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儿童疾病防治_第1页
常见儿童疾病防治_第2页
常见儿童疾病防治_第3页
常见儿童疾病防治_第4页
常见儿童疾病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儿童疾病防治,企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王健强,常感冒怎么办,有的孩子因为体质比较差,经常容易感冒,个别的甚至达到1个月1次,让家长伤透了脑筋。其实,生活中有不少保健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增强体质。药王孙思邈曾说:“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这里所说的膏摩,是一种蘸取药膏后进行按摩的独特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预防小儿感冒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大家不妨也试一试,首先,要制备药膏。我们选取的是玉屏风膏,这是一张防治表虚易感风邪的名方。因其能抵御风寒,古人形象地称它为“玉屏风”。取黄芪80克,白术40克,防风20克。将三味药研成细末,浸泡在盛有75乙醇(酒精,用量以能浸没药末为准)的容器(最好是搪瓷缸)中。24小时后,再加入适量的凡士林(药店有售)。将容器置微火上加热,同时不停地搅拌,至药色变微黄,注意:不要出现焦糊。然后用纱布过滤掉药渣,冷却后药膏就制成了。,家长每天早晚蘸取此药膏为孩子按摩。15天为1个周期,然后间歇3天,继续第2个周期,4个周期为1疗程。按摩方法1.按揉百会:用拇指的罗纹面蘸少许玉屏风膏,在孩子的百会穴处按摩,手法要轻柔,约2分钟,2.按揉手足心:用拇指蘸少许药膏,按摩孩子的手足心,左手、左足按顺时针方向操作,右手、右足按逆时针操作,各约2分钟。3.捏脊:用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蘸少许药膏,拿捏起孩子尾椎部的皮肤,双手手指交替向上(从尾椎部向颈部)捏动,捏3遍。4.按揉足三里:用拇指蘸少许药膏,按摩孩子两侧的足三里,约2分钟。,这种膏摩法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无痛苦,孩子乐于接受。它不仅可预防小儿感冒,还可增强孩子的抵抗能力,起到保健强壮的作用。如果家长们嫌制作药膏太麻烦,也可以用爽身粉、润肤油等代替。虽然这样按摩效果要逊色一些,但只要长期坚持,也能让多病的孩子变得身强体壮。,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无论外感、内伤所致的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均可发生咳嗽。尤其是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异常,温差较大,抵抗力稍差的小儿在此环境中很容易感冒引起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所以对小儿咳嗽应及时治疗,不可忽视。,小儿咳嗽的基本治则是理肺、健脾、固肾。理肺包括宣肺、清肺、润肺、泻肺与温肺;健脾包括化湿、渗湿、利湿、燥湿与补脾;固肾包括温肾、壮阳等。在治疗中首先运用理肺法则。若效果欠佳,再加健脾法。若已成哮喘时,可增入固肾法,三法协调,辨证治疗。现简要对常见小儿咳嗽的治疗概述于下,以供治疗时参考。,风热咳嗽症状: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象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治则:清肺、化痰、止咳。方名:鱼蛤石花汤(临床方)。组成:生石膏30克,鱼腥草10克,金银花10克,海蛤粉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川贝母6克,橘红6克,木蝴蝶6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毫升,分34次服,少加白糖。(适合于5岁用量),风寒咳嗽症状: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鼻塞不通,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名:苏桔甘草汤(临床方)。组成:苏叶10克,桔梗6克,麻黄3克,甘草6克,橘红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法同前。,阴虚燥咳症状: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治则:清肺养阴,化痰止咳。方名:养肺止咳汤(临床方)。组成:生地15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法同前。,肺寒咳嗽症状:秋冬天气寒冷,或感受骤寒引起咳嗽,日久不愈,日轻夜重,咳嗽痰鸣,咯痰白稀,便溏溺清,纳呆神疲,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治则: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方名:冬花五炙饮(临床方)。组成:炙冬花10克,炙杏仁10克,炙枇杷叶15克,炙紫苑6克,炙米壳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法同前,小孩遗尿,俗称尿床、尿炕,指小孩睡眠时不知不觉尿在床上。一般以515岁之间的孩子多见,5岁以下则不算病。患有遗尿症的小孩大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性格低沉内向,有时还表现出自卑感。中医认为大多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所致。,1.宜根据患儿具体健康状况,多选些健脾补肾方面的食品。健脾的有山药、大枣、莲子、芡实、黄花菜、香菇、猪肉、猪肚、猪骨、羊奶、鸡肫、鸭肫、鸭肉、鳝鱼等食物;补肾的有羊肉、狗肉、鱼类、龟、鳖、猪肾等食物。2.注意晚饭应吃干食,不宜饮汤水太多。睡前不要再饮水,食疗验方1.猪膀胱1个,黄牛肉250克,黑豆50克。将牛肉、黑豆放入猪膀胱内,清炖后食用。2.猪腰子1对,核桃肉50克,共炖熟服,常吃。3.莲子、芡实(鸡头米)各50克,共煮熟服,常吃。4.多吃鸡肫、鸭肫,煮烂切片吃。5.清蒸龟肉。用乌龟1只宰杀去壳及内脏,洗净切块,加盐、葱、姜等调料,清蒸至熟,吃完为止。每5日吃一次较好,坚持2个月左右。,6.取胡萝卜连皮烤至皮黑,睡前趁热喂服半个,长期服用。7.取柿子56个,置于密闭器皿,烧黑研末,用清水送服,十分有效。8.黑胡椒粉敷脐。黑胡椒粉适量,伤湿止痛膏1张。每晚睡前将适量黑胡椒粉放在肚脐窝中,以填满肚脐窝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并将其周围压紧,以免活动时将药粉漏掉。24小时去掉或更换,7次为1疗程。使用本方一般无不良反应,若有皮肤灼热感及大便干燥现象,停药即消失,疳积,疳积是积滞和疳症的总称,是小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积滞也称食滞、食积,是指饮食失于节制,造成脾胃运化失常,宿食停滞不化;疳症是积滞日久,耗伤正气而出现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全身消瘦、精神不振等全身衰弱表现。故积滞是病的早期,病变以实为主;疳症是因积滞不愈发展而成,是病的后期,以虚为主。由于疳症多由积滞发展而来,故古人说“无积不成疳”,或说“积为疳之母”。疳积形成之后,轻则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重则导致各种营养素缺乏症,甚至合并肺炎等其他并发症。因而对疳积必须注意防治。现对疳积的食疗简述如下:,积滞常见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奶块或食物,腹胀而硬,大便酸臭,烦躁哭闹,舌苔白厚腻,脉滑有力等症。治以消食导滞,可用:,1.莱菔子散:莱菔子6克,研末,水调服。莱菔子即萝卜子,有消食理气宽中的功效。2.橘饼汁:橘饼适量,泡水代茶饮。橘饼功能宽中下气,消食化滞。3.麦芽山楂饮:炒麦芽10克,炒山楂片3克,红糖适量,煎水饮用。麦芽、山楂均能消食导滞。4.橙子煎:将橙子切开,用水泡去酸味,然后加蜂蜜煎汤频服。橙子有消食化痰之功,此煎有助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5.消食散:谷芽、山楂、槟榔、枳壳各等份,研末,每次服1.5克,开水送服。以上四药皆为消食导滞之上品。6.枣糕:用大麦面或高粱面或小米面,加红枣蒸糕食用。以上三种面有健脾消食之功,且加红枣做糕,消中有补。7.鸡内金粉粥:取鸡内金6个,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橘皮、鸡内金、砂仁三物研末调入米粥中,早晚食用。8.生地麦芽饮:取生地、麦芽各15克,煎水,加冰糖适量饮用。二物相配,有消食开胃、生津止渴作用。可治疗因食滞不化产生的滞热(食火),口渴喜饮、两颊发红、烦躁不安等症。,疳症长期食欲不振,时时腹泻,面色黄白而无光泽,毛发枯槁,形体消瘦,精神不振,目无光泽,睡而露睛(睡眠时眼睑不能闭合),甚则浮肿,舌淡少苔,脉象细弱。治以健脾益胃,补养气血。可用,1.茯苓粉:取茯苓粉(市售)15克,温开水冲服。茯苓有健脾补中的功用,且能淡渗止泻,脾虚腹泻者尤宜。2.黄芪粥:白米50克,黄芪20克,煮粥食用。黄芪为补气之药,与白米煮粥,有健脾益气之功。3.山药扁豆粥:鲜山药(去皮切片)30克,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同煮粥,加白糖适量食之。扁豆、山药均有健脾养胃作用。4.莲子粥:莲子肉(去皮、心)20克,白米30克,同煮粥,加冰糖适量。此粥有健脾止泻之功。,5.莲子茯苓糕:莲子肉、茯苓、麦冬各等份,白糖、桂花适量。先将莲子、茯苓、麦冬焙干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此糕有健脾开胃、养阴生津之功,疳症口渴者宜食。6.珠玉二宝粥:生山药30克,生薏苡仁30克,柿霜饼12克。先将山药、薏苡仁捣成细渣,煮至烂熟粥,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冰糖溶化食之。此粥清补脾肺,凡脾肺两虚、食欲减退者均可食用。7.丁香鸽肉汤:丁香5克,肉鸽1只。鸽子洗净后放进大碗中,将丁香放于鸽腹中,涂撒盐、姜、酒等调味品,加适量清水蒸熟。吃肉喝汤,此方有健脾、散寒、温胃之功效。,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总是流口水,严重者整天湿淋淋的,有的小孩已长到六七岁甚至十多岁仍流口水不止,这不仅给父母增添了许多烦恼,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成长。这是什么原因呢?又该怎样治疗呢?口水就是唾液,它是人体三对大唾液腺以及口腔中的其他小腺体分泌的液体,有帮助消化、清洁润泽口腔、杀灭细菌等重要功能。研究表明,在新生儿时期,人体的唾液腺并不是很发达,所以这时口水的分泌量较少。等孩子长到5个月以后,并直到3岁这一时间段内,孩子口水的分泌量会明显增多,有的甚至比成人还要多,因此小孩经常流口水。,一般而言,引起小孩流口水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随着婴儿的发育成长,从吃母乳变换为吃一般食物,会使唾液的分泌量增加;当婴儿由躺着转换到坐位或站立位时,容易导致口水流出来;由于婴儿口腔不深、口底较浅,而且不能自主控制口腔内口水的含量,所以口水常从口腔中流出来;五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开始长牙,由于牙齿对牙床神经的刺激,可引起口水分泌量增加;婴儿的吞咽功能较差,不能借助吞咽反射来调节口水量,因此口水也容易流出来。对于大多数流口水的小孩而言,症状较轻,没有什么大毛病,也不需要找医生治疗,随着孩子的逐渐发育成长,这种现象即会消失,然而,也有少数小孩症情比较严重,甚至到了六七岁时口水仍长流不止。究其原因可能与孩子体质比较虚弱、生活习惯不良、父母教养方法不当等原因有关。据笔者经验,对较严重的流口水患儿,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气化无权,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采用温补脾肾、摄纳涎唾的方法。方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干姜46克,苍术4克,益智仁46克,诃子肉4.5克,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4克。据报道,益智仁有良好的摄纳涎唾的作用,为方中要药。此外,熟附片、肉桂、补骨脂、覆盆子、薏苡仁、山药、莲子、芡实、黄芪、龙骨、车前子等可随症加减(方中用药剂量,乃以四五岁小儿为准,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终日满头大汗的儿童,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27岁的儿童中。很多父母都为自己的孩子有这种现象而担心,有些甚至乱投药石,其实,这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大可放心,人体的汗腺有两类,一类为外分泌汗腺,是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汗腺,在手掌、脚掌、额及背部最密集,受交感神经系统控制。另一类为汗臭腺,这类汗腺在青少年发育后才出现,存在于身体多毛的部分,尤其是腋窝、腹股沟等地方,出汗是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如汗腺分泌过多,则为多汗。多汗可分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可见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体内供热和产热过多 (如快速进热食,剧烈运动后)等。大多数儿童的满头大汗都是属于这种生理现象的出汗,因为儿童的汗臭腺尚未发育完善,发汗的地方集中在外分泌汗腺密集的手、脚、额和背部,而成人却在腋窝、腹股沟等地方,所以孩子出汗的情况比大人更显而易见;而且儿童新陈代谢快,肌肉活动较多,加上有些家长为孩子穿衣过多,这样出汗的情况就更明显了,但是,如果儿童在安静状态下(如平卧、睡眠时),全身或部分出汗过多,甚则大汗琳漓,这种情况则为病理性出汗,中医称此为汗症,多见于体质虚弱,常常容易感冒的儿童,汗症有盗汗、自汗之分。睡中汗出,醒后汗止者,称盗汗,多为阴虚;如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多为阳虚。但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腠理不密,临床上常盗汗、自汗并见。多由表虚不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或脾胃积热所致。治宜补气固表,调和营卫,益气养阴,健脾泻热,代表方有玉屏风散、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下面介绍两个单方,请家长朋友不妨一试。,1.生黄茂15克,煮或泡开水,代水喝。2.泥鳅鱼34两,用热水洗净黏液,去内脏,油煎至焦黄,加水一碗半,煮至大半碗(可加盐调味),服汤,每日1次,连服3天。,秋季养生,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秋季饮食宜忌,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具体方案如下:,养肺为要,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