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二、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经济大危机(包括“黑色星期四”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两目)、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之一,高中教材不是简单重复初中教材的内容,而是从全新的视角对经济危机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突出了消费和需求的矛盾,为后面学习罗斯福新政和理解凯恩斯主义作了铺垫。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中心内容,教材特别说明了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面临严峻的形势,推行新政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其形成的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开辟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道路,所以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教材进一步通过凯恩斯主义来探讨理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难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点和综合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三、 学生分析通过对初中教材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初中教学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对于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课堂上,创设新情景、新意念,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充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分析,培养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探究,史料分析等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及协调发展等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五、 教法、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归纳法、表格法、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六、 教学过程(一)结合时事热点导入新课:2008年面对金融风暴,美国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出巨资救市,这种做法是布什政府首创的吗?不是,事实上这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首创的。当时,罗斯福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的措施有哪些?影响如何?这种做法在经济学理论上叫做什么?我们学习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掌握以上问题。(出示课题和第一子目标题)(二)新课教学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和影响;然后出示以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最后总结得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材料一:材料二: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材料三: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请回答: 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会带来什么结果? 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会带来什么结果? 材料二、材料三发展的共同结果是什么?(参考答案: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一战后美国经济处于“柯立芝繁荣”;工人、农民收入低;贫富分化严重。结果: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收入低,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远远赶不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信息: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结果:导致股市崩溃。爆发经济危机。)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总结并出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 接着,教师如下提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电视上有一个节目叫做直击华尔街风暴,而1929年经济危机也是首先从华尔街开始的,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总是首先从华尔街开始呢?你知道华尔街吗?(设计此问题的目的:一是为了把历史与现实学生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激活课堂气氛;二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以下华尔街的资料)华尔街(wall street)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长不超过1英里,宽仅11米。华尔街是英文音译。“wall”是“墙”的意思,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华尔街两旁高楼林立,在这条街道及其附近地区设有纽约证券交易所、联邦储备银行等交易所与金融、保险机构。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年的交易量数以千亿美元,但那都是纸面交易。纽约财富最多的,当然是离华尔街数步之遥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金库,它占据了华尔街以东整整一个街区。这里存放的黄金占全球黄金存量的1/4左右。纽约向来号称“世界金融之都”,寸土寸金的华尔街更是世界级金融公司云集之地,“华尔街”这个词已经日益变为“金融界”的代名词。同时,它也是机会、财富、冒险和成功的象征。(2)经济危机的特点(教法:表格法,教师出示下表,让学生根据表中的史实回答经济危机的特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史实特点史 实这场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达四年(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上万家银行倒闭。(3)经济危机的影响(教法:材料分析法) 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经济危机爆发后,1930年美国决定提高多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对此,美、英、德、法等国曾召开国际会议,试图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但终因矛盾重重而没有取得成效。材料二: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材料三: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哪些影响?(参考答案:经济危机使国际关系恶化;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解答上面问题后,教师创设下面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引入“罗斯福新政”子目)情境1 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父母手中的支票无法兑现,你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情境2 如果你家是农民,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情境3 如果你是小工厂的老板,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情境4 如果父母失业了,他们自尊心都很强,不愿接受简单救济,你希望政府既兼顾他们的尊严又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吗?2罗斯福新政 (1)背景:胡佛政府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无力应对危机;(教师对“自由放任政策”作简单解释) 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2)内容:(教法:表格法和分析法相结合。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出示表格框架,让学生回答,再出示表格里的具体答案供其对照并作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目的和作用一览表领域主要措施具体内容核心内容目的作用金融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改革税制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银行信誉恢复,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了保障工业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量等规则;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如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资等减少盲目生产,克服生产过剩;缓解劳资矛盾;扩大内需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盾有所缓和农业调节农业生产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剩余的农产品由政府收购,部分销毁或暂存仓库。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了农民利益,对农业的复苏起了积极作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社会福利和就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有助于社会稳定;缓解了就业压力;扩大了内需;保护了环境(教师分析完后让学生根据内容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特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引导学生回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然后提问:这两种经济政策的特点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4)影响:(教法:提问法。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幻灯片) 直接: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讨论:“新政”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吗?为什么?)间接: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深远: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强调: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行为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缓解了经济危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过渡引入下一子目)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改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通过国家力量大力干预经济的做法,与当时英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理论不谋而合,他就是凯恩斯!他的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3凯恩斯主义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凯恩斯主义与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二战”后它有什么重大作用? (三)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三部分知识。经济大危机促使了罗斯福实行新政,也催生了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特点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思想相同,是用国家的力量干预经济,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经济复苏。前者是实践,后者是理论,两者都有力地影响了“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四)课堂练习1选择题(略)2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句抄来的。”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