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VONE_第1页
FLAVONE_第2页
FLAVONE_第3页
FLAVONE_第4页
FLAVONE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Chapter 5 flavonoids,概 述1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2 、具有颜色,且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因此称为黄酮3 、多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低等植物中为数不多4 、植物体内,大部分成苷,一部分以苷元游离形式存在5、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芦丁、槲皮素、槲皮苷、葛根素、立可定扩冠、增强心脏收缩 橙皮苷、花色素、儿茶素类、芦丁等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 大多活血化瘀中药含flavonoids,抗肝脏毒性作用 水飞蓟素、异水飞蓟素、次水飞蓟素抗炎作用 芦丁、羟乙基芦丁、二氢槲皮素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木犀草素、黄芩苷、黄芩素抗菌 槲皮素、桑色素、山柰酚抗病毒雌性激素样作用泻下作用解痉作用止咳祛痰作甜味剂,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flavonoids),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2-phenylchromone)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极少数化合物中央的碳原子少于三个或多于三个。,根据中央三碳原子的氧化程度和成环状况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类:,其他:Biflavones 双黄酮 2分子黄酮 或 2分子二氢黄酮 或 1分子黄酮和1分子二氢黄酮 通过C-C 或 C-O-C键连接而成,R1=CH3,R2=H 银杏素 ginkgetin R1=H,R2=CH3 异银杏素 isoginkgetin R1=R2=H 白果素 bilobetin,CC键,扁柏黄酮hinokifavone (C-O-C键连接),特殊类型的黄酮化合物 1. 水飞蓟素(silybin):黄酮木脂体类,2.生物碱型黄酮:,常见取代基 OH、OCH3、异戊烯基等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常见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单糖类:D-Glu、D-Gal、D-Xyl、D-葡糖醛酸、L-Rha、L-Ara等双糖类:槐糖、芸香糖、新橙皮糖、龙胆二糖、次槐二糖等三糖类:龙胆三糖、槐三糖等,2,3,4,2,6,5,1,4,2,1,6,5,a,4,3,2,5,6,7,3,4,5,6,1,4,5,6,7,8,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在查尔酮合成酶的作用下首先生成查尔酮,在经过查尔酮异构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氢黄酮。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大都是经过二氢黄酮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生合成而来的。,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d colouring reaction of flavonoids),2.1 性状 (shape),多数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苷具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含有糖)。除二氢黄酮,二氢 黄酮醇,二氢异黄酮,黄烷,黄烷醇外苷元一般无旋光性。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 灰黄-黄色; 查耳酮 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无色; 异黄酮 浅黄色; 花色素及苷元 颜色随PH变化而改变 PH 8.5 兰色,2.2 溶解度(solubility) 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及碱水中。苷可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等。 OH 水溶性 ; 糖 水溶性,黄酮、黄酮醇、查尔酮等 堆砌紧密,分子引力大,平面型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 非平面型 花色素 离子型,水溶性,2.3 酸碱性,2.3.1 酸性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酚羟基,故可溶于碱水、吡啶、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 酸性强弱顺序: 7,4 - 二OH 7或4 - OH 一般PhOH 5及3 OH NaHCO3 Na2CO3 0.2% NaOH 4% NaOH 2.3.2 碱性 吡酮环上的氧原子有未共用电子对,故有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H2SO4,HCl等)成盐,但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即可分解。在浓盐酸中生成的盐常有特殊颜色,可用于鉴别。某些甲氧基黄酮溶于浓盐酸中显深黄色,且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沉淀。,2.4 显色反应 2.4.1 还原反应(1). 盐酸-镁粉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橙红-紫红(少数紫-蓝色) B环有OH或OCH3时颜色加深 查耳酮、橙酮、儿茶素: (-), 异黄酮少数显色 花青素及部分橙酮、查尔酮等在浓盐酸中也会变色,故需作对照。为排除提取物颜色的干扰,可观察泡沫的颜色。,H,+,(2). 盐酸-锌粉反应 二氢黄酮醇、黄酮醇-3-O-糖苷 (+)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3-O-糖苷、黄酮(醇) (-)(3). 四氢硼钠反应 NaBH4 二氢黄酮类 红紫色 其他黄酮类 (-)(4). 磷钼酸 二氢黄酮 棕褐色,红紫色,2.4.2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黄酮类分子中含有下列结构单元时,常可与铝盐、铅盐、锆盐、镁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1). 铝盐 1% 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定量。(2). 铅盐 1%碱式醋酸铅或醋酸铅,生成黄-红色沉淀。 碱式醋酸铅还可与单个酚羟基生成沉淀,可用于分离。,(3). 锆盐 2% ZrOCl2 黄绿色络合物,并有荧光 3-OH,4C=O 5-OH,4C=O (二氢黄酮醇除外) 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3-羟基黄酮不褪色。可用于3-羟基和5-羟基黄酮的鉴别。,(4). 镁盐 醋酸镁的甲醇溶液 二氢黄酮(醇) 天蓝色荧光, 5位有羟基色泽更为明显 黄酮(醇),异黄酮 黄-橙黄-褐色,(5). 氯化锶(SrCl2)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化合物与氯化锶的氨性甲醇溶液可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6). 三氯化铁(FeCl3) 具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如邻二酚羟基,5-OH等),反应明显。,2.4.3 硼酸显色反应,具有下列结构单元的黄酮类(5-OH黄酮,2-OH查耳酮等)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下,可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在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有绿色荧光,在枸橼酸丙酮条件下,只显黄色而无荧光。,2.4.4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1). 遇碱成盐共轭链延长,颜色加深。NH3可逆, Na2CO3不可逆。 (2). 二氢黄酮遇碱开环形成查尔酮,显橙-黄色。(3). 黄酮醇类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4). 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或3,4-二OH,在碱液中不稳定,易氧化,由黄 深红 绿棕色沉淀。,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flavonoids),3.1 提取和粗分 (1). 溶剂法 用中等极性溶剂回流提取,可提出大部分黄酮苷元(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用水、含水醇、醇加热提取可提出苷和多数苷元。 (2). 萃取法 醇或水提取液(一般相当于生药100-200),3-4倍量醇,静置,过滤,多糖,粘液,树胶,蛋白等,醇液,回收醇,加水稀释,水溶液,萃取,乙酸乙酯(苷元和极性小的苷),正丁醇(苷),水液(水杂),(3). 碱提取酸沉淀法 利用酚羟基遇碱成盐易溶于水,加酸后亦可沉淀析出的原理进行提取(如芦丁的提取)。碱液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下黄酮被破坏。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pH 4较好),以免生成盐重新溶解。当药材中含有大量果胶、粘液等杂质时(如花、果等药材),用石灰乳或石灰水较好,上述杂质可形成钙盐不被溶出,过滤也容易。,(4). 活性炭吸附法( 见第一章),3.2 分离 3.2.1 柱色谱法 3.2.1.1 硅胶柱色谱 适用的范围最广,主要用于分离极性小的和极性中等的化合物。也可采用分配色谱方法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黄酮苷、多羟基黄酮等。 3.2.1.2 聚酰胺柱色谱 (1). 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 聚酰胺(Polyamide)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等常用的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酸。一般属于氢键吸附。,(2). 洗脱剂的洗脱能力 尿素/水 二甲基甲酰胺 甲酰胺 碱水溶液 丙酮 甲(乙) 醇 水 常用的溶剂: 水 乙醇 一般不用含氯的溶剂(可溶解聚酰胺或其中的交联剂)。,(3). 结构与吸附力的关系 (A).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B).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吸附力降低;,(C) . 芳香化程度高,吸附力强;,(D). 苷元相同; 苷元 单糖苷 双糖苷 三糖苷(E). 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相同; 黄酮醇 黄酮 查耳酮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F). 与C=O基缔合的酚羟基 双糖苷 单糖苷。,3.2.2 梯度PH萃取法,乙醚液,5% NaHCO3,乙醚液,碱液(7,4-二OH-黄酮),5%Na2CO3,乙醚液,碱液(7或4-OH黄酮),乙醚液,0.2%NaOH,碱液(一般黄酮),4%NaOH,乙醚液(脂杂),碱液(仅含3-OH和或5-OH黄酮),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4.1 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双相纸色谱(PPC)在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和类型(如苷或苷元)上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1). 常用的溶剂有两类 一类是醇性溶剂或有机溶剂,如n-BuOH-HOAc-H2O(4:1:5,上层,BAW),t-BuOH-HOAc-H2O (3:1:1,TBA),C6H6-HOAc-H2O(125:72:3),CHCl3-HOAc-H2O(13:6:1)等;另一类是水性溶剂,如2% -6%HOAc,3%NaCl等。 (2). 醇性或有机溶剂展开以分配为主,水性溶剂展开以吸附为主。苷宜用水性溶剂,苷元宜用醇性溶剂。,(3). 用水性溶剂展开时,平面型分子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Rf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4). 用醇性溶剂展开时,分子极性越大,Rf值越小,与水性溶剂相反。,4.2 紫外及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紫外及可见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测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解决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羟基的取代位置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由两部分组成,桂皮酰部分(Cinnamoyl system I带)和苯甲酰部分(Benzoyl system II带),从长波往短波数第一峰称I带,第二峰称II带。,A,B,C,4.2.1 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 4.2.1.1 黄酮(醇)类,(1). I带和II带吸收强度相差不大;(2). I带 黄酮类 304-350nm; 黄酮醇(3-OH取代) 328-357nm; 黄酮醇(3-OH游离) 352-385nm; B环 OH 波长,特别是4-OH 红移大。 (3). II带 240-285nm; A环 OH 波长 B环OH对波长影响不大,但影响峰型,3 4二OR时可分裂成双峰或一个主峰一个肩峰,4OR时为单峰。,I带,II带,4.2.1.2 查耳酮类和橙酮类,2,6,2,4,(1). 桂皮酰系统得到加强,故I带强,II带弱相差较大。(2).查耳酮 II带 220-270nm, I带340- 390nm,有时可分裂成两个峰(Ia 340- 390nm,Ib300-320nm),2-OH I带红移 20nm(与C=O缔合),4-OH I带红移30- 40nm。(3). 橙酮 I带370-430nm, I带和II带均可裂为两个峰。,I带,II带,4.2.1.3 异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1). 因为只有苯甲酰系统,故II带强,I带仅呈肩峰。 (2). 异黄酮 II带245-270nm。(3). 二氢黄酮(醇) II带 270- 295nm。,I带,II带,根据I带和II带的峰形就可判断黄酮的类型,4.2.2 甲醇钠(NaOMe)对UV的影响 4.2.2.1 黄酮(醇)类,所有羟基都可成盐引起红移,主要用于确定4-OH。(1). 4 -OH I带红移 40-60nm,且强度不降。(2). 3-OH,但无4-OH I带红移50-60nm,强度降低。 (3). 7-OH 320-330nm有峰。(4). 3,4二OH; 3,3,4三OH;3,4,5三OH 随时间延长吸收强度降低。 (1)-(3)为与甲醇溶液比较; (4)为自身比较。,按插烯规律为对苯二酚可氧化成醌。,4.2.2.2 二氢黄酮(醇)类和异黄酮类 (1). 5,7二OH II带红移35-40nm; (2). 无5-OH I带移至400nm(异构成查耳酮); (3). 5,6,7或5,7,8-三OH, 随时间延长吸收强度降低。 (1)和(2)与甲醇溶液比; (3)自身比,OH-,4.2.2.3 查耳酮类 (1). 4-OH I带红移60-100nm ,吸收强度增加。 (2). 无4-OH,但有4 -OH或2-0H I带红移60-100nm, 吸收强度不变. (3). 4-OH和2 -OH或4-OR I带红移40-50nm。 与甲醇溶液比,4.2.2.4 橙酮类 (1). 4 -OH I带红移80-95nm,吸收强度增加。 (2). 6 -OH I带红移60-70nm。 与甲醇溶液比较。,4.2.3 醋酸钠(NaOAc)对UV的影响,醋酸钠的碱性比甲醇钠弱,只能使7-OH和4-OH解离。市售的醋酸钠经熔融脱除微量醋酸后,其对UV的影响与甲醇钠相似(指4 -OH和7-OH)。当市售的醋酸钠未经熔融时,由于含有微量的醋酸,限制了4 - OH的解离,故多用于7-OH的确定。,4.2.3.1 黄酮(醇) (1). 7-OH II带红移5-20nm。 (2). 黄酮中有7-OH,6,8二OR时,II带红移幅度降低。 (3). 4-OH,但无3-及或7-OH I带在长波一侧有明显肩峰。 (4). 5,6,7或6,7,8或3,3,4三OH 随时间延长,吸收强度降低。 (1)-(3)与甲醇溶液比较; (4)自身比较。4.2.3.2 二氢黄酮(醇)类 (1). 5,7二OH II带红移35nm。 (2). 7-OH (无5-OH) II带红移60nm (异构化)。 (3). 5,6,7或6,7,8三OH 随时间延长,吸收强度降低。 (1)和(2)与甲醇溶液比较; (3)自身比较。4.2.3.3 异黄酮类 (1). 7-OH II带红移6-20nm(与甲醇溶液比较)。 (2). 5,6,7或6,7,8 三OH 随时间延长,吸收强度降低(自比)。,4.2.4 醋酸钠/硼酸对UV的影响 硼酸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邻二酚羟基螯合使相应峰带红移,故可用于确定邻二酚羟基。,4.2.4.1 黄酮(醇)类 (1). B环有邻二酚羟基 I带红移12-30nm (2). A环有邻二酚羟基(不含5,6位) II带红 移5-10nm (3). 均为与甲醇溶液比较(与醋酸钠比可能 为紫移) 4.2.4.2 异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 A环有邻二酚羟基(不含5,6位) II带红移10-15nm(与甲醇溶液比较)。,4.2.5 AlCl3及AlCl3/HCl对UV的影响 Al3+可与3-OH,C4=O或5-OH,C4=O或邻二酚羟基螯合形成螯合物。当3-OH与5-OH共存时,形成3-OH,C4=O螯合物,当3-OH或和5-OH与邻二酚羟基共存时,形成二螯合物。 螯合物对酸的稳定性: 3-OH(黄酮醇) 5-OH(黄酮) 5-OH(二氢黄酮) 邻二酚羟基 3-OH(二氢黄酮醇),(1). AlCl3/HCl 谱 = AlCl3 谱 无邻二酚羟基(2). AlCl3/HCl谱 = AlCl3谱 可能有邻二酚羟基 I带紫移30-40nm B环有邻二酚羟基 I带紫移50-60nm A,B环均可能有邻二酚羟基(3). AlCl3/HCl谱 = 甲醇谱 3或和5位无羟基(4). AlCl3/HCl谱 = 甲醇谱 可能有3或和5羟基 I带红移35-55 nm 只有5-OH I带红移60nm 只有3-OH I带红移50-60nm 可能同时有3和5羟基 I带红移17-20nm 除有5-OH外尚有6-OR取代,小结MeOH 确定黄酮类型甲醇钠 确定4-OH和7-OH醋酸钠 确定7-OH醋酸钠硼酸 确定邻二酚羟基AlCl3及AlCl3/HCl 确定3-OH,5-OH及邻二酚羟基,甲醇谱I带和II带相似,I带为359nm故为黄酮醇(3-氧代)。甲醇钠谱I带红移(410-359)51nm,示有4-OH ,327nm有峰,示有7-OH。AlCl3/HCl谱I带紫移(433-402)31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I带红移(402-359)43nm示有5-OH。醋酸钠谱II带红移(271-259)12nm示有7-OH。醋酸钠硼酸谱I带红移(387-359)28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4.3 氢核磁共振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3.1 A环质子 4.3.1.1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5.70-6.90, d J = 2.5Hz 8-H 6-H 7-OH成苷后 8-H和6-H向低场位移, ,4.3.1.2 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5-H 7.7-8.2 d J = 7-9 Hz6-H 6.4-7.1 dd J = 7-9 Hz 和 2 Hz8-H 6.3-7.0 d J = 2 Hz 6-H可以大于8-H,4.3.2 B环质子 4.3.2.1 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2和6-H 7.1-8.1 (与C环氧化程度有关) d(AABB系统,类似于AB系统) J=7-9Hz 3和5-H 6.5-7.1 2和6-H 3和5-H (4-OR的屏蔽作用和C环的负屏蔽作用),4.3.2.2 3,4-二氧取代黄酮类,5H 6.70-7.10 d J = 7-9 Hz 6 H 7.20-7.90 dd J = 7-9 Hz和1.5-2.5 Hz2 H 7.20-7.90 d J = 1.5-2.5 Hz,4.3.2.3,3,4-二氧取代异黄酮,二氢黄酮(醇)类,2-H,5-H,6-H 6.70-7.10 m(或两组峰),4.3.2.4 3,4,5三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2-H,6-H: 3-R = 5-R S ; 3-R = 5-R 各为 d J = Ca 2.0 Hz ; 6.50-7.50,4.3.3 C环质子 4.3.3.1 黄酮类 4.3.3.2 异黄酮类,3-H 6.30 , S易与A环质子混淆,2-H 7.60-7.80 (DMSO,8.50-8.70) S,4.3.3.3 查耳酮类 -H 6.70-7.40; -H 7.30-7.70 各为d J = 17 Hz 4.3.3.4 橙酮类 苄基质子 6.50-6.70(DMSO 6.37-6.94) S,4.3.3.5 二氢黄酮类,Hb,2-H 5.2 dd J = 11Hz 和 5Hz3-Ha 2.8 dd J = 11Hz 和 17Hz3-Hb 2.8 dd J = 5Hz 和 17Hz 3-Ha和3-Hb化学位移值相近,有时叠在一起不易辨认。,4.3.3.6 二氢黄酮醇类 2-H 4.9; 3-H 4.3 各为d J = 11Hz 二氢黄酮(醇)的绝对构型用CD测定。,4.3.4 糖上的质子 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葡萄糖苷来说,通过糖上端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C3-OH成苷很易与 C4,C5,C7-OH成苷相区别;黄酮醇-3-O-葡萄糖苷和3-O-鼠李糖苷也易区别。,芦丁糖葡萄糖(6 1) -L-鼠李糖和新橙皮糖葡萄糖(2 1)- -L-鼠李糖是黄酮类化合物常见的双糖,可以通过鼠李糖上端基质子和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给于区别。,4.4 碳核磁共振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4.1 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的判断,根据C=O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三类: (1) 黄酮(醇)、异黄酮; (2) 橙酮; (3)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根据C-2和C-3的化学位移值和裂分(偏共振谱)情况又可将每一类细分。,异橙酮类,4.4.2 取代基位移的影响,取代基对黄酮类化合物化学位移的影响与一般芳环类化合物相似,具有一定的加合性。,150-160,145,150,140,160,100-110,160,96-100,4.5 质谱在黄酮类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在EI-MS中苷元可得到很强的M+,故一般不用制成衍生物,直接进样即可。苷得不到M,一般要FD-MS、FI-MS、ESI-MS、FAB-MS才可得到M,或伪分子离子峰(准分子离子峰)M+ 1,M+- 1,M+ Na,M+ K以及碎片峰。分子离子峰或伪分子离子峰的丰度很大,是测定苷的分子量的好方法。,4.5.1 黄酮类基本裂解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两种基本裂解途径,并且这两种裂解途径是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B2+及B2-CO+离子丰度大致与A1+及B1离子以及它们经一步裂解得到的子离子的丰度互成反比。由于A1,B1+,B2+离子保留着A环和B环的骨架,且相应碎片的质荷比之和等于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故在结构鉴定中有重要意义。,黄酮在有四个以上氧取代基时常给出中等强度的A1+及 B1碎片,但黄酮醇则不然,当超过四个时,只能产生微弱的A1及B1碎片离子。,当C3,C6,C8位含有C-异戊烯基时,可得到M-C4H7碎片,并可重排成稳定的卓鎓离子。,当含有甲氧基时,可得到M-15, M+-43等碎片。,4.5.2 黄酮醇类基本裂解途径,多数黄酮醇苷元,分子离子峰是基峰,在裂解时主要按途径II进行。与途径II相比,途径I通常不太重要。可以通过B2碎片推测A环和B环的取代情况。如三羟基黄酮醇经全甲基化后在质谱中B2+碎片与B环的取代关系如下: B2+(m/z) B环取代情况 105 无-OH 135 单-OH (单-OCH3) 165 二 OH (二 OCH3) 195 三-OH (三-OCH3),具有2-OH或2-OCH3的黄酮醇类在质谱中可以通过失去OH或OCH3,形成一个稳定的五元杂环。,4.5.3 黄酮苷类化合物的FD-MS,黄酮苷类化合物在EI-MS上既无分子离子峰,也无糖基的碎片峰,其苷与苷元基本一致。,这是上述化合物的FD-MS图,从图中可以看到m/z :485(M+ Na),463(M+1),462(M+),433(M+2-CH2OH),404(M+-C2H4O2),300(苷元)等碎片峰和分子离子峰以及伪分子离子峰。,在FD-MS中,M+Na离子的强度随溶剂极性及发射丝电流强度的改变而变化。故可用于区别分子离子峰和伪分子离子峰。,通过m/z:462和133的碎片峰可以推测六碳糖是内侧糖,五碳糖是外侧糖;苷元的分子量为300,可能是三羟基单甲氧基黄酮。,4.6黄酮类化合物在结构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4.6.1 Wessely-Moser 重排,黄酮类C6-和C8-碳苷在常规酸水解条件下不能被水解,但可发生互变生成C6-和C8-碳苷的混合物。,4.6.2 黄酮类化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 除侧链外有立体化学问题的就是二氢黄酮(醇)及其衍 生物的C-2和C-3的构型问题,可用下列几种方法确定它们的绝对构型。,(1). 化学法 用不改变C2构型的化学降解法使二氢黄酮降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后与构型已知的化合物的比旋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绝对构型。,S,(2). 单晶X-射线衍射法 需要单晶,有时需要引入重原子。(3). 核磁共振法 需用手性试剂,(4). 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c Spectroscopy)及CD激子手性 法(CD exciton chirality),由长波向短波看,先上后下的峰称正Cotton效应。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从长波看为+ - + - + Cotton效应时,为2R,3R构型,反之为2S,3S构型。由图可看出两个化合物虽然椭圆度相差很大,旋光方向可能相反或比旋度相差较大,但CD谱峰形一致,故构型相同(2R,3R)。,+,-,+,-,+,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从长波向短波为+ - + Cot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