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级历史必修第一.doc_第1页
高一级历史必修第一.doc_第2页
高一级历史必修第一.doc_第3页
高一级历史必修第一.doc_第4页
高一级历史必修第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级历史必修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学习导引】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几个主要的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重点放在汉代儒学是怎样走上正统地位的。3、了解明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知识点细化】一、百家争鸣合儒家的形成(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主要学派:儒家、道家(_)、法家(韩非)墨家(墨子)2儒家思想的演变:时代著作重要思想主张孔子春秋圣人”伦语*诗经书礼易乐春秋a“仁”者爱人(核心)b为政以德(民本思想)c教育思想:有教无类d编撰文化典籍(六经)e人性:“性相近”孟子战国亚圣孟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A仁政,省刑罚、薄税B“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四端说”(仁义礼智)D性善论荀子战国儒家学说集大成荀子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A施政主张“仁义”“王道”B君民关系:“舟水关系”C性恶论:但通过礼义、法治改造成君子、圣人D主张“人定胜天”(三)历史评价:1、性质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2、作用:a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动了文化主流思想儒家形成b推动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地位形成(一)前提条件(西汉时期)经济上:西汉时“文景之治”,经济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政治上: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文化上: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不利于思想统一主观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寻求新的治国之道,董仲舒改造儒学,以“天人三策”被汉武帝采纳(二)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概况:1、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把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糅合到儒家之中,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神仙体系)2、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主张:a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b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c经济上主张:“限民名田”,抑制土地兼并d提出“三纲五常”出世道德标准,并主张“孝道”为“天经”“地义”。3、汉武帝的举措: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儒生参与国政b兴办太学、立“博士”,传授“五经”、“学而又则仕”_c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三)历史影响:1西汉儒学特点:儒学神化体系形成。糅合道家、阴阳家思想,用“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把君权、神权、父权、夫权贯穿一起的神学体系。2作用:a标志儒学成为传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保证中央集权,儒生参政,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僚素质c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形成,巩固儒家文化的地位三宋明理学-“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儒学哲学体系(一)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并立,开始融合2隋朝时期,“三教归儒”即“三教合一”3唐朝时期,三教融合趋势中趋向“理学”,并重注五经正义推动儒学新发展。(二)宋明理学概况: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主张特点程颐程颢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理后有物B“天理者,人伦也”,天理就是纲常道德C“仁”与万物俱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A“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B“道统论”:仁义礼智也是“天理”的反映C“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南宋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学”A“宇宙便是吾心”:心就是理,“心外无物”B“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存心灭欲”明朝主观唯心主义(三)评价:1、性质特点: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进程,形成了儒学理论的哲学体系。2、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服务+严格礼教严重束缚人民思想日益走向历史的反面。四、明清时期传统主流思想批判(一)历史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的社会力量产生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文化上: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反对传统思想出现:(二)概况:明清时期的四大思想家著作主张李贽藏书焚书自称异端A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子标准B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C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改革、起义、恋爱、女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A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批判“君臣纲”的愚忠D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A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王夫之读通鉴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A反对“天下王土”,主张耕者有其田B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理在气中C认识论上,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天命论”、“生知论”,主张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三)历史意义1、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后早期市民的进步思想。2、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单项选择题】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言论所针对的是当时A、井田制遭到破坏B、战乱破坏了生产C、少数民族内犯D、分封制已经崩溃2、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观点的共同点是A、都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都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都很重视民意D、都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1)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2)各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3)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4)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1)(2)(3)(4)都正确B、(1)(2)(3)(4)都不正确C、(1)正确,(2)(3)(4)不正确D、(1)(2)(3)正确,(4)不正确4、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的是A、儒家思想B、“百家争鸣”C.诸子百家D、“六经”5、“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文化运动B、社会变革C、思想解放运动D、学术交流6、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7、春秋战国时期的下列思想,反映了历史发展新趋势的是(1)“无为”(2)“仁政”(3)“法治”A、(1)(2)(3)B、(3)C、(1)(2)D、(2)(3)8、“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9、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0、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11、孔子“仁”的思想包含对百姓的爱护体现民本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有利于反对苛政和责任刑杀A、(1)(2)(3)B、(2)(3)(4)C、(1)(3)(4)D、(1)(2)(3)(4)12、.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贤人治国D、以礼治国1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1)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2)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3)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A、(1)(2)B、(1)(3)C、(2)(4)D、(3)(4)14、孔子,孟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A、克己复礼B、性本善思想C、仁的思想D、君权神受的思想15、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1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1)中央集权的强化(2)思想控制的加强(3)大一统局面的形成(4)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2)(4)B、(1)(2)(4)C、(1)(3)(4)D、(1)(2)(3)17、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新的含义,即A、君权神受B、独尊儒术C、实行仁政D、人定胜天18、秦汉以来,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D、“三纲五常”19、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2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受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1、有关汉武帝建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豪强垄断教育的局面B、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僚D、实质是加强思想专制22、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1)正名分的政治观(2)仁政的思想(3)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4)有教无类的思想A、(1)(2)B、(3)(4)C、(1)(2)(3)D、(1)(2)(3)(4)2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24、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限制君主的暴政(2)大一统的思想(3)天人感应说(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1)(2)B、(2)(3)C、(3)(4)D、(1)(4)25、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受”的理论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2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27、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B、程朱理学,心学C、佛教,道教D、道教,心学28、唐朝时期儒学得到发展的原因有(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2)立国学,敦请名儒讲学(3)诸儒校订儒家经典(4)唐朝皇帝采取了压制佛教,道教发展儒学的政策A、(1)(2)(3)B.(1)(2)(3)(4)C、(2)(3)(4)D.(1)(2)(4)29、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A、理学A、心学C、玄学D、伦理学30、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A、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辩化的过程B、出版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C、儒家思想不断向外传播D、统治者亲力推行儒教3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32、朱熹的“心性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相同点是A、认为“性本善”B、认为“性本恶”C、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D、强调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33、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正确的评价是A、是片面的B、是进步思想C、阻碍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34、代各级学校教育体现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从实质上说明了A、代学校的校规更加严格B、建伦理道德束缚了学生的思想C、举出生的官吏是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D、建制度渐趋衰落35、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3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持传统思想不变C、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D、制其他思想发展37、唐朝时期儒学得到发展的原因有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立国学,敦请名儒讲学诸儒校订儒家经典唐朝皇帝采取了压制佛教,道教发展儒学的政策A、(1)(2)(3)B.(1)(2)(3)(4)C、(2)(3)(4)D.(1)(2)(4)38、继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39、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有(1)理气论(2)宇宙便是吾心(3)心性论(4)人心是万物的本原A、(1)(2)(3)(4)B、(1)(2)C、(1)(3)D、(2)(4)40、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B、仁学思想C、心性论思想D、人心是万物的本原41、“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提出的根本原因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是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4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1)先秦儒家民本思想(2)左传中的民为“神之主”的思想(3)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4)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A、(1)(2)(3)(4)B、(1)(2)(4)C、(2)(3)(4)D、(1)(2)(3)43、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稳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44、属于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思想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反对重农抑商D、主张经世致用45、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46、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都有利于封建统治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都具有民主色彩47、顾炎武能把“亡国”和“亡天下”区分开来,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继续发展B、清初的复明势力强大C、要团结满族中下层人士,共同推翻清朝D、明清之际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衰落48、顾炎武和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的影响在于A、使学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B、关注个体的发展,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色彩C、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对重农抑商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课程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发展的贡献。(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学习导引】1、古代科技史是该单元复习的重点。要讲清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原因、突出成就,及对中国世界历史发展所起的影响。同时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原因。2、文化艺术主要是讲清发展和特点。要向学生讲明每一种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知识点细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国度(一)前提条件:经济条件:发达的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政策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便于集中调动分散的人力、物力资源劳动条件:各族人民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动力外部因素:活跃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中外文化借鉴文化因素:历代文化的积累和积淀(二)古代科技成就概况:项目成就地位意义四大发明司南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对内:文明标志对外:预示资本主义社会到来数学1十进制:2圆周率:周髀算经“周三经一”魏晋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3.1415926、27早于西方1000年天文1赤道坐标(最早)2战国石申的天文和石氏星表(现存早古老星表)3天文观测仪:西汉武帝时期:浑天仪元朝郭守敬:简仪农学1混合选择法:最早记录于_齐民要术_2人工杂交法:有性杂交:吕氏春秋骡无性杂交:_嫁接插条、身接、根接医学1名医辈出:扁鹊、华佗2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a经络学说b中医诊法:四诊法_c中医疗法:针灸法3其它建筑1特点:砖木、瓦结构2代表:长城、故宫、赵州桥3应县木塔(辽代建筑依存)航海指南针牵星术武备志二、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时代成就意义春秋战国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现实主义)2楚辞:屈原创“骚体”离骚确立了中式“浪漫主义”风格诗标志诗歌成熟汉代1汉赋:特点:手法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体现西汉豪迈时代精神代表:司马相如、贾谊、张衡赵壹2乐府民歌: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唐代1诗歌:鼎盛时期,二千多人,五万首诗歌代表作家:a初唐四杰:_b盛唐高峰:边塞派_山水派_大李杜:“诗仙_“诗圣”_c中唐:白居易d晚唐:小李杜_2散文:“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3传奇:李娃传柳毅传宋代1词的兴起:新体诗,长短句,适合歌唱(两万多首)代表作家:婉约派:_豪放派:_2宋诗:陆游3散文:“唐宋八大家”:_4散曲:(诗歌形式)雅俗共赏元朝1元曲=元杂剧+散曲散曲四大家:郑_、关_、白_、马_2戏剧成熟-元杂剧明清1小说演变:a兴起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b唐代出现“传奇小说”c宋代出现话本d明清成熟蓬勃发展时期:2代表作品:明清名著:明朝四大奇书:_清朝三大奇书:_三、繁花似锦的戏曲1、中国戏曲演变:元杂剧的繁荣a春秋出现优伶b宋代产生杂剧(滑稽戏)、金代讲唱戏(诸宫调)c元杂剧标志中国戏剧成熟:表演形式: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为一炉剧本结构:“末唱本”“净唱本”(独唱本)角色:末、旦、净、丑、杂五种角色代表作品:关汉卿_王实甫 马致远 白朴 2、明代传奇(戏曲)的兴盛a宋元时期温州一带“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b昆曲形成:明朝中期南戏发展各种腔调,昆山腔最大魏良辅改造为新腔“昆曲”梁鱼辰利用昆腔创作浣纱记推动昆曲发展,并出现昆曲一统天下局面c明朝后期,传奇进入黄金时期代表作品:汤显祖牡丹亭3、国粹艺术清代京剧的崛起(1)昆曲的衰落:外因:地方戏兴起,乾隆时期地方戏与昆曲争雄局面形成内因:昆曲为上层社会欣赏,脱离实际(2)京剧的形成a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b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兼收昆曲、秦腔以及民间小调形成新剧种“京剧”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3)京剧特点:a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b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c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d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4)地方戏名目繁多:秦腔、越剧、豫剧、川剧、粤剧、黄梅戏四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一)书法艺术发展1汉字起源和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书法艺术发展(魏晋为界限)第一阶段魏晋前为“自发阶段”第二阶段魏晋以后“自觉阶段”(隶楷草行书法艺术化)a楷书艺术: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宋元_b草书艺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c行书艺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苏轼(二)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时代特点代表作品1起源:新石器时代彩陶鹳鱼石斧图(岩画、壁画)2战国时期:关键帛画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魏晋南北朝(宫廷画)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隋唐山水画人物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雕塑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王冕墨梅徐渭黄甲图郑板桥墨竹图【单项选择题】1、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牵星术,主要应用了A、物理学知识B、生物学知识C、天文地理知识D、数学知识2、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埃及3、下列不属于宋词发展的原因的是A、商业的发展B、城市的繁荣C、市民数量的增加D、周边少数民族的强大4、明代传奇主要是为适应哪个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而出现的A、封建统治者B、城市市民C、农民D、少数民族5、写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是A、数学著作B、医学著作C、哲学著作D、天文学著作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原因有(1)稳定的政治局面(2)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互相学习(3)北方经济的发展(4)江南的开发A、(1)(2)(3)(4)B、(1)(2)(4)C、(2)(3)(4)D、(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