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延伸模拟.doc_第1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延伸模拟.doc_第2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延伸模拟.doc_第3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延伸模拟.doc_第4页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延伸模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延伸模拟题合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延伸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释】关:指山海关。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丁艰: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阅读延伸】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延伸题。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阅读延伸】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延伸题。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注释】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负扆(y):背对屏风。【阅读延伸】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以天下为务”的具体所指,并联系实际或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不少于200字)(10分)【示例】我认为黄道周虽然偏执,但却是“一代完人”。这种偏执是一种信念和不懈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卡梅隆,众所周知,是电影界的暴君。他性格执拗张狂,不惜自己和演员的身体也要拍出最好的效果。甚至用自杀威胁公司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拍摄,以至于演员都表示决不再和卡梅隆合作了。但正是这种偏执,近乎于疯狂的执拗带来了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种旷世杰作。因此,黄道周身为朝臣,性格耿直,直言不讳,这种执著才能真正为治国所需。守卫正道,黄道周不失为“一代完人”。【示例】我认为黄道周确是个立朝守正之人,并谈不上偏执。从文中看,他在翰林院时大胆地讽喻养尊处优的官员,对崇祯帝的用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尽管在当时崇祯认为他有些偏执,但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当人们再次审视这段历史时,无不为黄道周的果断以及为朝廷做出的贡献而赞叹。就像马寅初先生刚刚发表新人口论时,几乎没有人支持他的观点,他还为此遭到批斗、围攻。而如今,当人们像乾隆帝追忆黄道周一样将目光投向马寅初时,发现了他为国家做出的伟绩,也为他带来了超越时空的赞誉。【示例】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一次是武成帝因醉要杀虞候都督范洪,唐邕谏言“因酒杀人,恐招横议”,范洪得以免死。另一次是认为军人田猎过于频繁,造成“疲弊”,请求减少,皇帝也听从了。 这种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唐邕的进谏是在维护皇帝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并且前一次通过对比,把道理说得透彻;后一次提出具体改进办法。皇帝能听得进去。另一方面是,唐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在皇帝那里平素就受信任,得宠爱,被重用。所以皇帝才会听信他的直言。 这使我也有了两点认识。一点是“出以公心,胆气自豪”。例如,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支部书记的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大声疾呼“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了党和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另一点是“要求秋雨,先行春风”。例如,在汶川、玉树两次地震灾害面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亲临一线指挥,排忧解难,获得了普遍的赞誉。这样取信于民,才能更好地执政治国。两点合一,自会有为。10年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辉: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思想感情。(4分) 11年北京卷 示秬秸 1 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 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 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2年北京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从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 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10年答案 (3分)A; (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 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2010年的诗歌鉴赏,既没考意象,也没考意境,炼字也没考,就剩下一个最为起码的要求-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答题公式或者说答题格式对考生的束缚,与之相得益彰的还有基本上跟学生把这首诗讲明白的第一小问。可以说,诗歌鉴赏在今年也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可言,然而,答题公式作为潜在的门径,对于抵达答案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越没有任何规约,思路的清晰程度就越能得到彰显。训练是否有素,对于考生的答题情况和得分高低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高三的学生切不要被表象的简单所迷惑。 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主观题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11年答案 1,B 【试题分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2,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 不可偏废。 3,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 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 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12年答案 【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