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学习目标】1.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2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会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3能利用定义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二、【复习引入】1椭圆的第二定义:2.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3问题:到定点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之比是定值e的点的轨迹,当0e1时是( ).此时自然想到,当e=1时轨迹是什么?若一动点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时,那么这个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三、【新知探究】1. 抛物线定义:2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 图形方程焦点准线说明:1方程形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2的几何意义:四、【例题精讲】例1:(1)已知抛物线标准方程是,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求它的标准方程.例2: 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1)(2)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例3: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坐标是(2)经过点五、【随堂练习】1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 (2) (3)(4)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是 (2)准线方程是(3)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4,焦点在轴上(4)经过点3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是10,求点坐标 4.P67 1、2、35.P72 习题2.4 A组1、2 2.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一、【学习目标】1巩固抛物线定义和标准方程;2掌握抛物线简单几何性质,会利用性质求方程.二、【新知探究】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图形顶点对称轴焦点准线离心率三、【例题精讲】例1 :已知抛物线关于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并用描点法画出图形例2 :探照灯反射镜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光源位于抛物线的焦点处,已知灯口圆的直径60cm,灯深为40cm,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四、【随堂练习】1.P72 12.P73 习题A组 42.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一、【学习目标】1掌握与弦中点相关的性质;2掌握与相关的性质.二、【新知探究】1.抛物线的焦半径(定义)及其应用:定义:焦半径公式:2抛物线的焦点弦:(1)弦长公式:_(2)通径:FOABxy(3) FOBxyA(4) , (5)FOABxy3. (1) (2)恒过定点(3)的最小值三、【例题精讲】例1:过抛物线的焦点F任作一条直线,交这抛物线于两点,求证:以为直径的圆和这抛物线的准线相切例2:过抛物线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如果,那么=( )A10 B8 C6 D4例3:过抛物线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线段、的长分别是、,则=( )A B C D例4: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求证:.四、【随堂练习】1已知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点,则的最小值为( )A3 B4 C5 D62.P73 3、52.3.3 专题: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一、【知识要点】1.如何确定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_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_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_直线与抛物线没有公共点2.弦长公式:_3.点差法:4. _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直线过定点,斜率为为何值时,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例2:过点作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求.例3: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它交于、两点,则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_.例4: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求证:.三、【巩固练习】1 垂直于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且,求直线的方程.2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的抛物线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求抛物线的方程.3以双曲线 的右准线为准线,以坐标原点O为顶点的抛物线截双曲线的左准线得弦,求的面积.4定长为的线段的端点、在抛物线上移动,求中点到轴距离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中点的坐标.5在抛物线上求一点,使得到直线的距离最短.6已知直角的直角顶点为原点,、在抛物线上.(1)分别求、两点的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2)直线是否经过一个定点,若经过,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经过,说明理由;(3)求点在线段上的射影的轨迹方程.7已知直角的直角顶点为原点,、在抛物线上,原点在直线上的射影为,求抛物线的方程.8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两点,以弦长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原点,求此抛物线的方程.9已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若,(为坐标原点)且,求抛物线的方程.10(1)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坐标原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求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2)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坐标原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求正三角形外接圆的方程.11已知的三个顶点是圆与抛物线的交点,且的垂心恰好是抛物线的焦点,求抛物线的方程.12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且过点的抛物线方程是()A. B. C. D. 13抛物线上一点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们到准线的距离,这点坐标是( )A. (2,4) B.(2,4) C.(1,) D.(1,)14抛物线顶点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过焦点且与y轴垂直的弦长等于8,则抛物线方程为_.15抛物线,以此抛物线的焦点为圆心,且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3.1.1 变化率问题一、【学习目标】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会求已知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二、【新知探究】平均变化率概念:思考:观察函数f(x)的图象yy=f(x)平均变化率表示什么?f(x2)y =f(x2)-f(x1)直线AB的斜率f(x1)x= x2-x1xOx2x1三、【例题精讲】例1:已知质点按照规律(距离单位:,时间单位:)运动,求:(1)质点开始运动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2)质点在2秒到3秒内的平均速度。例2:求函数在区间和的平均变化率。变式1:求函数在区间(或)的平均变化率,并探索表达式的值(平均变化率)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变式2:过曲线上两点和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时割线的斜率。四、【课后巩固】1.设函数,当自变量由改变到时,函数的改变量为 ()A. B. C. D.2.一质点运动的方程为,则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4 B8 C6 D63.将半径为R的球加热,若球的半径增加,则球的表面积增加等于()A BC D4.在曲线的图象上取一点(1,2)及附近一点,则为 ()A BC D5.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若运动员离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是,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这段时间里,平均速度是B在这段时间里,平均速度是C运动员在时间段内,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D运动员在内的平均速度比在的平均速度小6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物理意义是指把看成物体运动方程时,在区间内的7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指函数图象上两点、连线的8函数在处有增量,则在到上的平均变化率是9正弦函数在区间和的平均变化率哪一个较大?10在受到制动后的t秒内一个飞轮上一点P旋转过的角度(单位:孤度)由函数(单位:秒)给出(1)求t2秒时,P点转过的角度(2)求在时间段内P点转过的平均角速度,其中,3.1.2 导数的概念一、【学习目标】 1.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定义。2.掌握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求法。二、【复习引入】1瞬时速度: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到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时的极限,即 2导数的概念:在处的导数的定义:一般地,在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我们称之为在处的 记作或即 3求导数的步骤:求函数的增量: 求平均变化率: 取极限,得导数: 上述求导方法可简记为:一差、二比、三极限。三、【新知探究】 1掌握求导方法:例:(1)以初速度为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秒时的高度为,求物体在时刻处的瞬时速度。(2)求在到之间的平均变化率。(3)设+1,求,2.掌握瞬时变化率的求法及实际意义:例: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在第h时原油的温度为 .计算第2 h和第6 h时,原油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意义。四、【随堂练习】1自变量由变到时,函数值的增量与相应自变量的增量之比是函数( )A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B在处的变化率C在处的变化率 D在区间上的导数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设,若,则的值( )A2 B2 C 3 D34任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则物体的初速度是 ( )A0 B3 C2 D 5函数, 在处的导数是 6,当时 , 7设圆的面积为A,半径为,求面积A关于半径的变化率。3掌握导数定义及变形:8(1)已知在处的导数为,求及的值。(2)若,求的值.9枪弹在枪筒中运动可以看作匀速运动,如果它的加速度是,枪弹从枪口,射出的时间为,求枪弹射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4掌握瞬时速度的求法:(选作)某一物体的运动方程如下: ,求此物体在和时的瞬时速度。五、【课后巩固】1一物体的运动方程是,则在一小段时间2,2.1内相应的平均速度为 ( )A0.41 B3 C4 D4.1 2设函数可导,则等于 ( )A B不存在 C D以上都不对3设,则等于 ( )A B C D4若,则的值是 ( )A1 B1 C D5设函数,若,则_。6求函数的瞬时变化率。7设一物体在秒内所经过的路程为米,并且,试求物体分别在运动开始及第5秒末的速度。8已知,求适合的的值。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一、【学习目标】 1通过作函数图像上过点的割线和切线,直观感受由割线过渡到切线的变化过程。2掌握函数在某一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进一步理解导数的定义。3会利用导数求函数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程。二、【复习引入】1对于函数的曲线上的定点和动点,直线称为这条函数曲线上过点的一条_;其斜率_;当时,直线就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PT称为过P点的_;其斜率_=_(其中),切线方程为_;过函数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最多有_条,而割线可以作_条。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_;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_。3当函数在处的导数,函数在附近的图像自左而右是_的,并且的值越大,图像上升的就越_;当函数在处的导数,函数在附近的图像自左而右是_的,并且的值越小,图像下降的就越_;,函数在附近几乎_。三、【例题精讲】例1.如图(见课本.5),试描述函数在附近的变化情况。变式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画出函数图像在这点附近的大致形状:(1);(2);(3)。例2如图(见课本.6)已知函数的图像,试画出其导函数图像的大致形状。变式:根据下面的文字叙述,画出相应的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图像的大致形状。(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2)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不断加速行驶;(3)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不断减速行驶;例3已知曲线上的一点,求(1)点P处切线的斜率;(2)点P处的切线方程。变式:已知曲线,求与直线垂直,并与该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四、【随堂练习】1曲线在处的 ( )A切线斜率为1 B切线方程为 C没有切线 D切线方程为2已知曲线上的一点A(2,8),则点A处的切线斜率为( )A4 B16 C8 D23函数在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 ( )A在点处的函数值 B在点处的切线与轴所夹锐角的正切值C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D点与点(0,0)连线的斜率4已知曲线上过点(2,8)的切线方程为,则实数的值为 ( )A1 B1 C2 D25若,则 ( )A3 B6 C9 D126设为可导函数,且满足条件,则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A2 B1 C D27 已知曲线上的两点A(2,3),当时,割线AB的斜率是_,当时,割线AB的斜率是_,曲线在点A处的切线方程是_。8如果函数在处的切线的倾斜角是钝角,那么函数在附近的变化情况是_。9在曲线上过哪一点的切线,(1)平行于直线;(2)垂直于直线;(3)与轴成的倾斜角;(4)求过点R(1,3)与曲线相切的直线。五、【课后巩固】1一木块沿某一平面自由下滑,测得下滑的水平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则秒时,此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瞬时速度为( )A2 B1 C D2已知曲线上一点P,则过点P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A B C D3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则此切线方程为 ( )A B C D或4已知曲线在点P(1,4)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且距离为,则直线的方程为 ( )A或 BC或 D以上都不对5曲线与在他们交点处的两条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学校宿舍楼智能化装修设计方案
- 2025年度货车转让合同及道路运输许可证申请与办理服务
- 2025年度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及社会保险转移协议
- 村行优化服务助力小微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 2025年度购房贷款利率调整通知函合同
- 2025年度电子版就业协议书(虚拟现实)-VRAR技术研发中心员工合同
- 2025年度能源项目股权转让协议示范文本合同
- 2025年度版档口租赁与跨境电商合作合同
- 绿色出行文明驾驶与环境保护
-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YB∕T 4146-2016 高碳铬轴承钢无缝钢管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高考英语单词3500(乱序版)
- 《社区康复》课件-第五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北方、南方戏剧圈的杂剧文档
- 灯谜大全及答案1000个
- 部编小学语文(6年级下册第6单元)作业设计
- 洗衣机事业部精益降本总结及规划 -美的集团制造年会
- 2015-2022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铝合金门窗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