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_第1页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_第2页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_第3页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_第4页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流 行行 病病 学学 实实 习习 指指 导导 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0 实习一实习一 疾病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 一 一 目的 目的 1 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 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 病按时间 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 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 学时二 学时 4 三 内容 三 内容 一 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一 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资料 1 某地 2005 年年初人口为 1000 人 2005 2006 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 1 1 每个箭头表示病例从发病到转归的时间 该病无病后免疫力 期间无死亡 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2005 1 1 2005 7 1 2006 1 1 2006 7 1 2006 12 31 图 1 1 某地某病 2005 2006 年间发生情况示意图 请计算以下各率 1 2005 年 1 月 1 日的时点患病率 2 2006 月 1 月 1 日到 2006 年 7 月 1 日的期间患病率 3 2005 年的发病率 4 2006 年的发病率 资料资料 2 2008 年在某镇新诊断 200 名糖尿病人 该镇年初人口数为 9500 人 年末人口数为 10500 在年初该镇有 800 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 40 人死于 糖尿病 计算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 1 2008 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2008 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2008 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2008 年 1 月 1 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资料 3 为加强对 HBV 母婴传播的研究 作者对某单位孕妇 HBV 感染情况进 行连续 4 年的监测 结果见表 1 1 请计算不同年份 HBV 感染率 填入表 1 1 表 1 1 不同年份孕妇 HBV 标志物检出情况 年份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感染率 2001463124 2002420157 2003439197 2004368194 合计1690672 二 疾病的时间分布描述 二 疾病的时间分布描述 资料资料 4 保定市 1950 1988 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 1 2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 图 1 2 保定市 1950 1988 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思考题 思考题 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 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 三 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 三 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 资料资料 5 1959 年和 1974 年 4 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 1 2 所示 表 1 2 1959 年和 1974 年 4 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 1 10 万 服用疫苗前 1959 年 服用疫苗后 1974 年 城市农村 城市农村 上海41 713 9 0 040 33 重庆2 410 35 0 390 41 广西75 670 15 0 140 29 河北9 770 31 1 260 39 思考题 思考题 请解释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的原因 服用疫苗前后为什么情况颠 倒过来 四 疾病的人群分布描述 四 疾病的人群分布描述 资料资料 6 1964 年 1965 年 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 婴儿的 抗体阳性率如表 1 3 表 1 3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 上海 1964 1965 年 月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人数407552544945393036302225 阳性 率 10094 786 583 049 040 020 510 08 316 727 324 0 思考题 思考题 请解释 8 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3 五 五 现况调查现况调查 资料资料 7 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 7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引起的 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 通过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的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流行率及 HBV 流 行率均有所下降 本研究通过对某省部分地区抽样 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 并与全国乙肝流行特征进行比较 了解该地区自然人群 HBV 的感染状况 流 行特征及其免疫情况 思考题 思考题 1 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研究 是描述性的 还是分析性的 你 认为应该采用普查 还是抽样调查更合适 本次调查的目的何在 2 该种研究有何特点 主要有哪些用途 7 2 调查设计调查设计 7 2 1 调查方法及对象 以该省 2 个地级市为研究现场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 2 个城市小区 7 个农村行政村的自然人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 即以 2 个地级市为 现场 按农村 城市分层 对抽取到的每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再对调查对象抽取 3ml 肘静脉血标本 最终共采集血标本 2282 份 思考题 思考题 1 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几种 2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4 3 如何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4 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7 2 2 调查过程及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编写调查表初稿 经预调查 后形成正式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以直接询问的方式填写调 查表 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每名调查对象在调查前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 调查内容包括 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业等 2 乙肝疾病相关知识 关于乙肝传播途径的常识知识 3 医源性接触史 注射史 住院史 手术史 输血史等 4 免疫史 免疫接种时间 免疫针次 5 生活接触史 共用牙刷 牙杯 剃须刀 以及外出聚餐情况等 血标本在 0 6 保存 6 小时内进行血清学检测 检测 HBV 感染标志 HBV M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五项 对可疑阳性 标本进行重复实验验证 乙肝五项标志物 不包括单独抗 HBs 阳性且有乙肝疫 苗接种史的标本 任何一项阳性即定义为 HBV 感染 计算总感染率 即 HBV 流行率 思考题 1 为什么进行预调查 2 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 应如何控制调查资料质 量 3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调查对象的依从性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5 7 3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 EpiData3 1 建立数据库 专业人员双录入资料 SPSS13 0 进行统计分 析 流行率的比较先以 2002 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分布 用直接法进行率 的标化 然后进行比较 各组间流行率的比较用 2 检验 7 4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7 4 1 HBV 感染的一般情况 在 2282 例血清样本中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及 HBV 总阳性人数分别为 224 人 993 人 22 人 178 人 235 人和 926 人 阳性率分 别为 9 8 43 5 1 0 7 8 10 3 和 40 6 以 2002 年全国人口构成 为标准人口分布 用直接法计算标化率 标化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及 HBV 流行率分别为 9 3 41 8 1 1 6 8 9 6 35 4 思考题 1 上述粗阳性率如何计算得到 2 按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流行率的意义是什么 3 为什么此次现况研究中只能进行患病率或感染率的计算 而不能进行发病 率的计算 在什么情况下现况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 7 4 2 HBV 感染分布特征 此次共调查男性 878 人 女性 1404 人 男性 女性 HBsAg 阳性数分别为 100 人和 124 人 HBsAg HBV 阳性数分别为 342 和 584 人 不同年龄组 HBV 感染标志物流行率见表 1 4 HBV 流行率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表 1 4 不同年龄组 HBV 感染标志物流行率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6 思考题 思考题 1 完成表 1 5 计算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表 1 5 不同性别 HBsAg HBV 感染率 HBsAg HBV 性别人数例数感染率 2 P例数感染率 2 P 男878100342 女1404124584 合计22822249 8192640 58 2 什么是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 从以上疾病的分布特征能得到哪些线索 试 进行分析 3 对该地区年龄和 HBV 感染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得出年龄和 HBV 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 高年龄组 HBV 感染率高 试分析其可能原 因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7 实习二实习二 分析性研究资料分析分析性研究资料分析 一 目的 一 目的 1 初步掌握分析性研究的设计 调查方法及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2 初步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二 时间二 时间 4 学时 三 内容三 内容 资料资料 1 一 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996 年对 县青 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 县 两县在民族构成 生活习惯 地理气候以及性别和年龄构成上均具有可比性 进行了既往 9 年 1987 年 1 月 1 日 1995 年 12 月 31 日 的死亡率调查 结果见表 2 1 表 2 1 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 死亡人数 死亡率 1 10 万人年 调查 人数 观察人年 全肿瘤肺癌间皮瘤胃癌肠癌 暴露组454339430 0572 182 60 21 53 26 7 17 75 6 15 22 6 15 22 非暴露组562648236 4860 124 39 12 24 88 0 2 07 9 18 66 3 6 22 合计1016987666 53132337159 注 假设非暴露组有 1 例间皮瘤 死亡率则为 2 07 表 2 2 33 49 岁男子按血清胆固醇水平分组的冠心病 10 年累积发病率 血清胆固醇 mg dl 观察人数病例数累积发病率 114 20920 96 194 209115 26 214 209146 70 231 2092612 44 256 2093215 31 合计1045858 13 二 表 2 2 是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心对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研 究的部分资料 首先检测了 1045 名 33 49 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含量 按其水 平高低分为 5 组 随访观察 10 年后计算各组冠心病 10 年的累积发病率 三 某医院欲研究 吸烟与肺癌 关系 收集本院诊断为肺癌的男性病人 113 例为调查对象 配一例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男性 113 例作为对照 对子均衡性分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8 析检验结果 年龄 性别 民族 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两组 吸烟习惯比较见表 2 3 表 2 3 男性肺癌组与对照组吸烟习惯配对比较 对照 病例 吸烟不吸烟 合计 吸 烟6832101 不吸烟12112 合 计8033113 思考题 思考题 1 上述研究各自属于什么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 上述研究各自容易产生何种偏倚 如何保证组间的可比性 资料资料 2 某地从 1977 年 1 月 1 日到 1986 年 6 月 30 日对 HBsAg 阳性和阴性两 组人群的肝癌发病情况进行了近 10 年的随访观察 结果发现 HBsAg 阳性组发 生肝癌 41 例 HBsAg 阴性组发生肝癌 16 例 两组的观察结果见表 2 4 表 2 4 随访人群观察人年计算表 HBsAg 阳性人群 HbsAg 阴性人群 年份 年初人 数 A 不变人 数 B 退出 人数 人年数 A B 2 年初人 数 A 不变人数 B 退出 人数 人年数 A B 2 19771195119321194 0 507750707 19781193118851190 5 5070505911 19791188118711187 5 505950554 198011871176111181 5 5055503718 198111761166101171 0 5037503345035 0 198211661153131159 5 50335012215022 5 19831153113518 50124982304997 0 19841135112213 49824949334965 5 1985112211139 49494924254936 5 1986 111311094 49244902222456 5 合计 86 175 注 随访截至 1986 年 6 月 30 日 故 1986 年的人年数 A B 2 2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9 思考题 思考题 请计算出上表中空出的人年数 分别计算 HBsAg 阳性和阴性人群肝癌的发 病密度 并计算 RR AR AR 资料资料 3 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分析 一 队列研究调查的设计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 实验组的确定 在 34494 名男医生中 凡吸烟者作为实验组 并 根据不同程度的吸烟量 支 日 把实验组再分成轻度吸烟组 1 14 支 日 中度吸烟组 15 24 支 日 及重度吸烟组 25 支以上 日 三个不同组 2 对照组的选择 采用内部比较法以研究对象中不吸烟者作为对照 组 2 随访 划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后 对被研究对象进行追踪随访 观察比较各组 中肺癌死亡的情况 随访共分两期 每期时间约五年 从 1951 年 11 月 1 日 开始 第一期随访至 1965 年 4 月 30 日 实际时间是四年五个月 第二期随 访至 1961 年 10 月 31 日 两期共十年时间 自开始观察日起 每 12 个月统 计存活数及计算暴露人年数 队列研究调查的结果是通过经常性的死亡登记资料来了解 由于事先联 系 凡是医生死亡的名单和情况将通知调查者本人 凡是男医生死亡者 包 括肺癌及其它原因死亡的 都按随访登记卡项目登记 二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 暴露人年数的计算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0 队列研究调查时 常用暴露人年数作分母来计算死亡率 再进行比较分 析 本资料研究对象男医生 34494 人 共观察了 10 年 共获暴露人数 269000 自开始观察日期起 就不允许另外医生进入研究组内 因此每年各 年龄组的人员数变动 主要是由于人员死亡及年龄的变化据所致 2 肺癌人年死亡率的计算和比较 第一期随访 用 35 岁以上的男医生来比较 共获暴露人年数 113 197 肺癌死亡 84 人 人年死亡率为 0 74 第二期随访结果与第一期随访结果基 本相同 十年共计肺癌死亡者 312 人 人年死亡率为 0 65 按不同吸烟情 况 五年和十年前瞻性调查资料各年龄组肺癌死亡情况分别见表 2 5 和表 2 6 3 计算相对危险性和特异危险性 表 2 5 35 岁以上英国男医生吸烟不同情况的肺癌死亡率 1951 1956 年 年龄组不吸烟组 轻度吸烟组 中度吸烟组 重度吸烟组 岁 人年 数 死 亡 数 死亡 率 人年 数 死 亡 数 死亡 率 人年 数 死 亡 数 死亡 率 人年 数 死 亡 数 死亡 率 35 54 11 266 00 00 23 1022 0 09 23 75140 17 15 24840 26 55 64 1 907 00 00 6 33320 32 6 51460 92 5 155163 10 65 75 1 078 00 00 5 20171 35 3 893133 23 2 290114 80 75 85611 17 3 950112 78 1 93142 07 72234 16 合计 15 107 0 07 38 586 0 47 36 089 0 86 23 415 1 66 合计的各级死亡率都经过标化 表 2 6 英国男医生不同吸烟情况的死亡率 1951 1961 年 每日吸烟支数肺癌死亡率 相对危险度 RR特异危险度 AR AR 不 吸0 07 1 14 支0 57 15 24 支1 39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1 25 支2 27 合 计0 65 肺癌相对危险性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 称之为剂量效应关系 或称 生物学阶梯 根据表 2 6 计算 RR AR AR 并绘剂量效应曲线图 图 2 1 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图 表 2 7 英国男医生各种死因的危险性与吸烟之间关系 1951 1961 年 死因不吸烟者死亡率 重度吸烟者死亡率 RRAR AR 肺癌0 072 27 其它癌1 912 59 慢性气管炎0 051 06 心血管病7 329 93 其它病12 0619 67 思考题思考题 1 根据表 2 7 计算 RR AR AR 2 吸烟与肺癌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说明理由 如想进一步说明二者之 间的因果关系还需作什么研究 资料资料 4 关于肺癌的病因 近半个世纪以来曾指出过吸烟 大气污染等危险因 素 但也有人提出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 是由于人的寿命延长 人口老化的 结果或对肺癌诊断手段的改进使肺癌的检出率与死因诊断水平提高等等有关 英国学者 Doll 和 Hill 于 1948 年 4 月至 1952 年 2 月近四年收集了伦敦及其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2 附近 20 所医院诊断为肺癌的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 从中去除了误诊的 病危不 配合的 死亡的 耳聋者 不会英语者 共计 1165 人 占当时这些医院里肺 癌病人的 85 在调查每一例肺癌病人的同时配一例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癌 症病人作为对照 作者将男性肺癌患者与非呼吸系统癌症患者 对照 的吸烟 习惯的调查结果进行列表 表 2 8 男性肺癌组与对照组吸烟习惯成组比较 吸烟习惯肺癌组对照组合计 吸烟135012962646 不吸烟 7 61 68 合计135713572714 3 根据表 2 8 计算 2 P OR OR 95 CI 并解释结果分析吸烟与肺癌之 间的关系 2 P OR OR 95 CI 表 2 9 男性肺癌组与对照组吸烟习惯配对比较 病例 对照 吸烟不吸烟 合计 吸 烟128971296 不吸烟 610 61 合 计135071357 4 根据表 2 9 计算 2 P OR OR 95 CI 并解释结果分析吸烟与肺 癌之间的关系 2 P OR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3 OR 95 CI 5 本资料用哪一组分析方法合理 作者进一步把男性肺癌组按吸烟与否及每日吸烟剂量进行分析 见表 2 10 表 2 10 每日吸烟剂量与肺癌的关系 男性 吸烟剂量 支 日 肺癌组对照组合计OR 0 7 61 681 0 1 49 91 1404 7 5 516 61511317 3 15 445 408 8539 5 25 229 162 46116 1 50 41 20 6117 9 合计1357135727149 1 2 113 7 2 0 01 5 15 09 6 从表 2 10 中可以看出什么趋势 吸烟剂量与肺癌间呈何种关系 7 从本次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该研究的主要 优缺点是什么 尚需进一步做何种研究以判定其因果关系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4 实习三实习三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分析 一 目的 一 目的 1 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掌握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常用指标 3 了解预防接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设计 4 熟悉分析临床疗效的方法 二 学时 二 学时 4 学时 三 内容三 内容 资料资料 1 某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后 HBV 感染情况分析 一 基础研究 某地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呈地方性流行 12 献血员 HBsAg 阳 性 90 居民至少一项 HBV 标志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HBV 和原发性 肝细胞癌 PHC 明显相关 男性 PHC 年发病率为 30 10 万 75 10 万 在实施 HB 疫苗免疫计划前 曾对该地区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 HBV 感染流行率和发病率进行调查 现况研究表明 儿童感染 HBV 的危险性最 高 纵向研究表明 30 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 HBs 当被动免疫 消失时 HBsAg 流行率急剧上升 但在出生 6 12 月仍有 3 婴儿具有抗 HBs 2 岁时 17 儿童 HBsAg 阳性 在 6 7 岁时 80 儿童至少一项 HBV 标 志阳性 在 13 岁时儿童 HBV 感染率与成人相同 13 HBsAg 阳性 91 既 往或近期 HBV 感染 因此 在该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二 实验设计 N 区离 D 市 160 公里 交通方便 该区为一农业区 人口流动较少 医 疗卫生机构健全 服务质量较高 按随机分配原则分组 其中 16 个村庄接 种 HB 疫苗 18 个村庄接种安慰剂 HB 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 携带状态率 该区所有从出生至 2 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计算样本大小 证明疫苗保护率为 90 把握度为 0 9 0 01 单侧检验 算得需 90 名既往未曾暴露 HBV 者随访 12 个月 由于 34 的 1 24 个月龄人群至少已有一项 HBV 标志 且失访率为 50 于生第一年婴儿死亡率约为 20 另有 30 儿童不能按规定追踪 因此 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 273 名或以上 如把握度为 0 95 0 01 则需 327 名儿童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5 三 疫苗和免疫 1 HB 疫苗由某研究所生产 疫苗批号为 77 102 每毫升疫苗含 10ug 蛋白 疫苗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2 对照疫苗为白喉 破伤风 百日咳疫苗 DTP 由某研究所生产 批 号 77 204 HB 疫苗免疫计划于 1978 年 9 月开始 受试者连续接种三次 每次间隔 一个月 每次此下注射 1ml 1 年后 再加强一次 对照组接种 DTP 疫苗 免疫程序同上 于注射第一次疫苗的当天 第三次疫苗的三个月后 以及加强接种时取 血样检测 HBV 标志 疫苗接种记录由公共卫生护士完成 其内容包括 受试者密码 姓名 年龄 性别 母亲姓名 户主 村名 疫苗接种日 期和结果 四 实验室检测 本研究应用美国 Abbott 实验室生产的放射免疫试剂药盒 检测 HBsAg 抗 HBs 和抗 HBc 五 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特征比较见表 3 1 表 3 1 疫苗组和对照组性别 年龄构成比较 对照组 n 267 疫苗组 n 335 人数百分数 人数百分数 性别男13650 9 15747 5 女13149 1 17652 5 月龄1 1214554 7 20059 7 13 2412145 3 13540 3 六 结果 追踪 12 个月后 疫苗组和对照组 HBV 事件比较见表 3 2 3 3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6 表 3 2 最初血清学阴性儿童中追踪 12 个月后的 HBV 事件比较 对照组 n 195 疫苗组 n 238 人数百分数 人数百分数 HBsAg 147 2 41 7 HBsAg 和抗 HBc 63 1 31 2 合计2010 3 72 9 抗 HBs 73 6 22293 3 HBV 16886 2 93 8 表 3 3 疫苗组和对照组最初血清学阳性儿童中在注射疫苗 12 个月后 HBsAg 携带率比较 对照组 n 72 疫苗组 n 97 人数HB A 人数 人数HB A 人数 抗 HBc 469 19 6 470 0 抗 HBs 120 0 240 0 HBsAg 1411 78 7 2614 53 9 思考题思考题 1 在本试验前 对该地居民 HBV 感染情况进行基础研究有无必要 为什 么 2 本研究选择试验现场及对象是否合适 3 本研究关于样本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4 你对疫苗组和对照组可比性资料是否满意 为什么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7 5 还有哪些重要结果需要分析 6 你认为本研究室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7 如果由你主持此项研究 你将如何进行 资料资料 2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例 1 山东胡氏将 61 名婚前体检对方为 HBsAg 阳性或 HBsAg 和 HBeAg 又阳性的易感配偶随机分为两组 婚前分别接种乙肝疫苗或安慰剂 完成全程免疫后 6 个月抽血检测抗 HBs 并准予登记结婚 婚后随访观察 1 年 于婚后 6 个月和 12 个月两次采血检测 HBV 感染情况 结果见表 3 4 表 3 4 两组对象全程免疫后抗 HB 阳转率及婚后 HBV 感染率的比较 例数 抗 HBs 阳转数 阳转率 HBV 感染 人数 感染率 保护率 效果指 数 疫苗组3028 2 对照组312 19 思考题思考题 1 请计算两组抗 HBs 阳转率和 HBV 感染率 并进行显著检验 同时计 算疫苗的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将所有结果填入上表中 2 在评价乙肝疫苗的现场效果时 免疫学效果和流行病学观察结果的意 义如何 请根据上述资料 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作出初步评价 例例 2 某单位为评价百日咳菌苗的效果 选 1403 名 6 个月于 6 岁的婴幼 儿注射百日咳菌苗 另 1605 名同龄婴幼儿作为对照 从某年元月初开始首 次随访 以后每月初随访 1 次共 11 次 11 月初为最后一次 在观察期间有 部分适龄婴幼儿先后加入观察组 也有部分因各种原因退出观察 其随访记 录资料如表 3 5 所列 有人用下列公式计算两组百日咳的发病率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8 试验组发病率 试验组百日咳发病人数 1403 253 试验组中退出的观察人数 对照组发病率 对照组百日咳发病人数 1605 198 对照组中退出的观察人数 表 3 5 百日咳菌苗现场试验随访结果 时间月内新加入观察人数 月内退出观察人数 月内百日咳发病人数 月份 试验组对照组 试验组对照组 试验组对照组 17966 3038 419 24526 1141 221 36019 821 324 4518 1937 233 51014 2540 735 61817 2957 823 71312 7383 320 81117 7473 540 996 467404 214 1033 819691 14 11 5774 合计253198 16121559 37233 思考题 思考题 1 你认为这样计算是否合理 为什么 2 如何正确计算 并加以比较 3 对百日咳菌苗的现场实际效果作出估计 例例 3 为了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效果 对某一集体单位 206 人鼻 腔喷雾疫苗 194 人给予某药物预防作对照 在同一观察期内 两组的发病 情况如表 3 6 所示 表 3 6 流感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观察人数发病数效果指数保护率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19 疫苗喷雾接种组2065 药物预防组19433 思考题 思考题 1 两组的发病率是否有差异 2 计算流感疫苗的效果指数 ET 和保护率 PR 资料资料 3 临床疗效评价 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双盲对照观察 70 例消化性溃疡 其中住院 54 例 门诊 16 例 均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性 溃疡 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呋喃唑酮组及安慰剂组 治疗组 37 例 男 30 例 女 7 例 对照组 33 例 男 26 例 女 7 例 治 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各为 39 和 41 岁 平均病程各为 7 年和 8 年 平均 溃疡面积各为 0 66cm 0 5cm 和 0 63cm 0 5cm 治疗组中胃溃疡 十二指肠 球部溃疡及复合溃疡分别为 6 例 30 例 1 例 对照组分别为 4 例 27 例 2 例 治疗方法 54 例住院治疗 有出血者出血停止后即开始治疗 16 例门 诊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休息 两组均采用片剂装入相同胶囊内口服 疗程结束后再行胃镜复查 结果 溃疡愈合情况 用药 2 周后治疗组 溃疡愈合 27 人 对照组 8 人 腹痛缓解情况 疗程开始时有上腹冯者 治疗 17 例 对照组 18 例 在 2 周内疼痛消失 治疗组 15 例 对照组 10 例 思考题 1 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2 作出结论并解释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0 实习四实习四 筛检筛检 诊断试验的评价诊断试验的评价 一 目的 一 目的 掌握筛检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了解其相互间的关 系 二 时间 二 时间 4 学时 三 内容三 内容 资料资料 1 皮肤试验筛检肝吸虫病 表 4 1 皮肤试验筛检血吸虫病的结果 肝血吸虫病 皮肤试验 有无 合计 阳性11753170 阴性8312320 合计125365490 1 试验的灵敏度 特异度 正确诊断指数和预测值是多少 2 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是多少 3 筛检阳性率是多少 人群患病率是多少 资料资料 2 某医院排尿障碍者前列腺癌检查结果 某医院共接收 300 名有排尿障碍的患者 经前列腺穿刺检查 作为规范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1 标准 确诊 69 名为前列腺癌患者 为了评价直肠指诊检查的真实性 分析 比较 300 名患者在进行前列腺穿刺前的直肠指诊检查情况 结果 69 名前列 腺癌患者中 直肠指诊阳性为 48 名 231 名非前列腺患者中 直肠指诊阳性 为 25 名 请列表并计算直肠指诊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阳性与阴性预测值 资料资料 3 不同血糖标准和不同患病率对某人群筛检结果 某社区的人口为 5 万人 现拟用血糖试验来筛检糖尿病 不同的筛检标 准及其准确性见表 4 2 表 4 2 血糖试验不同筛检标准的准确性 筛检标准 mg dl 灵敏度 特异度 13081 482 4 18050 099 8 按下面 3 种情况 分别出四格表 通过计算填入相应数字 并计算预测值 1 社区患病率为 1 0 筛检标准为 130mg dl 2 社区患病率为 1 0 筛检标准为 180mg dl 3 社区患病率为 2 0 筛检标准为 180mg dl 思考题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 试总结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资料资料 4 红外扫描和 X 线摄片筛检乳腺癌 表 4 3 两种方法筛检乳腺癌的结果 试验结果 乳腺癌 红外扫描X 线摄片 有无 4426 59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2 2622 62546 合计 812603 问题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 通过计算完成表 4 4 表 4 4 不同方法筛检乳腺癌时的相应指标 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单用红外扫描 单用 X 线摄片 并联试验 串联试验 思考题思考题 1 请总结一下并联试验和串联试验的效应 2 用联合试验在妇女中筛检乳腺癌 应采用并联试验还是串联试验 为 什么 3 你认为一个好的筛检试验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为什么 资料资料 5 血糖与尿糖试验诊断糖尿病结果 表 4 5 该镇居民检查尿糖及血糖结果 试验结果糖尿病非糖尿病 尿糖 血糖 73 血糖 尿糖 2311 两者均 457 两者均 1247 620 合计1997 641 请计算下列各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3 1 尿糖试验 2 血糖试验 3 并联试验 尿糖与血糖 4 串联试验 尿糖与血糖 5 与单一的试验方法相比 两种合并试验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何改变 6 如果某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对检出的阳性者医疗照顾的条件很有 限 在这种情况下 你认为普查的意义如何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4 实习五实习五 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 铜绿假单胞杆菌外膜脂蛋白铜绿假单胞杆菌外膜脂蛋白 Opr I 基因的扩增基因的扩增 1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可引起各部位的感染及败 血症 被认为是临床各科医院感染的棘手问题 早期明确诊断 及时有效选用 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关键 选择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脂蛋白 I Opr I 基因片段 合成 1 对引物 对临床标本进行预处理提取 DNA 模板 进 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 扩增 用凝胶电泳分析 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初步检 验 2 2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1 菌株菌株 铜绿假单胞杆菌 CMCC 10211 8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相当于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2 引物引物 引物序列如下 Ps1 5 ATGAACAACGTTCTGAAATTCTCTGCT3 上游 Ps2 5 CTTGCGGCTGGCTTTTTCCAG3 下游 3 其他其他 2 Taq Master Mix 内含 Taq DNA 聚合酶 dNTP 反应缓冲液 核酸染料 GELVIEW 1 TAE 缓冲液 电泳缓冲液 DL2000 DNA marker 琼脂糖粉 3 3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1 标本处理及 标本处理及 DNA 的提取的提取 取痰液标本于 1 5ml 离心管中 100 煮 10 min 10 000r min 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作为模板 DNA 铜绿假单胞杆菌标准菌株 ATCC27853 作为阳性对照 无菌超纯水作为阴性对照 2 准备 准备 20 l PCR 反应体系反应体系 取三个 PCR 管 标记为 1 2 3 分别为样品 阳性对照和一个阴性对照 即体系中的 DNA 模板分别为样品 铜绿假单胞杆菌和灭菌双蒸水 在标记好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5 的 PCR 管内 按表配制 20 l 反应体系 整个过程要在冰盒上进行 试剂体积 l 灭菌双蒸水8 2 Taq Master Mix9 DNA 模板2 0 10 M Primer F0 5 10 M Primer R0 5 合计20 加完轻弹混匀 轻离心后 放入 PCR 仪 3 PCR 反应热循环程序 反应热循环程序 94 预变性 30 s 94 变性 30 s 60 复性 30 s 25 个循环 72 延伸 1 min 72 延伸 5 min 4 保存 将加好样的 PCR 管放入 PCR 仪中后 在面板上按照上述条件设置好程序 后 按启动键开始热循环反应 4 配制配制1 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凝胶 将称好的琼脂糖粉放入三角烧瓶中 加入1 TAE 缓冲液 摇匀后放入微波 炉中煮沸三次 凉至不烫手时加入核酸染料 终浓度0 5 g ml 摇匀 倒入提 前插好梳子的胶板槽中 置于平面上待凝 室温下约15分钟 溶胶凝固后 将梳子垂直拔出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 加入适量的1 TBE 缓 冲液 液面高于凝胶 5 PCR 产物检测产物检测 用 10 l 移液枪分别吸取 5 l PCR 扩增产物 按照阴性对照 样品和阳性对 照的顺序点入凝胶孔内 再取 1 5 l DL2000 DNA Ladder 点入凝胶孔内作为分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6 子量标准 电泳时设定电压为 100V 并设定为电压恒定模式 13 待样跑至距离凝胶边缘约1厘米时停止电泳 将胶置于紫外凝胶成像仪下观 察结果 以出现249 bp 条带为阳性结果 4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说明阳性管结果和阴性管结果并报告样品检验结果 实验结果及分析 说明阳性管结果和阴性管结果并报告样品检验结果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实习指导 27 实习六实习六 公共卫生应急案例讨论及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公共卫生应急案例讨论及环境消毒效果评价 一 目的 一 目的 1 通过案例讨论和观看录像 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方法和步 骤 包括个人防护 样品采集 现场检测和卫生处理等操作技能 2 掌握常用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消毒方法 验证消毒剂对空气和一般物体 表面自然菌的消毒效果 二 时间二 时间 4 学时 三 内容三 内容 一 公共卫生应急案例讨论 一 公共卫生应急案例讨论 某年某月某日某乡镇卫生院收治一名病人 该病人症状为喉咙痛 发烧 腋下淋巴结肿痛 该症状疑似鼠疫病人 加之该病人从事皮毛收购工作 最近 又曾去过牧区 所以医生判断可能为鼠疫感染者 并第一时间向当地疾控中心 报告 当地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给当地卫生局和市级地病中心 市级 地病中心又上报给本市卫计委和省级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省级地方病地方病 防治研究中心又立即上报给省级卫计委 省级卫计委高度重视 要求省市县三 级地方病防治中心和疾控中心立即组成鼠疫防控应急小组赶赴现场 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