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题汇总.ppt_第1页
统计学试题汇总.ppt_第2页
统计学试题汇总.ppt_第3页
统计学试题汇总.ppt_第4页
统计学试题汇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五章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第六章动态数列 第七章统计指数第八章抽样调查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十章统计预测第十一章统计综合分析 第一章总论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 一 简答题1 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 简述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什么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它有什么特点 4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5 统计的任务和职能是什么 6 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 7 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 8 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9 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 10 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 11 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如何判断 二 单项选择题1 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 汇总方法 预测方法B 相对数法 平均数法 指数法C 大量观察法 综合分析法 归纳推断法D 整理方法 调查方法 分析方法 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抽象的数量关系B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 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3 变量是指 A 可变的品质标志B 可变的数量标志C 品质标志的标志值D 数量标志的标志值 4 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 则总体是 A 20个工业企业B 20个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 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 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5 标志是说明 A 总体单位特征的B 总体特征的C 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 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 6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 产品产值是 A 连续变量B 前者是连续变量 后者是离散变量C 离散变量D 前者是离散变量 后者是连续变量 7 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 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 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5285人 教师950人 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 其中教师120人 正 副教授36人 占教师总数的19 3 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 0个B 1个C 6个D 3个 8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 78分 88分 89分 和96分 则成绩是 A 质量指标B 数量指标C 数量标志D 品质标志 9 某商店有职工50人 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 这是 A 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B 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C 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D 对50个指标求平均数 10 对某地食品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其调查单位是 A 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B 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C 全部零售商品D 一种零售商品 三 多项选择题1 下列变量中 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 机床台数B 播种面积C 粮食产量D 学生人数E 汽车产量 2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 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B 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 人的年龄是变量D 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E 某人的性别为 女性 是一个品质标志 3 总体 总体单位 标志 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 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 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D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4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值是标志的数值表现 所以 A 标志值有两大类 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 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 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E 标志值是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 四 填空1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 即 和 2 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 可分为 指标和 指标 3 在人口总体中 总体单位是 而性别是 标志 其标志表现为 或 4 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的数量特征 数量标志反映的是 的数量特征 5 国家统计兼有 和 三种职能 6 统计指标的特点有 和 7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指标称为 指标 退出 返回首页 第二章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 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3 普查与统计报表均为全面调查 两者能否相互替代 为什么 4 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 5 什么是抽样调查 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6 在统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7 统计调查误差的分类如何 8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何区别和联系 请举例说明 二 单项选择题1 某机械工业系统欲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 要求在1月1日至20日全部调查完毕 这一时间是 A 调查期限B 调查时间C 登记期限D 标准时间 2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 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 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 3 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 货物 种类等进行调查 以了解我国铁路的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 普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 4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 这些单位举足轻重B 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C 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很大比重D 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绝大比重 5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A 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B 调查组织的规模大小来划分C 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D 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的 6 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是 A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C 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 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7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 作用不同B 组织方式不同C 灵活方式不同D 选取的调查单位不同 8 调查时限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 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D 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10 对某地食品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其调查单位是 A 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B 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C 全部零售商品D 一种零售商品 三 多项选择题1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 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A 2000年10月31日死亡的人B 2000年10月31日出生的婴儿C 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婴儿D 2000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E 2000年10月31日19时出生 于11月1日6时死亡的人 2 普查是一种 A 专门组织的调查B 经常性调查C 一次性调查D 非全面调查E 全面调查 3 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A 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 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C 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D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E 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4 按抽样法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A 部分单位是有意识抽取的B 部分单位是按随机原则抽取C 哪些单位被抽中由其代表性决定D 哪些单位被抽中纯属偶然E 总体各个单位都有同等中选的机会 5 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 A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农产量调查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6 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 哪些属于连续性调查 A 商店的商品库存量B 运输部门的客运周转量C 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次数D 学校年底在校生人数E 某地区年出生人数 四 填空1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可分为 调查和 调查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可分为 调查和 调查 2 全面调查包括 和 非全面调查包括 和 3 对占某市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4 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进行清点和计量 这种调查方法叫做 5 要调查某地区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 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填报单位是 6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和 退出 返回首页 第三章统计整理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统计分组 它有什么作用 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2 简述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的不同应用场合 3 什么是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4 组距与组数的关系如何 等距分组与不等距分组的适用场合 5 什么是次数分配 它包括哪些要素 6 什么是变量数列 它有几种 7 简述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 8 次数分布的类型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二 单项选择题1 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 组内差异性 组间差异性B 组内同质性 组间差异性C 组内同质性 组间同质性D 组内差异性 组间差异性 2 对某班学生按考试成绩分为5组 这种分组属于 A 简单分组B 复合分组C 平行分组D 再分组 3 分配数列是 A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C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 按指标分组的数列 4 统计分组的关健在于 A 组数和组距大小的确定B 分组形式的选择C 组限的确定D 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5 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A 80 89 90 99 100 109 110 以上B 80 以下80 1 90 90 1 100 100 1 110 C 90 以下90 100 100 110 110 120 D 85 以下85 95 95 105 105 110 6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 一般是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 将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D 另行分组 7 下列分组中 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 企业按生产能力分组B 产品按品种分组C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 人口按年龄分组 8 按人记录的100名工人的日产量资料显示 最高日产量为38件 最低日产量为19件 若要对这100名工人按日产量进行等距分组 组数为5 则组距应为 A 3件B 4件C 8件D 10件 9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是 A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 组数的多少不同C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上D 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三 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 工人按产量分组B 人口按地区分组C 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D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E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2 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 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 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 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D 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 下面哪些属于离散变量 A 进口的粮食数量B 洗衣机台数C 人均粮食产量D 城乡集市个数E 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 4 在分配数列中 A 各组频数之和等于100B 各组频率大于0C 总次数一定 频数和频率成反比D 频数越小 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E 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5 统计分组 A 是将总体中性质不同的单位分在不同组B 是将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分在同一组C 是在总体内部所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D 是在总体内部所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E 对总体而言是分 对个体而言是合 四 填空题1 对于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 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2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 和 两部分 3 次数分配数列是由 和 两个要素组成 4 统计表按表的主词是否分组可分为 表 表和 表 5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6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称为 分组 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称为 分组 7 将各组标志值的频数由标志值小的组依次向标志值大的组累计 称为 累计 8 组距式分组根据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 分组和 分组 退出 返回首页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五 计算题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总量指标 它有什么特点 它有哪些作用 2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如何区别 3 结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特点 强度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主要区别何在 二 单项选择题1 某企业计划产值比上年提高10 实际比上年提高15 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 150 B 5 C 4 56 D 104 55 2 人均粮食消费量是一个 A 强度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比较相对指标D 平均指标 3 两个数值对比若分母数值比分子数值大很多时 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 A 倍数B 百分数C 系数D 千分数 4 2003年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443亿元 全部人口为2954万人 平均每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885元 这个指标是 A 平均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比较相对指标D 比例相对指标 5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 可以分为 A 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B 总体总量和时期指标C 标志总量和时期指标D 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6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 可以分为 A 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B 时期指标和标志总量C 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D 总体总量和时点指标 7 在相对指标中 主要用名数表示的指标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动态相对指标 三 多项选择题1 下列指标属于强度指标的有 A 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B 某地区平均每人粮食消费量C 某地区人口出生率D 植棉专业户E 某地区平均每人教育经费 2 相对指标中 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 结构相对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比例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E 比较相对指标 3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A 实物单位 B 劳动时间单位 C 价值单位 D 百分比和千分比 E 倍数 系数和成数 4 在社会经济中计算总量指标有着重要意义 是因为总量指标是 A 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的起点 B 实行社会管理的依据之一 C 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D 唯一能进行统计推算的指标 E 没有统计误差的统计指标 5 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 A 抽样数 B 有名数 C 无名数 D 样本数 E 平均数 6 在相对指标中 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A 动态相对数 B 结构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比例相对数 E 强度相对数 四 填空题1 相对指标的数值有 和 表现形式 2 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 3 即积累额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25 这里前者为 相对指标 后者为 相对指标 3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 可分为 总量和 总量 4 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收入为320亿元 从反映总体的时间看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 从反映总体的内容看 该指标是 指标 5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指标 它是计算和的基础 6 相对指标是以互相关系的现象的对比 反映事物之间的程度 7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降低5 实际降低7 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为 8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是以现象在某时期内的对比 用以表明的综合指标 9 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与现象的成正比例 叫正指标 如成反比例 叫逆指标 五 计算题1 某工厂2001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 实际完成计划的110 2001年计划总产值比2000年增长8 试计算2001年实际总产值为1990年的百分比 2 某地区2001年计划利税比上年增长20 实际为上年利税的1 5倍 试计算该地区2001年利税计划完成程度 3 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 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 实际下降了9 问该种产品成本计划执行结果 4 某厂计划规定 某产品单位成本2003年应比2002年降低7 实际执行结果 该产品单位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了5 试计算2003年 该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又知2002年该产品单位成本为600元 件 试确定2003年实际数与计划数 5 某企业1998年计划比上处增产甲产品10 乙产品8 丙产品5 实际产量甲产品为上年1 2倍 乙产品为上年85 丙产品为上年2 03倍 试确定三种产品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6 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 比上年增长55 试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 又该企业某产品成本应在去年600元水平上降低12元 实际上今年每台672元 试确定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2000年总产值2001年总产值 计划实际 万元 万元 完成计划 计划实际 万元 万元 完成计划 一分厂200105230110二分厂300115350315二分厂132110140120企业合计 7 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 要求 填满表内空格 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8 我国 八五 计划中规定 到 八五 计划的最后一年 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假设 八五 期最后两年钢产量情况如下 万吨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第四年1700170017501750 第五年1800180018501900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钢产量 八五 计划完成程度 钢产量 八五 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人口数目 万人 110210商业网点 个 5400012500商业职工 人 1380009600 19871999 计算 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9 某城市1987年末和1999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10 某企业1998年计划比上处增产甲产品10 乙产品8 丙产品5 实际产量甲产品为上年1 2倍 乙产品为上年85 丙产品为上年2 03倍 试确定三种产品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11 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 比上年增长55 试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 又该企业某产品成本应在去年600元水平上降低12元 实际上今年每台672元 试确定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第五章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五 计算题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平均指标 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2 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权数的意义 在什么情况下 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4 什么是全距 有什么优缺点 什么是平均差 方差和标准差 5 什么是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6 什么是成数 怎样计算成数的方差和标准差 二 单项选择题 1 在分配数列中 当标志值较小而其权数较大时 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A 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B 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C 接近于大小合适的标志值D 不受权数的影响 2 成数方差的特点是 成数 A 愈接近于1方差愈大B 愈接近于0方差愈大C 愈接近于0 5方差愈大D 无论如何变化方差均不受影响 3 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 人 6元 人 则甲 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 一样的B 甲企业 乙企业C 甲企业 乙企业D 无法判断 4 计算变异指标是为了比较 A 不同数列的相对集中程度B 不同水平或相同水平的数列的变异程度大小C 两个数列平均数的绝对差异D 以上都不对 5 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就是中间的数值C 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D 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 6 某厂生产了三批产品 第一批产品的废品率为1 第二批产品的废品率为1 5 第三批产品的废品率为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这三批产品总数的25 第二批产品数量占这三批产品总数的30 则这三批产品的废品率为 A 1 5 B 1 6 C 4 5 D 1 48 7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 实质上取决于 A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B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C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 各组单位数的多少 8 在5年计划中 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 A 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 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 规定5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D 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 9 某地区有40个工业企业 职工人数为8万人 工业总产值为4 5亿元 在研究工业企业职工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情况时 A 40个企业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B 8万人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C 4 5亿元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D 每个企业的产值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10 某公司下属5个企业 共有2000名工人 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 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其权数是 A 计划产值B 实际产值C 工人数D 企业数 11 用是非标志计算平均数 其计算结果为 A p qB p qC 1 pD p12 同质总体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 A 离中趋势B 集中趋势C 变动情况D 一般水平 13 若把全部产品分为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所采用的标志属于 A 不变标志B 是非标志C 品质标志D 数量标志 三 多项选择题1 在什么条件下 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 各组次数相等B 各组变量值不等C 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 各组次数都为1E 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2 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 人均粮食产量B 职工平均工资C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 工人劳动生产率E 产品的单位成本 3 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A 当标志值较大的组次数较多时 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B 当标志值较小的组次数较少时 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C 当标志值较大的组次数较少时 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D 当标志值较小的组次数较多时 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E 当各组次数相同时 对平均数没有作用 4 平均指标的计算原则 A 只能由同类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B 只能由具有可比性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C 只能从具有同质性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D 只有从相似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E 只能从不同的总体计算平均指标 5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 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 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 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 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 四 填空题1 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 趋势 变异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 趋势 2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关系的计算出来的 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指标 3 平均指标就是在内 将各单位 用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 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4 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为中心面左右波动 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5 利用组中值计算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分配的 计算结果只是一个值 6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 不决定于权数的大小 而决定于权数的的比重大小 7 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 必须慎重选择权数 务必使各组的和的乘积等于各组的 8 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指标的一种 它是的算术平均数的 又称平均数 9 几何平均数是 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或的现象 都可以适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10 社会现象的是计算或应用平均数的一个原则 11 平均指标说明变量数列中变量值的而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的 17 标志变异指标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成关系 18 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 标准差为 19 某种产品的合格率为95 废品率为5 则该种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 其标准差是 20 某企业职工按工资额分组 最高组为140 150元 最低组为50 60元 其全距为 21 变异指标是衡量的尺度 它与成的关系 22 已知平均数 120元 标准差系数 30 则标准差 23 全距是标志值的与之差 在组距分组资料中 可以用和之差来近似地表示全距 24 标准差系数是与之比 其计算公式 五 计算题1 某厂生产了三批产品 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 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 5 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这三批产品总数的25 第二批产品数量占这三批产品总数的30 试计算这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 2 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 件 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20以下20 3030 4040 5050 6060以上 合计 工人数 人 七月份八月份 3078108904212360 18307212090303600 试计算7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 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3 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下 品种甲0 3075 037 5乙0 3240 030 0丙0 3645 045 0 价值 元 公斤 销售额 万元 甲市场乙市场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 并说明原因 4 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 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合计 1998年2004010250 1999年270246300 产量 万米 试比较这两年产品的平均等级 并说明该厂棉布生产在质量上有何变化及其因 5 甲乙两企业生产同种产品 1月份各批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 为什么 6 某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后 1月份总成本为10000元 平均成本为10元 2月份总成本为3000元 平均成本为8元 3月份总成本为35000元 平均成本为7 2元 试问 第一季度该厂平均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7 某厂生产某种机床配件 要经过三道工序 各加工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 74 92 22 96 30 求三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 8 某商店出售某种商品第一季度价格为6 5元 第二季度价格为6 25元 第三季度为6元 第四季度为6 2元 已知第一季度销售额3150元 第二季度销售额3000元 第三季度销售额5400元 第四季度销售额4650元 求全年的平均价格 9 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共10万件 为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 采取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件进行检查 其结果如下 使用寿命 小时 700以下700 800800 900900 10001000 12001200以上合计 零件数 件 1060230450190601000 根据质量标准 使用寿命800小时及以上者为合格品 试计算平均合格率 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10 某厂400名职工工资资料如下 按月工资分组 元 45 5555 6565 7575 8585 95合计 职工人数 人 601001406040400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厂职工平均工资和标准差 11 某班甲乙两个学习小组某科成绩如下 甲小组 成绩60分以下60 7070 8080 9090分以上合计 人数35104224 乙小组 成绩60分以下60 7070 8080 9090分以上合计 人数2695224 试比较甲乙两个学习小组该科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大小 12 已知标志值的平均数为300 离散系数为30 试计算方差为多少 13 某机械厂铸造车间生产600吨铸件 合格540吨 试求平均合格率 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14 某市场上某种蔬菜早市每斤0 25元 中午每斤0 2元 晚市每斤0 1元 现在早 中 晚各买一元 求平均价格 退出 返回首页 第六章动态数列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五 计算题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时间数列 它有什么作用 编制时间数列应注意那些基本要求 2 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特点 3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4 发展速度 增长量 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如何 5 怎样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 6 用几何平均法与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什么不同 7 直线趋势变动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季节比率 测定季节比率有哪些方法 8 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什么不同 二 单项选择题1 动态数列中 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相对数动态数列B 时期数列C 时点数列D 平均数动态数列 2 某企业第一 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原材料平均库存额分别为10万元 15万元和20万元 则全年的平均库存额为 A 15万元B 16 25万元C 11 58万元D 13 85万元 3 基期为某一固定时期的水平的增长量是 A 累计增长量B 逐期增长量C 平均增长量D 年距增长量 4 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其他动态指标 其中一个的推算结果与实际资料一致 这一指标是 A 最末一期的发展水平B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C 各期的发展水平D 各期发展水平的总和 5 平均发展速度是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 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D 增长速度加上 6 若销售量增长5 零售价格增长2 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A 7 B 10 C 7 1 D 15 7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其权数 A 必须用Q1P1 B 必须用Q0P0 C 必须用Q0P1 D 前三者都可用 8 在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 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A 100 B 1 2 C 400 D 1200 9 某工厂总生产费用 今年比去年上升了50 产量增加了25 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A 25 B 2 C 75 D 20 10 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 今年比去年减少了2 而平均工资上升5 则职工人数减少 A 3 B 10 C 7 D 6 7 11 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队形成的数列D 出口额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12 在分别掌握3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 要计算3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 应采用 A 质量指标指数 B 可变构成指数 C 固定构成指数 D 结构影响指数 三 多项选择题1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两者均属于速度指标B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 相邻两期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 相邻两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2 时间数列中 各项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有 A 时期数列B 连续时点数列C 间断时点数列D 相对数时间数列E 平均数时间数列 3 某地区 九五 计划期间有关电视机的统计资料如下 哪些是时期数列 A 各年电视机产量 B 各年电视机的销售量 C 各年年末电视机库存量 D 各年年末城乡居民电视机拥有量 E 各年电视机出口数量 4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时期长短应该相等B 总体范围应该一致C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D 指标的计算方法 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E 指标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 5 某工业企业1990年产值为3000万元 1998年产值为1990年的150 则年均增长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A 年平均增长速度 6 25 B 年平均增长速度 5 2 C 年平均增长速度 4 6 D 年平均增长量 125万元E 年平均增长量 111 111万元 6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A 时期长短应统一B 总体范围应一致C 指标经济内容应相同D 各指标值具有可比性E 指标的计算方法应一致 7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 A 算术平均法B 几何平均法C 方程式法D 调和平均法E 加权平均法 四 填空题1 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要素构成 一个是现象所属的 另一个是反映客观现象的 2 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 三种 其中是基本数列 3 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叫 又称 4 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可以直接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 这是由于时期数列上仍具有的特点 5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和 6 某校在校学生1998年比1997年增加5 1999年比1998年增加10 2000年比1999年增加15 那么这三年共增加学生 7 某厂生产某种零件 四月份生产950件 其废品率为0 55 五月份生产1200件 废品率为0 5 六月份生产1500件 废品率为0 4 则第二季度平均废品率为 8 某工厂1月份平均工人数190人 2月份平均工人数215人 3月份平均工人数220人 4月份平均工人数230人 那么第一季度的平均工人数为 9 在用几何平均法与方程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 其结果一般是不同的 必须按照动态数列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来决定采用哪种计算方法 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 采用几何平均法为好 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 宜采用方程法 10 季节变动分析是在现象呈现季节波动的情况下 为了研究它们的变动规律而进行的 最常用的是计算各月份的水平对全年各月水平的 11 增长量有之分 两者的关系是 12 根据30年的产量资料做5项移动平均 得到的新数列较原数列的项数少项 13 在实际统计工作中 为了消除的影响 也常计算年距增长量 年距发展速度和年距增长速度等指标 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 年距增长量 年距发展速度 年距增长速度 或年距增长速度 14 移动平均法是对原有时间数列进行的 以削弱引起的变化 从而呈现出较长时间的的一种粗略的简单方法 15 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 得出两个标准方程式是和 解之得a b 月份123456 总产值 万元 420044004600482048504900 月份789101112 总产值 万元 500052005400540055005600 请计算各季平均每月总产值和全年平均每月总产值 五 计算题1 某地区2000年各月总产值资料如下 2 某企业2000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日期职工人数 人 1月1日2月1日3月1日7月1日10月1日12月1日99年1月1日 10009509701100120012001300 请计算该企业2000年平均职工人数 3 某地区1995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 假定以后每年以9 的增长率增长 又假定该地区1995年粮食产量为120亿斤 要求到2000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800斤 试计算2000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 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 4 某国对外贸易总额1998年较1995年增长7 9 1999年较1998年增长4 5 2000年又较1999年增长20 请计算1995 2000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 5 某商店上半年有关资料如下 销售额 万元 月末职工人数 上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245250272271 42323 08374 07372 961850205019502150221621902250 要求 计算各月的平均每人销售额 计算各季的平均每人销售额 计算上半年的月平均每人销售额 计算上半年的平均每人销售额 6 已知我国1997年自行车产量为2800万辆 若今后以每年递增15 的速度发展 则到2005年将达到什么水平 7 某机械厂某种产品的产量 在1980年至2000年之间以每年平均递增7 1 的速度发展 2000年的产量为5000台 试求1980年的产量 8 某工厂五年计划规定 产量要增加1倍 第一年与第二年都增长了15 试测算后3年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几 才能完成五年计划规定的任务 退出 返回首页 第七章动态数列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五 计算题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简单现象总体 什么是复杂现象总体 统计指数研究的是哪一种总体 2 统计指数有什么作用 统计指数如何分类 3 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是什么 4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它有什么作用 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 5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区别和联系 6 平均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试列式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与综合指数相比较 平均数指数有哪些特点 7 什么是因素分析的 连锁替代法 8 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 它与平均数指数有什么区别 在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 应编制哪几种平均指标指数 二 单项选择题1 已知某工厂生产三种不同产品 在掌握其基期 报告期的总产值和个体产量指数时 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A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B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C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D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2 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 则现在一元钱 A 只值原来的80 B 只值原来的83 C 与原来的一元钱等值D 无法与过去比较 3 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 今年与去年相比 三种产品的出厂价格平均提高了5 产品销售额增长了20 则产品销售量增长了 A 114 29 B 14 29 C 126 D 26 4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D 个体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指数 5 在平均指标指数中 包含结构变动因素的指数是 A 可变构成指数B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C 固定构成指数D 平均数指数 6 某企业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 今年一季度同去年一季度相比较 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企业的总平均成本下降5 由于产品结构变化使公司总平均成本提高10 则该公司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百分比为 A 4 5 B 13 6 C 15 D 4 7 某管理局为了全面反映所属各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平均成本总的变动情况 需要况编制 A 可变指数B 固定构成指数C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D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三 多项选择题1 设p为商品价格 q为商品销售量 则指数 q1p0 q0p0的意义是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C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D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额的变动程度E 反映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商品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2 下列指数中 哪些属于质量指标 A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B 商品销售额指数C 商品价格指数D 劳动生产率指数E 工资额指数 3 两种价格不同的苹果在销售量都增加的情况下 两种苹果的价格的变动趋势是 A 肯定变动B 不会变动C 可能变动 也可能不变动D 销售量成比例增加时 不会变动E 销售量不成比例增加时 必定变动 4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同度量作用B 比较作用C 权数作用D 稳定作用E 平衡作用 5 某地区2002年同2001年相比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18 5 这一结果说明 A 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18 5 B 商品零售量平均上涨了18 5 C 商品零售额平均上涨了18 5 D 由于物价的上涨使商品零售量下降了18 5 E 由于物价的上涨使商品零售额提高了18 5 6 指数体系中 A 总变动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B 总变动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C 总变动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各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代数和D 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E 存在绝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四 填空题 1 指数从其计算的总体范围来划分 可分为 指数和 指数 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不同 分为 指数和 指数 2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 一般以 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 一般以 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3 平均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 即 指数和 指数 4 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权数是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权数是 5 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相比 其产品平均成本的可变指数为94 1 结构影响指数为97 5 则固定构成本指数为 5 编制综合指数时 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为 它有两个作用 即 作用和 作用 6 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80 则现在一元钱只值原来的 五 计算题1 商店销售的三种商品2002年价格分别是2001年的106 94 110 三种商品2001年销售额分别是6000元 20000元 12000元 三种商品2002年销售额分别是8000元 25000元 14000元 试问三种商品物价总指数是多少 价格变化对销售额影响如何 退出 返回首页 2 已知某市基期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 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290万元 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1 5 试推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由于零售物价变动和零售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已知某企业三种商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 1 各种商品物价和销售量个体指数 2 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和销售额增加额 3 三种商品物价综合指数及其物价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 4 三种商品销售量综合指数及其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 某企业资料如下 试计算 1 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2 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某商场资料如下 试计算 1 商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降低而减少的商品销售额 2 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下降而减少的商品销售额 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 要求 根据上面资料和有关指数体系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别分析产品产量及价格的变动对该企业总产值的变动影响情况 第八章抽样调查 返回首页 一 简答题二 单项选择题三 多项选择题四 填空题五 计算题 一 简答题1 什么是抽样推断 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 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有哪些不同点 为什么重复抽样的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3 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 4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5 什么是抽样极限误差 什么是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什么是置信度 什么是抽样估计的准确性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6 抽样估计的三要素是什么 抽样估计的优良性标准是什么 7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8 假定抽样单位数增加4倍 1 5倍时 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是如何变化的 当抽样单位数减少50 或减少30 时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又如何变化 9 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是什么 10 什么是随机原则 在抽样调查中为什么要坚持随机原则 二 单项选择题1 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 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 则样本容量需要提高到原来的 A 4倍B 5倍C2倍D 3倍2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A 实际误差B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 平均误差程度D 可能误差范围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 其抽样估计的准确性将 A 保持不变B 随之扩大C 随之缩小D 无法确定 4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 当抽出一个单位将其序号和标志值记下后 又将其放回到原来的总体中 此抽样方法称为 A 重置抽样B 机械抽样C 不重置抽样D 分类抽样 5 随机抽样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 A 准确性原则B 随机原则C 代表性原则D 可靠性原则6 抽样总体单位亦可称 A 样本 B 单位样本数C 样本单位D 总体单位7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A 样本平均误差B 抽样极限误差C 可靠程度D 概率程度 8 实际工作中 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采用重复抽样的公式的场合是 A 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B 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C 抽样单位数目很少时D 抽样单位数目很多时 9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抽样单位数目和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A 抽样单位数目越大 抽样误差越大B 抽样单位数目越大 抽样误差越小C 抽样单位数目的变化与抽样误差的数值无关D 抽样误差变化程度是抽样单位数变动程度的1 210 用简单随机抽样 重复抽样 方法抽取样本单位 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 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 11 用简单随机抽样 重复抽样 方法抽取样本单位 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 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12 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 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形式 被称为 A 分层抽样B 简单随机抽样C 整群抽样D 等距抽样 13 全及总体按其各单位标志性质不同 可以分为 A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B 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C 可列无限总体和不可列无限总体D 变量总体和属性总体 14 无偏性是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应满足的要求之一 无偏性是指 A 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B 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C 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D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总体指标 15 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 或抽样成数 的 A 平均数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6 在同样条件下 不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