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疾病及相互关系_第1页
胃部疾病及相互关系_第2页
胃部疾病及相互关系_第3页
胃部疾病及相互关系_第4页
胃部疾病及相互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部疾病及相互关系,目录,一 胃病分类二 慢性胃炎三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四 胃癌,3,一 胃病分类,根据胃病的性质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先天性疾病:新生儿胃穿孔、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成人幽门肌肥厚、双胃、胃内隔膜等。2.感染和炎症:急性胃炎,如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结核、巨大肥厚性胃炎、胃梅毒等。 3.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复合型溃疡等。 4. 肿瘤:胃良性肿瘤,包括胃息肉、平滑肌肿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组织肿瘤等;胃恶性肿瘤,包括胃肉瘤、胃癌、转移性胃癌、淋巴瘤等。 5. 胃其他疾病:胃憩室、胃黏膜脱垂症、胃扭转、胃破裂、胃内异物、急性胃扩张、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幽门梗阻、胃石症、胃下垂等。6. 胃运动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轻瘫等。,4,根据慢性胃炎病理特点分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A型,B型),化学性胃炎放射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炎其他,特殊类型胃炎,胃肠病学,2006,11:674-684,5,病理学特点,Correa模式,非萎缩性胃炎,胃癌,上皮内瘤变,肠化生,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固有层里有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炎症从浅表逐渐向深部扩展至腺区,继之腺体破坏和减少,直至腺体萎缩,6,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固有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粘膜变薄,常伴有肠上皮化生。B型胃炎:以胃窦为主,多见,hp为主要病因。A型胃炎:以胃体为主,少见,因自身免疫反应引起。,7,胃萎缩的血清学检测,8,萎缩性胃炎的预后,1、慢性胃炎常长期持续存在,但多数患者无症状。2、少数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化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经适当的治疗后可望改善甚至逆转而重度不典型增生是为癌前病变需予预防性手术切除。3、多灶萎缩性胃炎易发生胃潰疡,其发展为胃癌的危险性增加。4、HP引起的慢性胃炎偶见发生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者。,9,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10,11,10%的人一生中某一时期患过消化性溃疡男:女比例3.98.5:1DU:GU比例3:1DU好发于青壮年,GU发病年龄较迟,发病情况,12,溃疡病致病机理的现代概念 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 没有Hp感染就没有溃疡复发 有好的胃黏膜屏障就没有溃疡形成,病因和发病机制,指导治疗,13,发病机制损害和防御因素,Hp胃酸胃蛋白酶胆盐NSAIDs乙醇吸烟炎症因子自由基损害因素,黏液碳酸盐磷脂黏膜屏障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EGF,防御因素,胃溃疡防御因素减弱十二指肠溃疡损害因素增强,14,胃病常规治疗,抗溃疡治疗(原则) 降低胃内酸度 增加胃粘膜抵抗力 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药3类,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 抗胆碱能药:阻断乙酰胆碱受体 H2受体阻断药:阻断H2受体 H+-K+ATP酶抑制药:阻断H+向胃腔内转运,15,H2受体阻断药(H2-receptor antagonist),西咪替丁(cimetidine) 200mg 泰胃美(tagamet, cimetidine)400mg雷尼替丁(ranitidine) 150mg法莫替丁(famotidine) 20mg尼扎替丁(nizatidine) 150mg罗沙替丁(roxatidine) 75mg,16,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奥美拉唑(omeprazole) 洛赛克(losec) 20mg兰索拉唑(lansoprazole) 达克普隆(takepron) 30mg潘妥拉唑(pantoprazole) 40mg雷贝拉唑(rabeprazole) 20mg艾索美拉唑(esomeprazole) 20mg,17,胃黏膜保护剂,胶体铋硫糖铝前列腺素其它:铝碳酸镁,思密达等,18,治疗策略,19,哪些胃病可能发展为胃癌?,胃溃疡(10%-38.4%),萎缩性胃炎(4%-19%),胃息肉(4%-8.7%),残胃炎或残胃溃疡(2%-6%),胃癌,20,胃癌,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前疾病,胃癌前状态,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21,胃癌危险因素,1、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2、生活饮食因素:高盐饮食、烟熏煎烤炸食品、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3、感染因素:Hp为IRAC、WHO划定的一类致癌因子。4、遗传因素:遗传性弥漫性胃癌5、其他因素:地质、饮用水、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因素等均为可能因素6、保护因素:水果与蔬菜摄入等。,22,筛查方法,一般人群发病率低:33/10万对一般人群筛查不切实际,对高危人群筛查才是可行。目前可用的筛查方法是:初筛:sPG, G-17,上消化道钡餐,内镜筛查复筛:内镜精查,23,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2011年版),胃癌高危人群40-69岁,知情同意问卷调查,血清PG检查判别标准:PG I70ug/L,PG/PG 7不符合血清PG检查者直接进入胃镜检查,有明显上消化道症状有胃癌家族史,阴性,PG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