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模块考试.doc_第1页
高二第一次模块考试.doc_第2页
高二第一次模块考试.doc_第3页
高二第一次模块考试.doc_第4页
高二第一次模块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阶段性测试题(一)2010。09本试题分单项选择和综合题两部分。单项选择共60题,60分;综合题共3题,40分。单项选择题涂在答题上,综合题写在答案页上。第一部分 选择题(2010合肥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2题。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阅读材料,回答36题。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图,回答78题。7.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8.有关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C.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D.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2009上海高考)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回答911题。9.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能源消耗加大城市人口剧增水域面积扩大市郊农业发展A. B. C. D.10.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11.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上游输沙量降低风暴潮频发长江径流量加大海平面上升A. B.C. D.12黄淮海地区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 )A土壤盐度太高 B。冬季风太强 C。生长期太长 D。降水变率大13现在,上海市郊已形成了种子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小宗经济作物等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 )A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 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C 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D 消费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2010马鞍山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415题。14.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C.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D.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15.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 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618题。16.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17.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8.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数字地球 (2010泰安模拟)读表,据此回答1920题。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表地点年降水量(mm)15.6466.6777.4205.4一月平均气温()8.56.61.29.0七月平均气温()27.423.523.923.619.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20.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两地位于季风区 D.、两地位于半干旱区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完成2123题。21.下列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22.有关C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问题突出,大气污染严重 B.能源、水源不足C.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制约经济发展 D.酸雨严重23.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2425题。24.下列关于图示发展阶段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阶段,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B.阶段,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C.阶段,人地矛盾等问题突出D.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最激烈25.要改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措施之一是大力发展 () 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源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沙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图回答2628题。26.图中铁路线没有通过的省份是 ()A.山东 B.河南 C.江苏 D.湖北27.“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28.“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2930题。29.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30.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31.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2009北京高考)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第3233题。32.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33.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3435题。34.图中、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B.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C.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人的管理调控35.图中对的影响是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3637题。36.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37.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839题。38.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39.下列污染物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40.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B.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2009浙江高考)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4142题。4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4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43(2009宁夏高考)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200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4445题。4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4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2009广东高考)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647题。46.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广东省以煤炭最小福建省以薪柴最大江苏省以薪柴最大北京市以秸秆最小A. B. C. D.47.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发展沼气 开采小煤窑 利用太阳能 种植薪柴林A. B. C. D.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回答4849题。48.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 () 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C.导致交通堵塞和能源浪费D.限制城市规模和阻碍城市发展49.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改善城市环境抑制臭氧消耗节约自然资源 增加耕地面积A. B. C. D.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据此回答5051题。50.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 A.生态农业 B.订单农业 C.有机农业 D.精准农业51.该农业生产模式 () A.往往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B.农田与鱼塘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C.发展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性生产 D.每年需进行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结合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回答5253题。52.下列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能源的消费地位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煤炭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储量小,开采量减小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A. B. C. D.53.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使用廉价、清洁燃料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A. B. C. D. (2009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5456题。54.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55.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56.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发展绿色产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5758题。57.绿色冰箱的推广使用,可以 () A.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B.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D.减少废热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58.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B.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的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C.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而无需回收废弃物D.要实现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回答5960题。59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60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长江与珠江的流域界线B1600mm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第二部分 综合题61、(12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62.(17分)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见下图。材料2: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下表为上图中B区域内9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B区域内9省区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 地区地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海南广东10.420.270.470.760.580.540.820.32广西0.4210.840.920.850.910.920.710.91云南0.270.8410.890.690.770.660.540.60贵州0.470.920.8910.910.940.890.690.75四川0.760.850.690.9110.960.930.880.71湖南0.580.910.770.940.9610.940.820.74江西0.540.920.660.890.930.9410.810.88福建0.820.710.540.690.880.820.8110.61海南0.320.910.600.750.710.740.880.611(注: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1)上图中A、B两经济区(带)的形成与划分均与有密切关系。(1分) (2)A区域面积广阔,对a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2分)(3)B区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人们习惯称其为“ ”。(1分)(4)既属于A又属于B经济区(带)的省份有(答简称)。(2分)(5)列举A经济带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6)结合上表分析,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有:、;与湖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有:、。(均答简称)(3分)(7)A、B两经济区(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4分)63.(11分)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4分)(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3分)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耕地类型(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4分) 高二阶段性测试题答案(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1-5BABAD 6-10BBCAD 1115CDDCB 16-20DDBBC 21-25CCBDD 26-30CDDDD 31-35BCBAC 36-40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