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相互尊重 从关闭手机做起 和谐社会始于和谐课堂 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010 5880 7927 801qianzhl 讲座提纲 一 西方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二 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三 中国当代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指的是某一学科的假设和概念体系的逻辑起点以及方法论的出发点包括本学科假设系统和概念体系的逻辑起点方法论的出发点即理论依据部分 讨论理论基础的意义 做好特殊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 有助于解决中国当代特殊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什么要搞特殊教育 其本质是什么 如何看待特殊教育 为什么如此看待 做特殊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 为什么要达到此目的 通过什么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为什么选择此手段 一 西方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1 拉马克的进化论2 孟德尔的遗传学3 高尔顿的优生学4 维萨里的解剖学5 洛克的感觉论6 比纳的智力测量理论7 布莱尔的点字系统8 贝尔的助听器 1 拉马克的进化论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Lamark 1744 1829 1809年发表了自己的进化化观点1809年达尔文出生提出了两个法则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环境变化了 使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 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 有的器官由于不用而退化 这些变化了的性状 即后天获得的性状 能够遗传下去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新的物种 拉马克提出的生物学规律 用进废退 用进废退是指身体常用的部分会变得更大更强壮 当这些部分不用时则变恶化为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或者组织虽未损害而生理机能有一定障碍时 生物本身为了自身的生存 机体会动用其他健全器官或组织的功能 从而 某些健全器官或组织经常被使用 根据 用进废退 的原理 健全的器官或组织的功能日益增强 最终会逐渐替代 弥补被损害的部分 产生新的机能和联系轴突长芽 突触传递效率的改变 潜伏通路的开放 损伤区周围组织的功能重组 损伤区对侧相应部位的功能重组如果没有 用进废退 这种补偿就是不可能的正因为这样 人们就可以为被损害的机能创造更加适宜其发展的条件或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 工具手段使其更快地适应生活和劳动 从而使其缺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2 孟德尔的遗传学 1822 1884 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的遗传学揭示了遗传规律 从而提出了人种优化的观念每个人都携带有6 8个异常隐性基因 然而 这些基因并不引起细胞功能异常 除非有两个相似的隐性基因存在 一般人群中 具有两个相似隐性基因的个体机率非常小 但是在近亲婚配的孩子中 这种机率较高 家族中 有人曾患某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 如精神分裂症等 学习障碍 尤其是阅读障碍 各种残疾 过敏中毒史等 则其他成员发生此类疾病的危险性较高这里除了基因影响外 心理因素影响也不可忽视 即增加患病的易发性或影响心身健康的脆弱性 先天性疾病中 已肯定主要为遗传因素引起的占10 左右主要在子宫中或产程中后天获得的也约占10 尚不能分清 包括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的约占80 现已有专门研究先天畸形的学科 称为畸形学 dysmorphology 遗传病的种类 单基因遗传病 约有3360多种 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 成骨不全症 牛皮癣 高胆固醇血症 多囊肾 神经纤维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腓肌萎缩症 软骨发育不全 多指 并指 上睑下垂 先天聋哑 全身白化 血友病 着色性干皮病 苯丙酮尿症 鱼鳞症 眼球震颤 视网膜色素变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0 左右多基因遗传病 病种虽不多 但发病率高 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冠心病 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精神分裂症 癫痫 先天性心脏病 消化性溃疡 下肢静脉曲张 青光眼 肾结石 脊柱裂 无脑儿 唇裂 腭裂 畸形足等 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20 左右染色体病 染色体异常所致的遗传病 近500种 如先天愚型 伸舌样痴呆 原发性小睾症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两性畸形等 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 左右 只遗传给男性的疾病 人们已发现 多种遗传病 其中大约有 种只在男性发病 女性没有或很少患病男性只有一条 染色体 若其上有致病基因 无相应的正常基因可掩盖血友病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蚕豆病 红绿色盲 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症 遗传性耳聋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当然有遗传就有变异 个体在胎儿期由于母体的药物 荷尔蒙 饮食 传染病 病毒感染 母体焦虑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脑体素 神经系统通路组织异常发展 神经细胞的错位发展等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影响 营养与健康因素 学习压力 个体交往等对个体的异向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 目前尚无法控制 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 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常为先天性的如先天愚型 多指 趾 先天聋哑 血友病等 也可后天发病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有些遗传病需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发病 如孝喘病 遗传因素占80 环境因素占20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遗传因素占30 40 遗传病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 为家族性的 也有可能仅有一个病人 为散发性的 如苯丙酮尿症 在孟德尔看来 残疾和缺陷是遗传造成的 要避免残疾 只有避免有残疾的人再生育后代 应使健全人与健全人结合 生育后代这种观念的盛行使人们更加关注优良的血统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特殊教育的对象 同时 这也造成20世纪早期一些国家相继出现 绝育法 作为一种控制措施 各寄宿制机构对智力残疾者加以隔离 以减少新的特殊儿童的产生 各国21世纪科技焦点之一 基因 基因图谱破译基因治疗基因疗法转基因工程干细胞工程 孟德尔给我们的启示 遗传有时很难改变 预防先天残疾至关重要家族基因不好不是孩子的错 都是命惹的祸生在谁家非我定 富贵在天福在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在聪慧富贵家族 但是社会是多元的无条件接纳每个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良心隔离制特殊教育安置有一定的意义 3 高尔顿的优生学 高尔顿是英国科学家 探险家和 差异心理学之父 他出生于一个金融世家 1884年于剑桥大学毕业 他爱好发明 多才多艺 学术兴趣超过同年代的许多学者 包括人了人类学 地理学 力学 气象学和心理 统计学等 达尔文与其表弟高尔顿 1839年1月 达尔文同他舅舅的小女儿埃玛 高尔顿的妹妹结婚达尔文结婚以后 埃玛一共生了10个孩子其中长女 次女和最小的儿子均幼年夭折另外的7个孩子也都患有程度不同的各种疾病达尔文的二儿子 三儿子 五儿子和终生未嫁的四女儿均患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病其他三个孩子虽然没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 但他们婚后却没有留下后代达尔文从中年起因此患上了 精神抑郁症 达尔文的家庭悲剧启示了其表弟高尔顿高尔顿创立了优生学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揭示了近亲不能结婚的科学道理 高尔顿 能力是遗传的 他在调查1768 1868年这1OO年间英国的首相 将军 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名获得智力成熟的人的家谱后发现 其中有89个父亲 129个儿子 114个兄弟 共332名杰出人士 而在一般老百姓中4000人才产生一名杰出人士 普通能力 是遗传的在调查30家有艺术能力的家庭中 他发现这些家庭中的子女也有艺术能力的占64 而15O家无艺术能力的家庭 其子女中只有21 有艺术能力 特殊能力 也是遗传的他还用80对双生子的资料 以双生子比其他亲兄弟 亲姐妹在心理特点上更为相像的事例 证明人的心理完全是遗传的高尔顿根据遗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倡导善择配偶 改良人种 高尔顿1883年提出 优生学 优生学 源于希腊文 本意是 生好的 即研究在社会控制下能改善和削弱后代遗传素质的动因 这种遗传素质既包括体格也包括智力优生学是研究如何改善人的遗传素质 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优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遗传学 高尔顿认识到 人类文明可能会创造一种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不仅是最适者能生存繁殖 就连本来不能存活或繁育的个体也能生存和繁殖后代 这就会导致不良的遗传结构在人群中的增加人类社会可以运用他的知识和才能比大自然更有效地和更成功地改进其后代的遗传素质 高尔顿认为优生学有两个任务 一是增进有关人类不同本质的知识 并判定这些特征的优劣和取舍积极的优生学是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的个体优生 即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分子学的研究 修饰 改造遗传的物质 控制个体发育 使后代更加完善 真正做到操作和变革人类自身的目的 进取性优生学二是指出旨在改进后代遗传素质的方案消极的优生学是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 就是说减少不良个体的出生 预防性优生学 优生学发展到今天 人们得出结论 为了达到改善人群的智力和体力的目的 除受精卵时已决定的遗传结构外 胎儿期的发育 分娩和婴儿抚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又有人提出优生学和优境学的概念 前者研究改善胎儿大脑发育的措施 后者研究改善婴儿的营养 教养等环境的优生途径围产期医学又致力于防止引起早产 新生儿窒息 产伤等所能影响后代智力和健康因素的研究 这些新生学科虽然并不着眼于改变人群的基因频率 但对于改善人类的素质同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优生学的特殊教育意义 一般认为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 弱智者 克汀病等患者禁止结婚 传染病活动期 传染期 者则暂缓结婚 其他遗传病患者若双方坚持结婚 则应采取限制生育 包括加强产前检查发现胎儿不健康及时终止妊娠 或建议绝育等办法 正是优生学使人们致力于改善后代的素质 从而避免了许多产前 产中残疾的出现 这就使得特殊教育的对象大大减少 这也对特殊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维萨里的解剖学 维萨里 AndreasVesaliua 1514 1564 比利时的医生 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与哥白尼齐名 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1543年他发表 人体解剖 它冲破了盖仑为代表的旧权威们臆测的解剖学理论 以大量 丰富的解剖实践资料 对人体的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这本巨著澄清了盖仑学派主观臆测的种种错误 从而 使解剖学步入了正轨 人体解剖 是科学的解剖学建立的重要标志 维萨里的研究 唯物主义看残疾破除了人们的许多迷信观念 过去 人们把残疾看作是魔鬼附身 上帝的惩罚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缺乏科学的知识来解释残疾现象维萨里提供了科学的人体解剖知识 使人们开始正确地认识残疾和对待残疾人 这就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 人们还能利用这些知识来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服务 这也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5 洛克的感觉论 约翰 洛克 JohnLocke 1632 1704 近代英国唯物论哲学家 政治家 经济学家和教育家 是英国经验心理思想的创始者 也是近代欧洲联想主义的倡导者 洛克是经验论认识体系的创造者 他反对 天赋观念 提出 白板说 也就是说 人类在没有感觉经验之前的心理状态就像一张白纸 上面没有任何痕迹 洛克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 洛克的感觉论 感觉论说明能力不是天生的 不是出生前就印于心中的 而是通过经验和感觉获得的 这就强调了后天教育对儿童的重要作用随着感觉论得到人们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人们对于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也获得了信心 改变了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 并对残疾人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洛克提倡感觉训练方法 后来 法国人依塔尔受到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对野孩维克多的训练中也采用了感官功能的训练 虽然 后来训练的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 但是他的方法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谢根于1837年在巴黎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弱智者训练学校 使该校一直运用感觉训练的方法教育训练弱智儿童 而且还影响到整个19世纪的特殊教育乃至沙莉文和她的学生海伦 凯勒的教育训练模式洛克的感觉论在特殊教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且其意义十分重大 6 比纳的智力测量理论 20世纪早期开始的智力测验运动对特殊教育中智力落后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纳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1904年 法国教育部长邀请科学家与教育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 专门研究学校判断低能儿童的方法问题比纳就是该委员会的成员 1905年 他又与西蒙合作 发明了第一个测量智力的具有成效的二次修订 这个量表称做比纳 西蒙智力量表由于智力测验的发展 才使得儿童得以精确的鉴定 从而更多的智力落后儿童被鉴别出来 这为智力落后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此 智力落后特殊班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7 布莱尔的点字系统 1829年法国盲人布莱尔发明了点字盲文 点字盲文 是用大小相等 距离相同的6个凸起点组成 形状像一个长方形 两个竖行 左边为1 2 3点 右边为4 5 6点 单位名称为 方 每个面积约为24平方毫米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 方 与人手的指头面大小相适合 可以有63种排列方法 布莱尔经反复试验 发明了用这六个点字符号表示的整套法文字母和标点符号 盲文形状 142536 12345 67890 abcde fghIj klmno Pqrst uvxyz w 意义 1879年 布莱尔的这一发明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佳盲文符号 世界各国盲校均采用这种盲文进行教学 盲文的发明奠定了盲人学习文化和进行书写的基础 对于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来说 其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8 贝尔的助听器 贝尔 AlexanderGrahamBell1847 3 3 1922 8 2英国发明家电话 电报的发明人 各种助听器 盒式助听器 耳道式助听器 耳背式助听器 眼镜式助听器 助听器的意义 使得轻度耳聋者不再 哑巴 方便了重听人与健听人的沟通开拓了聋儿语训事业 二 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生活的残疾人 多少能得到一些同情和救济 这与中国作为礼仪之帮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古代盛行的各种思想 如 大同社会 的理想主义 仁者爱人 的伦理观 强不执弱 富不辱贫 的道德观等都奠定了特殊教育的思想基础 1 废疾有养 大同社会 的理想主义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早在秦 汉以前 就提出了要赡养残疾人的问题 并把它看作是实现大同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荀子也曾提倡 五疾者 上收而养之 材而事之 官施而衣食之 兼覆无遗 几千年来 这一大同社会的理想 一直是许多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 蓬莱仙境 这种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想不仅造就了像洪秀全 孙中山这类伟大的政治家 同时也对历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 也给我国古代残疾人也带来了一线希望 成为我国古代人们同情 善待残疾人和兴办特殊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 2 积善成德 仁者爱人 的伦理观 长期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形成了一种以孔子所提倡的以 积善成德 仁者爱人 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 人恒敬之 所谓爱人 具体表现应该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以及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人达而达人 两者的有机结合 论语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也 这五者就是指 恭 自重 宽 宽厚 信 信用 敏 勤恳 惠 关心他人八德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忠 孝 仁 爱 信 义 和 平凡是真正愿意按照这种传统美德来规范自己行为的人 又怎能不敬老爱幼 救济残疾呢 3 强不执弱 富不辱贫 的道德观 在古代社会 除了孔子 孟子这些儒家思想的代表之外 另有一位古代贫民思想家墨子 他所提出的 兼相爱 的博爱思想中明确地指出 天下之人兼相爱 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富不辱贫 贵不敖贱 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纂怨恨 可使毋起 墨家的兼爱 思想尽管有很大的空想成分 但是 这种博爱的胸怀与悲天悯人的恻隐之心到底还是陶冶了人的性情 种植了善良和宽厚 对古代人们的某些思想和行动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4 轮回转世 因果报应 的佛教观 佛教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 而且也影响了道德观 轮回转世 以及 因果报应 这类宗教信念 可以在心理上保持某种无形的威慑和控制 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们的胡作非为 也可以为善良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安慰正因为这样 无论是东方 还是西方 宗教都与人的教育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六道轮回 佛教认为人可以转世 既我这辈子必然有上辈子 必然有上辈子 必然有更早的一世的我第一道是金桥 给在世时修炼过仙法 道法 佛法 积有大量功德的人通过 以升仙或成道第二道是银桥 给在世积聚功德 善果 造福社会的人通过 成为担任神职的地神 如土地等 得享人间香火第三道是玉桥 给在世积聚了功德的人经过 转世为有权力和财富之人 享富贵荣华第四道是石桥 给在世功过参半的人经过 投身平民百姓 享小康之福第五道是木桥 给在世过多于功的人经过 投身贫穷 病苦 孤寡的下等人第六道是竹桥 给伤天害理 恶贯满盈的人经过 分作四种形式投身 一为胎生 如牛 狗 猪等 二为卵生 如蛇 鸡 乌蝇等 三为湿生 即鱼 蟹 虾等 四为化生 如蚊 蚂蚁等 轮回转世 轮回实际上是指一种颠倒妄念而引起的后果 以及相关的经历过程 从事上说 是生命不同形式的生存环境 因为生死的执着而引起的互相的转化 所以有天道 人道 地狱 畜生 恶鬼 修罗 由于各自前世今生的业行而投或再投一道 从理上说 一切世界的始终 生灭 前后 有无 聚散 起止 念念相续 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 皆是轮回转世 实际上 意识 的一种投生 觉者的转世是带着心愿 带着使命责任 一般人则没有真正的转世 仅仅是重新投生的另一个生命 但偶然保留了些许过往的记忆痕迹 佛教因果报应 有利于人类的自觉自律 坚固人们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的信念 以弥补法律效力的不足佛教因果报应说即揭示了宇宙万有都是缘起相关的 是一个互相关连的关系之网 宇宙间无一事物可单独存在 社会也没有一个人能单独生存 个人既需社会大众的助力才能生存 必须也要怀感恩心 慈悲心贡献自己的能力给社会大众 自觉的淡化私我之执 增长慈悲利济之心 多做利人助人的善事 人的精神境界 道德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从而使社会祥和安定 5 有教无类 众生平等 的教育观 孔子在春秋末期 面对官学衰弱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 变为 学在四夷 的社会现实 从 性相近 习相远 的理论前提出发 明确提出 有教无类 的主张孔子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要求扩大教育对象 使各种各样的人 不论其贫富 贵贱以及国别 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众生平等 众生法性平等 对众生的慈悲喜舍心平等 在因果规律面前 众生平等 而非说众生的际遇平等 祸福平等将人类和一切生命体平等对待 他们互相依存 互相促进 即依正不二 虽然生命境界不同 但是随着因果关系的作用又可互相转化 并无尊卑高下之分一切众生都和我们人类一样 都怕受到伤害 因此要将心比心 给予广泛的慈悲和怜悯当前民族屠杀 种族歧视 残疾歧视等等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藐视其他生灵的平等权利 恃强凌弱 普渡众生 佛教认为芸芸众生 营营扰扰 漂泊于烦恼苦海之中无有出期 为了众生脱离一切痛苦 于是除自身刻苦修习外 还为不同根器的众生 分别演说不同的法要 使众生证悟真理 达到涅槃彼岸 让众生都能过着安宁和乐的幸福生活普渡众生 是佛教提倡净化人间 多做善事 帮助许多人脱离苦难的一贯宗旨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 自己成道只是小道 要成大道就必须帮助众生得道 帮助众生 渡 到极乐世界彼岸 有教无类 众生平等 的主张 使得残疾人也被纳入到教育中来 虽然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真正贯彻 但它确实影响了历代的统治者和仁人志士 使残疾人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教育机会 6 因材施教 的教学观 这主要用于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也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 孔子十分注意观察学生 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 能够用精练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 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辩 由也彦 由也果 赐也达 求也艺 正因为这样 孔子的教学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 发挥学生的长处 弥补学生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 方法 媒介 手段 目的 师资的特殊性 7 恻隐之心 慈悲为怀 的人道主义情怀 孟子主张 性善论 认为人性有不学而能的 良能 和不虑而知的 良知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 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正是教育才使得人固有的 善端 得以逐渐扩充 孟子这种思想 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朴素情怀 饱含了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影响了后来许多的统治者和社会仁人志士 对残疾人采取了同情 接济的态度 这也为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慈悲为怀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 与乐 称为慈同感其苦 怜悯众生 并拔除其苦 拔苦 称为悲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生缘慈悲 又作有情缘慈 众生缘慈 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 而与乐拔苦 此乃凡夫之慈悲 故亦称小悲 法缘慈悲 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 又称中悲 无缘慈悲 为远离差别之见解 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 为大慈大悲 8 积渐成强 持之以恒 和 笨鸟先飞 勤能补拙 的补偿观 荀子提倡 积渐 式的学习 他主张作渐进工夫 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知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跬步不休 跛鳖千里 累土不辍 丘山崇成道虽遐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为不成螾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 非蛇蟺之穴 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荀子认为 只有 积微 才是取胜的正确途径 积小成大的一个前提就是坚持不懈 即 积久 也就是持之以恒 荀子认为只要真诚地修行 努力实行 时间久了 所学的东西自会入其心灵化为性 这种思想应用于特殊教育中 是十分有价值的 特殊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 难度相对更大 许多人不免对其丧失信心 荀子的思想鼓励我们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有所回报 另外 中庸 中也有类似的阐述 其中 笨鸟先飞 勤能补拙 就强调了个人主观努力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 果能此道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或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 一也 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 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 一也 这种重视 困知 勉行 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特殊教育有必要借鉴这种思想 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外因最终通过内因起作用 三 中国当代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1 马克思学说 哲学基础 1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2 共性与特性关系 3 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1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 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 即人在改造和征服客观世界能力的发展 构成人的劳动能力的主要方面是体力和智力 二者必须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起来 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 人的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是这两种能力统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 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 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 未来社会是 一个更高级的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要实现全面发展 就要使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审美 劳动教育深入地相互交织 使各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 完整的过程 学校通过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是指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统一 协调地发展 以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 即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 这就要求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 2 共性与特性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 特殊性即个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每个矛盾都有其主要方面和次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进行特殊教育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对特殊儿童共性的认识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 不管其残疾的种类和程度如何 从本质上来讲他们具有人的社会性 有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生理基础 特殊儿童身体 包括形态 素质 机能等 在自然增长 各种感觉器官在外在刺激下也在发展 心理现象按其产生方式来说也是反射 他们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各种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普通儿童是一致的 因此 对正常儿童的教育目的 方针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上适用于特殊儿童这些共同的本质是正确认识特殊儿童的基础 是对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观点 对特殊儿童特性的认识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在生理 认识活动 个性发展 教育方式方法上和在其他方面有一系列的特殊性对于这些特殊性不能等量齐观 要加以具体分析 以利于进行特殊教育 特殊儿童两重性的意义 理清因果 即区分出第一性的缺陷和由其派生出的第二性缺陷要具体分析在诸多第二 三性缺陷中的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只是看残疾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教育带来的困难和不利一面 也要看到残疾给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新的动力和积极的影响 3 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个儿童先天遗传带来的解剖 生理特点 特别是脑发育 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仅仅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能否发展 向什么方向发展 发展的情况怎样 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外界环境 生活条件 教育 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 丰富的外界刺激物 引起儿童心理反映 教育教学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地对儿童的影响 所以在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 残疾儿童教育 是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梦 的组成部分之一使残疾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是特殊教育的依据和方向 智力像普通儿童那样发展体力像普通儿童那样得到发展个性像普通儿童那样得到发展其他能力像普通儿童那样得到发展 但是 残疾儿童由于受缺陷的影响 使得他们在各方面要做到真正地像普通儿童那样得到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这就要求教育者通过教育影响克服困难和障碍 使残疾儿童像普通而那样得到全面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在与普通学校一致的普通课程中增加补偿缺陷的特殊内容或者专门设置一些特殊课程便成了教育者选择的实施教育影响的必然途径 2007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提出的特殊教育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个性发展 开发各种潜能 补偿视觉缺陷 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 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2 促进残疾儿童发展 心理学基础 差异论是进行特殊教育的前提差异包括群体间差异 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儿童差异主要表现为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两个方面 1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人和人之间虽有着基本的共性 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的缺陷 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和发展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都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需要进行个别化教育特殊儿童难以适应普通学校中的常规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方式 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2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论 儿童的发展 主要是心理与智力的发展 是有机体的先天禀赋能力与外在环境交互影响而产生的早期儿童的智力 听力等有很大的可塑性 环境好坏对其发展有巨大影响 3 关键期理论为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 许多发育关键期 如脑细胞分裂和发育的关键期 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感觉器官的敏感期 即器官致畸的敏感期 在这些关键期 必须提供个体某种刺激或某种经验 否则某种能力或反应就难以形成 或虽能形成但不如关键期形成得那么好个体的这些关键期大多又是在学龄前时期 所以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心理学对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了解得越来越细致了 这就为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哪些课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残疾对儿童的发展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但其影响的只是某一阶段心理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而不是使整个身心停止发展 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基本上还是与普通儿童相一致的 这就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大致必须与普通学校相一致 3 个体社会化理论 社会学基础 教育的对象是人 不同的 人的本质观 对教育以及课程的解释当然就非常重要了 马克思说 在现实性上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告诉人们在考察人的发展时不断不仅要注意人的自然属性 同时还要注意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发展总是以特定的社会条件为背景的 即社会需要和社会环境 因此在考察残疾儿童教育课程安置时也必须运用社会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众所周知 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社会关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生产关系 因此可以说生产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人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具体的人 他要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展 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生产关系决定着谁掌握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利用这些条件 即社会使得哪些人得到发展 哪些人则不能达到发展 其二 生产关系还决定着使发展有条件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 社会尽可能地为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条件 在人人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 全体人民当家作主 共同掌握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在这个先进的社会里 社会尽可能地为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条件 使大家向着全面发展的同一方向发展 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途径 一个人自始至终 经过不同的社会单位完成社会化过程 但是 作为社会单位之一的学校 以其特殊的制度化 正规化教育手段 协助完成社会化的理想学校教育的目的性 组织性 强化性和优越性 决定了社会化的内容的科学性 规范性与可行性 决定了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途径 教育机会公平的两层含义 一是共享教育机会 即从总体上来说每个受教育者都应有大致相同的接受基本教育的机会 二是差别机会 即受教育者能享受到自己依能力所能接受到的教育 邓和平 教育社会学研究 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377 残疾人 即使在生理功能或心理状态上异常 但其人的本质同普通人是一样的 因而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具有与普通人同样的权利 残疾人保障法 第一章第三条指出 残疾人在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残疾人也应该和普通人一样实现全面发展 残疾人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参与社会生活 共享社会资源 这便是社会的需要 教育就必须顺应这一社会需要 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蕴涵着巨大的潜力 无数残疾人成材的实践证明他们同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他们完全有可能像普通人那样实现全面发展他们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信念 他们有追求知识 渴望奉献的热忱 他们有承受挫折和压力的韧性 他们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但这些都必须通过教育才能挖掘 开发 因为只有教育才能将可能变成现实 教育是残疾人通往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4 缺陷补偿理论 康复学基础 残疾只是个体的感知途径受阻或信息流失十分严重 但他们的身体还是在不断地发育发展 他们心理也在发展 由于人的各种感官是相互联系综合起作用的 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个体机体可以产生一种与正常的发展过程不全相同的有特殊性的适应与发展过程 在这种特殊性的适应与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 弥补 改善或替代 代偿即产生新的机能组合 在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中 其未被损害的部分会部分或全部替代 弥补被损害的部分 产生新的机能组合或新的条件联系比如视力残疾儿童 占个体感知80 以上信息的视觉通道堵塞或不太通畅后 通过视觉 嗅觉 触觉 运动觉等的代偿作用 或由其他健全器官直接代偿感知 或想方设法将有关信息转换成可代偿感知的信息感知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因和外因 对于残疾儿童的补偿来说 内部条件包括生物因素补偿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因素的能动作用 外部条件包括家庭 社会的各种外界环境 教育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等 教育和科技才是真正的 特别方式 例如 科技可以转变信息 拓宽残疾儿童认知的途径和认知的广度 教育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的ICF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2001年正式颁布了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 DisabilityandHealth 简称ICF ICF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残疾模式 它由身体结构与功能 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等核心结构组成 为特殊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从学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 活动与参与以及环境因素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进而确定特殊教育的内容与课程结构 5 满足儿童教育需要 教育学基础 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儿童的教育需要 适应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 而无论这些儿童处于何种身体 智力 情感 语言以及其他状况每一所普通教育学校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 并为这些儿童都能享受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保证质量的教育提供条件 1994 萨拉曼卡宣言 特殊教育学的哲学基础之一是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即从学生生理上有残疾 心理发展受到影响的实际出发 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特殊儿童 以生理外部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类残疾对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都有许多的影响 常常导致个体心理发展的异常 在教育需要方面表现为与普通儿童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即特殊儿童除了有与普通儿童相一致的教育需要外 还各自有特殊的需要 特殊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满足特殊儿童的普通需要和特殊需要 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 否则就与普通教育无异而不成为特殊教育了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是特殊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是满足其教育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 同时也为更好地满足其普通需要奠定了基础并为促进普通需要更好地完成创造了条件如视力残疾儿童 如果认识初步课程补上了学生所缺失的或不准确的概念 他们在上语文 自然等课时许多基本概念将不再是难题了 如果加强了他们的各类感知训练 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而获得信息的速度就会加快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定向行走能力 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变得更加方便 如果他们的行为举止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 总之 如果他们的特殊需要满足得越多 其视觉缺陷就补偿得越好 他们也普通儿童的差距就会越小 发展的起步就越接近 普通需要的满足就会更圆满顺利 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6 平等参与 政治学基础 我们的社会是由多种多样的人组成的 有男的 有女的 有高的 有矮的 有肢体健全的 有肢体残缺的 有耳聪目明的 也有耳不聪目不明的 有智力超常的 有智力一般的 还有智力低下的 正是这多种多样的人才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中每一个成员在生存权 受教育权 人格权上都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应当免费 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如此 世界人权宣言 1948年第26条 人权理论肯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教育的可能性 我国的政体的一个特点就是 民主制 要实现民主 就必须保障公民的权利 残疾儿童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员 有着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要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就必须接受教育 只有教育才能使他们得到充分 自由的发展 因而 教育权是残疾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加以剥夺 相反 我们应充分地尊重 尽量地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权利 在今天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特殊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并以此作为实现公民权力的一种途径 我国的立法现实也体现了这一点 1982年12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章第四十五条1985年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九条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体动产贷款合同协议
- 2025年高速公路绿化项目合同样本
- 2025年不锈钢门销售合同协议
- 2025年冷却塔订购项目合同
- 2025年兼职学生劳动合同指南
- 2025年临时公共用地合同
- 2025年农产品供货合作合同
- Unit 5 A healthy lifestyle Period 1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废弃物资源化合同
- 2025年全年度劳动合同标准模板
- 2025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02月黄石市残联专门协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 《汽车专业英语》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烟草栽培(二级)鉴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春节气介绍PPT模板课件
- 【工法】卫生间聚乙烯丙纶防水和JS防水施工工艺
- 物品出入库明细表格
- 《关于贯彻执行〈重庆市企业职工病假待遇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 水厂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