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参观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2017年3月1日至9日在南京、苏州、杭州、乌镇和上海等地进行参观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了解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空间与尺度的不同。进一步探究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生活的各种各样空间的不同,人的空间,自然的空间和神性的空间是怎样形成的。1、 从四方当代美术馆到三合宅第一天的行程位于南京的四方当代美术馆湖区。四方美术馆位于中国当代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入口处,身处中国郁郁葱葱的珍珠泉风景区内。设计充分发觉移动视角、不同空间层次以及广阔薄雾与水域的优势,展现出中国早期绘画深邃交错的神秘空间特色。美术馆是由平行透视空间的“场域”和竹子制成的黑色混凝土花园墙组成,一个轻质量体悬浮在花园墙之上。首层为笔直的通道,而上方体量的通道则逐渐转变为蜿蜒的结构;上层的画廊悬浮在高空中沿顺时针方向展开,在到达观赏南京城远景的最佳视角处终止。这块乡村场地通过与伟大的明朝都城南京的视觉轴线相连而平添了几丝都市风情。走过斯蒂芬霍尔的四方美术馆,矶崎新的会议中心,张雷的别墅碉堡,爬山,穿过Sean Godsell 的别墅竹影,在山的最顶部遇到王澍的三合宅。三合宅是三面围合一面敞开的建筑,但又具有传统中国精神的内聚与封闭性。在这里,王澍希望去恢复一种传统的居住经验。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去造一个“房子”,而不是一座建筑。房子内部空间的间距,造成居民经验中狭窄、拥挤、逼仄、昏暗感受的显现,但却是有人情味的。幽暗、晦涩的光线效果,也是意在恢复“老房子”的样式。这些隐匿于都市喧嚣背后的生活制度,乍看上去不合时宜,却无疑是中国传统居住经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说是内聚和封闭性的,在文化形态上,建筑师没有忘记保持建筑与空间的连续性。“三合宅”并非遗世独立,而是主动地与周围的环境去对话。事实上,在四方当代艺术湖区这一特定场域,“三合宅”的这种对话也将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艺术及建筑与历史的对话。至于具体的对话结果,唯有身处这一精神空间之中方能体会。从美术馆到住宅,建筑师追求精神的对话的同时却塑造着不一样的空间,宽广如美术馆的前院,逼仄如三合宅的内庭,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转换不止靠围合物尺度的大小,还有山地微妙的透视,树与竹丛巧妙的位置和材料的使用。 2、 从苏州博物馆到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第三日前往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太平天国),拙政园等地区。 在整体布局上,苏州博物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博物馆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博物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苏州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忠王府的主体即中路的官署,是按太平天国规制修建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后殿等,纵深约140米。忠王府大门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0米,原为单檐歇山,后改硬山顶。前后檐柱上置阑额枋,架平板枋,施三参单昂斗拱,承檐桁,架抹角梁,置斗拱,托下金桁,承角梁。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另有资料显示为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内部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所建。拙政园的中部是主景区,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与苏博风景园林手法与尺度对比强烈的是大开大合的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科文中心位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文化水廊景区,临水而筑。地块呈椭圆形,伸入湖面之中,占地61005m2,总建筑面积约110000m2(其中地下部份约30000m2)。方案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设计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一颗珍珠、一段墙和一个园林”。 这三个苏州的传统元素体现了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在建筑美学上的立意。科文中心造型为一独具匠心的开口向湖心延伸的椭圆形建筑,外型呈“新月牙”状,与金鸡湖湖面相呼应。核心建筑“是“珍珠岩”。这是个外形宛如珍珠的半圆形建筑,其外墙为双层玻璃幕墙。玻璃幕墙采用了点式彩釉玻璃。白天自然光的反射,会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夜间,利用双层玻璃幕墙间高光乳白的照明,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洁白纯净的视觉效果。这里将被开发成餐饮中心。在“珍珠岩”与主体建筑之间,有一片融合了现代和传统设计理念的苏州园林。包括赏花园、石趣园、听竹园、屋顶花园四部分。科文中心外墙的设计外观像是蚕丝放大了的效果,并且兼顾了遮光和节能。设计师采用六边形双层铝合金挂板为基本单元,通过连续的几何叠加,使外墙的空间感和延展性得到体现,从而将苏州的丝绸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这在建筑设计中属于“重技派”手法。3、 从象山校区到木心美术馆象山校区是王澍的作品,在杭州的中国美院校园里,王澍展开了他的建筑游戏,不走近去看是不会想象得到他有多么大胆。就建筑语汇来看,象山校区的建筑有很多“王澍符号”,江南建筑砖瓦的极致运用成了王澍的标志,他不怯于使用自己用过的东西,而是一遍又一遍加深大家的印象。从早期作品三合宅到象山校区,建筑成为一个模糊了真实与虚拟、规则与迷乱界限的游戏场。“把屋顶坡度有意做得斜度很小,意在制造一种介于平屋顶和坡屋顶之间的状态。这种做法还隐含着另一种意图,房子从一个面看去,完全像是平顶,从另一个面看去,则是坡顶。会使人产生一种恍惚,这是同一座房子吗?”所谓建筑,就是在结构上的一种多元语言的聚合体,是每一座建筑都曾达到或将要达到或正在背弃的存在性格局。通过旧个体的全新组合,隐喻令建筑具有了双重甚至多重价值。面对事物内部“我”与“非我”的共存,结构和解构的悖论。建筑必然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就像这世界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样,而培养把握这种不确定性的能力,就是培养人如何把握“存在”的意义,存在就是可能性的同义词。思考是想象的、开放的,它关注的不是“事实”而是可能性。王澍在此是向我们展示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还是在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对前人的建筑方式进行一场批判式的模仿呢?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木心美术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美术馆总体占地6,700平方米(72,118平方英尺),外观与木心先生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木心先生曾以“风啊、水啊,一顶桥”高度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