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北师大版备考北师大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专题 04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而且还有一定 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A B C D 2 2 分 东望夏口 西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 叹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3 2 分 220 年建立魏国的是 第 2 页 共 11 页 A 曹丕 B 曹操 C 刘备 D 孙权 4 2 分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商鞅变法 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汉武帝 罢黜百家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张骞出使西域 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 D 官渡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 2 分 东望夏口 西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 叹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6 2 分 东汉末年 为躲避战乱 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方迁移 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人手和先进的生 产工具 经验 这一现象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A 南方人可以吃到北方人做的面食 B 北方人成功躲避了战乱 C 北方得到安定团结 D 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7 2 分 从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这两组历史名词的搭配关系 我们得出与 草木皆兵 搭配的历史名词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8 2 分 公元 198 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 相约迁往江南 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 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 江南相对稳定 D 江南还没得到开发 荒地多 有发展空间 9 2 分 316 年 重建晋王朝的司马睿将都城定在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建康 10 2 分 两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还发展种桑养蚕 培植果树 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 A 南方赋轻役稀 社会相对安定 B 南方农业发达 经济重心南移 C 江南开发加速 农业多种经营 D 南方商业活跃 城市经济繁荣 11 2 分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丰收 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这材料反映的是 第 4 页 共 11 页 A 江南经济落后 B 江南政治稳定 C 北方的经济发展 D 江南经济发展 12 2 分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现象的解释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 喜欢穿异族服装 吃异族食物 A B C D 13 2 分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改鲜卑姓氏为汉姓 学汉语 穿汉服 与汉族通婚 材料中反映的是 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忽必烈改革 14 2 分 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早 A 五百多年 B 八百多年 第 5 页 共 11 页 C 近一千年 D 一千一百多年 15 2 分 据史书记载 吴平之后 帝诏天下罢军役 示海内大安 文中的 帝 是指 A 马马昭 B 司马炎 C 刘渊 D 符坚 16 2 分 中国古代文化成果多如繁星 异彩纷呈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张仲景 齐民要术 B 王羲之 兰亭序 C 郦道元 水经注 D 顾恺之 女史箴图 17 2 分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列有关我国的 世界之最 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B 九章算术 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C 东汉 蔡侯纸 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D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7 位数字 18 2 分 下列成就中 不属于秦汉时期的是 A 司马迁 史记 B 华佗制成麻醉药剂 麻沸散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 6 页 共 11 页 D 郦道元写成 水经注 19 2 分 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两千多年间 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皇帝 家天下 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多民族 与 大一统 分裂 A B C D 20 2 分 晋江名字的由来 晋人南迁 依江而居 故名晋江 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A 西晋 东晋 B 隋朝 唐朝 C 北宋 南宋 D 元朝 明朝 二 二 问答题问答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21 5 分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请完成下列各题 第 7 页 共 11 页 1 请用图片中的人物充实各篇章 2 选一代表 简介其贡献 3 世人感叹于他们的杰作 世界感谢他们的贡献 任何时代都需要像他们一样的人物的支撑 一个国家应 如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三 三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8080 分分 22 3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 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 词中的 三国 指哪三国 2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 这一战役爆发前 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23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 北方的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以匈奴人灭 西晋为序幕 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他们彼此征战 人民被屠杀 牛马被掠夺 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 大量荒芜 为躲避战乱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东晋时期 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 牛耕和粪肥也 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提高 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 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 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2 材料一中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与材料二中 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二者是什么关系 3 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哪些 4 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24 3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在 2014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改革 二字出现了 77 次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第 8 页 共 11 页 如此强调改革 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 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 本已早为推行 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 使西方人迎头赶上 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之创建 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 秦集史 材料二 秦孝公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 商君 鞅 佐之 内立 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 过秦论 材料三民族根底 莫如语言 语言消灭 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 至欲自举其语言 而消灭之 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 那么西魏 北周就是追随者 隋朝的统一 建立在魏 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1 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 国产生的影响 3 依据材料三 分析孝文帝 迁都 的目的 4 根据材料四 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