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非植入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常见问题汇总及解答_第1页
无源非植入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常见问题汇总及解答_第2页
无源非植入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常见问题汇总及解答_第3页
无源非植入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常见问题汇总及解答_第4页
无源非植入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常见问题汇总及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源非植入医疗器械申报资料 常见问题汇总及解答,审评四处 杨晓冬,主要内容,产品属性确定产品名称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产品综述产品的研究资料产品的技术要求产品的临床评价产品的说明书和标签,一、产品属性确定,1、申请人在申报产品前应首先确认产品的属性和类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201336号),一、产品属性确定,2、对于既往已有明确分类界定的产品,要关注分类属性的变化。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管理类别调整为第二类或者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注册。”,一、产品属性确定,3、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 关于药械组合产品注册有关事宜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通告 2009年 第16号),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会同药品审评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组成药械组合产品属性审定专家组,负责审定药械组合产品作为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申报的属性,并在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属性界定的意见,书面通知申请人。,二、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1、中文 一致性,二、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2、符合医疗器械命名规则要求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50号)第二十六条:医疗器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通用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命名规则。,二、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2、符合医疗器械命名规则要求,二、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2、医疗器械命名规则的具体实施要求,二、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3、例:输液器、敷料,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适用范围,1、 结构组成 在注册资料中的一致性,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适用范围,1、 结构组成 采用通用、业界认可的统一名称,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1、 结构组成 写明产品的每一个结构、组份,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1、 结构组成 输注器具类产品,聚氯乙烯应写明所用的增塑剂,写为“增塑剂为:”,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1、 结构组成 避光输液器应写明所用的避光剂,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1、 结构组成 特殊结构的产品,如双层管路或多层管路的输注器具,应具体写明层次结构及每一层结构所用的材料,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1、 结构组成 止液的装置应写明具体的止液结构类型,如:膜式、浮阀式等,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适用范围不应有夸大疗效、不实的描述。,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预期用途应有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的支持,应有相应的临床评价数据的支持。,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进口产品的预期用途应基于原产国上市时批准的适用范围。,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避光输液器的预期用途,取决于药物相容性的研究结果,一对一的描述所适用的输注药液。,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敷料的预期用途不仅要描述适用的创面类型,而且要写明预期发挥的临床作用终点。仅发挥覆盖创面的作用、吸收渗液的作用还是促进愈合的作用、减轻创面疼痛的作用。,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止血类产品要写明发挥辅助作用。要写明适用的临床的科室的名称。,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防粘连的产品应写明适用的解剖部位。,三、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及预期用途,2、预期用途 医用压力带或者弹力袜:写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不是能预防、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四、产品综述,1、产品的工作原理 如:输注器具中的止液装置、排气装置、防针刺装置。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的制备原理。止血材料的止血机理。,四、产品综述,2、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四、产品综述,3、图示说明 产品实际结构图 特殊结构的放大图示 包类产品,四、产品综述,4、型号规格的说明 对于存在多种型号规格的产品,应当明确各型号规格的区别。应当采用对比表及带有说明性文字的图片、图表。,四、产品综述,5、与参考产品的比较 列表比较说明产品与参考产品(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在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标、作用方式(如植入、介入),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五、产品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 安全性,五、产品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 有效性,五、产品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 临床应用,五、产品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 质量控制,五、产品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 临床应用,五、产品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 验证资料,五、产品的研究资料,1、产品性能研究 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和编制说明,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1)聚氯乙烯材料中常见增塑剂的种类,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2)增塑剂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风险控制是增塑剂安全性评价主要目的。,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2)增塑剂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在确定医疗器械是否适用于其特定使用目的的过程中,包括要权衡所有确认出的风险与病人使用器械得到的临床受益。接触医疗器械中增塑剂便是这些所需考虑的风险之一。,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2)增塑剂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在医疗器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任何材料组分或添加剂都具有潜在的生物利用度,因此有必要获取成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证实这些组分生物利用度的信息,以评定由此引发的风险。,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2)增塑剂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聚氯乙烯医疗器械类产品能从其材料中释放的可沥滤物(如:残留催化剂、加工助剂、残留单体、填充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等)在体内可能产生不良作用。,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3)增塑剂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思路 医疗器械的预期接触途径 医疗器械的累积接触时间,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3)增塑剂安全性的基本思路 建立增塑剂的人体允许限量 医疗器械中增塑剂的释放量研究,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4)增塑剂人体允许限量的建立 医疗器械中増塑剂产生的确定风险被量化的过程,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5)增塑剂人体允许限量建立的一般原则 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确定人体对增塑剂的可耐受接触量 适宜时确定可行性和应用受益,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第一步 收集数据并确认临界健康点 LOAEL值 NOAEL值,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数据的种类,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数据应具有高质量并高度相关,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确认增塑剂对人体的重要不良作用,确定NOAEL值、LOAEL值。 应考虑预期接触途径、累积接触时间,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第二步 根据特定接触途径和累积接触 时间计算可耐受摄入量(TI 值),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不同接触途径,不同接触时间可有多个TI值,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TI值的计算应考虑确认的损害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分析中所固有的不确定性。,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TI=NOAEL、LOAEL等/MF 单位是:mg/(kg.d) MF(修正因子)=UF1、UF2、UF3的乘积,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评价与增塑剂有关的生物学风险 不确定因子( UF1、UF2、UF3 )是指利用人类或替代物种获得的试验结果数据来评估化学物质对人类潜在影响的固有不确定度的因子。,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7)确定人体对增塑剂的可耐受接触量 可耐受接触(tolerable exposure;TE)量是可耐受摄入量(TI)、体质量和应用因子(UTF)的乘积,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确定人体对增塑剂的可耐受接触量 确定患者合适的体质量,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7)确定人体对增塑剂的可耐受接触量 根据医疗器械应用因子(UTF)修正可耐受摄入量和体重的乘积,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8)适宜时确定可行性和应用受益 增塑剂的使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应引入受益因子进行评价。,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9)增塑剂人体可耐受接触量的建立 适宜时确定可行性和应用受益 新增塑剂的使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具备 可行性;是否应引入受益因子进行评价。,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10)医疗器械中増塑剂的释放量研究 典型产品的选择,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10)医疗器械中増塑剂的释放量研究 浸提液的选择,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10)医疗器械中増塑剂的释放量研究 浸提方法的选择,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10)医疗器械中増塑剂的释放量研究 测试方法的选择 方法学论证,五、产品的研究资料,2、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考虑与人体的预期接触方式 考虑多器械接触因子 考虑患者治疗过程中接触新增塑剂器械的多个途径,五、产品的研究资料,3、产品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评价对象,五、产品的研究资料,3、产品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依据和方法,五、产品的研究资料,3、产品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与人体接触的性质,五、产品的研究资料,3、产品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实施或豁免生物学试验的理由,五、产品的研究资料,3、产品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对于现有数据或试验结果的评价,六、产品的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50号)第九条: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提交产品技术要求。,(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号)第十五条: (1)申请人或者备案人应当编制拟注册或者备案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第一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由备案人办理备案时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注册时予以核准。,(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号)第十五条: (2)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号)第十五条: (3)在中国上市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经注册核准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号)第十八条: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具有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在其承检范围内进行检验,并对申请人提交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预评价。预评价意见随注册检验报告一同出具给申请人。,(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开展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工作规定的通知 【食药监械管2014192号】,(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通告 2014年 第9号】,(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1、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总局办公厅关于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有关问题的通知 【食药监办械管201622号 】,(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2、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术语应规范、通用的。特殊的术语需提供明确定义,并写到“术语”部分。 “耐药” 、“防针刺”等,(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3、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方法各项内容的编号原则上应和性能指标各项内容的编号相对应。,(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4、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文字、数字、公式、单位、符号、图表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 计量单位应使用国际标准化计量单位。,(一)、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基本原则,5、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内容如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中国药典,应保证其有效性,并注明相应标准的编号和年号以及中国药典的版本号。,(二)、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封面正文附录,(二)、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封面,(二)、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正文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1.1 (宋体小四号)1.1.1 ,(二)、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正文 2. 性能指标(宋体小四号,加粗)2.1 (宋体小四号)2.1.1 ,(二)、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正文 3. 检验方法(宋体小四号,加粗)3.1 (宋体小四号)3.1.1 ,(二)、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正文 4. 术语(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4.1 (宋体小四号)4.2 ,(二)、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格式要求,附录附录A(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1. (宋体小四号)1.1 ,(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性能指标检验方法附录,(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明确产品型号和/或规格,以及其划分的说明。 阐明型号规格表述形式中每一字母或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应能说明每一种结构和功能的区别。,(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等产品的型号规格标记要求,(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3、同一注册单元中存在多种型号和/或规格的产品,应明确各型号及各规格之间的所有区别。 产品型号/规格与产品结构、功能对应的唯一性,(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4、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的图示说明 图注、 “示例”的要求,(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5、内容较多可以附录形式提供,(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1、可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性能指标应能确切控制产品质量,应与产品实际控制指标一致。,(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1、可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生物学试验项目,(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1、可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1、可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GB/T1962.1或GB/T1962.2,(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1、可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 敷料 导管涂层,(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2、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50号)第六条:医疗器械产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国家标准;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行业标准。,(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3、 应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结合具体产品的设计特性、预期用途和质量控制水平制订。 直接引用国标、行标的也应写明每一条款的要求及检测方法。,(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3、应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结合具体产品的设计特性、预期用途和质量控制水平制订。 国标、行标中含义广泛的表述在具体产品的具体技术要求中明确。如:国标、行标中仅规定了针对标示值的误差要求,申请人在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具体写明所申报产品的具体指标值。,(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4、 性能指标的制订依据应写入研究资料中的性能研究部分。,(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5、 性能指标应明确具体要求,不应以“见随附资料”、“按供货合同”等形式提供。,(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性能指标 6、 高分子耗材类产品技术要求常见问题 如:双层管路、带止液装置的输注器具、敷料、一次性使用输注泵等,(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检验方法 1、应与相应的性能指标相适应。 热原 细菌内毒素,(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检验方法 2、应优先考虑采用公认的或已颁布的标准检验方法。,(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检验方法 3、检验方法应经过方法学验证,保证具有可重现性和可操作性。,(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检验方法 3、检验方法应详细。 应写明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样品处理方法。,(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检验方法 4、不包括【检验规则】、【型式检验】内容。,(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附录 1、试验方法 如适用,(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内容要求,附录 2、型号规格 如适用,(四)、产品技术要求与原注册产品标准的对比说明,七、产品的生产制造信息,1、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的控制标准,七、产品的生产制造信息,2、工艺控制 应当明确产品生产加工工艺,注明关键工艺和特殊工艺,并说明其过程控制点。明确生产过程中各种加工助剂的使用情况及对杂质(如残留单体、小分子残留物等)的控制情况。,八、产品的临床评价,(一)、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产品的临床评价 (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评价 (三)、临床试验的要求,(一)、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产 品的临床评价,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一)、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 产品的临床评价,两个对比资料: (1)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 (2)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目录中医疗器械的对比说明,(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1、同品种医疗器械定义 同品种医疗器械是指与申报产品在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有源类产品为与人体接触部分的制造材料)、生产工艺、性能要求、安全性评价、符合的国家/行业标准、预期用途等方面基本等同的已获准境内注册的产品。,(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申报产品与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差异不对产品的安全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可视为基本等同。,(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2、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判定 至少16项,(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2、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判定 (1)基本原理 如:具备自动止液性能的输液器 具备防针刺性能的输注器具 具备自动排气性能的输液器,(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2、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判定 (2)结构组成 如:静脉留置针、环柄注射器,(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2、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判定 (3)生产工艺 如:双层管路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2、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判定 (4)制造材料 如:不同增塑剂增塑的聚氯乙烯 聚氨酯,(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2、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判定 (5)性能要求 如:避光、自动止液、防针刺、自排气等,(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2、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判定 (6)安全性评价 如:生物相容性,(二)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