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苏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苏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苏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4页
苏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A卷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 .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 .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 .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2. (2分)如图所示,老师在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 .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3.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而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B . 湖边的树在水中清晰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D .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一种单纯的光4. (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 .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5. (2分)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 验钞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B . 体温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C . 汽油机-压缩冲程中内能化为机械能D . 电冰箱-利用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升华吸热6. (2分)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初春,冰雪融化B . 盛夏,露珠凝结C . 深秋,绿叶凝霜D . 严冬,雪花纷洒7. (2分)实验过程中,当实验现象或效果不明显时,往往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优化措施中,合理的是( ) A . 测量纸锥下落速度时,为方便时间的测量,应选用锥角较小的纸锥B . 估测大气压的值时,为能用常见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应选用较细小的注射器C .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应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照射D . 探究分子引力时,为使铅块下能悬挂更重的物体,应使铅块表面更粗糙8. (2分)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冷冻室中结的霜,是一种熔化现象B . 冰箱的工作说明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 . 制冷剂在冷冻室内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吸热过程D . 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由气态变成液态,是凝固放热过程9. (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l )滴在桌子上的墨水逐渐干了;( 2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教室内,镜片上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 3 )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气”; ( 4 )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A . (l ) ( 2 )B . (2 ) ( 3 )C . (2 ) ( 4 )D . (l ) ( 4 )10. (2分)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 .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 . 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D . 在敞开盖的锅中烧水到沸腾,再用猛火加热,水温会升高11. (2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与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 .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 . 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不能使用酒精温度计D . 在200时,氢是气态,氮是液态12. (2分)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先沸腾,油然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B . 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C . 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D . 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以后,油才能沸腾二、 填空题 (共12题;共14分)13. (1分)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第一下响声是通过_(选填“钢管”或“空气”)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通过 _(选填“钢管”或“空气”)传过来的。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 _有关。 14. (1分)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用如图所示器材做实验。当他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物体在_。在物理学中,这种将一种不容易观察的现象变为另一种容易观察的现象的方法叫_法。 15. (1分)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上后听,会听到_次声音: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_(选填“听不到声音”、“听到一次声音”或“听到两次声音”)。 16. (1分)实验小组在做实验,请你补充完整实验记录;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_,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_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_中最慢。李华同学在一个充满水的长铁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次声音,第一次是在_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_传播的。 17. (1分)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 传入学生耳中的,当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 音时,我们总是关上门窗,这是在_减弱噪声,物理学中,用声强级来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它的单位是_ 18. (1分)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_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_的物理研究方法。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用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9. (1分)如图是某物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 断该物质是_(晶体/非晶体); 此过程中,其内能_(变大/不变/变小);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20. (3分)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_;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 Hz;阳光下,白雾渐渐消失,这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属_(吸/放)热过程。 21. (1分)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先将空气净化,去除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并加压,使空气液化成液态空气,然后汽化。已知液态氧的沸点为-183,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则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中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_。 22. (1分)如图所示,为叶脉上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一种_现象。图1所示,透过露珠看到叶脉变大了,露珠相当于一个_;图2所示,透过露珠看到远处的庄稼和蓝天、白云的倒立、缩小的_像,生活中与此成像原理相同的一种光学器械是_。 23. (1分)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甲图: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乙图: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丙图: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沬跳动丁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以上实验,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能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_;在丁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24. (1分)如图温度计示意图,则此时该温度计的读数为_;一支用完后忘记甩一甩的体温计,其读数停留在38.2,若用该体温计再去测量其他病人的体温时。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8.5,则该体温计的示数是_。 三、 实验题 (共5题;共24分)25. (5分)在学习声现象一节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 (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说明桌子在振动,你建议采取的措施是:_ (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 (4)若把图和图两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_,原因是_ 26. (3分)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 27. (6分)在“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特点”的活动中,小明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在A试管中放人一些冰块,B试管中放一些石蜡后进行了实验,现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中的一些内容。 (1)实验中应选用_(选填“较大的”或“较小的”)冰块。 (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一处:_。 (3)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冰加热过程中的数据。 时间/min00.11.522.533.44.55温度/-5-2000012345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实验进行到13min时,A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状态。(4)从上面探究过程可知:冰是一种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时的特点是_。 28. (6分)(2016贺州)“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初中物理实验课老师要安排学生做的实验:(1)如图所示,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让水尽快沸腾,除了给烧杯盖上纸盖,请另外说也两种合理的方法_(2)经过实际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加热初温水升温_,快要沸腾时水升_(均选填“慢”或“快”);沸腾时,如果把纸盖移开,水的沸点会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9. (4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实验所提供的温度计有两种,分別是:“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应选择量程为“20C102”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敫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的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1.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3)你认为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 A . 冰 B .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