生 3、要教育差生,应了解差生 4、善于发现闪光处,用优点克服缺点 5、要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6、利用原有动机迁移,激发学习需要 7、严格要求与正确评价,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四、考试焦虑与心理卫生,(一)什么是考试焦虑 学生能否体验到应激而产生考试焦虑,取决于他们的认知评价、人格倾向、个人经历、试前准备、抱负水平、生理状况等多种因素。,(二)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考试焦虑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即焦虑程度过强和过弱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可望取得最佳学习效率的焦虑程度应是中等的。,(三)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危害1、严重的考试焦虑会降低学习效率 2、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 3、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四)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2、考试焦虑形成的外部条件,(五)如何降低考试焦虑 1、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抵制不良舆论风气的影响。 2、调整期待水平,正确对待考试 。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 4、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应试准备。,第三节 中学生的情绪心理卫生,一、什么是情绪,二、中学生的情绪与身心健康,三、中学生情绪的特点,四、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五、良好情绪的保护与不良情绪的改善,一、什么是情绪,从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激情、心境、应激三类。,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 培根,二、中学生的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对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情绪对中学生个性的影响 情绪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愉快的情绪有助于中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三、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情绪的发生和变化主要受社会需求的影响 意识参与调节和控制情绪 情绪发生的阶段性 情绪反应强度大、易变化 心境的欢乐与焦虑交替 存在着个别差异与性别差异,四、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 情绪淡漠 喜怒无常 对不同环境作同样反应 持久性的紧张焦虑,五、良好情绪的保护与不良情绪的改善,(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中学生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刻苦钻研,以期成功。,(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学生的情绪体验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中学生可接触到学校和书本上所不能获得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建立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等积极有益的情感。,(三)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学校必须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整个学校是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乐观向上的集体,学生在集体情感的熏陶下,就会具有健康的欢乐情绪。,(四)教育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1学会放松 2学会转移 3学会宣泄 4学会自慰 5学会幽默,(五)情绪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情绪“饥饿” 2避免溺爱子女 3避免对子女放任自流,第四节 中学生的意志与心理卫生,一、意志的作用与意义二、中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三、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什么叫意志,所谓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自觉地去克服困难,果断地调节、支配个人行动的一种心理过程。,一、意志的作用与意义,(二)意志的作用和意义,1、意志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2、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条件。3、意志是人的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二、中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一)自觉性品质有所提高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对行动的目的、意义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的品质。 中学生的自觉性品质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年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二)果断性品质有所发展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迅速而又合理地采取行动的意志品质。初中生的果断性水平还比较低,而轻率往往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三)自制性品质有所增强 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行动的品质。自制性也是以人的意志自觉性为基础的。中学生自制性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四)坚韧性品质逐渐形成 坚韧性是指为了实现目的能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中学生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完全成熟,失败面前易激动,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的情绪。,考察中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现状 1、 日常生活渠道 2、 学习活动渠道 3、 课外活动渠道 4、 人际交往渠道,三、中学生意志的培养,1意志自觉性的表现 (1)目的明确,既确定远大的目标,也定下短暂的目标。 (2)目的支配行动,为了实现目标,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论、 行动置于目的约束之下。 (3)为了达到目的,自觉地排除困难,甘愿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一)良好意志的特征,2意志果断性的表现 (1)能对情况做出正确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即便是面临紧急、复杂的局面也能考虑全局,迅速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 (2)善于抓住时机。 (3)在决策的关键时刻,果断从事,当机立断。,3意志自制性的表现 (1)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2)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3)组织纪律性特别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4意志坚韧性的表现 (1)善于在意志行动过程中抵抗和排除各种主客观诱因的干扰。(2)善于坚定地从事已经开始的行动,具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坚强毅力,遇到挫折不灰心丧气,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二)意志薄弱的特征,1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优柔寡断和冒失3任性和怯懦4顽固或执拗,意志薄弱者经常表现出盲目、草率、优柔寡断、半途而废,在行动上又不能控制自己,就可以称之为意志异常。概括起来有如下表现: (1)意志丧失 (2)强迫行为 (3)固执行为 (4)不能随意支配自己的行动,三、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3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4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5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6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第五节 中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卫生,一、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矫正,二、交往心理辅导,三、独生子女的个性培养,一、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矫正,(一)偏激 1、偏激的表现 (1)认识上的片面性 (2)情绪上的冲动性 (3)行为上的莽撞性,2、偏激的成因 (1)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2)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波动不安,容易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3、矫正的方法 (1)丰富知识经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二)狭隘 1、狭隘的表现 (1)思想狭隘 (2)行为狭隘 2、狭隘的成因 (1)家庭因素 (2)认识水平,3、矫正的方法 (1)加强人生观的教育。 (2)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 (3)丰富中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兴趣范围。,(三) 嫉妒 1、嫉妒的原因与表现 (1)不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 (2)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 (3)对成绩、进步比自己大的人表现出整体的怨根。,2、嫉妒的后果 (1)嫉贤妒能,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2)嫉妒心理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3、矫正方法 (1)加强理想和世界观教育。(2)冷静、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3)把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四) 神经质 1、神经质的表现 神经质通常具有易紧张、好激动、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容易沮丧等特点,并常常伴有睡眠不好。 2、神经质的成因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2)家庭教育方式,3、矫正的方法 (1)树立远大理想,开阔视野,开宽心胸。(2)与人交谈、沟通思想、交流感受、避免猜疑。(3)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4)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坚韧、果敢的良好性格。(5)采用积极暗示或心理放松的方法,放松绷紧的神经。,(五)依赖 1、依赖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出决定。 2、依赖的成因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 3、矫正的方法(1)在学校,为这类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2)在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要适度,要有意识地锻炼子女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树立榜样,指导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向独立性强的学生学习,激发其独立意识,通过同辈榜样的力量促使其改变不良个性。,(六)怯懦 1、怯懦的表现 具有怯懦倾向的青少年,胆小怕事,进取精神差,意志薄弱,关键时刻好退缩,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害怕挫折和失败,害怕别人讥笑和伤害。 2、怯懦的成因(1)不良的家庭教育(2)缺乏实践锻炼 3、矫正的方法(1)鼓励青少年有意识地磨练意志品质(2)引导育少年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七)自卑 1、自卑的表现 自卑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 2、自卑的成因(1)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期望是最主要的原因(2)内向的性格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3)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3、矫正的方法(1)尽力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努力为自卑的青少年创造温暖、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2)引导自卑的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3)指导自卑的青少年正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八)孤僻 1、孤僻的表现 孤僻多见于内向型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 2、孤僻的成因(1)幼年的创伤经验(2)交往中的挫折 3、矫正的方法(1)端正认识(2)优化性格(3)改善家庭气氛,增加温暖和体贴,(九)暴躁 1、暴躁的表现 暴躁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其主要表现是沉不住气,易激动,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2、暴躁的成因(1)遗传素质(2)个人修养不够(3)家庭的放纵、溺爱或管教过 3、矫正的方法(1)认识暴躁的危害(2)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 (3)转移注意力,(十)敌对 1、敌对的表现 有敌对倾向的学生,软硬不吃,好坏不听,甚或把别人对他的赞扬看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对他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挖苦,轻则置若罔闻,重则报复、破坏。2、敌对的成因(1)不良的家庭、学校教育方式(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3、矫正方法(1)以关心、爱护为主(2)多采用正面教育(3)批评时注意以理服人,(十一)自负 1、自负的表现(1)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2)固执己见,唯我独尊(3)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2、自负的成因(1)认识上的原因(2)情感上的原因 3、矫正的方法(1)接受批评(2)与人平等相处,(十二)猜疑1、猜疑的表现 猜疑者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 2、猜疑的成因(1)作茧自缚的封闭性思路(2)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3、矫正的方法(1)坚持律己严,待人宽的原则(2)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3)培养自信心(4)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5)及时沟通,解除疑惑,(十三)害羞1、害羞的表现 害羞的人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害羞的成因(1)先天原因(2)教育不当(3)缺乏自信(4)挫折的经历 3、矫正的方法(1)丢下包袱(2)树立自信(3)学会交往(4)意念控制(5)增强体质,二、交往心理辅导,(一)交往的意义 1、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2、能增进学校文明建设 3、能增进师生的心理健康 4、能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二)中学生交往的特点 1、仪表性交往 2、相似性交往 3、互补性交往 4、敬仰性交往 5、人品性交往 6、随意性交往 7、隐蔽性交往,(三)中学生的交往障碍 1、认知障碍 2、情感障碍 3、个性交往障碍 4、交往艺术障碍 5、社交恐惧障碍,(四)中学生交往的心理辅导 1、正确认识自我 2、学会控制不良情感 3、加强个性修养 4、掌握交谈技巧,学校内结交伙伴的适宜策略 (1)主动交往 (2)待人友善 (3)坦诚相待 (4)尊重自己和他人 (5)乐于助人,三、独生子女的个性培养,(一)端正对独生子女的认识 一种观点,把独生子女看成具有特异个性的特殊儿童 ;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道德品质、性格、健康等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似乎前者比后者还要好一些。,(二)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生子女中学生对现实态度的特点 2、独生子女中学生智力因素的特点 3、独生子女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4、独生子女中学生品质方面的特点,(三)独生子女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 1、独生子女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2、独生子女中学生具有生长的优厚物质条件 3、独生子女中学生在精神上得到爱的满足 4、独生子女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四)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个性培养与教育 1、克服固执、任性,增强自制力 2、克服娇气、孤僻,培养合群精神 3、克服自私自利,培养集体精神 4、克服挑吃、挑穿习惯,培养艰苦作风 5、克服懒惰,培养劳动习惯,第六节 中学生的不良习惯与心理卫生,一、吸烟与身心健康,二、饮酒与身心健康,(二)影响中学生吸烟的因素,(三)中学生吸烟不良习惯的矫正,(一)中学生吸烟的危害,一、吸烟与身心健康,国外已将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列为引起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吸烟还能引起高血压。,吸烟还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吸烟不仅危害本人健康,而且还造成“公害”。,1.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一)中学生吸烟的危害,吸烟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害无益的。,吸烟还会对中学生良好的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2.对心理健康的危害,北京市区、郊区的调查表明:市区高中男生吸烟者为256%,其中男生为135,郊区高中男生吸烟者为266,初中男生为208,其中有602在12岁以前就开始吸烟。1992年对山东沂蒙山区9所中学3667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总吸烟率为2446%,男生吸烟率为425,女生为73。青少年的吸烟率平均约20,也就是说,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在吸烟。,(二)影响中学生吸烟的因素,1.中学生吸烟心理分析,(1)好奇心理,(2)模仿心理,(3)从众心理,(4)表现心理,(5)交往心理,2.中学生吸烟的外部影响因素,(1)“吸烟无害论”还有市场,(2)无处不有的烟民是一种诱惑,(3.)家庭教育的影响,(4)影视中人物形象的不良影响,1、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激发中学生戒烟的需要,2、优化环境,减少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3、纠正中学生认识上的偏颇,4、采用某些戒烟方法 如厌恶疗法,“情绪性角色扮演”技术, “社会影响干预” 等,(三)中学生吸烟不良习惯的矫正,(一)过量饮酒对身心的危害,(二)中学生酗酒的心理分析,(三)中学生酗酒的矫正,二、饮酒与身心健康,1.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长期饮酒会使各种内脏器官病变、新陈代谢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手抖、舌颤、多发性神经炎、肌萎缩、瞳孔变化、头晕、头痛、耳鸣、大小便失调等等。各种心理和身体并发症也与慢性酒精中毒有关,包括青年期不很明显的肝硬化。饮酒可对不少药物效能发生影响,轻则降低药物疗效,重则严重报人体脏器,甚至死亡。,一次大量饮酒,可能发生急性酒精中毒,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血压降低、皮肤血管扩张、面部充血、眩晕、瞳孔反应暂时缓慢等等。严重者呼吸缓慢、脉搏快而微弱、面色苍白、体温下降,出现昏睡、昏迷状态,甚至会导致死亡。,2、对心理健康的危害,酒精对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感觉迟钝。酒精中毒可使视力减退,观察能力减弱,还可以使听觉灵敏度下降。在运动方面可使人的动作不稳,灵活性降低,运动速度和力量减弱,影响人的运动成绩。酒精中毒可使人的注意不能集中,注意的稳定性、紧张度、分配能力、转移能力降低,影响人的工作效率。饮酒还能使记忆力、思维能力下降,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智能衰退,重者甚至会出现妄想、幻觉,诱发人格改变和反常行为。,醉酒后常常出现一些很不文明的表现,如情绪冲动、话语不休、语无伦次、口齿不清、狂呼乱叫、动作笨拙、东倒西歪、跌跌撞撞、手舞足蹈、随地呕吐、酒气熏天等,既有害于自己,又使周围人厌恶。酗酒者还经常出现破坏行为、暴力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如打架斗殴、酒后驾车等,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中学生酗酒的心理分析,好胜心理,交往心理,借酒消愁,对学习失去兴趣,百无聊赖,精神空虚,中学生酗酒的矫正,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过量饮酒的危害的认识。,矫正吸烟习惯所使用的心理学技术。如麦卡利斯待等人的“社会影响干预”实验,第七节 中学生性心理卫生,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人们将这一特定的时期称作青春期。在这一时期,人的性器官明显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生理上迅速发展,心理上急剧动荡的时期。 中学生性意识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陇:性无知、性朦胧、性思慕。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一) 性无知,1011岁以前,男女儿童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状态。虽然他 (她)们知道男女有别,外生殖器不相同,但他们不理解其内在意义。他们在一起玩耍嬉戏,不带有性的色彩,这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阶段。,(二) 性朦胧,初中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理变化,如月经初潮、遗精、第二性征出现,感到不安、怕羞的,在男女生中都占了大多数,可见他们对性认识的模糊。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有一种接近异性的愿望,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很肤浅的认识,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并没有产生深厚的情爱。 这种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的表现形式明显带有不成熟的、矛盾的、文饰的色彩。由于对异远,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内心却渴望与异性接近,在异性面前表面上拘谨、淡漠,实则很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 。,(三)性思慕,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两性关系,产生了较清晰的性意识,表现出强烈的性情绪,开始爱慕异性,但尚未专一化。男女生都比较注意修饰、打扮,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并经常对异性评头品足。在某些场合,会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掩饰,以博得对方的喜欢。 生理变化引起他们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兴奋性较强,易激动。这是一个最易发生性罪错的“危险期”,教师和家长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二、中学生的性道德,(一)中学生的性道德认识 性道德认识包括性道德知识的掌握和性道德评价能力两个基本方面。前者是性道德认识的先决条件,后者是性道德知识掌握的重要标志。 中学生性道德知识的掌握,决不是简单地向他们灌输一些性道德概念、性道德规范准则就能解决问题,而必须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性教育。,(二)中学生的性道德情感,性道德情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性道德的情绪情感体验。性道德情感对性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性道德情感可分为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理性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境直接引发的情感体验,它的自觉性较低;想象的道德情感是通过具有某种道德意义的人或物的形象,引起联想,它的自觉性较之前一种有所加强;理性的道德情感是一种把道德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的概括的情感体验,因而也是一种更自觉、更持久的情感体验。,(三)中学生的性道德意志,性道德意志指人们在产生性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即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道德动机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因难进行行为抉择的努力和坚持精神。中学生一旦形成一种性道德认识,并遵循一定原则行动时,就在内心形成一种坚定不移地实现道德义务的信念,这种信念常常受到道德意志的调节。 中学生许多意志品质均在形成过程中。培养中学生性意志品质是保证性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保证。心理学家认为,榜样强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四)中学生的性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形成的最高阶段,是指在一定道德认识的指导下,通过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调节,最终达到经常性的稳定的行为习惯。我们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性道德达到一个符合社会要求,能自觉地用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境界。 中学生的性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他们往往缺乏责任感、道德感。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性本能刚刚觉醒之时,就使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地准备。,三、中学生的性教育,处于青春期的男女中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某些性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性恐惧 (二) 性压抑 (三) 罪恶感 (四) 性变态 (五) 性罪错 (六) 早恋,性教育的意义,对青春期的学生及时进行性教育,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增进其身心健康,预防性异常行为和性违法犯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由于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急于了解性的需求,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自己身上出现了一系列使人既感到突然又感到惊奇的变化?但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的程度及了解的途径却很不令人满意。由于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道德观念,中学生中性异常行为和性违法犯罪行为较严重。许多中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和反应,产生了种种消极情绪,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性教育的原则,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道德、风俗和社会习惯不同,因而性教育的原则亦不同。但是各国普遍承认和运用的性教育原则有以下几条: (1) 性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不激发性欲的原则 (3) 尊重学生隐私权的原则 (4)协调性的原则,性教育的内容,有些人认为性教育即是性知识的教育,其实不然,性教育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课题,其基本内容包括: 1 、性生理教育 2、 性心理教育 : (1)正确对待月经 (2)正确对待遗精 (3)确对待手淫 3、性道德教育 4、 性法律教育,第八节 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症与 人格障碍的防治,一、神经症的概念及其种类,二、人格障碍的防治,二、心理危机的干预,一、神经症的概念及其种类,神经症的概念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神经功能障碍疾病的总称。神经症可分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症性抑郁、癔症和疑病症等类别。,神经症的表现:1起病常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2不健康的个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3症状多样,但整体均无器质改变。4无精神病性症状,人格保持完整,部分或全部社交、生活和工作的能力。5对自己的病有自知力,要求治疗。,(一)神经衰弱的防治 神经衰弱是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神经功能紊乱,并突出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或衰竭为特点,并伴有许多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病前存在着持久的情绪紧张或心理压力。 对以脑力劳动为主导活动,正在求知学习的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障碍。,二、人格障碍的防治,(二)焦虑症的防治 焦虑症是以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症。本病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为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另一种为慢性持续性的焦虑状态。一般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