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游翻译的语言“离格”_第1页
浅谈导游翻译的语言“离格”_第2页
浅谈导游翻译的语言“离格”_第3页
浅谈导游翻译的语言“离格”_第4页
浅谈导游翻译的语言“离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浅谈导游翻译的语言“离格”论文关键词:语言“离格”社交语用语用移情跨文化旅游 论文摘要:导游翻译使用的语言必须得体,但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了语言的“离格”现象严重影响了跨文化旅游的进行。分析了社交语用“离格”现象的成因,并用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其危害。为了更好地和外国游客沟通情感,建议导游翻译运用语用移情来避免语言“离格” ,并多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16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游接待国和全球第四大出境客源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导游,特别是导游翻译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导游被称为“山水之魂” 、 “民间大使” 、 “百科全书” ,导游翻译的作用勿庸置疑。因此,提高导游翻译的跨文化素质势在必行。涉外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其信息的编、译码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在交际过程中,尽管交际的一方英语说得很流利,但如果2 / 12不熟悉英语本族语的表达方式和语用原则,则会使交际的另一方不知所云,造成误解,甚至发生冲突,从而影响交际。一个语法、语音或是词汇错误,顶多被认为是说的不好,但如果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则说话人会被认为是不真诚或居心不良。因此导游翻译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熟悉不同的语言使用规则,懂得在什么场合下,对谁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以及说什么是礼貌的、得体的。因此,得体、礼貌的语言是导游翻译必须具备的。 1 语用学和语言“离格” 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是否合适、得体的学问。语用学强调在不同语境下选择合适的话语,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上。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波及面广,从词汇、语句层直到语篇层无不受文化的制约。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的文化背景、交际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差异,以至在表达中没有考虑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使一种言语的言外之意在不同的文化中失去作用,而说话不合时宜、不得体或是不地道、带有明显母语文化痕迹,或有意无意地按照母语的文化模式来操用目的语,从而出3 / 12现语言离格现象(1inguisticdeviation),导致语用失误。这种“离格”可分为语用语言的“离格”和社交语用的“离格” ,即语言的语用知识和文化的语用知识两方面的“离格” 。按 JThomas 的意义框架又可分为第一层面的“离格”和第二层面的“离格” 。第一层面的“离格”指说话人语言表达主题或传递信息不准确或怪异,如: 案例 1 一个美国团队来到黄山观光,在结束第一天的游览后,导游宣布他们第二天的行程:NowI11reporttomorrowSitineraryMorningcallwillbe6Oclock,breakfast6:30,departuretime7YoucanvisitNotrhSeascenicspot,andcomebackforlunchat11:30Areyouclear? 结果游客却沉默不语。为什么?从表面上看这些句子没什么不对的,只是省略了两个“willbe”而已,不过这更符合口语体的简洁特征,但问题是指示语出现离格。“you”第二人称当然指游客,不包括导游自己。游客所得的信息是导游不和我们一起去游览北海景区,让我们自己去。游客不高兴的理由是:你为什么不去,你是我们的导游,我们是付了钱的。由此可见这位导游用了个很不妥当的“you”而向游客发出了错误的信息,导致误解和不满。4 / 12如果导游能够运用语用移情的等同原则,把自己看成是听话人中的一员,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下,说:“WeCallvisitNorthSeascenicspotandcomebackofrlunchat1l:30 ”这就使游客感到更亲切、更易相互沟通,会觉得导游的尽职尽责。第二层面的“离格”是指听话人对说话人以言外行事(Illocutionaryact)表达的意义产生误解。人们的语用行为受制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到语用行为。因不了解或忽略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语言表达不妥,所以这种离格属于社交语用方面的离格。比如说中国人见面都说:“你去哪啊?” 、“你多大了?”以示关爱。但如果导游对外国游客说:“Whereareyougoing?”、 “Howoldareyou?”,游客会觉得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 2 社交语用方面的离格语言 我国著名浯用学家何自然教授在其撰写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一文中描述了他和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 GKasper 领导的语用学研究小组对不谙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就如何看待“离格”英语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对第一层面“离格”英语的容5 / 12忍度要比第二层面高。第二层面的“离格”英语本族人觉得较接近他们的母语,但显然很不合适;而第一层面的“离格”英语则可以容可见,第二层面的“离格”语言所产生的影响要比第一层面的严重得多,因此,将着重探讨第二层面的语言“离格” ,即社交语用方面的“离格” 。 21 价值观的差异导致的语言“离格”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体现出的价值观是互助和无私奉献,主动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的价值观体现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独立性。 案例 2 一位客人生病了,导游很着急,就过去询问他: A:YoulookuncomfortableAreyousick? B:Yes,Ihaveacold A:Whynotgoandseethedoctor?ChinesemedicineisgoodDidyoutakeanypills?YoushouldwearmoreclothesDrinkmorewaterTakeagoodrest 6 / 12B:Youarenotmymother,areyou? 显然第二轮的谈话是不适宜的、 “离格”的,可以看出导游翻译的热情是多余的。不但客人很生气、很反感,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独立性受到威胁和侵犯,而且导游自己也感到很委屈,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主动关心他人,这种美德却未被认可。这就是价值观差异所致,其实导游只要说“TakecareofyourselfIhopeyouwillbebetterSOOf1 ”就足够了。 22 风俗习惯的差异所致的语言“离格”风俗习惯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特定表现形式,且差别很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就会出现交际失误。 案例 3 一个中国旅游团到澳大利亚 Perth 旅游,抵达时已很晚,客人还未用晚餐,于是地陪 MissSmith 宣布当晚的安排:We11haveteaatabout8:00rightafterwearrivethehote1DuringtheteatimeI11haveyouregisteredandhaveyourrooms7 / 12readySOthatyoumayhavearestrightafter结果领队却翻译成:“我们大约 8:00 到宾馆,一到那里就喝茶。喝茶其间,Smith 小姐会帮我们登记入住,以便喝好茶后大家可以进房间休息。经领队翻译后客人很困惑:还没吃饭呢,怎么就叫我们喝茶。于是跟领队抱怨:我们饿了,要吃饭不喝茶。原来澳大利亚人习惯把每天的正餐称为“tea” 。而领队不了解澳洲人的生活习俗,没能很好地利用语用迁移,结果把“teatime”译成了不符合语境的、不适宜的“喝茶时间” ,结果错误地传达了信息,引起了误解。 23 思维和推理方式差异导致的语言“离格”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文化熏陶下衍生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模式,这种差异使他们在语言上产生不同的联想。不了解这种涵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案例 4 一个美国观光团到农村去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乐。导游在讲解时自始至终用“peasants”来介绍“农民” 。客人在参观时发现农民盖起了漂亮的楼房,生活非常幸福,待人接物很有礼貌。于是他们很不理解导游为什么用“peasants”一词,认为导游极不尊重农民,甚至有歧视农民的倾向,所以对导游强烈不满。 8 / 12原因是导游用了个“离格”的单词“peasants” 。原来英语中“peasants”和中文中的“农民”涵义不同,“peasants”含有贬义,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乡下人,是没教养的人。 24 礼貌原则的差异导致的语言“离格”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 ,要“谦” ;指谓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时要“抬” ,要“尊” 。因而当中国人得到别人的赞扬或邀请时往往采用谦虚推让、甚至否定自己的方式,经常用“不不” ,或者“哪里,哪里”等以示谦虚有礼。而英美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强调个人价值和自信,因此对别人的赞扬能够坦然接受,总会乐意说“Thankyou”来表示接受,以免伤害对方的面子。案例 5一位外国游客在结束了中国之旅后,对导游的服务赞赏有加。 游客:YouvedoneagoodjobIreallyappreciateitThankyou 9 / 12导游:No,noItsmyduty “不不,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汉语中绝非是不给面子,而是一种谦逊的答礼。而客人却认为“duty”一词的含义是职责在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由此可见“ItSmyduty”是一句“离格”回答。这样的回答使客人感到十分尴尬,反而达不到加深感情的目的。其实他只要说:“YouarewelcomeImgladtobeofhelp ”就非常得体。 25 伦理道德的差异导致的语言“离格” 中国人强调“上下有序,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所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言语交际中体现出对老人的尊重,如使用“您老” 、 “老先生” 、 “老教授”等称呼来体现对他们的尊敬和爱戴,老年人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而西方人心目中的“老”却意味着风烛残年,寂寞孤独、没有用。所以他们很忌讳老,不愿让人觉得老了,不肯依赖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同情,常常亲自做一切事情以表明自己还很年轻。 10 / 12案例 6 一对外国老夫妻在黄山游览,导游对他们嘘寒问暖道:”ItSdifficulttoclimbbe-causeyouareoldYoumustbetiredTakearest ”。 “爬山很辛苦,你们岁数大了,一定累,休息一会儿吧。 ”这句话让中国人听了会感到很温暖,但对外国人来说就很不得体、很不礼貌,甚至会认为是一种侮辱。 此外,对游客打招呼用“Whereareyougoing?” ,“Haveyoueaten?”,与客人告别时时说“Walkslowly” ,对客人的赞赏作出反应说“Imnotgoodatit ”, “ItSjustanordinarydress ”以及问“Areyoumarried?” ,“Howmuchisyourincome?”, “WhatSyourreligion?”之类的话题都会被看成是怪异的、 “离格”的语言。文化差异涉及方方面面,导致的“离格”也是多种多样,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赘述。 3 语用移情在跨文化旅游中的运用 语用移情(empathy)是跨文化旅游的一道润滑剂,在语用学上是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通俗地讲就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来将心比心地看待问题、来体验和表达感情。所以语用11 / 12移情的微妙之处是双方能够理解和认同对方处境,努力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和解码。语用移情既有语用语言的问题,也有社会语用的问题。语用语言的移情是指说话人运用语言刻意对听话者表达心态和意图,以及听话者从说话者的角度领悟话语的用意。而社会语用的移情主要是指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话语用意,从而在言语交际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 社会语用移情在跨文化的言语中十分普遍,它对跨文化交际更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在跨文化旅游中,导游翻译需要用社会语用移情来和外国游客沟通情感,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与游客打招呼勿用Whereareyougoing?” “Haveyouhadyourlunch?”这样的“离格”英语,而要用“Howareyou9 ”“ItSaniceday,isntit?” 。导游翻译应该处处以英语国家文化为准绳,以英语惯用法为规范,尽量避免语言“离格” ,说话要得体,要符合英语的语用原则和表达习惯。 从另一方面讲,因受汉文化影响,中国人说英语或多或少会按汉文化特点来遣词造句,在交谈中会不自觉地触及非自由话题如“WhatSyoursalary?” ,12 / 12“Howoldareyou?”等使英美人感到很不自在。另外,一些富有典型中国文化色彩、在英语里没有对应的词语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