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行为的转变实验小学 宋蘅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家在深入分析当前关于基础教育问题讨论中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各科课程进行改革,并研制了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以逐步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根据“课程标准”,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在实践新课程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行为应相应地发生转变。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课程发展的趋势。一、转变教师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1、由教学权威意识向教学平等参与者意识转变 转变教师角色意识是找准角色定位的前提。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少,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因此,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对待学生,致使师生关系不平等,甚至造成对立情绪。现代学生发展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与教师的唤醒、指导、帮助分不开的,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在认知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转变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实质性的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案例一】 质数、合数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并分类. 12345678910.11.12 师:试试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观察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然数按约数个数可分三类,1;有2个约数;3个约数以上。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只有2个约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把有2个以上约数的数叫合数。 生:老师,那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对吗? 师:同学们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生:是对的,因为1只有约数1,不符合质数和合数的条件。 师:那么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生:很简单,看这个数约数的个数有几个?只有两个,就是质数,两个以上就是合数。 师:在这里如果要出现一个判断题你会怎么问? 生:问: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生:我还想到了,就是自然数可以分成1,质数,合数。 【分析:】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找一个数的约数,分类(诊断,定目标),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学习的核心,通过师生间的质疑,解疑,很流畅的学习了新知。在这里并非是(是与不是)问答式的教学,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其实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对吗?)这一学生的提问得以体现。3、 由师道尊严向尊重赞赏学生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必须一切服从教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学生必须尊重老师,老师理所当然的是被尊重的。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在学生尊重教师的同时,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赞赏。新课程里,教师的行为必须有所改变。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一切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案例二】 这是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给一年级学生上数学课的案例,内容是“0的认识”。教师在 “田”字格里写了一个“0”,谁知刚写完,底下就有学生大声说:“老师,你这个0写得不好,还要写得斜一点,扁一点,你写得太圆了。”老师回头看了看学生们,马上问大家:“能允许我再写一遍吗?”学生说:“可以”。老师又工整地写了一遍“0”。在写“0”的时侯学生发出如释重负的喊声“好多了!好多了!”老师笑眯眯地回头说“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现在请同学们每个人写一个0,我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写得还要好!”于是每个孩子都很认真地练习写0,力争能超过老师。【分析:】这个案例中,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怎么能不拥有学习的自信?这个老师在孩子给他提出要求后,他能够尊重学生,以“能允许我再写一遍吗?”询问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老师用尊重和真诚去对待自己的学生,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与空洞,有的只是自然、真切的和谐之美。【案例三】 这是我在听一位教师在教学计算“十几减九“时的片段,在出示15-9后,问学生:你准备怎样计算?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学生非常踊跃的举起了小手,说出了先用10-9=1再用1+5=6的计算过程,接着老师请学生评价这种计算方法,一个学生:这种方法简便,因为10减几我们都会算,先用10减9,再用得数加上个位上的数就行了,计算很容易。回答后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同意。老师也颌首表示赞许,这正是老师想要的答案。不料,这时有个学生轻声的说:我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老师很高兴地请他说说看。这个学生说:15-9也可以先用后面的9-5=4,再用剩下的10-4=6计算也很方便,而且只要是十几减几都可以这样算。面对学生的超越,老师不由的为之喝彩:“你太了不起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方法!”全班学生也给他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发言的学生也露出了笑容,脸上写满了自信。接下来后我边听课边观察那个学生,而整节课,那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都非常的好。【分析:】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常常超越老师预设的范围,让老师始料不及,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喝彩,学生拥有并体验了作为学生的全部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就会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二、转变教师行为,建立全新的数学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要体现“四个变化”:即“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1、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案例四】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分析:】虽说都是“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应用题,但是由于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感兴趣,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体现了课程综合化要求,使学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2、变“听”数学为“活动”数学;变“讲”数学为“互动”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只听不说,只看不动。教师的“讲”牵着学生走,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创造,并在过种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精神,增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案例五】 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堂课,老师在讲到“求长方体体积“的时候,忽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长方体的体积他会求,他想知道一只苹果的体积。大家一下子愣住了,接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没学过计算苹果的体积;有的说苹果的形状不规则。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建议:可不可以把这个不规则体积转化成规则体积呢?经过一番动脑,有的学生说:用橡皮泥捏一个苹果,再改捏成长方体,就知道了。有的说,把苹果切成长方体;有的说,这都不精确。这时,老师端出一个盛了一些水的长方体容器,将苹果放入水中。学生一下子悟出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分析:】在这次数学课堂里,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二者的地方是平等的。师生成了学习的伙伴,正是这种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六】 教学二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当服务员,介绍文具店卖什么;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如何辨认人民币;让学生小试身手,认识元、角、分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当热心人,为顾客换一换零钱。【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及体会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3、变“枯燥”数学为“有趣”数学新课程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兴趣,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能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为己任,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教师独霸讲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头转向。课堂成为折磨学生心灵的“囚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里,教学就要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未知、享受欢乐的乐园。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情趣化得以体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案例七】 例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每本书多少钱?”有的学生总是回答:“每本书 6 钱。”虽然 教师多次进行纠正,但仍有学生固执己见。为此,那老师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资料,设计了 一个动画故事课件:一次,猪妈妈在检查猪宝宝的作业时,发现猪宝宝把问题“每本书多少钱?”答成“每本书几钱”,就问猪宝宝为什么要这样答。猪宝宝说“老师说过,问你什么 就答什么。”猪妈妈接过话头:“那问你有多高,你就答有3高?问你多重就4重?问你有多少书就答有10书吗”没等动画放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叫了起来:“错了,错了”。 多媒体技术所营造的教学情趣,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八】 我们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如一年级学生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老师仍然 规定每个学生都要用学具摆一摆,9+3?先在左边放9个木块,再在右边放3个木块,怎样移动算出一共是多少木块,会做的也摆,不会做的也摆,课堂气氛甚是活跃,殊不知好多 同学是出于老师要求的,并非是出于自身意愿,不得不摆,奉命操作,无动于衷,失去了借助实物演示探讨算法的作用,甚至在巩固练习阶段,已经都能直接计算结果,仍要求学生先 摆学具,再写得数,这样做不仅拘泥于形式,而且是一种累赘,试问这样又该如何评价学生 呢?“嗯,大家摆得真好,算得都很好。”用一句这样的话笼统的加以了评价,又有什么意思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呢?比如还是 9+3?同样每个学生的桌 上都有一些小木块,教师不要规定要求学生拿出小木块摆一摆,只需提醒一下,“你们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也可以不用。”这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好的学生不用学具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课 漂亮的包装纸教案配套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反殖民斗争 第19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川教版
- 2024中建港航局海洋工程研究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程建设项目流程培训
- 车载充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培训
-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4《了解自己的情绪》 北师大版
- 单位新闻摄影培训大纲
- 妇产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 计算机大一上期末复习测试附答案
- 华北理工选矿学课件01破碎与磨矿
- 激光雷达技术原理第一章
-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
- 责任制整体护理PPT演示课件
- 锤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记录表
- GB/T 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 GB/T 38615-2020超声波物位计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6925-1997混凝土及其制品耐磨性试验方法(滚珠轴承法)
- GB/T 15849-1995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方法
- 卫生院疾病证明书 糖尿病
- 《齐桓晋文之事》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实用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