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_第1页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_第2页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_第3页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_第4页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绪 论,第一节 概 述医学心理学 1.定义/三类因素/两大内容(P1) 2.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医学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二.精神卫生学,1.定义/两种类型 (P2)2.中心内容和主要活动三.精神病学1.定义2.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P23),第二节 精神医学的基本观点 一.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同时具有心理 社会特性二.心身统一的整体观三.人与环境的统一观四.认知与评价的观点五.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第三节 精神卫生的兴起与发展1.精神卫生与中西医产生关系密切2.当今精神卫生的趋势(P5)第四节 精神卫生立法1.WHO标准的十条要点2.我国卫生立法的进程第五节 我国精神卫生现状,第六节 全科医生学习医学心理学及精神医学的意义,1.新医学模式的要求;2.满足社区人民健康需求的基础;3.实施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P78),第一章 心理社会与健康第一节 心理应激一. 应激的定义及其特点(一) 应激的一般概念1. 应激是有害环境对机体的刺激2. 应激是机体对有害环境的反应3. 应激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二) 心理应激的定义(P10) (三) 对心理应激的认识特点二. 应激源 (一) 定义 (二) 类别(P11)三.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一) 心理中介机制 (二) 生理中介机制,四. 应激反应(一) 躯体性应激反应(二) 心理应激反应(三) 行为应激反应(四) 综合性应激反应,第二节 挫折与防御反应一. 挫折(一) 挫折的意义(P20)(二) 挫折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2. 主观原因(三) 影响挫折的因素(P20) 1. 抱负水平 2. 个人容忍力,(四) 挫折反应-应对,1. 应对的含义2. 常见的应对行为(P22)盘算问题解决 寻求支持与疏导 焦虑攻击 冷漠 病态固执 妥协 退化,二. 防御反应,心理防御反应的涵义(P22)(一)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1. 爱的防御机制2. 幼稚的防御机制3.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二) 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1.否认 7.转移 13.理想化2.合理化 8.退化 14.补偿3.升华 9.投射 15.同一化4.幽默 10.幻想 16.隔离5.潜抑 11.曲解 17.抵消6.反向 12.摄入 18.渲泄,第三节 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P26)(二)心身疾病的判定标准 1、DSM-的三条标准(P26) 2、心身疾病与神经症的区别,(三)心身疾病的患病范围与患病率范围广,发病率高,有增加趋势(四)心身医学含义 (五)心身医学的研究途径 1.心理动力学途径 (1)冲突特异理论 (2)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2、心理生理学途径 (1)应激学说 (2)皮质内脏相关学说 3、行为途径 条件反射学说(或称学习理论) 以上三种途径宜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二、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一)心理刺激物与心身疾病 1、整体研究上:非决定性因素 2、以个体来说:可致心身疾病(二)心理特征与心身疾病 1、心理特征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2、心理特征与心理疾病密切相关(P31),(三)心理应激或情绪反应与心身疾病 1.特异性假说2.非特异性假说 总之,心理因素是由心理刺激物通过心理特征引起情绪反应而实现对人心身疾病的影响的.(P32),三. 社会文化因素与心身疾病四. 生物学因素与心身疾病 1. 心身疾病发生的四个关键环节(P33) 2. 心理社会因素总是要通过个体生理基础-脆弱器官才能产生对躯体的影响,即导致或加重躯体疾病.,五.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人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来实现心理因素引起生理反应并调节这种应激反应的,由此诱发身体器官的病理变化而导致心身疾病(P3334图).,六.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一) 预防 1.个体心理卫生:培养健全人格,锻炼应对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储备社会支持力量; 2.群体心理卫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运用心理科学指导,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二) 诊断 1. 诊断内容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 2. 诊断的切入点:躯体症状与器官损害(三) 治疗 1. 改变环境 2. 心理治疗 3. 药物治疗,第四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常见疾病 过程的影响一.疼痛(一)疼痛的涵义(定义.意义及四大类型)(二)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影响(P38) 1.注意 2.情绪 3.暗示 4.人格及早期经验.对处境的认知评价 5.文化.宗教.民族等因素,(三)头疼1.紧张性头痛 (1) 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2) 人格特征及治疗2.偏头痛 (1) 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2) 人格特征及治疗,二. 睡眠障碍 1. 睡眠的意义及特点 2. 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 3. 失眠(P40) (1) 表现:入睡困难.浅睡多梦或早醒 (2) 六大原因 (3) 心因性失眠的特点 (4) 对失眠的干预,三. 饮食障碍 1. 基本表现: 厌食.贪食.偏食 2. 神经性厌食(P41) (1) 临床特点 (2) 相关因素 (3) 人格特征 (4) 治疗,第二章 心理障碍第一节 概 述(1)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共性 “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情”:情绪、情感 “意”:意志、行为 特性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个性特性:能力、气质、性格,第二节心理过程障碍一.认知过程障碍(一)感觉障碍 感觉增强 感觉抑制 内感觉不适(二)知觉障碍 错觉 幻觉(幻听/视/嗅 感知综合障碍)(三)思维障碍 1.联想障碍: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 思维中断思维散漫 思维破裂 强迫观念,2.逻辑障碍:逻辑倒错 病理性象征思维妄想(被害妄想 关系妄想 罪恶妄想 疑病妄想 影响妄想 钟情妄想 嫉妒妄想 夸大妄想)(四)注意障碍注意增强 注意减弱 注意涣散 注意转移(五)记忆障碍1.记忆减退2.遗忘(逆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3.记忆错误(错构 虚构),(六)智能障碍 痴呆 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 心因性假性痴呆 童样痴呆二.情绪和情感障碍 情绪高涨 情绪低落 焦虑 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三.意志和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减弱或缺乏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违拗症 刻板动作 刻板言语 模仿动作 模仿言语,四.意识和意识障碍(一)以意识清晰程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意识模糊 意识浑浊 昏迷状态 (二)伴有意识范围缩小或意识内容是改变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 朦胧状态 自我意识障碍(双重人格 人格解体 自知力缺乏),第三节 人格障碍 人格的涵 义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一.临床表现与分型(一)反社会人格障碍 (四)癔症型人格障碍(二)偏执型人格障碍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