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1页
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2页
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3页
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4页
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 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和谐 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低下且发展缓慢 人类听天由命 依赖和崇拜自然 采集和渔猎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与环境保持原始平衡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很大提高 耕作 灌溉等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 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 但有了科学的萌芽改造自然 环境遭到破坏 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 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 环境决定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论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 劳而不获 因地制宜 天有其时 地有其财 人有其制 夫是之谓能参 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相关论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征服自然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 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 不惜一切代价 改变自然面貌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例 右图是东汉时期 狩猎生产图 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 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 描写农夫们收割 采实 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 1 狩猎生产图 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A 采集和渔猎B 耕作与灌溉C 采矿与冶炼D 建坝与筑路 2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 征服自然 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 崇拜自然 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 改造自然 开发利用土地 水等资源D 寻求人地协调 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1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被动适应环境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水平低下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恐惧和依赖 举例 天命论 图腾崇拜的产生 图6 1朝拜太阳神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 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 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此图反映出在采猎文明时期 人们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不能解释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而将其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神 2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 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科学萌芽 你知道玛雅文明是怎样消失的吗 教材P91页 案例1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紧张 3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恶化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发展速度惊人 不协调 人地矛盾激化 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4 谋求人地协调 现代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人口激增 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达到较高的水平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 小结 农业社会时期 二战以后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工业社会时期 被动适应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原始社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社会 物质能量 废弃物 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 环境问题 1 产生原因及类型 人类向环境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 便会出现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形成 索取资源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 二 直面环境问题 3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 人口压力 4 先污染 后治理 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2 原因 短缺资源 水 土地 矿产 能源资源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发展问题而出现的 这四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来讲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3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全球性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等 城市 环境污染人类生产活动集中 乡村 生态破坏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达国家 环境污染过度耗费资源 发展中国家 生态破坏为主人口与发展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 局域性 环境污染事件 甚至是社会公害 1 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 由于土壤肥力下降 导致粮食不足 单产不高 读图6 7思考 p93 2 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 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吗 围垦湖海 填塘塞河 开垦草原 毁林开荒 破坏植被 3 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你认为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能消除吗 破坏水利 水产减少 草场过载 植被破坏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等 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很难消除 4 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 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 反而越来越贫穷 请你讲讲其中的道理 形成了恶性循环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基础条件目的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内涵和原则 1 概念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三 走向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 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判断下列 世界环境日 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 1 只有一个地球 1974年 2 一个地球 一个家庭 1994年 3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1999年 4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1年 5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2年 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严峻挑战 2 行动 1994年3月 国务院发布了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庞大的 不足 严重 人口压力 人均资源 环境污染 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无害化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1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庞大的人口基数 每年约1 4的新增产值被新增加人口消耗 庞大的人口压力 庞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 资源利用率低 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水土流失 荒漠化 森林 草地锐减 生物多样性减少 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蔓延 范围扩大 程度加剧 深刻的环境危机 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 1 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原则 特点 循环经济 资源输入减量化 资源再利用 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资源得以再生 综合效益突出 实现良性循环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 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 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 发展种植业与林 牧 副 渔业相结合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 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 A 采猎文明时代B 农业文明时代C 工业文明时代D 新技术革命时期2 农业文明时期 人类大量开垦耕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保护了森林和草原C 生态系统被破坏D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 C A 4 环境自净能力是指 A 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B 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 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 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A 5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 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 这说明了 1 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2 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3 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 1 2 B 1 3 C 1 4 D 2 4 C 8 竭泽而渔 岂不得鱼 而明年无鱼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长期性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