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docx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docx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docx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docx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词句欣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的修辞;“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而又喜悦的心情。2、“春天的脚步近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我们仿佛看到春天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了,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3、概括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第1自然段在段落结构上的作用。答:写盼春的心情。起总领全文,开启下文的作用。4、第2自然段可概括为: 这段总写春天到来的情景,起总领下文的作用。 5、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阳光的温暖.6、你能说出“偷偷的”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1) “偷偷的”写出春草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草的勃勃的生命力。 (2)“嫩嫩的,绿绿的”本应该放在小草的前面,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7、“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是借风写草,这与上下文又什么联系?答: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设下了伏笔。8、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与本段描写的景物有何关系? 答:这句话在用词上富于动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天真活泼的童趣,从侧面衬托出绿草如茵的可爱,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的快乐。9、“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有什么表达作用?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竞相盛开,互不相让的动态。10、本段文字描写春花运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请找出虚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虚写的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好处:由春花联想到秋实,开拓了更美的意境。11、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叫”只是单纯写声音上的感受,“闹”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能呈现出一派沸腾的热闹景象。11、本文写的是春花,为什么要写到“蝴蝶”和“蜜蜂”呢?答:侧面突出春花,花样多 、花色艳、花味香的特点,正是因为春花的芬芳和美艳才引来蜜蜂和蝴蝶嬉戏其中。12、对春花图的描写,作者采用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突出了春花怎样的特点?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花色绚烂,花香中有甜味的特点。1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答:不能调换。因为三个比喻句分别对应前面的桃树、杏树、梨树,如果调换位置就不合情理了。14、“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删去。“仿佛”一词点明后面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如果删去“仿佛”,就变成春天的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了。15、“吹面不寒杨柳风 (引用),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比喻)抚摸(拟人)着你” :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16、“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春风的味道-芳香。17、“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是从听觉角度写春风的和悦。18、在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春风的?答:作者用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以嗅觉写春风的芬芳,以听觉写春风的和悦,这样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19、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赏析: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斜织”、“薄烟”写春雨紧密、迷蒙,形象贴切,唤起了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笼”字,写出了春雨朦胧的景象。20、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指出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答: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作用是烘托出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的气氛。21、小结:春雨图,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轻盈、滋润万物,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22、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23、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三个比喻合并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点明春的成长过程。如果颠倒顺序就不合情理了。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突出强调春在不同生长过程中的特点,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如果合为一段,就削弱了表达效果。24、从多方面赞美春天,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说春天如同新生儿,像生命的开始,给人无限希望。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是比喻春天美好,令人赏心悦目。把春天比做健壮青年,突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春天是有力量的,春天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希望,似乎让人们走进热烈孕育的夏季,走进硕果累累的秋天。2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济南的冬天1、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温晴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对比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暖和、安适 的特点; 薄雪覆盖下 的山,突出其 秀美 ; 城外远山 ,突出其 淡雅 ;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暖、清、绿、亮的特点。2、用文中的话说说“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3、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4、 “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词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5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指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肌肤”是指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6、 这段文字从 色彩 变化的角度围绕“_妙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空间_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尖、山坡、山腰。7、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8、 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9、 作者赞叹雪后小山的句子是: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0、请你找出两个能概括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的词来,它们应是 不结冰、澄清 。11、加点词“绿的精神”在文中指的是:(用原文回答)水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1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句写得很妙,妙在它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紧扣住济南冬天的“ 晴 ”(用一个字回答),理由是 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透亮,才像块蓝水晶。13、从这段文字来看,水的灵性的具体表现是: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14、本段文字重在表现济南冬天 温晴 的特点。本段文字描写对象是济南冬天的水,其特征是暖、清、绿、亮15、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村庄和雪的安适宁静的情态。16、“天儿越晴照个影儿呢!”句采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17、绿的精神实际是指蓬勃的生机。古诗四首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沛国谯郡人。 时期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称。他的诗歌还有: 。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元大都人,著名的 家,这是一首小令,选自 。 4、根据提示写句子。、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竦峙突兀的句子是: 。、观沧海中,通过奇特的想象来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 观沧海“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 ”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动景 静景 实景虚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渲染了沧海辽阔苍茫的气象这首诗以“ 观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 、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蕴含着思乡的泪水。、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一幅青山绿水的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 。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5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暗示诗人旅途漫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见到的景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能想象一下出船行的图景吗?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春风和顺,波平浪静,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桅杆上高高垂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亲人的思想感情6、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 深秋夕照图”。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 深秋晚景图,渲染了 悲凉 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深秋晚景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尾句 “ 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主旨。1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1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涯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观沧海1、( )( )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2、写大海无风三尺浪的景象的句子是( )3、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宏伟的意境的句子是( )4、( )( )句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 5、( )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5、 写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的句子是()()6、 ( )( )句,让我们从字面上仿佛看到了登山望海时那种勃勃英姿。7、 ( )( )句通过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勃。8、 ( )( )( )( )句,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构成全诗的高潮。9、( )( )句是配乐时有意加上去的语言 。9、 ( , )句是通过写大海 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的豪迈的气概。10、 ( )( )句侧重描写岛上的景色。世说新语 二则1、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主要记录晋朝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2、文章哪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后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6、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8、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你怎样全面评价这位友人?“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无信无礼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9、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 “无礼”10、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聪颖机智(聪敏过人);懂得为人道理(懂礼识义,知书达理);性格直率,他正直不阿。 11、你认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中的少年,分别体现了哪些聪颖机智之处?谢道韫思维活跃,诗文出众,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元方有礼有节,言语机智、得当。12主旨:咏雪通过记叙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次家庭聚会,赞颂了谢道蕴的咏絮之才。也表现出古代知识分子家庭儒雅、和谐的家庭氛围。 陈太丘与友期写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据理力争的故事,表现了陈纪 的聪敏和深明为人之理的形象特征。秋天的怀念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等之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