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B卷.doc_第1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B卷.doc_第2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B卷.doc_第3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B卷.doc_第4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液体的倾倒B . 液体的加热C .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D . 用滴管取液体2. (2分)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 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B . 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C .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D . 地下淡水、冰川水、海洋水3. (2分)下列词语中,均属于气候的一项是 ( ) 冬暖夏凉 烈日炎炎 寒冬腊月 四季如春 电闪雷鸣A . B . C . D . 4. (2分)如图是电解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B .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C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的D . 生成的两种新分子个数之比为2:15. (2分)结合有关大气层的特点或作用,以下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A . 保护作用一一阻挡紫外线危害和陨石撞击B . 垂直分层一一从对流层到外层,大气密度逐渐变得浓厚C . 物质组成一一随大气层高度上升大气物质组成基本不变D . 气温变化一一地表到12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先增加后减小6. (2分)如图所示,用木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和小桶进行试验,下列结果正确的是(g10N/kg)( ) A . 木块的质量是12gB . 木块受到的浮力是0.4NC . 小桶受到的重力是0.2ND .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20cm37. (2分)成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成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釜底抽薪”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 . “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C . “画饼充饥”体现了人的大脑皮层参与下发生了非条件反射D . “冰山一角”说明了冰漂浮在水面上时只露出很少的一部分8. (2分)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水面高度的大小关系相比较,正确的是( ) A . h甲=h乙=h丙B . h甲=h乙h丙C . h甲h乙=h丙 D . h甲h乙h丙9. (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烧杯中,溶剂都是100克水(常温),溶质依次为NaCl、NaCl、KNO3、KNO3 , 且都有2克未能溶解。每根电阻丝规格相同,将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插座中后,杯中的固体先溶解完的是( ) A . AB . BC . CD . D10. (2分)两只烧杯内分别盛有蒸馏水与饱和食盐水,但没有贴上标签。下面有四组器材,其中不能用来鉴别这两杯液体的是( ) A . 铅笔和橡皮泥 B . 细线和小石块 C . 量筒和天平砝码 D . 压强计和刻度尺 11. (2分)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溶液中水的质量;溶液中溶质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25氯化钾的溶解度;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 ) A . 和B . 和C . 和D . 和12. (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1 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 . 甲饱和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溶液的质量不变C . 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D .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13. (2分)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温度/水的质量/克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所得溶液的质量/克281041428106146010818A .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 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 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D . 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14. (2分)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B . 喝过可乐后,往往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 . 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D . 冰过的可乐比未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15. (2分)两只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如图所示),A、B、C三点中,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已知:酒08103千克米3) ( ) A . PAPBPC B . PAPBPCC . PAPBPC D . PAPBPC16. (2分)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在20时,将36克的KNO3和6克的NaCl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20溶解度/gKNO331.6NaCl36.0A . 甲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B . 乙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C .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D .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17. (2分)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 . 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 . 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D . 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18. (2分)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的NaCl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 . 100g水中溶解了10g NaClB . 每100g NaCl溶液中含有10g NaClC . NaCl与溶液质量之比是1:10D . 将10g NaCl溶于90g水中所得溶液19. (2分)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B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C . 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一定有结晶水D . 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20. (2分)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应使药液均匀地滴下,再注入血管,为使整个输液过程药液都保持匀速下滴,如图所示的各装置中应采用的装置为( ) A . B . C . D . 21. (2分)下列现象,小柯试图从科学的角度给予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小明手被火烧时,能感觉到疼痛,但是不会缩手,是传入神经受损B . “蜻蜒低飞,不雨也阴”说明空气气压大C . 高山上煮鸡蛋不易熟,说明气压低的地区水的沸点低D . 火车站台的警戒线设置是因为火车开过时空气流速大,气压大22. (2分)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不对应的是( ) 选项ABCD现象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刮风时,窗帘向外飘晾在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煮熟的汤圆浮在水面上探究原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应用高压锅飞机吸尘器轮船A . AB . BC . CD . D23. (2分)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A .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粘住B . 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C . 软木塞受潮膨胀D . 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24. (2分)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这种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纬度差异B . 地形因素C . 季风影响D . 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共7题;共24分)25. (3分)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1)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请在_、_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根据图中溶液特点判断下列混合物:蔗糖水;医用酒精;牛奶;血液;肥皂水;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的是_。 26. (3分)如图为浙江杭州某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气温即大气的温度。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_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在气象观测中,一般在一个漆成白色的_里的温度计上读数(3)杭州这天的气温日较差为_。27. (2分)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浮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相对于水面将_(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28. (3分)长方体物块A、B的高和底面积如图甲所示。把它们放在水中,静止时所处状态如图乙所示。则在乙图中,A、B两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较大的是_。按图甲把A、B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较大的是_ 29. (5.0分)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不相同。如图,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_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中的;在甲乙两幅图中,图_中气体压强p1p2。 30. (4分)小宛暑假乘飞机旅行,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他感到耳朵有点疼,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_。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他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这时,舱内屏幕显示:高度10800米。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_(选填“对流层”或“平流层”或“中间层”)。生活中见到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_(选填“对流层或“平流层”或“中间层”)。 31. (4.0分)实验室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如图是小明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_(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2)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_。 (3)图中的一处错误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共4题;共30分)32. (8.0分)在浮力的利用教学课堂上,王老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取一块牙膏皮,首先将它揉成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牙膏皮团”下沉,然后将它展开做成帽形放入水中,观察到“牙膏皮帽”浮于水面上。王老师提问:两次不同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什么?李亮同学马上举手回答:实验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1)你赞成他的观点吗?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若给你一些器材:弹簧测力计、三个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你将选择哪些器材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写出实验所需器材及你的探究方案。(3)你将如何根据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此案向或获得的数据得出结论。33. (10.0分)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中。 (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_(填“针筒”、“活塞”)的压力。 (2)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_(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3)研究对象受大气压力的受力面积等于注射器的截面积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再用_测出全部刻度的长度L (4)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烧杯和水的总重为G1 ,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烧杯和水的总重为G2 , 活塞面积为S,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值的表达式为_(用题中字母表示) 34. (6分)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溢水杯底接触为止, 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如图甲所示: (1)分析图甲中的_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小华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 F 随物体下降高度 h 变化的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 浮_N,对照图甲中的实验结果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_有关。 35. (6分)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作出假设】假设1:只有CO假设2:只有CO2假设3:有CO和CO2【设计实验】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探究】(1)B装置的作用是_。 (2)小明观察到_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3)小科和小妍分别通过两种不同的现象证明假设2不成立。请将他们的实验现象填写完整: 小科:D中的氧化铜粉末变红色;小妍:_。【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假设3成立。四、 分析计算题(共18分) (共3题;共18分)37. (6分)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锌和铜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上述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_; (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3)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 (4)向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加入87.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38. (6分)“童话云和”盛产木制玩具,是著名的木玩之城。小科同学从某玩具厂得到三块相同的积木,利用该积木和简单的器材在家里进行了“科学小实验”,请分析回答:(1)称得一块积木的质量为144克,测得该积木的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则积木的密度为_克/厘米3;(2)称得一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