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层次结构的信息化战略选择研究_第1页
基于组织层次结构的信息化战略选择研究_第2页
基于组织层次结构的信息化战略选择研究_第3页
基于组织层次结构的信息化战略选择研究_第4页
基于组织层次结构的信息化战略选择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 东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基于组织层次结构的信息化战略选择研究The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Strategy Choice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hierarchy学 生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审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辽 东 学 院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独创性说明作者郑重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辽东学院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_ 日期:_ _摘 要随着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逐渐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转变,信息正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组织层面,信息己成为获得竞争力、构筑竞争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到战略高度,的反应速度、对信息活动和信息资源等进行战略规划与管理,组织应把信息提升以加快自身对环境提高环境适应性。因此,信息和战略将成为当今组织新的制高点,而信息化战略作为两大因素的结合体,必然是组织战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信息管理、战略管理、集成管理等方面的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进行研究、比较和分析,从组织层次结构的角度,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在探究组织及其信息、组织战略及其管理的概念与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信息化战略的概念与类型、模型以及信息战略的规划与管理乃至剖析了信息化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关系等基本内容框架,指出组织的信息战略从要素上涉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体制和知识管理等战略。信息技术战略关注组织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对策、宗旨、方向、目标、与整体战略的关系、环境和资源等,涉及 IT 战略规划、IT 外包决策、风险管理以及与组织战略的融合等方面;信息资源战略涉及组织信息资源的构成、挖掘与规划以及集成策略。关键词:信息化战略;信息技术;组织层次;信息资源 The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Strategy Choice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hierarchyAbstractAlong with the material and energy-based industrial economy gradually changes to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based knowledge economy, information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a competitive force, and build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all organizations should upgrade information to the strategic level, Carry out 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ctivit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etc ., to speed up its own environmental reaction speed, increas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academic papers and books that includ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for research ,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 Combined with organization rea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 Based on study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information , as well as concepts and elements of organization strategy and its management , analyses the basic content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trategy that contains the concept , types , model ,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trategy ,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 strategy etc . To point out that from the strategic elements, the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trategy involv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 information system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ther strategie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 focuses organizational overall strategy , principles , direction , goals , and relationship with overall strategy as well as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 refers to IT strategy planning , decision-making of IT outsourcing , venture management , and integration with organization strategy and other aspects ;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rategy involves the composition of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 mining and planning , and integration tactics .Key Words: Information Strate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 of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目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一、引言.1(二)论文的研究背景.1(二)论文的创新点.2二、组织信息化战略的基本框架.3(一)组织及其信息分析.31、组织及其信息的概念.32、组织信息的特征.4(二)组织战略及其管理分析.51、组织战略的概念与作用.62、组织战略的层次与类型.63、组织战略的制约因素与构成要素.74、组织战略管理的概念与要素.8(三)组织信息化战略及其规划与管理.101、组织信息化战略的概念与类型.102、组织信息化战略的模型.113、组织信息化战略的规划与管理.12(四)信息化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关系.131、组织信息是支撑组织战略的基础.142、组织战略是组织信息的价值体现.153、信息化战略是组织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154、组织战略是制定信息化战略的指导思想.15三、组织信息化战略的要素分析.17(一)信息技术战略.171、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及其作用.172、信息技术战略与组织战略的融合.183、信息技术的外包决策.19(二)信息资源战略.211、组织信息资源的构成.212、组织信息资源的挖掘与规划.223、组织信息资源的集成策略.24四、组织信息化战略的要素集成.26(一)组织信息化战略的要素集成规划.26(二)组织信息化战略的要素集成方法分析.26结束语.27参考文献.29致谢.30一、引言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深入与发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出现以及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兴起,研究组织的信息化战略已然成为一个新课题。信息化战略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及其与组织业务的整合、随着组织信息资源作用的日益增强以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集成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战略。(二)论文的研究背景组织的信息化战略可视为信息管理与战略管理的交融与派生,是一种跨信息管理和战略管理领域的交叉性、融合性战略,目的是把信息管理推进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和层次。信息化战略是组织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于信息功能的目标及其实现的谋略。组织信息化战略有时也可以理解为信息管理战略或信息化战略。从功能上看,信息化战略是一类独立的战略。从信息功能实现的角度看,信息化战略又必须与各种业务战略整合。因为无论信息多么重要,它都处于从属的地位,是为业务功能的实现而存在。信息化战略意味着对组织中的信息本身的某些问题做出战略性选择,包括应该专注哪些信息,应该重视什么样的信息活动,信息怎样才能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研究组织的信息化战略的起因首先是大多数组织的信息环境存在隐患,其次,信息资源还能够更好的配置;再就是信息化战略能够帮助组织适应变化;此外信息化战略还能使信息有更大的意义,而且信息化战略不会成为组织的负担。信息化战略管理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讨论信息的发展和管理问题,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建立和扩大其竞争优势,而对其业务与管理活动中的信息生产要素(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体制等)及其功能所做的总体谋划,它包括信息技术战略、信息资源战略和信息体制战略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它应结合组织业务的实际,匹配环境和组织内部信息要素资源,为组织建立竞争优势服务和提供支持。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爆炸正在世界每个角落上悄无声息地激烈进行。而市场这个体系也是一个信息的体系,信息的产生集散,无不常常地影响着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国内外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谁是信息战中的胜者,谁就是市场商战中的王侯。组织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掌握市场信息,离开了信息,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失败。而当组织处于危机时,若组织能够运用正确的信息竞争战略,组织就可能由此发展腾飞。可以说,市场信息是决定组织兴衰的生命线。而更具体来说,组织现代化管理的中心是经营,经营的重点是决策,决策的根据是林林总总的市场信息,市场信息在组织发展中处于先导地位。组织处于危机很可能是由于信息不灵敏、不准确、不及时而导致的经营决策失误。信息是决策的根基,根基不牢,决策的大厦就要倒塌,信息是决策的翅膀,没有了翅膀鸟是无法冲向云霄的。因此,要想组织大步向前,就必须掌握信息化战略这把利剑。以组织层次的结构的角度来探讨信息化战略的选择更具有深刻的意义。信息化战略的关键在于对信息的研究与应用。当组织掌握大量的信息时,就像面对尚未开采的新矿,要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得出对组织有益有利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所包含的各方情报的精心分析,能使组织多方了解市场及社会各方的发展动态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达到以信息取胜的目的。信息化战略让组织手握一把开启市场的金钥匙。组织处于困境中,信息化战略的适时应用会让组织在把握机遇、占领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赢得重振发展的机会。综上所述,在理论上对组织层次的信息化战略进行研究,对组织战略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信息化战略,组织把自己的智力资产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持续的竞争力以及整合的效率和效益。(二)论文的创新点本文从组织信息管理与组织战略管理的关系入手,以组织层次结构的角度深入,一方面探讨组织信息化战略的规划与管理,尝试将组织战略管理的思想方法应用到组织信息化战略管理中去,使组织信息化战略既与组织战略管理保持一致,又不缺乏可操作性,既与组织总体战略保持一致,又切实为组织的最终战略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基于当今学者和专家研究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从组织或微观层次上研究信息化战略,进而把组织信息化战略分解为信息技术战略、信息资源战略、信息体制战略、知识管理战略以及他们的集成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特别之处是本选题具有一定前瞻性,“组织信息化战略及其集成”是我国信息管理、战略管理乃至集成管理领域中一个比较年轻的概念,至今为止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可见该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尚显空白,本次研究希望能对该领域有所贡献。二、组织信息化战略的基本框架通俗地讲,战略是组织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的统一体,其应用于组织管理领域的时间并不长,早在 1938 年,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C.I.Barnard)才首次使用战略概念来解释组织发展中的各种要素及组织决策机制。时至今日,战略一词已经在现代组织管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关于组织及其信息、组织战略及其管理、组织信息化战略及其规划与管理以及信息化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关系将在本节加以分析。(一)组织及其信息分析1、组织及其信息的概念在定义组织信息之前,有必要对组织的概念加以说明。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巴纳德(C.I.Barnard)创造性地提出了组织这一概念,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体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理人员。本文所谓的组织即是基于这个定义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组织。因为不管什么组织都离不开信息沟通,信息能使组织各个要素得以动态地结合。而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是在信息论中得以专门研究的。1928 年,哈特莱(R.v.L.Hartley)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文中他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他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为信息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48 年,申农(C.E.Shannon)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的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文中他从通信工程的角度去研究信息传递与质量问题,他认为,信息的多少意味着消除了的不确定性的大小。所谓不确定性,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不了解、不肯定。因此,信息被看作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即信息是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申农的信息定义是从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角度提出的。控制论的主要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美国控制论学者维纳(N.wiener)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这种观点将信息与物质和能量区别开来,认为信息既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能量,它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另一个要素。这种观点已经被许多人接受,现在人们都认为信息除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种要素,这就是所谓的“三要素”说。但这种看法的完整含义是,有物质必有运动,有运动必有能量,有物质和能量必然有信息。我国学者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信息与认知主体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这表明,信息是一种比运动、时空等概念更高级的哲学范畴,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实际上,信息的概念是分层次的。在信息概念的诸多层次中,最重要的两个层次是: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前者没有任何约束条件,后者受主体约束。本体论认为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认识论认为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2、组织信息的特征所谓组织信息的特征,就是指组织信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组织信息是社会信息的一种,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1)目的性。组织信息的目的性是组织经济利益的表现。任何组织都具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任何一个组织收集、积累、储存和使用各种信息都是为了维护和提高该组织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组织信息必然具有一定的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目的性。(2)时效性。现代组织处于科技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中,内部,技术不断革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外部,市场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这种情况反映到组织信息中,就使组织信息迅速生产,高速加工传递,快速使用和反馈,要求组织信息的运动过程要时间短、效率高。(3)方向性。由于各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专业性和经营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和收集的有关信息,就必然与这个专业和经营范围相一致,具有与这个专业性相一致的方向性。组织本身的专业性、生产产品的方向性决定了组织信息的方向性。2.1.3 信息对组织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商品。信息社会通常被定义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集中。信息集中度取决于对信息的需求以及此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因此,一种看待信息社会是否形成的方法是评价信息的交换强度及信息内部流动的持久性。那么,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组织各种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人员及市场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信息必须经过汇总、整合、分析才能产生价值,零散的信息只能是新闻性的,无法体现真正的商业价值。对于组织以及信息分析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过滤出有效的价值点,同时又要降低获取相应信息的成本,使信息的实际应用价值大于收集、分析信息等过程所产生的成本,使信息为组织的决策带来增值价值。1986 年,N.Ahituv 和 S.Neumann 在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一书中,总结了对信息价值的三种规定:标准价值、实际价值和主观价值。从此理论基础出发,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信息对组织的价值:(1)消除组织战略决策时的不确定性因素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认为,信息是“使不肯定程度减少的量” ,是一种“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些不确定性包括时间、空间、品质、风险、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信息量是一个反应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程度减少的物理量。消除不确定性等于提高有序性或增强确定性,提高有序性就是提高功能有序性,提高功能有序性就是增加价值量。如果组织的决策方案只有一种选择,所有相关信息也将失去价值,不具有决策方案的因果性。如果信息的获得能有效排除组织在决策时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决策过程中信息所能排除的不确定因素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如,决策方案 Y=F(A,B,C,D)的具体选择根据不确定因素A,B,C,D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信息 X 能排除不确定因数 A,那么信息 X 就具有一定的价值。事实上,市场调查的目的就是获取各种信息以排除决策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2)有利于提高组织功能有序性以增加价值量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认为,信息是系统状态的组织程度或有序程度的标志。信息量是负墒,他还提出了信息量的计算公式。系统的有序性可分为结构有序性与功能有序性。用以描述各个元素的存在状态或运动状态的参量就是“功能特性” ,系统中所有元素都能够按照特定的逻辑规则、时空规则或物理规则来对“功能特性”这种特殊的参量进行排序,那么这种有序性就是功能有序性。功能有序性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有序性,是一种“活”的结构有序性,而一般的结构有序性是“死”的有序性。人类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客观目的不是为了抽象意义地消除其结构上的不确定性,而在于实实在在地增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即增强其功能上的有序性,信息的本质应该从它的功能特性去理解和定义,而不能从它的结构特性去理解和定义,因此,对于各种生命机体及人类等耗散结构来说,信息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功能有序性,而不是提高结构有序性。(3)组织信息是组织价值的真正源泉当组织获得信息后,其内部要素或外部行为受到一种附加的引导作用和制约作用,从而在时间有序、空间有序和逻辑有序等方面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改善了各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性和相关性,提高了组织整体的功能效应,提高了组织的价值率,因此信息的根本作用和本质内涵在于改变事物的价值率。(二)组织战略及其管理分析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其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 ,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 “战”指战争,略指“谋略” 。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在现代, “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1、组织战略的概念与作用(1)组织战略的概念本文认为,组织战略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是对组织的谋略,是对组织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是设立组织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它属于宏观管理范畴,是对组织各种战略的统称,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及风险性等特征,各种组织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即都是对组织的谋略,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2)组织战略的作用组织必须进行战略研究并制定组织战略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抓住市场机会,规避风险。因为:战略可以保证组织有计划地实现其战略目标。组织战略是组织根据自己的战略思想、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组织自身的特点,为达到战略目标,对组织的发展方向、途径、阶段目标等进行科学的规划,提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方针等。组织只要遵循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时间、进度和要求,按期完成阶段目标,就能实现其.战略总目标,实现质的飞跃,促进组织发展。战略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系统最优化目标。组织战略充分研究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对外部环境资源也进行有效利用,进而构造组织总体目标的优化模型,以谋求组织长远发展和系统最优化目标。战略可以促进组织决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组织战略管理通过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评价与调整,使组织决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真正建立起信息系统、参谋系统、决策系统、反馈系统等,使组织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组织战略以战略观念为指导,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质量、效果、竞争、开拓创新等观念。战略管理通过反馈系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经由外部环境的判断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及时调整管理对策,修订目标,改变竞争手段,提高应变能力,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组织对环境的动态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2、组织战略的层次与类型对一般组织而言,需要三个层次的战略,即总体战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这三个层次战略的地位和内容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总体战略分解为单位战略,单位战略分解为职能战略;总体战略指导单位战略,单位战略指导职能战略。根据战略的层次,组织战略的基本类型有:总体战略指整个组织和所有业务的战略。包括发展战略、稳定战略、退出战略、组合战略等。单位战略即战略经营单位战略,也称 SBU 战略,指组织多元化业务中各个业务领域内的战略。包括适应战略、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聚集或专一性战略)等。职能战略指各个业务领域中各个具体职能单元的战略。包括市场-产品对应战略、信息化战略、财务战略、投资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等,其中市场-产品对应战略是职能战略的核心。根据战略的表现形式,组织战略的基本类型有:拓展型战略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行业龙头企业、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及新兴行业中的企业选择。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稳健型战略指采取稳定发展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中等及以下规模的企业或经营不景气的大型企业选择,包括无增长战略、微增长战略。该战略强调保存实力,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但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量弱小。收缩型战略指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处于市场疲软、通货膨胀、产品进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经营亏损、资金不足、资源匾乏、发展方向模糊的危机企业选择。包括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等。3、组织战略的制约因素与构成要素(1)组织战略的制约因素外部因素。组织战略决策要做到全局性、稳定性和预见性,必须清楚认识并分析组织战略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和经营环境。所谓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那些与组织相距甚远但对组织具有一定影响的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科技等。所谓经营环境也称产业环境,是指那些影响行业或产业环境与竞争状况的各种因素,如行业发展前景、市场竞争力量、主要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战略、区域经济状况、经济周期性等。内部因素。组织战略决策除了受外部环境因素制约外,还受来自组织内部条件因素的制约。这些内部因素与组织外部因素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可控性。组织能够根据自身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行业背景等对这些因素进行主动调整和完善,主要包括组织信息化程度、组织管理层的认识、员工的参与意识、组织文化、组织核心竞争力等,其中组织文化对战略的制约作用在 H.Mintzberg 的战略历程一书中作了重要分析,他指出文化除了影响决策风格、阻止战略转变、产生冲突外,还会形成主导价值观,克服对战略改变的阻碍。(2)组织战略的构成要素组织战略由六个要素构成,即战略目标、战略行动、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效应。战略目标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根据战略形势和组织利益的需要确定的,不同的组织,其战略目标不尽相同。战略行动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全局性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行为和决策,是实施战略的保障。经营范围是指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它主要反映的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同时也反映出组织计划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资源配置是指组织过去和目前的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是组织根据战略期从事的经营领域和确定的竞争优势所要求的资源在质和量上的分配,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程度。竞争优势是指组织通过其资源配置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形成的不同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协同效应是指组织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获得的综合效果,是组织各经营领域之间联合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果大于各自单独经营时的效果之和的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4、组织战略管理的概念与要素(1)战略管理的概念与特征战略管理是指对组织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战略管理依据战略规划,对战略实施加以监督、分析与控制,特别是对组织的资源配置与发展方向加以约束,最终促使组织顺利达成目标。1976 年,I.Ansoff 出版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提出“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1982 年,G.Steiner 出版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可的概念为,战略管理是指组织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可见,其重点是制定和实施战略,并使组织战略与组织内外达成动态平衡,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不是静态、一次性的管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不间断的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全局系统性。组织的战略管理是以组织的全局为对象,根据组织总体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所管理的是组织的总体活动,所追求的是组织的总体效果。它不是强调组织某一事业部或某一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战略来协调组织各部门的工作。从内容看,战略管理分为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估等阶段,这些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战略制定是战略实施的基础,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而战略评估反过来又为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经验和教训。三个阶段的系统设计和衔接,可以保证取得整体效益和最佳结果。长期性。战略决策是对组织未来长期内,就组织如何生存和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它以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当前情况为出发点,并对组织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限制作用,但这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是长期发展的起步。可见,战略管理也是面向未来的管理,在迅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组织要取得成功必须对未来的变化采取预应性的态势,这就需要组织做出长期性的战略计划。动态适应性。包括环境适应性和资源适应性。制定发展战略时,要考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分析环境,了解目前外界环境的特点,研究外界环境有可能对组织带来哪些影响,根据这些来决定组织战略如何去适应外界环境。还要知道组织有多少资源,如设备、资金、人员等,以解决组织经营发展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适应性问题。渐进性。是指在组织的整个战略过程中,各种战略活动进行的逐步、适宜和连贯。渐进性特征始终制约着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三方面的活动。在战略管理实践中,渐进性对于动态地驾驭组织战略的推进具有指导意义。在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决策层的有关战略行为不可逆转地受到这个基本特征的制约,任何脱离组织能力的战略行为和急功近利的重大决策都会阻碍组织的健康成长。稳定平衡性。战略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实际管理中,战略需要有一个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使事业发展、组织经营管理发生混乱,从而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失。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平衡状态,因为战略管理过程是建立在组织能够连续监控内外部的动态和趋势的基础上,所有的组织必须有能力迅速地确定和适应各方面的变化,并平衡各方利益关系。(2)战略管理的要素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四个关键要素。战略分析。旨在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包括确定组织战略制定和评价的依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分析组织的外部环境以了解组织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组织带来的机会或威胁;分析组织的内部条件以了解组织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的资源和战略能力,了解与组织有关的利益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及其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组织会产生的影响和制约。战略制定。首先制定战略选择方案,组织应从多个角度考虑,选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等方法来制定战略方案。其次评估战略备选方案,一方面要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组织的优势,克服劣势,是否利用了机会,削弱威胁;另一方面要考虑选择的战略能否被组织利益相关者接受;此外还要关注战略收益、风险和可行性。再次选择战略,即最终的战略决策,确定准备实施的战略。最后就是制定有关研发、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政策和计划。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对战略规划的执行。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动态管理过程,有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战略发动、计划、运作、控制与评估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平衡配置组织的各种资源,注意各部门以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的协调配合,还应根据组织的各种环境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战略评价。就是分析论证每个可行战略方案的机遇与挑战,优点与缺点,成本与收益等。包括三项基本活动:考察组织战略的内在基础;将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行动与计划的一致。具体评价内容有:战略是否与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相一致;从利用资源的角度分析战略是否恰当;战略涉及的风险程度是否可以接受;战略实施的时间和进度是否恰当;战略是否可行等。根据评价,若组织外部环境、组织自身条件,或二者均发生了变化,应及时对所制定的战略进行调整,包括调整组织的战略预期、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组织的目标体系、组织的战略以及组织战略的执行等内容,以保证战略对组织经营管理进行指导的有效性、科学性。(三)组织信息化战略及其规划与管理从前文可知,信息化战略是组织的主要职能管理战略之一,是组织信息功能要实现的任务、目标及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方法、策略、措施的总称。将信息提升到战略高度是组织信息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各种分散的信息活动及其理论研究在战略层面的集成和质变。1、组织信息化战略的概念与类型(1)信息化战略的概念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组织的信息化战略只是技术部门的职能战略,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对组织功能、结构、发展远景及运作方式的变革作用越来越明显,无论什么组织(如政府、企业、学校、社团等)都要做出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对策与规划。组织的信息化战略,作为应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整体策略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信息化战略也由组织的部门职能战略提升为组织的整体核心战略之一。组织信息化战略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和要素资源,为实现组织总体战略和单位战略而对组织信息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活动以及对其相关要素资源进行的统筹安排,是组织信息活动要实现的任务、目标以及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方法、措施的集合体,是关于组织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要素资源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总体谋略。从管理上看,信息化战略从属于组织战略管理和组织信息管理这两个领域,并且是连结这两个领域的纽带。(2)信息化战略的类型一般而言,信息化战略是关于组织信息功能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总体谋略。从信息化战略本身内涵和要素的角度,人们也在宽泛的框架内理解信息化战略,如W.R.Synnott 和 W.H.Gruber 所理解的信息化战略既包括单纯信息功能的战略,也包括信息功能与业务单位功能整合的战略;既包括信息资源的管理战略,也包括信息技术的管理战略,还包括信息体制管理如信息组织、信息政策、信息人员等方面的战略。此外,在我国,霍国庆则认为,信息化战略从其本身来说可以划分为信息技术战略、信息资源战略、电子商务战略、信息组织战略等功能或管理战略。实际上,信息化战略的展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管理的过程。本文从以上观点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